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2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2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說此刻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是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我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我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此刻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資料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向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說:“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留意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我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就應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我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說: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裡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我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一樣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裡自我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職責很重大,女兒跟自我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齊了,很多時候在想自我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此刻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我都十分嚴格的按照自我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應對自我,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著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著她轉由著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我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我的獨立性,她自我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我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我也願意理解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一樣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靜心品讀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聆聽專家的教導。《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透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裡,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作為一名教師,有一項重要的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餘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隻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藉口懶於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

  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裡,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裡呢?朱先生說,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說“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並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假期中找到了一本好書《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是一本在教育過程中起導航作用的書,它既適用於教育學生,又適用於教育孩子。結合書中的例項我對照了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反思總結如下:

  一、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願意與你溝通。

  “親其師,信其道”,很多教師總喜歡讓學生聽自己的,但不善於與孩子溝通,喜歡做個指揮者,在這本書中,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是處理方式各種各樣,裡面有與我觀點相同的,也有完全不同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我覺得教師一定要善於與學生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分析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二、教師要善於走進孩子的世界看問題。

  在書中提到了接納孩子的情緒這一觀點:

  1.不要否定學生的情緒(當情緒被否定的時候,學生容易失去勇氣)。

  2.不要隨意批評和忠告(老師出於好意,但學生在批評的環境中很難去考慮問題並承擔責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釋(當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的解釋他很難聽進去,也就很難奏效)。

  4.不要忽視學生的情緒,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為時,也要先接納學生的情緒、願望並作出反應。

  在生活中,我遇到過類似的例子,我的兒子在考上了大學後,因為感覺所選學校和專業都很不理想,所以決定退學復讀。當時我很鬱悶,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參考偏離了孩子的初衷,導致報考志願失敗,於是我嘗試走進孩子的世界去看這個問題,做法跟書中的'差不多,首先,我跟孩子溝通,電話、簡訊不斷,讓孩子知道他的不滿情緒我能理解和接受。然後,我沒有批評孩子,而是給孩子分析退學復讀的利與弊,建議孩子自己拿主意。最後,告訴孩子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媽媽永遠支援孩子的決定,結果孩子接受了我的建議,他給我的最後一條簡訊是這樣寫的:“老媽,這應該是你醒來的第一條簡訊,對不起,我不該那麼武斷,既然在來報名之前我就已經決定不後悔,現在我堅持我的選擇,我想繼續留在這裡,這段時間又讓你們操心了,我會好好努力的,我把今年當成高三,一定給你們考個好成績回家,不用再為我擔心了,轉告爸爸。”接到簡訊的那一瞬間,我哭了,然後給孩子回了一條簡訊:“兒子,做出這樣的決定我知道你很痛苦,但人生就是如此,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在做決定之前不妨想一想,我所選擇的是最適合我的嗎。兒子,媽媽冷靜下來想想,覺得現在的大學真的挺適合你的,你的表現你的發展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退學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之所以支援你退學,是因為當初報考志願時給我留下的遺憾,我認為你大了也許更應該尊重你的決定,而你爸爸的態度開始讓我清醒,他的堅決反對讓我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應該替你冷靜思考到一些問題,我是一個愛你的笨媽媽,兒子,你做的決定讓媽媽很欣慰,我感覺我的小不點兒子終於長大了.......”因為擔心兒子,我跟他爸爸又坐車去看了看孩子,孩子狀態不錯,我們也就放心了。當家長如此,當老師也一樣,師者父母心啊!

  三、溝通交流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書中說的:“無論孩子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對,甚至有侵犯性的行為,他的行為我們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緒,或者說感情需要被接納。但我們接納的只是他的情緒,並非他的行為。”這一觀點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在我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常常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劈頭蓋臉的就是批評。表面看效果不錯,但隱患很多,這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孩子畢竟是孩子,單方面的批評很難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聽一聽,去安撫他們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而不僅僅只是冰冷的命令。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多從孩子的角度接納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引發孩子的共鳴。獲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教書育人意義重大,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教師的辛苦付出,善於溝通就能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教育,只有你真正走進了孩子的心裡,他才能反饋他的喜怒哀樂,才能讓你找到教育的契機,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有一首主題曲這樣唱道“為愛放手,讓心自由,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美麗哀愁。”讓我們也放開手,做好心靈的溝通,讓每一個自由的生命都能綻放他的美麗人生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一書主編是唐凱麟和劉鐵芳,本書以教師職業性與生命性的統一作為師德修養的出發點,以增進教師對職業的理解為基本路徑,以促進教師職業人生的完善為基本目標,以敬業、悟業、樂業為基本線索,抓住當前教師職業道德中的主要問題,最終落實在教師職業人生的幸福與卓越。師德乃是教師人生的根本標示,師德修養貫穿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是引領教師職業行為的內在靈魂,是教師職業人生幸福的心靈根基。優良、合宜的教師職業道德將教育生活引向和諧、美好,成為教育生活乃至整個社會道德生活重要的風向標。

  讀了這本書,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多讀書,勤實踐,才能真正適應我們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同時讓我深刻體會到師德修養是作為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習功課,如何讓自己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如何更好的得到專業化的發展是很重要的。透過閱讀本書讓我學到了:

  一、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淨化每個學生的心靈。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範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獻的人格,塑造每個學生的心靈。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只有靠園丁辛勤無私的澆灌,花朵才能茁壯成長,芬芳世界。有人將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默默地犧牲了自己,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因此教師應該是無私的。

  四、學會開心工作

  開心工作每一天,其實這是個古老的話題,但在現實中,總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觀因素,每天總是帶著一張烏雲蓋月的臉工作著,這不關是對所在的單位無益,對本人也是一大傷害,快樂與否,實際是在於你那顆心的變動。但不管你開不開心,日子總是那麼悄然而過,不會因你的不開心而有絲毫的停頓。快樂工作每一天,那麼,明天永遠屬於快樂的我們!

  唐老的書深入淺出,文字平易近人,而且大量引用現實教學中真實案例,令人感同身受。唐老首先從一般意義上論述了教師職業,概括了師德的倫理學內涵,點明瞭良好的師德養成可以幫助教師的職業性和生命性和諧統一提升。隨後,唐老透過“敬業”“樂愛”“樂業”“理想與現實”等篇章,集中論述了師德的方方面面,師德的養成同個人職業成長的具體關係,以及教師作為一種特殊職業在當前的社會面臨的困惑彷徨以及倫理選擇。最後,唐老提到了師德修養與人生幸福的關係,肯定了教師是一種幸福的職業,更肯定卓越的師德修養必將為教師本人帶來非同一般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通讀唐老的書,我感觸很大。我一直認為,所謂師德,很多時候只是為人師表的要求。因為我是教師,所以我要關心學生,為學生做出表率,公平對待學生,不因個人好惡而區分對待學生。顯然,以學生需求導向的師德教育,灌輸的是一種低層次的被動式師德。這種形式的師德實踐,往往令人反感,宣傳中也流於空洞,效果並不明顯。事實上,只有把師德的道德起點樹立在個人的幸福謀求上,把師德的邏輯起點樹立在個人的發展上,師德建設才能自然而然地推行,才能讓教師在幸福的包圍中達到關懷學生,提升自我的目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透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從教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美好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教學之餘,我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收穫很多,在此,我將把我的點滴感悟與同仁們分享。

  朱教授是一個紮根於實踐的教育理論家,同時也是一個有積極行動的理想主義者。十幾年前,他就在思考什麼是理想的教育?然後他就做出了“新教育”,並且現在還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導廣大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讓學生脫離單一評價機制下學習痛苦、生活失敗的情況,讓教師擺脫嚴厲刻板的形象,讓一切迴歸“正常”,因為成長本應是人的本能,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國各地已有200多萬參與者,以後還會有更多。

  他們相信,理想的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進取、自信自強、善於和人相處、有豐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理想的教師充滿激情和詩意、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追求卓越、勤於學習、關注人類命運、堅韌剛強。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幫助人成為他自己。

  《致教師》這本書的內容有46封來往書信構成,每篇文章開頭呈現一個現實中一線教師的困惑,後面是朱教授細緻完整的回答。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本書就是朱教授的“答教師問”。但在本書中我們不會看到空中樓閣般的、來自所謂權威的、冰冷的方法論,而是一個認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它們不但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那些老師們的具體問題,更在廣泛意義上提出了具有適用性的方法。這本書從修正“教師”的定義出發,先讓我們知道什麼是教師,然後透過解決一線教師的困惑,從職業生涯、專業發展、教育生活等幾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好教師。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就我所感興趣的問題略舉一二,與同仁們進行分享。

  1、幸福感從何而來?

  以前有一個關於教師的段子廣為流傳:滿腔熱血把師學會,當了教師吃苦受罪。急難險重必需到位,教師育人終日疲憊。學生告狀回回都對,工資不高還要交稅。從早到晚比牛還累,一日三餐時間不對。一時一刻不敢離位,下班不休還要開會。迎接檢查讓人崩潰,天天學習不懂社會。以上內容雖然有些誇張,但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映了教師這份工作的另一面,即與理想相對的枯燥甚至是失望。

  在本書中,就有一個教師因為感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向朱教授提出他的疑問:做教師的幸福感究竟從何而來?

  朱教授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先給我們分析了什麼是幸福。

  對於“幸福”,許多名人都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比如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說:“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透過研究使自己精神擺脫妄念並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別林斯基說得更徹底:“幸福,假如它只是屬於我,成千上萬當中的一個人的財產,那就快從我這兒滾開吧!”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的基本特徵——創造、服務、研究及分享。而教育,恰恰具有這些共同的特徵。因此,教育本身應該能是一個讓人幸福的事業。

  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人與自己的關係。從時間看,工作佔據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陰。從結果看,工作最後呈現一個人一生創造出的價值。因此,從實現自我的角度看待工作,不斷調和上述三種關係,收穫內心的寧靜,這就是幸福。

  作為教師,我們每天的工作是平凡而瑣碎的,不僅辛苦,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這種高度的責任感不只是盡職盡責地完成每天的任務,而是要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每天單調而重複的工作中,怎樣收穫到幸福呢?我們必須具有科研的心態和精神,一旦有了研究的心態,我們才能帶著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那麼,每一天都是有區別而有意義的。一邊工作,一邊研究,我們就能一邊收穫,一邊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而成長,然後,我們的內心才能充盈,幸福感便由此而生。

  2、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師?

  一說到科研,許多老師總會認為那是一件非常神聖、神秘、困難的事,認為那是專家、教授們的“行當”;或者是感到沒有時間,不知從何下手。但其實,朱永新教授說教育科學研究遠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反而,一線教師因為最貼近教育實際、最貼近學生活,所以擁有大量的一線實踐經驗,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主力軍。

  在書中,朱教授主要把教師教育科研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紮根於教育實踐,從自己的教育生活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種是“學院式或學者型”的科研訓練,學會精確地處理資料,超越實踐、超越時空的侷限,站在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

  總的來說,找到要解決的問題,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奏響了這三部曲,也就吹響了教育科研的衝鋒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這是一本關於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捧起劉鐵芳教授的教育隨筆《守望教育》,心中不由得湧起一種恍然的感動,在一個喧囂的時代裡,還有人以一份難得的執著守望著心中的教育理想。書中這樣寫道:“我們今天的世界確實需要雷厲風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氣風發的行動開拓者,他們站在時代的潮頭,引領著現實教育的走向。但這個世界同樣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們把目光停駐在喧囂的背後,尋思現實和歷史中那被熱鬧、浮華所遮蔽、遺忘的問題之域,在無言中追索他們心中的樸素和靜謐的思想之路。他們可能常常被名之為實際的脫離者,時代的落伍者,但他們依然在寂寞中執著地思索。他們同樣是可敬的!”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薰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透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所以,鼓勵學生讀一些著名的兒童作品,聽一些兒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於改善我們日漸貧瘠的道德生活,對於家庭的幸福,對於學校生活的充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看了劉鐵芳先生寫的深有感觸。這本書劉鐵芳先生為教育改革所寫的一本隨筆,記載著劉先生對於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和見解,非常值得深思。

  他提出,我們不能簡單地設定"什麼是教育"、"教育該如何行動"、"教育非如此不可"的標準答案和機械化的行動模式,而是把對教育生活提問的權利交還給實踐者,讓每個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不斷地去追問: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教育?正是在對現成教育實踐的不斷質疑、追問過程中,催生一線教育人的教育實踐智慧,改善、提升每個教育人的教育生活和質量。教育需要理論與時間相結合,而且應是在承認整體現實格局合理性的前提下展開的具體的、區域性的研究,理論研究是進一步貫徹顯示行動格局的合理性,而不是單純為了論證現實合理性而存在的工具。的確是的,沒有理論的支援,實踐會走很多彎路,所以,我們要研究理論;但是,單純為了研究理論而研究,肯定不能跟現實很好地結合,甚至是背道而馳,所以,我們研究理論應該是以檢驗現實格局的合理性而存在的。

  書中還提到,近年來,社會越來越關心教育了,但是從很多方面我們接收到的資訊都是以批判為主的,把教育的問題都歸結於教師,甚至傳言"一流的學生,二流的教師"。教育,其實是跟我們每個人相關的整個社會的事,應該是整個社會"關心並團結協作"的事,而不是出了問題就是老師或者學生個體的事情。比如應試教育,是我們所痛心疾首的,早早的就在宣傳應試教育應該被素質教育取代,並且早早地就開展了素質教育,可是,一旦接觸到實際的學校,應試教育的陰影還是揮之不去。因為我們一方面雖然反對應試教育,但當我們自己的孩子面臨升學考驗的時候,我們又成了應試教育服服帖貼的"忠誠守護者"。

  教育,始終是和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息息相關的,因此,教育改革的最終出路還是要落實到每一個一線教師的身上。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次成功的課改,都需要大多數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支援。教師的創造性的發揮,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水平是直接關係到我們教育質量的高低的。一所優質的現代學校,應該是以極力學校人的創造性生活的基本保證,現代學校制度的核心就是師生創造性的教育生活,是學校人優質的學校生活。教師的學習既可以是個體的、自發的,同時也是集體的、有組織的、系統的學習。怎樣把學校建設成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的網狀學習型組織,就成了當前我們現代學校建設的重要尺度。在課改中,一線教師如果只是作為被動接受者存在,用強制統一的要求來代替教師個體的參與理解和實踐的話,那麼,想要獲得教師的深入理解和支援是很困難的。

  所以,面對課改,我們應該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時間與空間,上下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熱情與理智相結合,批判與反思相併舉,穩步推進相關體制與制度的改進。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最近,我閱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大板塊的69個建議來向我們簡述了作為一名教師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這本書闡述了教師生命的活力,靈動的激情,人格的魅力,教育的快樂與幸福。對照自身,我也深思,教師最需要什麼?那就是一顆對於教育事業灼熱的心,憑著這一份灼熱,教師自然而然會積極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會樂於奉獻、勤於探索、勇於創新。

  我們要做有師德、有責任心的教師。陶行知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灼熱心靈中,產生於教師的魅力之中。教師要有魅力,對學生要有吸引力,要感染學生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教師的魅力不僅僅來自得體的穿著、脫俗的談吐、嫻靜的舉止、美好的姿態,更來自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來自教師的優良人品,來自教師的善良與關愛,來自教師的寬容與公正,來自教師的敬業與正直。我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教師的一份關心與愛護,一個會心的微笑,學生都會感到那是一份無比的關懷。當我面對學生時,儘量發現他們的優點,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然後真誠地去讚賞他們,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向上。教師要善待學生,耐心對待學生學習過程的偏差,堅持循循善誘,努力剋制急躁情緒,誨人不倦。在任何場合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在矛盾激化的場合要沉著,有自制能力,有控制和調控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能力。當你準備批評你的學生時,你要學會控制你的情緒,千萬不要讓情緒左右了你的言行。此外,對學生應該有寬容之心,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不可避免地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要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在教學中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讚許,少一點挖苦;與其責罵,不如讚美。

  我們要做勤奮的學習型教師。要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要讓每一件事都不留尾巴,儘量做到每一件小事都完美。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最大的心願、最高的榮譽。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課前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考慮教法。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還要不斷追求自己的專業進步,不斷樹立危機意識,對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要能靜下心來教書,靜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做學問。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多聽課,聽課中多注意他人的教學藝術、教材處理辦法、知識點的引入辦法,如何與學生溝通的藝術等,特別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此外要經常反思,可以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驗,為改進教學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一位有魅力的教師,要有包羅萬物的知識,能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完善的人格喚醒人,以優雅的氣質影響人,所以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吸取營養。

  未來社會是終身學習的學習化社會,學習已成為最重要的人生權利。一個人要想不被社會淘汰,要想自己活得有尊嚴、有價值,實現個人的人生理想和積極的人生目標就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自我除錯、自我學習,以更積極的方式生存和發展。有一位教育家這樣斷言,作為教師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作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創新的眼光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讀了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瑣碎的忙碌工作中,要騰出時間學習,騰出時間反思、總結,多看書,多動筆。同時,我們要學會享受讀書的樂趣,讀書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樂趣,而使讀書成了負擔。只有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我們才會主動去讀書。會像一粒渴望成長的種子一樣,努力的在書中吸取知識的營養,雖然不能說,讀書學習是我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但卻可以說,讀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一本好的書,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能夠敲開你的心靈,並激勵你去嘗試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今後,我將多讀書,讀好書,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把工作做的更出色。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因此,和眾多教師一樣,自己顯得尷尬和無奈:如年齡增長、職稱評聘的激烈競爭和各種關係複雜;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等。因此,壓力增大,精神疲憊,對所從事的工作失去興趣,無成就感;對事業缺乏熱情和創新,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等。

  透過參加學校組織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和“教師閱讀年”學習活動,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解放思想、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將是我今後必須思考和麵對的問題。因為,合格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更新觀念,終身學習

  學習政治理論,提高思想素質。深刻理解共產主義理論與生俱來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

  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資訊科技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二、擯棄舊事,與時俱進

  擯棄舊事,緊隨時代步伐。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對教師的挑戰,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專業知識都必須緊隨時代的步伐,需要不斷地更新、拓展、充實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透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

  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

  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裡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從心底知道老師並沒有把他們“看衰”。

  教師,只有立足本職,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樹立和牢固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個人在工作上才會有所所為;教師,只有更新觀念,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做好本職工作,才能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孩子們對老師非常信任。“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事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裡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

  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我是一位語文教師,但對數學教學也從不放棄,我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學生就會給我回報,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帶差,以小組牽動班級整體,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以習慣培養為重點,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拓展思維、能力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我教學工作的宗旨,也許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細點點滴滴,所以期末考試,學生的書面書寫乾淨整潔,能夠仔細的答題,班級的各項成績好。

  低年級的小科課較少,大量的時間都是我們自己支配的,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搞好輔導也成了我們平日的重頭戲,及時調整教學狀況查漏補缺,讓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收穫,在輔導中也能拓展思維。

  大量的輔導,必然規律帶來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級,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級必須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在漂亮的字上畫個圓圈,在乾淨的本子上畫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級38名同學,每位同學的本上都留下我認真批改、圈圈點點的痕跡。也正是因為種種原因,學生很願意把自己的作業本整理乾乾淨淨讓我欣賞,讓我評價。在批改輔導中,我特別注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本著上課多叫幾次,批改多圈幾次的原則,把更多的機會送給他們,只要他們肯努力,我願意這樣去做,不厭其煩。

  還記得和學生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達,還記得學生清脆悅耳、富有情感韻味的朗讀,讀課文各種不同的表演,識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動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來。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書寫習慣正在學生身上紮根,這又一次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什麼,學生就會展現什麼,同時也就收穫什麼。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句話向我們詮釋了教育的真諦——書籍就像蔚藍的大海,翻滾著文化的輝煌和厚重;就像肥沃的土地,蘊藏著思想的博大與精深;就像廣闊的天空,給人力量,讓人自新,催人奮進!

  “營造書香校園,打造書香班級,讓好書陪伴師生成長”是我校踐行特色文學閱讀活動的口號。這兩年來,我們不斷在努力踐行著,組織學生的文學閱讀活動一直在悄然無聲中進行著,一如既往到今天。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在“文學閱讀”這塊熱土上,我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和喜悅。漸漸地,我欣喜地看到,開展文學閱讀活動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閱讀本身,而是閱讀之外的讀書觀念、讀書習慣的養成,閱讀方法的掌握,是為學生營造一種風氣,一種氛圍。

  一、注重環境佈置,營造書香氛圍

  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多讀書、讀好書,我們班建起了讀書吧,取了一個童真而可愛的名字叫“小筆頭讀書吧”。班級圖書角的建立傾注了我們的心血。我從圖書館借閱了幾十本中外名著;孩子們也從家裡帶來各種各樣種類繁多的書籍,有童話故事、中外名著、科技博覽……全部圖書都在班級圖書角上整齊擺放著。同學們集思廣益,制定了圖書管理制度,並在學生中選出優秀的圖書管理員。讀書吧深深吸引著學生,課餘飯後總能看到他們埋頭看書的小身影,小小讀書吧成了孩子們的天堂。

  二、透過文學閱讀課加強對孩子們的閱讀指導。

  如今的書籍名目繁多,而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鑑別能力低,面對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或順手拈來就讀,或為獵奇而讀,甚至讀了一些不健康的讀物,這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首先在選擇讀物上作好指導,如本學期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推薦了《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和沈石溪系列動物小說等書籍。內容涉獵多個方面,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書。

  接下來就是指導學生學會選擇閱讀方法,進行有效閱讀。我利用語文課、閱讀課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

  我還鼓勵學生大量自主閱讀,在閱讀中學會生疑、釋疑、自主探究;在閱讀中自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在閱讀中自己去獲取、去探究、去尋覓、去掌握,去感受讀書的樂趣;在閱讀中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在閱讀中形成自主讀書的良好習慣。

  另外,每週一次的油城文學“我是快樂油城娃,我愛克拉瑪依”循序漸進地開展著。我班閱讀主題是“知油城歷史,惜今日生活”。透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拓展了孩子的知識面,豐富了孩子們的見聞。

  三、以活動為載體,享受濃郁書香

  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創設閱讀、延伸的機會,努力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學生將學生將閱讀思考所獲轉化為自己的思考與表達,從而感受讀書的快樂。

  1、建立“讀書漂流記”。孩子們將自己的閱讀心得記載在特定的筆記本上,三言兩語也行,長篇大論也行,漫畫也行,不拘一格,不定形式。

  2、師生共讀一本書。凡是學生讀過的書我都一一進行了認真地閱讀,然後利用閱讀課和學生進行主題討論。這樣不但可以檢驗學生讀書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閱讀的樂趣。

  3、開展智慧泉大評比活動。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精彩的字、詞、句、段、篇,或讀後感,記在學校所專門印製的智慧泉上,以豐富寫作素材。然後定期進行評比展覽。

  4、親子閱讀享樂趣。我希望,閱讀要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學校走向家庭,帶動家庭來一起讀書,共同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於是,我在家長會時與家長宣傳讀書的好處,教給家長與孩子共同讀書的方法,同時利用校訊通、QQ群讓家長明白近期要讀的書……不斷地宣傳,不斷地溝通,家長越來越重視讀書,越來越關注讀書了,這樣倡導的親子閱讀才真正的啟動起來,有了家長的配合與支援,班級讀書的氛圍更好了,學生讀書的熱情更高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只有書聲琅琅的班級才是真正的班級,喜愛讀書的孩子才是未來年棟樑,喜愛讀書的老師才能成為學生深深愛戴的老師,讓書香浸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捧起心愛的書,誦讀經典,牽手美文,共同構建令人仰慕的書香班級,打造最美書香校園。願讀書成為孩子最美的姿態,願讀書成為孩子永遠的摯愛,讓書香孩子浸潤心靈。讓我們“沐浴書香,悅讀閱美”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大家都明白,有效教學首先體此刻有效備課上,第一備目標。

  在教學中,教師僅僅關注“雙基”目標,忽視其他目標的達成,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情感,他們需要關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知識同樣重要。可是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除了關注學科本位目標,更要關注學生個體生命成長的目標。

  第二備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認真閱讀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能夠從以下幾個步驟展開:

  一是讀懂教材,明確各部分教學資料的內在聯絡;

  二研究教材,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自我的學科認知結構。

  第三備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僅僅從自我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設計教案,而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會出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失去實效。所以說僅有關注學習起點,才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效。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課前調研,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二是抓準切入點,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之上;

  三是親歷過程,關注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其次有效教學還體此刻有效指導上,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徵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當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資料:

  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範,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

  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複,意思表達清楚,指導資料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資料、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此刻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動。有效互動就應當是在必須的組織形式下,教師、學生、教學資料、教學媒體等要素之間產生的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體現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如果缺少了互動就缺失了課堂的生氣,就缺失了生命的靈動。

  有效互動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一是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對教學資料、學情、教學環節、教學手段、教學用具以及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

  二是教師主角意識的轉變,平等、對話與交流是實施有效互動的基礎;

  三是和諧的師生關係是課堂的有效互動的重要條件,興趣是激發學生真實互動的內在動力,關注與傾聽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的必要的修養。所以說僅有充分研究到了以上條件,才能實現互動的真實有效和生成。

  第四有效管理。教師也是管理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

  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靠於教師管理本事的構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資料、教學資訊的傳達到達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練習。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起著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必須緊扣和服務於教學目的,必須與教學資料相關,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還要趣味。難易要適度數量要適當,目的要明確。

  第六有效策略。所謂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教學方法是十分豐富多彩的,我們說每個教師都是一個創造者,他們所採用的的方法也不會有所不一樣,因人而異,所以有效教學策略也就難以固化,更不會千篇一律,教學策略沒有最好,僅有更好。

  《有效教學和諧課堂》這本書,我的感悟頗多,它不但解決了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認識到有效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當然,有效教學不止上頭講到的這些,還有更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探索,因為僅有不斷提高自我有效教學的水平,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裡,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裡,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體會。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