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1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掌握不了讀與不讀的尺度,究竟該怎樣指導學生去讀?怎樣範讀出最佳的效果?今天經過楊修寶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後,開始對朗讀及朗讀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培訓時楊老師就朗讀的方法和朗讀教學十二種策略進行詳細地講解和指導。朗讀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讀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沒提到一種策略時,楊老師都舉出恰當的例子,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說句實話,在如此專業的老師面前,一向還自詡朗讀不錯的我,竟然多了幾分怯意。每次朗讀例句總是小聲的嘗試著。等聽過楊老師的示範朗讀後才知道了自己在朗讀上有多麼大的差距。雖然很多理論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實踐去檢驗,不過透過這一下午的培訓到使我對朗讀產生了極濃的興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環節,課上要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師就要善於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低年級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為主,情節生動,人物的對話內容較多,最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其中最能體現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為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這樣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

  要做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不同的形式也給學生提供了朗讀的機會。配上樂曲來朗讀,又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作為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始成大家。願借這一次的培訓,提高自己對朗讀的認識。

  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2

  透過參加學校的朗讀培訓。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瞭解了一些朗讀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後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一、朗誦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裡,容納一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採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二、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讀速度的轉換

  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採用一成不變的速度。朗讀者要根據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這種在朗讀過程中實現朗讀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讀成功的重要一環。

  四、注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為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為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鬆鬆垮垮。總之,在掌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誦技巧培訓總結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結束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穫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秀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透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場的教學觀摩。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3

  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基本功,是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朗讀能力的訓練是一項長期的主要任務,為了打好基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就得從一年級時抓起。

  一、利用插圖,激發朗讀興趣。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教材中安排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圖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充分利用文中色彩鮮豔、畫面形象逼真的插圖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緊扣主線,培養朗讀能力。

  “目標導向,讀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始終把握“朗讀”這一主線,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一年級教材也提出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為了在短時間內達到這一要求,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強化訓練:

  1.強調讀音準確。只有讀得正確,才能讀得流利、有感情。

  2.強調不拖腔、不唱讀。

  一年級小學生喜歡一字一頓,不加理解的大聲讀。為了改正這種不良的唱讀習慣,朗讀前先教學生劃分詞語,詞語不能分開讀,然後再教給學生長句的停頓方法,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句子間的停頓,學生在認識了逗號、句號、問號、歎號、冒號和引號等標點符號以後,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掌握不同的停頓時間,讀出句子的不同語氣來。最後強調讀出感情,一年級課文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強的特點,教學中要啟發學生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還要範讀,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們在朗讀中自然流露出感情。

  三、形式多樣,提高朗讀水平。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而且為了避免學生厭倦情緒,教師要適時採取靈活多樣的讀書形式,可採用齊讀、個別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賽讀、接讀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小學語文朗讀個人心得體會4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教給學生必要的朗讀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力。

  朗讀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它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小學語文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領會文字的內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強化語言的敏銳性,這就是有效性朗讀。同時,朗讀對於鍛鍊學生口才,促進學生記憶,豐富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增強對語言藝術的欣賞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見朗讀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透過學習,我深刻明白了,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後,我將在克服學生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弊病以及出現的問題的同時,自己也得加強朗讀基本功的訓練。因為,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長流水,要有一溪活水,也只有教師的朗讀水平提高了,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正確地指導和點撥,才會對學生提更高的要求,還語文課堂一片朗朗的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