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師德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師德心得體會

師德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師德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師德心得體會1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直接關係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實現,直接關係到祖國的未來。首先,要求教師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是人民的教育事業,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每位教師都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願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

  再則,要求教師熱愛學生。“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在一本書刊上,我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節自習課上,一名教師因輔導學生練習,故託堂幾分鐘。這時,外面起了雨,某學生講臺放了一張條:“你耽誤了我們放學時間”。教師見後,並無不滿,而是公開向學生道歉,並把自己的傘、雨衣送給同學們。教師的素質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上,如上述教師無愛生之心,恐怕很難讓學生敬服、理解,以至於對以後的上課狀態、心理反應和師生溝通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師德的另一體現是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說責任重大,是由於教師肩負著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抽象地說,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說艱苦,是由於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較低,甚至處於相對清貧的地位。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否則,如果以待遇對待工作,那麼,就可能在知識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

  師德心得體會2

  何為師德?何為師風?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弄清兩個概念和一對關係,即道德和教育。道德和教育是兩個內涵和外延都極其寬泛的概念。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這些人道德敗壞,那孩子我沒有教育好”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題。那什麼是教育?什麼是道德呢?它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仔細探究,那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課題。說它古老,是因為關於它們的專題研究可以追溯到歐洲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時代;說它們年輕,是因為人類文明的積澱長河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為它們注入了新的血液。

  那何為教育何為道德呢?那就得從它們的中英辭源去探究。但我在這裡不是搞學術研究,我只想從本人的專業立場給它們下一個定義。教育就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範圍內透過一定的方式對學習者實施一種對學習者的身心,人格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行為。而道德是特定時期,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社會準則和行為規範。教育是為了使人得到教化,更好地去遵守、執行某些準則,履行某些義務的。簡而言之,教育是為道德服務的。

  上述觀點已經很清晰地界定了教育和道德的概念,闡述清楚了它們二者之間的關係。接下來關於師德師風的概念就不難理解了。在給它下定義之前,我得嚴厲宣告:任何的理論界定都是死的,唯有概念本身是活的;普適性的概念才是概念本身生命力的養料。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即教師從業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職業操守。師風就是教師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應該具備和切實踐行的工作作風,它能體現出教師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工作態度,是教師職業心理的真實寫照。

  古哲韓愈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隨著時代風起雲湧的發展變遷,教師的角色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這些變化,師者該何去何從?師德師風的建設和學習的淵源又是什麼呢?

  角色變化的適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何去何從也是現代教育界在探究的課題。而師德師風的建設和學習的淵源是在當今社會物質財富膨脹剩餘,道德下滑、良知缺失的大背景下不得不實行的事實。

  道德可教嗎?關於這一疑問,目前,不論是教育學界還是倫理學界都沒有達成共識。在這裡我也沒有必要贅述一些所謂的麻氏理論,我只想發表一些關於此次學習的收穫和感受。

  透過此次學習,勾起了我對大學時所學的、現沉睡已久的倫理學和德育原理方面的知識,也深深地二次觸動了我靈魂深處的某根神經。在這裡,我可以毫不客氣地告訴你們,我本人並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但我喜歡教這一行為。因為教這個行為有助於我思想的表達,有助於我個人能力地提高,有助於我對教育理論的探索與實踐,把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別人能體現出一種價值觀,學生的成功讓我有一絲成就感。

  雖然我對教師職業不怎麼“感冒”,但我既然走上了三尺講臺,我就會用青春的熱血去譜寫新的篇章,為自己的人生翻開新的一頁。憑自己的能耐辦事,憑自己的良知行事。既來之,則安之。我將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

  師德心得體會3

  本期在全校開展的“學新的師德規範、做一名陽光幼師”師德主題教育活動中,我能積極參與各項學習活動,在集中學習與個人學習的過程中,認真閱讀學習材料,抄寫政治筆記,按時幼兒園了心得體會。在教師個人自查自糾民主生活會上,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了自我批評和整改,現將個人學習師德師風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習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講話,比淡泊名利、志存高遠。

  “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工作中我謹記諄諄教導,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工作上勤懇敬業,服從安排,各項任務從不含糊,認真完成教育教學各項工作任務,並用“學為人師,行為示範”的師德來約束自己,樹立新時代教師的高尚形象。

  二、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比依法執教,為人師表。

  本次活動中,我們學習了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在工作上以規範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社會公德。透過學習和對現實工作的進一步理解,我深深認識到師德師風的重要意義,切實提升了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工作中能依法執教,用法律、法規嚴格要求自己,為所有的教師做好表率。

  三、學習師德模範及抗震救災英模教師的先進事蹟,比愛崗敬業,關愛學生。

  榜樣的力量激勵一個人奮勇向前。在學習了師德模範、先進人物的教師師德培訓以後,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部會選擇有了更深認識:一名教師只有充滿了對這個職業的無限熱愛,才會在自己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熱愛自己的每師德培訓學生,給每一個學生都期望得到的師愛,讓他們感覺到教師的公平公正和母親般的溫暖,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感受到培訓和父母對他們的希望,讓他們在集體中愉快舒適的生活學習。正是因為這樣,孩子們才覺得我是容易相處的,從而在學習生活上更加富有激情。

  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比刻苦鑽研、嚴謹治學。

  常說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非常有必要,工作中我能克服一些困難,不斷學習新知識,認真學習各類幼兒教育專刊,不斷接受新理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在每項教育實踐活動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仍然要加強學習,不斷進取,出色的完成工作。切實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水平。堅持從嚴治教,提高自身建設,在教學上要多加探索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藝術。

  (一)不斷學習,更新幼兒教觀育念,主動、積極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真誠關愛每一個學生,給差生和留守生更多的母愛,做孩子們的“媽媽老師”。

  (二)加強服務意識,保教並行。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幼兒教育重在保教並行。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自命清高,真正融入到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動向。

  (三)學習陽關心態,做陽光教師。以平和的心態積極面對每天的瑣事,鬧中取靜,學習幼兒的好奇心,積極探索發現幼兒的純真心靈,做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總之,我將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全心全意為幼兒服務,深深紮根於幼兒園這片淨土中。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自覺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真心接受所有同仁的監督與幫助。

  師德心得體會4

  有人說,一個學生就是一首詩,一個心靈就是一個世界。愛學生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愛,愛得深,愛得嚴。感動著他們的感動,痛苦著他們的痛苦,收穫著他們的收穫,成功著他們的成功,在學生心靈的沃土根植美好和夢想。

  一、用親和之心架設教育之橋

  我經常這樣捫心自問: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優美的語言,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經驗終於,我發現,這些都是一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但更重要的是有愛心,是穿越心靈的無私的真愛。師愛,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愛,是師德的老師的體貼,關愛使他們感到舒暢、親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讚揚和關心遠遠勝過冷冰冰的指責,這就是親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偉業,用真心觸動他們的心絃,也同樣收穫他們真誠的愛。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能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心,就是為師者赤誠的真心,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滋潤學子心田。,師德,決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無私精神的體現,一種不息的師魂!

  二、用無私之心鋪就事業之路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博大無私、寬廣無邊的,也是無微不至的。教師,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可以感染學生,積極進取,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學之梯

  在學校“科研興校,內涵發展”思想的引領下,成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師成為我的事業追求。我認真鑽研,努力實踐,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實效,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我努力加強自己的修養,堅持每月閱讀一本與教育相關的書籍,透過閱讀和研究來學習一位優秀教師的一言一行,為自己以後的教師之路打好基礎。

  四、言傳身教、嚴格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催化劑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實踐表明,教師的道德品質、治學態度、工作作風、生活態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靈。正因為言傳身教這種特殊的育人效用,使為人師表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徑。因此培養人才的素質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簡單的'一句話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教師展示的不僅是豐富的科學知識、嚴謹的教學。

  師德心得體會5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一顆善良的靈魂,就沒有美德可言。"師德是教師的良心。當一個教師不斷充實、完善自身,使思想達到一定境界時,一切都變成了自然的行為,學生也會自然地感受到老師。從教師愛崗敬業的情感到樂業、勤業、精業的實踐,教師的身傳言教到教師的自我修煉,從教師學而不厭的鑽研進取到教師誨人不倦的忘憂情懷,等等,形成了教師職業道德的規範體系,無不包含著何以為善的道德策略。培養良好的師德,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業,象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

  二、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聖天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將上一個新臺階,而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更將躍上一個新高度。作為一個人民教師,負擔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早退,教師自己就不能遲到早退;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否則,光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反而胡作非為,學生就認為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而不可信賴。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說明這個道理。

  四、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裡,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說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

  所以,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紮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僅僅熟悉教學大綱和本學科內容是不夠的,教師的知識應比這寬廣得多。通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和才能。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麼都知道,並認為教師什麼都知道。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慾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才多藝,和學生打成一片,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加里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