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精華】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五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精華】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五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心得怎麼能落下!但是讀書心得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十多年來,教師專業發展成為全球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箇中心議題。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也顯得日益重要。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郭元祥教師撰寫的《教師的20項修煉》一書率先提出了引領教師體悟“教育人生”的主張,從細節入手,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畫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該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修煉教師形象,修煉教師生活,修煉教師專業。每個部分又分成若干章節,具體對教師這一職業應具備的專業素養進行了分析和例證。從教師的服飾、微笑、語言、習慣、寬容、德性、智慧、情感、規劃、閱讀、研究、反思、寫作、幸福等由表及裡、由淺入深,逐一解讀剖析,提出了教師專業素養應該具備的標準。閱讀此書受益如下:

  一、釐清了師德標準的一些基本概念,提升了從理論層面加強教師專業素養的認識。比如“所謂教育良知,是教師對教育工作的意義、價值以及教育行為責任的正確理解,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健全方式的科學認識,並以此為基礎採取正確教育策略的意識。”“所謂責任感、責任心,是指教師不把教育工作、引導學生作為外在的規定和強制行為,而是作為一種自覺志願的義務和行為,是一種職責,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平時總是掛在嘴邊的詞語需要在教育視野下有一個比較嚴格的界定,從教育發展規律的角度有專業化的解讀,而不是淺表化的概念。

  二、例證生動具體,在大量的教育實踐個案中深受啟發。在談到了解學生、理解學生是教師應養成的一種良好習慣時,書中舉了成都磨子橋小學“十六知曉”的例子,對於班主任或是初為人師的老師們就很有借鑑價值,這“十六知曉”就是:知曉學生的姓名含義、知曉學生的生活習慣、知曉學生的個性特點、知曉學生的行為方式、知曉學生的思維方法、知曉學生的愛好興趣、知曉學生的困難疑惑、知曉學生的情感渴盼、知曉學生的心路歷程、知曉學生的知音夥伴、知曉學生的成長規律、知曉學生的家庭情況、知曉學生的上學路徑、知曉學生的社群環境、知曉學生的家長思想、知曉學生的家長願望。這十六個方面非常具體全面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知曉學生,可以消除教師對學生的誤解,建立起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提高教師對學生教育行為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感化力。

  三、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教師生涯就是不斷修煉完善自我的過程。曾經在三尺講臺上自信滿滿、揮灑自如的我平時閱讀的重點大都放在了教材分析、課堂教學研究方面,總覺得國家教育政策、大家之學離自己遠之又遠,把教材吃透,把學生教好,就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執教二十餘年,開始出現職業倦怠和教育審美疲勞,總是感嘆激情不再。“我們所以迷茫,是由於我們不會思考了;我們所以不會思考,是由於我們儲存的知識不足以我解決或更好地解決問題了。最有效的辦法,是重拾書本,更新自己,與時俱進。”王毓珣教授的建議非常好:第一,讀哲學書,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第二,讀教育經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認識教育教學行為;第三,讀拿來就能用的書,以及時解決自己面臨的困惑與問題;第四,讀學科著作,在學科教學領域,依然能敏銳地捕捉前沿動態。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讀書,讀書,再讀書!”閱讀,可以使浮躁的心沉靜下來,潛心思考教育現象和問題;閱讀,可以使自己的學養豐富起來,用成熟和深刻的教育成果武裝自己;閱讀,可以啟迪心智,再次點燃創新的火種,在教育改革中繼續前行;閱讀,更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用或經典或先進的教育理論檢驗自己的教育實踐,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思維方式,才會有質的飛躍與提升。

  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做最好的老師”一直是我一個我夢寐以求的理想與追求,是我不斷孜孜追求的動力,我用整個心靈去品讀這本書,靜靜地去品每一個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故事,我看到了光明,我慶幸自己在這本書裡找到了某種光明。《做最好的老師》為我指明瞭方向,它像一盞希望的燈塔,一個智慧的寶典,一個你我隨時可以求助的良師時時激勵著我前進,前進,再前進。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我們最應該懂得的是,在應該開花的時候綻放,而且,要努力地開,開出自己心中最美最動人的那朵花。

  李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接受一次新的洗禮:是呀,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怎樣的度過自己的每一天呢?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有沒有一天比一天有進步,教學水平有沒有一天比一天提高呢?自己有沒有盡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成為學生心目當中最好的老師呢?

  什麼是最好的老師?我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李老師對學生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只有愛孩子你才能俯下身去給予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生活點滴,你才能為發現他們成長的歡笑與淚水所影射的點點滴滴,才能與他們的心同步,與他們的心一起跳動,才能理解與傾聽他們的苦惱和困惑,愛而後育,正是因為有了愛,你的嘔心瀝血,你的殫精竭慮,才有了意義,才得以昇華。李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透過一篇篇文章,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我看到了一位老師對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

  其次,使我強烈感受的是李鎮西同志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可能是他的這本手記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

  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和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了我!教育就是一本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做一個閱讀者,讓自己的教育之花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只要當他成為本身的主人並遵照一些生存規矩時,他才氣管住本身的舉動,我們才以為他是一個守規律的人。如許的規律具有機動性觀點即不易被明白又不易被接納。但它包羅一個巨大的教誨準繩,它差別於新式教誨裡那種相對的,不容反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準繩。

  這一段話給我的講授旅程上撲滅了一盞明燈。回首本身曩昔的講授歷程中也曾想“束縛”孩子。當孩子們言語時以為他們太吵了,盼望他們平靜。但是這種“束縛” 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願望卻更猛烈。由於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屈從者”。以是他們的舉動不是發自心田的,而是外人強加的,以是孩子們的平靜時臨時的,只需我一脫離,他們便會很快的開端攀談起來。幼兒教師讀書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講授旅程上撲滅了一盞明燈。回首本身曩昔的講授歷程中也曾想“束縛”孩子。當孩子們言語時以為他們太吵了,盼望他們平靜。但是這種“束縛” 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願望卻更猛烈。由於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屈從者”。以是他們的舉動不是發自心田的,而是外人強加的,以是孩子們的平靜時臨時的,只需我一脫離,他們便會很快的開端攀談起來。

  當我打仗蒙氏教誨,開端相識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辦理”孩子的要領,想讓孩子遵照一些生存規矩不是去辦理他,而是讓他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了提倡西席唸書,引領西席真唸書、真思索、真使用,讓西席在唸書中生長、生長和進步,讓唸書滋養西席的心靈天下,開闢區小隱幼兒園構造展開了西席唸書心得撰寫評選運動,本次運動失掉了全體西席的鼎力大舉支援 。運動共收到西席唸書心得二二篇,大少數西席唸書心得內容富厚、言語精粹,有的從冊本的內容談到了文明、有的談人生觀和代價觀、另有的談幼兒教誨該怎樣更好地走下去等等。運動終極評出了一、二等獎,失掉一等獎的林素珊、黃得頻、羅霞等一零位西席的心得上送到場開闢區“西席唸書心得徵文”角逐。 這次運動的展開不但可以或許提拔小我私家本質與涵養、促進西席教誨理念程度的提拔,並且能讓西席不停積聚知識和開闢眼界,真是勞績很多。幼兒教師讀書心得撰稿人:林素珊 校正人:周紅萍 撰稿單元:開闢區小隱幼兒園

  作為西席的我們要遺忘那些“不許動”的準繩,由於這種“不許動”的面前,隱蔽的是孩子們那種猛烈的“我要動”的願望。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個人認為是值得一讀的書,這本書所涉及的內容與我們每位教師息息相關,是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有品位教師的一本書。文章中有太多的細節,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藝術,需要我們去追逐,去領會,去反思,去品悟。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對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服飾、教師的規劃和教師的寬容,下面就這三項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

  本書反覆強調教師服飾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的重要,特別強調教師服飾的細節,衣服破損、紐扣的缺少、內衣外露、穿超短裙、無袖衫、低胸衣、薄緊身衣、戴大耳環、戒指等等,一些不符合教師身份的服飾。容易對我們這些青春萌動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實的情況下造成誤導,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眼中會大大折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發現有極少數教師就很不注重這一點,穿衣隨隨便便,很不注重個人形象,望這些教師自覺改正。

  2、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

  書中說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規劃每天沉溺於瑣碎繁雜的事務之中,不進行自我成長的規劃。這些對教師今後的發展極為不利。我們要擺正心態,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師的規劃可分為自我專業生涯設計和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促進計劃、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等不同的型別。我自己在這方面沒有注意這點,沒有給自己制定人生規劃,從本學期起,我要制定一個規劃,完成自己的宏偉目標。讓自己的教學和生活充滿陽光和色彩。

  3、教師的寬容——一種教師美德

  寬容的教師,往往是自信的教師,寬容的教師,往往是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寬容表明這位教師寬宏大量,胸襟大度,表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計較;表明他有涵養、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優秀品質,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當然教師的寬容與嚴格要求學生並不矛盾。寬容不是縱容,寬鬆不是放鬆。縱容是對學生錯誤和缺點無原則的放縱,任其發展,不加約束。但嚴格要求學生也並不等於不容許學生犯錯誤。當然,寬容學生不等於不批評學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評在後,是在尊重學生基礎上的批評。一切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都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傷害,都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所以我們老師要做寬容的老師。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只有把感動自己生命的體驗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這樣才能不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殊榮。我深愛我的工作,我願終身在這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無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名字。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最近我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每一天能抽一點時間去讀,從書中瞭解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從書裡也能夠看到好的教育習慣能有效地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影響著教師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說“一種性格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好習慣能使人一生受益。我們教師一向在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中也要構成良好的教育習慣。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除了教學還要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反思自我的教育行為,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同時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的同時自我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教師主動問好的同時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我作為一名教師,往往很多方面都處理的不夠好:當學生犯“錯誤”時,往往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當拿到一本新教材時習慣於找課文中的知識點並照搬“教參”;在課堂教學中,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於僅僅佈置書面作業

  自我的習慣到底好不好,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書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恆,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而我,會以此書做為我的一本教學上的工具書,以此書來提高自我,激勵自我,超越自我,並由此獲得最大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