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1

  學習了關承華老師的書,有了以下感想,跟大家分享,主要是三個觀點,四個認識。

  三個觀點。腦、心、情。用腦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學生,用情去感化孩子。

  腦,用腦去思考教育。用腦不是去空想,前提是學習。教師應該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力。其次,教師應是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者。最後,教師應是現代教育理念的踐行者。如閱讀教育教學的報刊雜誌,還要閱讀學科上的專業雜誌。

  心,用心理解學生,用真心、耐心、虛心去對待學生。學生是懂得的、理解的、珍惜的,不過有遲與早的時間差。教師的水平就在於把這個時間差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用心觀察學生,是指從孩子們的言行舉止、情緒反映當中捕捉孩子的心理活動,從中發現和抓住已經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事情,及時給予關心、安撫或者提醒、糾正錯誤。壞事如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結冰之前就提前預防和制止。用心還有一層意思。有時給學生臺階下,其實也就是給老師臺階下,讓學生難堪絕不是老師的勝利。用心去揣摩和理解學生,給學生留有認識自我和改造自我的時間、空間和機會。心中有學生是一種境界,需要為師者努力去追求。

  用情,就是一種對待孩子的方式。用情溫暖過的孩子,孩子的情商會得到提高。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情商的提高會彌補智商上的不足。用情就要求教師感情豐富,為了豐富自己的感情,那必須要求老師多讀書。又回到了第一個觀點,教師要用腦。

  四個認識。

  認識一,孩子錯的來源,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長的影子或家長教育的痕跡。

  認識二,表揚孩子時,要善於發現學生弱點中時隱時現的閃光點,讓孩子感受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時候,掌握表揚學生的最佳時機。如何把壞事變成好事,體現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認識三,孩子之間的戰爭,只要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只要不是原則性品質問題,完全可以大題小做,用輕鬆的方式化解矛盾。

  認識四,一個群體不等於集體。班集體必須有集體凝聚力。這種力的形成過程,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以及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工作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心力的心即是班主任為核心,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力。有了這種同心力才能形成班集體。

  認識一告訴我,老師必須一筆一劃的板書,學生才會認真寫字。讓孩子身上有老師的影子。讓學生服你,就是老師用自己的言行去默默的影響學生。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2

  讀了《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書,對之中的含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親其師,信其道”,這裡的親不是指親情、親近、親愛,學生對老師的“親”更多的是一種由衷的佩服。我們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信,都希望學生們真正的佩服自己,願意聽自己的話,但如何才能贏得學生真正的佩服,讓他們“信其道”呢?關承華老師書中用大量感人真實的事例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導和深刻的啟示。讀關老師的文章,如同與一位長者交談,使你受益匪淺。她娓娓道來,每一句話都那麼真誠,每一件事都讓人感動,為她的人格魅力所感動,為她的教育方式所感動,為她對學生的愛所感動。她不但令她的學生們佩服、信服、折服、心服,也同樣令我心服口服。

  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

  在這一章節中,關老師用具體的事例講述瞭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的,她可以在軍訓時陪著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願意做學生的朋友做班級的一員和學生共同承擔集體責任,看到教室內的廢紙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彎腰撿起來;她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關注他們的道德水平;她不斷的讀書——汲取高營養,學習教育專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讓自己的根基儘量紮實深厚些??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呢?

  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在這一章節中關老師舉例:當學生偷偷告訴我,他喜歡同班某女同學了;當一個男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我求助,不知如何拒絕女同學的性要求;當一個自知犯了錯,買好藥準備了結生命的男孩,深夜撥通我的電話時;當學生向我哭訴,父母離異自己不知所措時,我都耐心去傾聽,然後推心置腹發表我的意見和建議。使問題得到很好地解決。這樣的`老師,讓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動。感謝關老師,感謝她的平等、真誠與理解,感謝她的把學生看作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慾望,我們成年人有的他們都有,與我們平等的人。

  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因此我們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關老師高明的教育方法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他在“給學生一個意料之外”、“知恥而後勇”、“響鼓也要重錘敲”、“尊重個性因勢利導”中告訴我們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教師對學生十分了解的基礎之上。我們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往往關注的是差學生的缺點和好學生的優點,而忽略了差學生的優點和好學生的缺點,這就造成了老師在差學生心目中的“偏心”形象,學生怎麼會服你呢?一旦差學生不服你,他就不會聽從你的教育,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你對著幹。而好學生當他們身上滋長某些小缺點你 不及時給與引導久而久之將發展成大缺點,想改正時就很難了。我們要象關老師那樣尊重個性因勢利導,用心去觀察和理解每一位學生,從他們的言行舉止、情緒反應中捕捉孩子們的心理活動,並且及時給予關心、安撫、或者提醒、糾正。

  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關老師用他幾十年來真真切切的親身感受告訴我:用老師的愛心換學生的真情,讓師生間的情緣成為開啟孩子心扉的催化劑;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與偉大的母愛相比,真情的師愛,溫暖與滋潤的是孩子的心,而心花綻放才是最美麗的。

  用“腦”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內涵、教育水平,達到讓學生佩服的境界。

  用“心”去理解學生,你給予他們平等與真誠,才會贏得他們不設防的信服;不帶有傷害的教育手段,必定會讓孩子折服。

  用“情”去溫暖和滋潤還不夠茁壯的小苗,他們並不是鐵石心腸,心被焐熱了,也會用真情來回應。

  願我們都能成為象關老師這樣的讓學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師。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有時會抱怨如今的學生調皮搗蛋,紀律渙散,學習主動性差,缺乏集體榮譽感。平時總是從學生身上找毛病,卻從沒反觀過自己。我們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讓學生由衷的佩服?我們是否付出真情與理解,讓學生髮自內心的信服?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高明,使學生心悅誠服?我們是否用愛溫暖也滋潤孩子的心,使學生綻放出最美麗的心花……如果沒有,我們又憑什麼讓學生服你,又何來理由數落學生的不是呢?憑什麼讓學生服你,是值得我認真思考的問題,讀了《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關老師在總結她從教三十多年來的教育方法和經驗時,只用了三個字“腦、心、情——用”腦“去思教育,用”心“去品位學生,用”情“去感化孩子。她說真正讀懂了這三個字,真正理解了這三個字,真正用好了這三個字,自然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可、信服乃至佩服,一個真正讓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可能很好地實現教育的目的。

  讀過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教育工作就是這樣的平凡,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只有細細瑣瑣的小事。的確這樣”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關老師用真心、真情演繹著她的教育人生,讓這條平凡路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反思自己的工作,真的有很多不足之處,憑什麼讓學生服我呢?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一、以身作則,不斷完善人格魅力

  盧梭曾說:”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應該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到、做好。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榜樣。

  二、留心觀察,做學生的心理關懷者

  我們每天都忙於教學工作,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心靈是需要關注的。我們應該善於觀察學生的情感的細微變化,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真誠地與學生交流,真正做到我學生著想。他們畢竟是孩子,哪有不犯錯誤的,只要他能認識到錯誤並能改正,我們還有必要咄咄逼人嗎?面對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我們是不是應該耐心引導,做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呢?孩子的情緒有波動時,如果我們能給一些關心和安慰,就會讓學生倍感溫暖和感激。

  三、多與家長溝通,雙管齊下

  以前遇到學生有錯誤時,我總是就事論事,可是往往效果不佳。有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卻找不到根本原因所在。這都是單方面教育的弊端。我應該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絡,進行雙向交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取得他們的支援和配合,也要了解了學生在家的表現,更全面的瞭解學生,這樣雙管齊下,讓教育更有效。

  四、多動腦思考,做一個有心人

  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我們在安排和落實工作時,不能照本宣科,生硬地傳達命令,也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做法,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想一想怎樣安排更合理,採取什麼方法更有效。遇到隨機事件不要盲目處理,用心想一想其中可能蘊涵什麼教育契機。

  用”腦“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位學生,用”情“去感化孩子,這是關承華老師的教育經驗的精華,我要常讀常新,不斷能吸取精華,不斷實踐提高,成為一名讓學生佩服的老師。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4

  我經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得心應手地駕馭好課堂”。現在的小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應付的,有些會在你的課上故意搗亂,有些或許是不由自主的發出與課堂不和諧的聲音。如果學生不配合老師,又怎能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呢?我覺得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課,教師必須要有一種讓學生佩服欣賞的魅力。

  近日讀了關承華老師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書,讓我受益匪淺。看此書如同與一位長者交談,她娓娓道來,每一句話都那麼真誠。她不但令她的學生們佩服、信服、折服、心服,也同樣令我非常感動,為她的人格魅力所感動,為她的教育方式所感動,為她對學生的愛所感動。這本書的主旨是“親其師,信其道”,這裡的親不是指親情、親近、親愛,更多的是指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由衷佩服。我們每位教師都希望學生們真正的佩服自己,願意聽自己的話,但如何才能贏得學生真正的佩服,讓他們“信其道”呢?關老師從四個方面講述了讓學生服你的理由:一是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二是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三是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四是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並且在書中用大量真實感人的事例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導和深刻的啟示。

  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

  老師吸引學生有著一個極有利的客觀條件,就是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老師良好的思想品質,淵博的知識,寬厚的胸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無時無刻不對學生有一種潛在的影響;老師的儀表、工作作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會引來學生的評議;甚至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感覺”,這就要求為人師表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不僅僅侷限於“為人師表”,而更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看了關老師寫的這部分內容,她也用具體的事例講述瞭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的。她可以在軍訓時陪著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不斷的讀書——汲取高營養,學習教育專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讓自己的根基儘量紮實深厚些……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呢?

  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看著關老師寫的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次次的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與理解。她似乎一天都沒有停止過與學生心靈的對話,當你以一個朋友而不是一個管理者的身份來與學生交談時,當你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敞開心胸,把自己心裡的話與老師交流,這樣溝通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教師也能最有效的找尋幫助學生的方法。

  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這是讓我感受最深的一章。自從新課改提出來以後,我們接受的教育理論都是如何鼓勵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因此在我們耳邊響起的總是表揚的聲音,即使是批評也會顯得那麼的婉轉,老師經常用“失敗乃成功之母”這些話來鼓勵那些偶然失誤的孩子們。然而,正因為這種教育方法的存在,使有些學生在學習上屢戰屢敗,卻仍在用“勝敗乃兵家常事”來寬慰自己,變激勵為放縱,把偶然的失誤變成了習慣。面對這些教育中的難題,關承華老師發現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強刺激”,文章以兩個案例為載體,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刺激方法,第一種是透過正面的誇大事實的表揚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第二種方法和我們常說的激將法有點類似,也就是對一些心裡素質較好的學生對其出現的退步進行嚴厲批評甚至是直接否定以達到教育的目的。第一種方法在我們的教育中應該是運用的比較多,而對於第二種方法使用的比較少,其主要原因是它和我們現在在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在表面是相背的。然而,這種方法對一些心理素質較好的學生來說,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夠有效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內疚感,透過自身的內疚將其潛力全部激發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它所帶來的結果要更優於表揚、鼓勵的結果。然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其方法的選定還需要我們依照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來進行,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以達到學生進步的最終目的。

  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關老師用她幾十年來真真切切的親身感受告訴我: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你的身邊,聚集在你的周圍,送出你的真心,發揮你的人格魅力,用愛與學生去交流,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當你做到了這些,你就能夠讓你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5

  選擇假期讀《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方面自己其實一直挺懷念自己做班主任時和孩子們相處的時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本書有豐富的案例,語言也口語化,容易讀進去,讀起來親切。讀完本書,為關老師投入在學生的真愛而感動,也被關老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現出來而折服,自己也受益良多。

  學會用“腦”去思考教育。細讀文章,會發現關老師的許多做法並非靈機一動,心血來潮,而是在紮實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開展的。如在談到如何形成班級凝聚力時,關老師就充分運用了前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關於形成群體凝聚力的理論。1995年,關老師新接手高一(4)班後,在開學前,經過再三思考,在黑板上寫下了“你們是高一(4)班的主人”十個醒目的大字,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了明確的目標和信念,讓每一位同學的行動指南定位於較高的水平上,為後來良好集體的形成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彼得羅夫斯基還認為,群體的團結是以群體成員越來越多地參加共同活動的過程為基礎的。在這個理論基礎上,關老師利用當時同學們關注國安隊的時機,組織策劃了“學國安精神,永遠爭第一”主題班會,藉機提出了“人人爭進步,班級爭第一”的行動目標,使同學們走上了相互影響,相互監督的良性迴圈的道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工作,讓關老師不但能站在更高、更廣的視野去看待工作,也讓她的工作開展能抓住要害,一招見效。

  教育的根本——教會孩子做人。關老師最在意的是孩子的道德傾向、道德標準、道德底線。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是全方位的,重智育輕德育所留下的後患,要遠遠大於學業不夠優秀所留下的遺憾。但關老師又不會以貌取人,而是從細節中去觀察一個學生的道德起點、道德評價標準。關老師一位老同學的女兒,讀高中時就在左耳朵紮了四個眼,戴了四枚小耳釘,讓這位老同學著實不放心。放在現在,這也是異類,更何況是十多年前。但是關老師卻細心地看到,在飯店吃飯時,這位孩子吃瓜子時,會把瓜子皮攥在手心裡,滿了,會找到垃圾箱扔進去,聊天時會自然地流露出愛國之情。關老師滿懷信心地對老同學說:“這個女兒你放心吧!她的道德起點很高,道德評價標準很高,這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今後一定錯不了。”

  師生理解存在“時間差”。做一個教育者,往往會為自己絞盡腦汁試了許多法子,而教育效果甚微而感到沮喪不已,尤其是會覺得學生理解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萬般用心最後付諸流水。關老師則提出了師生間理解的“時間差”。其實,學生也是有感情的,他們也能夠理解老師,但他們對老師的理解往往是在時過境遷之後,因為沒有一定的人生經歷和閱歷,是難以感同身受的。愛情的甜蜜是在戀愛時才能體會的,為人父的責任感是在孩子呱呱落地時才會感覺那麼真實,對親人的眷戀和愧疚是在親人離去後才深深地刺入心底。因此,做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而形成這種“理解時間差”觀念後,就不會再為跟學生較勁而鑽入死衚衕,免去了許多煩惱,因為知道,自己的理解、寬容、或早或晚總會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彙報。

  善於發現學生弱點中的閃光點。賞識、表揚、鼓勵近來在一些新媒體、公眾號上似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似乎成了教育的毒藥。而我認為,賞識、表揚、鼓勵是正面的教育工具,只是再好的東西如果不得其法,也會適得其反。關老師的親身經歷也證實,賞識、表揚、鼓勵是有用的。關老師還深刻地進行了研究、分析、思考,得到了新的啟示: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弱點中時隱時現的閃光點,讓孩子們感覺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時候”,這樣的表揚對孩子們來說是最珍貴的。其實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講,心智還不成熟,思維不夠全面,心理比較脆弱,情緒不太穩定,自持自控能力比較差,而且期待讚揚,渴望成功,羨慕優秀,是他們的天性和共性。老師應該為孩子們創造成功的機會,發現他們成長的無限可能,找到孩子各方面的“最近發展區”。簡而言之,教育是一門藝術,任何教育手段都不能只學得點皮毛,就期望能收到巨大成效。藝術,就要細細琢磨,仔細辨別,區別使用,才能真正發揮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