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關愛老人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關愛老人心得體會

關於關愛老人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關愛老人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愛老人心得體會1

  父親已七十歲了。七十年中他幾乎不抽菸、不飲酒,即便是逢年過節,也只是品上兩杯裡低度的葡萄酒。印象中第一次他抽菸,是在我異地求學後第一年的中秋之夜。

  那一年的中秋,我剛好上晚課,之前母親囑咐我下課後回家過節。午夜我跨上單車,匆匆向遠在郊外的家中趕去。中秋的圓月掛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灑在大地上,彷彿柔媚的輕紗。雖說還是九月,然而秋風中身上仍然不免有些瑟瑟發抖。子時的郊區公路上,偶爾會見到一兩個急忙趕路的行人。間或路過的工地上,打更人身穿棉大衣,在黑黝黝的建築中游蕩。

  披著月光,我拼命踏著單車,在無人的路上飛奔。家將近時,遠遠的我看見路邊有一個暗紅的小點,一閃一閃並不時來回移動。一陣恐懼襲上心頭,我放慢車速,故意大聲咳嗽幾聲。“是長華嗎?”父親帶著膠南方言的聲音從紅點處傳來,是父親!我趕緊幾步來到父親身邊,他扔掉還剩一半的香菸,與我並肩向家走去。藉著月光我發現已是凌晨一點多了。

  推開家門,母親正笑眯眯地坐在一桌豐盛的晚宴前,等著我回來,桌上的菜還冒著熱氣兒。一股暖流湧遍全身,一路的寒意全消,這時我的眼睛溼潤了,坐到桌前拿起了筷子。

  多年後,我與母親聊起父親抽菸的事,她告訴我那次父親去接我,為了能讓我看見他,從不抽菸的他,在路邊半個小時,把用來招待客人的香菸抽掉了十支,聽著聽著,我眼裡噙滿了淚水。

  自那以後,每每在黑暗中看見忽明忽暗的煙火,我便有一種溫暖、親切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要用心去理解和體會。

  從古到今,人們都說“百善孝為先”,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個懂得做人的人,不僅要懂得好好學習、誠實守信,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所以,人們常說,一個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壞也壞不到哪去的。

  有一次,我在《情感傳奇》這個節目中,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他的母親在他出生時,因難產死了。他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生活了7年。因為父親是個文盲,不識字,以賣菜為生。每天天不亮,他就挑著菜筐,走幾十公里的山路,進城賣菜。父親雖然不識字,但為人卻忠厚老實,不管是顧客,還是村裡的人,他都真誠對待,別人有事相求,他都盡力幫忙,所以,他人緣很好,大家也愛到他那買菜。他們父子倆平時省吃儉用,賺的錢可以供男孩讀書了。孩子很爭氣,成績一直年級第一。這個年僅7歲的孩子,就會幫父親幹活了:每天早上,他早早的起來,幫父親拖地、洗衣服,然後在去學校上課;晚上回來,他會先煮好飯菜等父親回來吃,吃完飯他就洗碗,為忙碌了一天的父親按摩。

  你們看啊!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雖然他只有7歲,但是,他卻可以有那麼成熟、懂事的思想。“孝”並不是說一定要掙大錢給父母花,而是要讓他們懂得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並沒有讓他們失望。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現在的人以為養活父母就是孝順了;而人們也養有狗和馬這些牲畜,如果對父母沒有心存敬意的話,那養父母和養狗養馬又有什麼不同呢?

  的確有這樣的人,父母養育了她,可是,她不但不懂得回報,還認為父母養她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到了十幾歲都沒有幫父母做過一件家務,反而還是“衣來身手,飯來張口”,這種人,即使你成績再好,學問再多,也只能使父母擔心。

  孝敬孝敬,既要孝,也要敬。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祖國未來的花朵,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吧!

  關愛老人心得體會2

  今天,我來到社群張大爺家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幫助老人擦玻璃、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張大爺今年73歲,腿腳不靈便,生活比較困難。張大爺一見到我們志願者既高興又感動。我耐心的與他談心溝通,宣傳保健知識,並幫助老人做家務。臨別時,張大爺滿含熱淚與我握手道別,並不顧腿腳不靈便,執意將我送到門外。

  張大爺是位樸實的老人,日子過得挺困難,卻有著最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能給予他的幫助實在是太微薄了,其實,老人們的要求很低,只要有人關心他們、聽他們訴說,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簡單的.問候,帶給他們的卻是我們無法體會的需要,特別是那些行動不便的人,他們的活動範圍就只是在那個屋子裡,當聽到他們說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這麼坐著,什麼也做不了,那悲傷的語氣令人心疼,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安慰他們,只能用手心傳遞一點溫暖,此時,雖然我們之間的語言不能相互溝通,但我們的到來讓他感到無比的高興,眼角里掛著開心的淚水。

  我會把關愛孤寡老人的心意持續下去,將不斷為這些孤寡老人送關懷、送溫暖,要透過自己的行動,讓老年人體會到社會的關愛。

  關愛老人心得體會3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增長的趨勢日益明顯,關愛空巢老人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出現在空巢老人中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關愛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對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我社群逐漸步入老年人社群,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突出,根據社群實際情況,社群婦聯決定開展“關愛空巢老人讓愛揚帆遠播”的活動。

  社群婦聯十分重視本次活動,專門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小組”來負責本次活動。組長由社群書記祁柱均擔任,負責整個活動的統籌規劃。副組長由婦聯主任祁麗雲擔任,負責活動的全面工作。服務小組的成員由計生服務組成員、團委志願服務隊隊員和社群辦工作人員組成,負責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在成立服務小組後,我們立即開展社群空巢老人的調查,在各居民小組的配合下,對社群存在的空巢老人作登記存檔,作為日後開展工作的材料。

  4月20日,服務小組的隊員到超市選購了大米、食用油和新鮮水果。我們逐一到空巢老人家進行探訪。老人們對我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開心,連連表示感謝。我們陪著老人們聊天,聽他們講過去的歷史,聽他們訴說自己內心的空虛,聽他們反映生活的困難,聽他們感謝當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興致高時,老人們手舞足蹈,甚是可愛。我們跟老人們談現今的民生政策,跟他們聊社會趣聞,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開心結,快樂生活。他們表示,兒女不在身旁確實多了許多的牽掛和寂寞,不過兒女們也有自己的難處,自己也不能給兒女添煩惱。只希望兒女們多給家裡打電話,多回家看看、坐坐。服務組的成員把老人們的心願記下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作進一步的溝通,一方面我們加強與老人子女的聯絡,讓他們明白老人的心聲,一方面組織社工、志願者定期到老人家中探訪。

  為了讓廣大老年人生活的充實、快樂,社群婦聯將定期在組織老年人活動,除了開展慰問活動還會舉行各類的文體活動,如老年人文化週末等等。社群婦聯將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空巢老人帶去一份快樂,獻上一份孝心,送上一份關懷,讓他們感到溫暖。

  我社群不斷探索解決關愛空巢老人問題,積極發揮各個部門的力量,共同關注空巢老人,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美德,也讓我們從中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奉獻愛。我們將會將這種服務精神一直髮揚下去。

  關愛老人心得體會4

  為了進一步弘揚關愛老人的傳統美德和青年志願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在社會上形成撫平濟困、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同時,讓老人共享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碩成果,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我與村上幾名大學生自行組織展開了“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截止到今天我的假期實踐活動已經告一段落。

  7月20日早我們三名志願者來到當地的敬老院——義和莊敬老院,我們陪老人們聊天、打牌。在和老人們聊天之後,我們又與工作人員聊了起來,他們說這裡殘障老人比較多每個人剛來的時候都不太適應,愛發脾氣,但這他們都能理解,雖然這裡的工作有些苦有些累,但看到這些老人們展開的笑顏時光匆匆,已經好幾個老人紛紛的離開了……比起去年的興奮與衝動,今年的自己則少了分衝動,多了分理性與冷靜。冷靜地看待著每一天、出現的每一種狀況、遇到的每一個問題,認真分析、認真解決。解決了,不敢懈怠地迎接著下一個困難。

  8月20日,帶著水果和奶粉等營養品來到了孫奶奶家。孫奶奶的老伴很早去世,兒子在外地工作,平時一個人生活很孤獨。每次回家我就會找孫奶奶聊天,孫奶奶從年輕時候談到年老,從兒子談到孫子,老人興致盎然,聊的是不亦樂乎。他的生活態度很樂觀,我們一起唱老歌,打牌、有時還會看上一段經典的的黃梅戲。

  孫奶奶待我特別好,就像親孫女一樣,這是這個假期最後一次來看望她了,我們一起包了餃子,吃餃子的時候,她哭了,說“要是我的孫女也在身邊該多好啊”我就笑嘻嘻的勸她,您就把我當您的親孫女,我把您當親奶奶對待,她笑了,什麼都不說,只是一個勁的點頭。每次離別的時候,孫奶奶總說“別忘了有時間再來啊。”我就說“知道了,會來的!”可是我知道這次是假期的最後一次了。其實還真有點放心不下她……

  20xx年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短短20天的暑期實踐活動,從開始籌備到實踐總結讓我體會到了愛的力量,青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我在這次為期20天的實踐活動中獲益頗豐。在實踐中,我親眼目睹了老年群體的辛酸與無奈,我親耳聆聽了老年人的心聲。

  在此,我向同學們發出倡議,在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老年人這一群體,更加需要我們的關注、關心和幫助。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獻出自己力量,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敬老、愛老、助老!瞭解社會老年群體生存狀況,傾聽老年人的聲音,關愛老年人的生活,奉獻愛心,肩負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關愛老人心得體會5

  寒假裡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參加關愛孤寡老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剛剛走進敬老院,我們什麼都不知道。這時,我們便找到了一位清潔工人,說明我們的來意後,他便笑了起來,連連誇我們有愛心,然後就匆匆的領著我們來到了老人們生活的地方,而且還將我們領進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間中。

  剛進房間,我們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隨後,清潔工人又告訴我們,這位奶奶姓張,今年已經76歲高齡了。然後,他又向老人說明了來意,說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後,我們便親熱地叫了她一聲"張奶奶!”她也開心地應了一聲。張奶奶要我們坐下,還準備給我們倒茶,我們卻異口同聲說“不用了!”是啊!我們是來幫老人解憂的,而不是來為她添負擔的。然後,我們就和她聊天、談心,只到我們要走的時候,他還依依不捨的抓住了我們的手說:“你們以後一定還要再來喲!”嗯嗯嗯,我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可能這句話並不是只正對她自己一個人,而是針對敬老院裡的老人吧!我覺得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們關注和關愛的人,往往這些人的生活總是空虛的,那是因為很少會有人去看他們,她們很寂寞。可能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經升官發財了,他們卻忘記了還活在社會那些基層的父母,這些人真該好好反省了。應該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這樣的活,哪——該怎麼辦啊?

  這短短的暑假實踐我碰過壁,受過累,流過汗,但是我卻成長了。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道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長了見識,為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想,作為一名中學生來說,建立自身的十年發展計劃已迫在眉睫。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