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走進李鎮西《做最好的教師》,就走進了他的課堂,走進了他的心靈世界,走進了他的教育生活。掩卷沉思,感受師生之間最真摯的感情,感受教育最純真的浪漫,感受一位教育家樸實的教育情懷。

  《做最好的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他和孩子們之間所發生的感人故事:受罰站的任安妮、課堂上搞怪的曹辛、讓李老師不惜打人的王紅川、不斷戰勝自己的楊嵩……每一個故事背後,都包含著教育思想的批判、積澱、昇華。莫言因為擅長寫故事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李老師因擅長寫故事而成為一位教育家。李老師說:“一個班主任一定要讓班級有故事,這故事中有學生的成長,也有教師的智慧。每一天平凡的小事,都可能成為教育的契機,也能夠成為教育的奇蹟。”的確,他把故事演繹到極致,講得有聲有色,創造了教育的奇蹟。

  一個個故事,都是鎮西畢生智慧的結晶;一次次捧讀,都是自我心靈的淨化提升。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裡的嘔心瀝血。

  翻開書的第一章,我就被這樣一段話吸引:“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我反覆默讀著這段話,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對孩子的關懷。我突然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學習這並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轉移到學生的頭腦裡,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活生生的”這讓我聯想到了愛!愛是鮮活的、富有生氣的,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有愛才會有責任,有愛才有教育。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也受益匪淺。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後,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雖然有人認為,教師辛苦教師累,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職業倦怠感。而這種職業倦怠感,讓教師失去了繼續前進的激情和動力,失去了身為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如果教師把學生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實現心靈間的溝通融合,師生演繹的故事才會真摯感人、才會有厚重感。或是與學生一次傾心的談話,一次溫馨的家訪,課間與學生的一次遊戲,與學生一次真誠的書信交流;或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輕輕拍他肩膀的動作;亦或是學生在你上課前幫你拿取上課用的資料,在節日時送給你他們親手執著的小小禮物……只要你願意,我們每分每秒都可以製造出精彩的教育故事,只要你願意,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成為故事的第一號主角。

  李鎮西老師說:“今天看來很普通很尋常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屬於你自己的教育‘文物’:照片,文字,現在還有影片,這些都應該細心地保留下來。”李老師在工作之餘,筆耕不輟,記錄著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裡麵包含著李老師的教育智慧、文字功底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正是藉助李老師的真摯文筆,我們才有幸分享他的幸福教育生活、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做一個有故事的老師吧,心存一份敬畏、憐愛和責任,胸懷一種理想、使命和信仰,與學生共同譜寫生命成長的精彩篇章。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透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裡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永珍……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讀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人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秘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近一個月以來,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李老師從十個章節來講述他的教育故事,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中,李老師把教育態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融入其中,發人深省。閱讀此書,我收穫了許多,它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

  該書第一章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中講到:“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回想自己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段時間,心中滿是新鮮感,對於上課對於學生都富有激情。但是,一個月過後,我就感到疲憊,高一歷史一星期雖然只有三節課,可是擔任五個班的歷史,一節課的`內容要重複講五遍,再加上班級多,課程安排較亂較分散,基本上每天都有課,每個半天都必須到學校上一兩節課,每天都在回家和去學校的路上往返五六次,導致我備課時間嚴重不足,所以我倍感疲憊,我就在這樣的疲憊狀態下過了一個月。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去做一個富有人情味富有愛的老師呢?

  在讀到李老師“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節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十月份的一次教學經歷。在國慶節補課期間,一個高中同學,現在也是一位老師,回到學校,聽了我的一節課,聽完後,這位教師朋友對我說,講的很亂,沒有條理,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新老師的課堂,難怪有學生會睡覺,我當時還很自然地回答說,他上課經常睡覺的。我知道,這是朋友聽完課後的真實感受,我也很虛心聽取了。這時候,我才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在想,學生上課睡覺,聽課沒勁,原來,跟自己的教學設計,跟自己的教學方法大有關係。我想,當時的我,沒有真正地關心學生,就是沒有做到真正的愛學生,沒有做到在平等中培養平等。都說“教學相長”,我們總是說,當走進教室,看到學生昏昏欲睡,上課沒有激情,對你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學生回應你時,你會嘮叨,都是學生影響了我,看到學生沒有激情,我也就沒有激情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使學生會想睡覺呢?這時候,我想,老師的原因是主要的。老師上課時,應該多鼓勵學生,設計新穎有趣與教學內容有關係的教學步驟,多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參與進來,體會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想要的課堂。

  “在平等中培養平等”,“讓後進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關愛給後進生”,是讀完李老師的書之後,給我感受最深的。聽完教師朋友的評價,我開始有所改變,對於上課愛睡覺的那位郭同學,在後面一次課堂上,我特地關注了他,他上課沒有睡覺,我感覺很欣慰,當時,我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鼓勵他,“郭同學這節課有非常大的進步,大家說是嗎?

  來,掌聲鼓勵一下”,這時,我從他的表情上看到了暗自的欣喜。就這樣,他後來歷史課,都沒有再打瞌睡,有一次,我還特地找他回答了一個問題,他回答正確了,又來了鼓勵的掌聲。在一次檢查作業當中,我看到他的作業都完成了,我私下跟他說,很不錯哦,他說:“老師,不要表揚我了,我會驕傲的”。在一次期中考試中,他有了很大的進步,那次考試比較難,很多同學都不及格,其實我也沒有想到他能考到及格的,他竟然及格了,我在班上鼓勵他說,“郭同學都考到及格了”,他倒是說了句“低調低調”,引得全班都笑了。在晚自習下班輔導中,他還會私下問我問題,還問我怎麼學習英語,我想,這就是“後進生”的進步。看到他的進步,我感到非常開心,我想,這就是在“平等中培養平等”吧,教師給他多少關心多少愛,他就會用幾分努力來回報你。

  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理,也是指學生的心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感染、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回想自己這幾個月的工作,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學生既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老師。在一次課堂上,我讓學生上講臺講題目,學生的表現讓我很震驚,有些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講解地非常清楚,甚至超過了老師。在一次課後,一個學生跑過來問我,老師,能不能給我一節課,我專門講一位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我說,當然可以啊。後來,我把一節晚自習的時間“讓”給了他。

  在講臺上,他準備非常充分,脫稿講了一節課,講的內容是“慈禧太后”,學生們都很感興趣,課後,其他學生還紛紛向他詢問有關慈禧太后的事情。我想,作為老師,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這也不斷激發著我要不斷進步,才能hold住學生,才能不被學生難“倒”。沒課的時候我會經常去聽前輩教師的課,經常和曾校長以及“青藍結隊工程的師傅王婉君老師”交流,同時,他們都非常熱心,為了幫助我成長,也會去聽我的課,給我許多教學的指導意見和建議,我在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作為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我來說,是根本無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與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更貼近學生,更適合我的學生,我今天在課堂上的發揮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駕馭課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靈活,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李鎮西的教育態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教育故事深深地鼓舞著我,激勵著我不斷進步。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每當我在教學中遇到難題時,我都會捧著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來給自己充電,給自己找尋方向和道路,讓自己早日成為“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讀完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

  在“愛的教育裡”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裡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絡,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啟發: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師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做最好的老師》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一教育專著,收穫極大,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本書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點燃了一盞明燈,也為我能走出“教育誤區”,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樹立了信心。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更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個老師想做到最好,對孩子、對教育事業的愛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純真的愛心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出生於幹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愛的力量是無窮”。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裡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透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絡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班裡有個同學,罵人、惡作劇、作業經常不做,上課經常遲到和做小動作,批評教育他當耳邊風,嘴上說改,事後還是屢屢犯錯,真讓人頭疼。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這個學生勞動起來竟那麼積極,不怕髒不怕累。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還讓他當了個勞動委員,負責衛生區的清潔。回家後他把我表揚他和當衛生委員這件事告訴他媽媽,說老師多信任他,讓他做了衛生委員,這是他從來沒有當過的。不過我私下裡又把他叫到一邊,指出他的許多不足之處,最後我還充滿信心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採取先揚後抑的辦法教育他,這樣在表場之後批評,他進步了很多,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其實就是給學生最大的鼓勵。後來他變了許多,紀律明顯好轉,作業也完成了,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向同學請教,再後來他以可喜的成績考上了中學。

  三、尊重學生

  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做最好的老師,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要以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為前提。能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物件來看待。古人韓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說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師自居,動輒就訓斥、挖苦、諷刺學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師要象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差、相貌的美醜、經濟條件的好差而對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生要始終表現出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批評。這樣同學們就會覺得在這個集體中有溫暖、有希望,從而更加熱愛這個集體,熱愛你這位老師,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才會對學生人格的培養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關心瞭解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瞭解學生不應表現在語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學生生病,輕輕關心幾句,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開水,學生是不會忘記你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了真情,有了愛,我想沒有的比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做最好的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還要深入瞭解,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要細緻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接觸到學生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藉助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去了解、接近和吸引學生,在平等、和諧中瞭解學生,獲得與學生的共同語言,這是溝通和傳遞情感的渠道。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往往是通向他們心靈的“捷徑”,老師“投其所好”也是愛學生的一種方法。教師要教育學生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要經常深入班級,走訪家庭,從大量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教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五、面向大多數

  教師生活在學生中間,深知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學生。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的力量,透過集體的關心使學生感到溫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做最好的教師,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學生。做最好的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秀學生偏愛,對後進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秀生要嚴格要求,對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十幾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懂得,教師愛學生,不是一個純粹主觀的過程,如果學生從來不向他們信任、愛戴的老師敞開心扉,學生的心靈之門打不開,那麼教育就無法進行。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是可笑的,學生向他的老師敞開心扉,是一個彼此促進思想和感情高尚起來的過程。學生只有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靈視窗,才能讓班主任更清楚地瞭解他們奇妙的世界,溝通心靈,教育工作必然會事半功倍的。

  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微笑著面對學生,學生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我們的工作也一定會開展的生動活潑,卓有成效。愛,是啟動班主任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設最佳化的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瑰寶。對學生熱愛、理解、尊重、關注他們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學生的心靈。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

  做最好的教師,應該無私地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平等地對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們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時時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當老師把一顆真誠的心交給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平地把愛和溫暖送給每一個學生時,學生的心定會融化在師愛中,在學習生活中找到快樂,愉快地接受教育。

  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寒假中我再次翻看了《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書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字裡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情感是那麼的自然,洋溢著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

  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深刻體會到了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其中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從不喜歡到要“做最好的老師”的情感變化,以及自身不斷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於“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地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

  說到師生之間的感情我深有感受。它對於老師工作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借讀陡嶺坡小學的兩年時間,我負責校車接送工作,記得第一次出去帶他們,學生看到我就像看到其他陌生人一樣,無動於衷,直到我說:坐校車的同學站隊!才有孩子開始向我走來。第二天仍然沒有多大改善,這讓我有一些受挫,怎麼從他們的眼睛裡看不到親近感?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主動找他們聊天,努力和他們打成一片。幾天之後,他們再見到我能自覺站隊了,而且站隊前還能看到他們互相提醒,看到我之後一個個露出興奮的表情。他們這時的表現也讓我從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是我的學生。學生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且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也變得默契了很多,我想這就是在這段時間裡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所產生的效果。

  李鎮西老師的書裡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自己不僅是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了。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了。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會一直朝著心中的夢想迎風起航,雖然一路免不了風風雨雨,但我一定會堅持不懈,向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