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易經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易經心得體會1
透過對《易經裡的中醫智慧》這門課程的的學習,我對《易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以前,我以為《易經》只是一部用來算命、看風水、占卜未來吉凶禍福的書。但經過我的初步學習後,我才發現,它不僅是一部占卜之書,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知道人生的哲學鉅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基礎。
易經裡的智慧是,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宇宙觀,揭示的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指明的是,人生處事的真諦、智慧人生的法則。《易經》的最高理想是對自己生命掌握主動,培養智慧,發展能力,兼顧德行。
易經是先秦哲學的主要內容,也是中國哲學的根本,它的作用是讓人們認識並利用自然規律。易經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皆從八卦演變而來,它變幻莫測,撲朔迷離,其實這正是自然界既變化無常、又遵循一定規律的如實反映。所以唯物論者荀子說:“善《易》者,不卜。”可見易經並非供人卜卦佔問吉凶的,而是要人們從卦辭、爻辭中去體會哲理,對人們建立人生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易經是群經之首,因為其它的經都是從這裡發源出來的,它是中華的總源頭,也是諸子百家之首,所以也是群經之始。《易經》的成書經歷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伏羲畫卦、文王重卦、周公繫辭、孔子作傳。易經的起始人是伏羲。
我對《易經》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字:“整體”,這裡的整體,既是聯絡整體,也是發展的整體,還是內外的整體,中國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講的就是內外的整體,按我初淺的理解和認識,“整體”是中國文明思想的特徵,正是在“整體”源頭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易經中的《兩儀》是太陽也稱《太極》,和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故此兩儀又代表陽與陰。而由兩儀生出的四象則是春、夏、秋、冬。東、南、西、北。故此四象既代表四季,又代表四方,四象生出的八卦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分別代表萬物。因此八卦可以預測萬物。易經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剛柔的變化法則去詮釋宇宙,人類,以及萬物執行的規律。
乾卦讓我們懂的人應該像天道一樣執行不息,我們平時聽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即出自此處。坤卦讓我們懂得人應該要有包容之心,別人犯了什麼錯不要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鹹卦告訴我們男女感應的重要性。這是談戀愛的法則,人們平時尋找物件也許不知道這個法則,但實際上已經按照這個法則去做了。我在這裡提一下,男女感應包擴兩個方面的感應,外表的和心靈個感應。易學是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它給人生以指引,指明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代表成功,人生路還要靠自己塌實地去走。無論在人生的何種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顆永遠向上的心。君子要效法天地間執行的基本法則,自強不息。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苦心人,天不負。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正所謂要“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要適應這個不斷在變的世界,有時我們預想著事情發展的種種可能,而事實卻偏偏在意料之外發生。所以要以平靜的心態來應對各種變化。突然而來的事情可能把一切都改變了,一切計劃都被攪亂了,這時,與其苟延殘喘,不如放棄它另擇道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人生是不會有絕路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易經告訴我們,老天爺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其實也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知天命,盡人事”,要以平和的心態來應對所謂的人生成敗,只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而後,心態上順其自然。學習易經讓我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為我的將來指明瞭方向。人安身立命,要與人為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被鑲嵌在社會中的,不能脫離社會環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借力於社會環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與人為善,努力地幫助別人,營造一個適合個人發展的社會環境。要厚德載物,要用寬廣的胸懷對待別人的失誤與不足。要會協調和駕馭矛盾,工作學習中會產生矛盾,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矛盾,應該就事論事,一切圍繞著工作如何更好的發展和目標更好地達成而進行,當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學習之外時,就停止爭論。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把握住這一點,帶來許多負效應要。在政治課上我們就學過,人是社會的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就都必須借力於社會及其他人的協助。這就要求我們與人為善,努力地幫助別人,營造一個適合個人發展的社會
環境。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就等於幫助了自己。要厚德載物,用寬廣的胸懷對待別人的缺失。要認識到人生當中每一段積累都不會白費,有時候冥冥之中需要你充實完善學習提高,規劃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堅持地走下去。也許現實不如所願,那是因為時機未到,要學會等待,等待是痛苦的,因其蘊含著未來的極大不確定性,是對信心、韌性、心智的極大考驗。這些東西都是做一些人生的儲備,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
易經不僅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看天文、習地理,而且告訴我們必須按照自然規律法則去做事。所以我們說易經是一部偉大的、不朽的著作,我們有必要好好的學習易經。《易經》與我們中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中醫的陰陽、五行均出自《易經》,所以我們學醫的人更要學好《易經》。而學習易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易經》是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領悟的。
總的來說,易經是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它給我們指明瞭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代表成功,人生路還必須靠我們自己塌實地走下去。易經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人要在社會上生存,就一定要遵循社會的規律,與人為善,和諧相處;其次就是無論在人生的何種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樂其天然知其命運。
學習易經心得體會2
易經是群經之首,相傳是伏羲所創八卦,周文王發展成64卦,孔子及弟子作十翼補充說明而形成易經。
易經是寫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各種可能性。第一二卦乾卦,坤卦乾卦就是動,就是積極進取,按規律辦事。一是要動,二是按規律動不是亂動。坤卦就是靜,就是積累經驗,能力,人脈,德行。這就是做事業最重要的兩樣。第三,四,五卦,屯卦,蒙卦,需卦屯卦就是公司剛建立,錢少,人少,沒有經驗,沒有人脈非常脆弱,非常危險怎麼辦?蒙卦就是叫你啟蒙自己,如何啟蒙就是找老師學習,找朋友問,自己看書,自己總結,透過學習就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未來的路要如何走。這是公司建立後第一步。需卦就是一個公司在社會上生存最重要的事是看到這個社會的需求,你去滿足這個需求,你就可以生存下來,慢慢壯大。這是公司建立後的第二個重要的事。
第六,七,八卦,訟卦,師卦,比卦訟卦就是你的公司已經步入正軌了,但是就要面對其它公司的競爭,要面對客人的投訴等,你要如何辦?師卦就是建立團隊,以團隊的力量去做你一個人做不了的事,去和其它競爭。比卦就是和其它成功企業去做比較,學習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經過這兩點就可以在競爭中保持不敗。第九,十,十一卦,小畜卦,履卦,泰卦,小畜卦就是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有了小的積畜要如何發展下去。履卦就是要跟著之前成功經驗,成功模式,一步一個腳印去做,不斷複製成功模式,公司就會快速變大。泰卦就是外部條件配合,公司就會快速變大。
第十二,十三卦,否卦,同人卦否卦就是外部條件不好,公司出現虧損怎麼辦?同人卦就加強團隊建設,提速增效,共同度過難關。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卦,大有卦,謙卦,豫卦,隨卦,大有卦就是公司走上軌道,賺了大錢後如何辦?謙卦就是要保持謙虛和低調,比你有錢有本事的人大有人在,一不小心得罪了,隨時有可能搞到你賠光。豫卦就是要做好各方面的預備,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只有做好預防才會立於不拜之地。例如存有大筆現金在銀行,例如買重保險。隨卦就是隨機應變。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卦,蠱卦,臨卦,觀卦,噬嗑卦,賁卦蠱卦就是公司開始有人蠱惑人心,瞞上欺下,扇風點火,拉幫結派,搞小動作謀私利怎麼辦?臨卦就是公司的領導要親身去調查,不要只是聽其它人說。觀卦就是要對這些人和事都仔細地觀察,把這些人的伎倆看穿。噬嗑卦就是用制度和法律去懲罰這些人。
限制這些人的行為,讓這些人有所畏懼。賁卦就是樹立自己的權威的.形像,讓這些人一想到你就覺得不可能從你身上謀私利,就會斷了這個想法,達到闢鼠之貓的效果。第二十三,二十四卦,剝卦,復卦,剝卦就是被人剝削,被人家壓價,有時到了根本沒有利潤的地部如何辦?復卦就反覆改進產品,反覆檢查流程,反覆做各方面的檢查和改進,把產品做到最好,或找其它出路。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卦,無妄卦,大畜卦,頤卦,無妄卦就是碰到無妄之災如何辦?例如運貨的飛機失事,船,車失事,碰到劫匪,疾病,政策改變等,很多東西都是你不可能提前想到的。大畜卦就是做好積蓄和準備。例如人才的準備,金錢的準備,自己的德行,買保險等。頤卦就是謹慎自己的言行,節約自己的費用。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卦,大過卦,坎卦,離卦,大過卦就是當你範了很大的錯誤如何辦?坎卦就是你碰到了巨大的困難如何辦?離卦就是叫你依附強者才可以度過難關,但又不能迷失自我,要保持自主。就像新中國成立比較困難,我人就要依附蘇聯,但我們不是盲從,我們要走我們自己的路。從三十一卦開始我覺得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卦,鹹卦,恆卦,遁卦,鹹卦就是要如何維護感情。恆卦就是要持之以恆,不要隨意改變。遁卦就是要遠小人近君子。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卦,大壯卦,晉卦,明夷卦,家人卦,大壯卦是在公司裡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晉卦是一步一步晉升不要想一步登天,你要認真工作,一步一個腳印。
明夷卦是鋒芒不露,低調,但是努力工作,讓情況從不利轉向有利。家人卦是處理好家人的關係,不要讓家人拖你後腿,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人支援他的女人,一個失敗的男人背後總有幾個花他錢的女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卦,睽卦,蹇卦,解卦睽卦是當你看別人的行為不順眼,或別人看你的行為不順眼就會產生矛盾。蹇卦是因為和別人的矛盾而使得自己工作很難或無法開展怎麼辦?人總有時乖運蹇的時候。解卦就是想辦法和解,把別人不順眼的行為看順,把別人看自己不順眼的行為改正,最後達到和解。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卦,損卦,益卦,夬卦損卦就是當你損害了客人的正當利益,客人有意見怎麼辦?益卦就是馬上改正,保證客人的正當利益,還給下點補嘗,讓客人得到好處。夬卦就是要果斷地去做,不要拖到客人不滿意。
第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卦,姤卦,萃卦,升卦姤卦就是當客人認為你的產品有問題,姤病你的產品時你要怎麼辦?萃卦就是招集人才進去產品開發和改進,改正問題之餘還要做到精品的級別。升卦就是經常把商品升級,讓客人跟著升級就有更大的商機,例如win系列,萍果系列。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卦,困卦,井卦,革卦,鼎卦,震卦,艮卦,漸卦,歸妹卦,困卦就是到了困境如何辦?這個困比之前的蹇更嚴重,蹇只是過不去,困是不單過不去,還回不來。非常危險。井卦就是大家同喝一口井的水,要做大家都有利益的事,維護雙方的關係。最少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要侵犯別人的利益。革卦就是自己之前做錯的全部停止,全部要改變。
鼎卦就是改進後新的做法全面鋪開。震卦就是心生警惕,居安思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艮卦就是說和行為要有分寸,該說就說,該做就做,不要說不該說的話和做不該做該做的事。漸卦就是隻要做到以上幾點,要有耐心有恆心去等待,這樣事情就會慢慢向有利於我們的方向轉變。歸妹就是把一些好處給人家。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妹妹嫁給對方,就是結成親戚關係的意思啦。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卦,豐卦,旅卦,巽卦,兌卦,豐卦的意思是當一個事業有成豐衣足食時要如何做?旅卦就是旅行,去遊學,去外面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巽卦就是一邊要保持謙虛,一邊又不要放棄自己的正當利益。兌卦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學習,一起進步。第五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二卦,渙卦,節卦,中孚卦,小過卦,渙卦就是當一間公司開久了之後員工就會變成老油條,就會出各種問題,遲到,早退,拖拉,就會人心渙散,你怎麼為辦?節卦就是讓大家的行為得到節制,就是建立制度,認真執行,限制人們的不當行為。
中孚卦就是和員工誠懇相待,建立互信。小過卦就是勸導員工改正小的過錯。第六十三,六十四卦,既濟卦,未濟卦,我個人覺得應是未濟卦再到既濟卦,這反映了一個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未濟卦就是一個人剛出來社會沒有什麼經驗,沒有什麼分寸,要麼是太柔弱,膽小怕事,讓人欺負,要麼是太剛烈,經常罵人,欺負人,要麼是完全不足,要麼是過尤不及。總是掌握不到分寸,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哪裡出問題。既濟卦就是一個人已經在社會上混很久了,明白了很多人情道理,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做事剛柔並濟。事半功倍,人生就像打太極,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很多事情對他來說就是輕輕一動之間完成,好像毫不費力。
學習易經心得體會3
相傳古有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前二者皆已失傳,現僅存《周易》。《周易》是我國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分為《易經》和《易傳》。《易經》成書於三千多年前的殷商之際,是古人創造的符號體系和占卜之辭的彙編,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就《易經》本身而言,的確有占卜及預測未來的成分,但是實際上這是一部揭示事物變化根源,引導人們理性生活的書籍。而《易傳》則是現存最早的解讀《易經》的著作,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易傳》不是簡單的談生活法則,而是談生命法則,並對君子提出了諸多要求,希望人人做君子,做一個頂天立地有智慧的人。
那《周易》究竟是什麼?僅僅是一部寫神寫鬼的封建迷信之作嗎?僅僅是我們現在用來推算運勢的工具嗎?不,《周易》應該是我國唯物主義的起源,它揭示了最簡單的道理和事物變化的基本規律。《周易》認為,萬事萬物是呈現週期變化的,這是一條永恆不變的規律。變化的本身是變化的,而且永遠都在變,但是這條規律是永恆的,是不變的。它提倡我們人類每個人都要去適應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要掌握基本的大法則,才能預知、把握萬事萬物的變化。
我最先讀《周易》其實只是感慨於其中的推理演算之術,因為我曾經看過一部盜墓小說,其中正是以一部《連山易》為開端,引出一段段雲波詭譎的故事來。但是當我開始讀之後才發現,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心靈雞湯”了。《易經》裡強調是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種是一種聞過應改的生活習慣。
《易經》六十四卦裡有吉有兇,但以吉卦為主,鮮有大凶,這間接說明了,我們的祖宗可能是個天生的樂觀派,但這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憂患意識。如果佔到吉卦,就預示行事順利,可以放手去做;如果遇到兇險的卦象,可能預示著曲折和困難,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這可能是一次考驗你的機會,看你是否能抓住一線生機,趨吉避凶。但是,如果你慾望太多,總是不知足,就是過分,不管是“大過”還是“小過”,都是不利,所以我們要學會保持常態。
這使我想到《論語》中說到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和佛教裡說到的“求人不如求己,求佛不如求我”,我們求神拜佛正是由於我們有太多欲望,要健康,要工作,要事業,要愛情,什麼都要,卻不願意自己努力,正如諺語裡說到的那樣:“君欲予之,必先取之”,你想得到什麼,就要先問問自己付出了些什麼,付出的夠不夠,如果你有付出,有努力,但是遲遲沒有得到回報,你也要相信,萬事萬物都是週期變化的,總有一天你的努力是會得到回報的,只是回報的時間或是方式不一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