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我看完《愛的教育》以後,深受啟發。作者亞米契斯,寫他上小學四年級的生活。這本書有他和同學之間的友誼、師生間的感情。內容感人肺腑、扣人心絃,是風靡世界的文學名著之一。

  最令我感動的是《倫巴第的小哨兵》。故事講述的是六月的一個早晨,一小隊義大利騎兵正在前進。他們看到了樹林中有一個農舍,裡面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這屋子裡只有少年一個人,家人都逃走了,他想看打仗,所以留了下來。士兵爬到屋頂,向遠處望,可是屋頂很矮,看不到遠方。於是士兵讓少年爬上樹,看看遠方有沒有敵人。少年不一會兒就爬上了樹頂。他往前看,看見有兩個敵人,離這兒只有半里路。士兵又讓他看右邊,他說:墓地那邊的樹林裡有東西在發光,好像是刺刀。突然一顆子彈飛了過來,落在了房屋後面。他仍然看左邊的情況,士兵大聲喊他下來。這時,又一顆子彈飛來了,這次更低了,聲音尖利,從少年身旁掠過,少年嚇了一跳。快下來!士兵又喊道。少年把身體左轉,大聲說:左邊,在教堂那兒,好像第三顆子彈打斷了少年的話,他從樹上掉了下來死了。士兵把三色旗蓋在他的身上,把他埋好了。

  看完了《愛的教育》,我是多麼感動啊!倫巴第的少年為了他的國家,把自己犧牲。這多麼偉大,多麼光榮,當第一顆子彈向他打來的時候,他仍然在樹上看敵情,第二顆子彈飛向他的時候,他嚇了一跳,但是他還在樹上看情況,但是第三顆子彈向他打來的時候,他中彈了。我為這個倫巴第少年的死,而感到驚訝。這讓我想起了邱少雲,他寧可活活被燒死,也不願暴露自己,為了祖國,勇敢無比。

  《愛的教育》讓我深深的知道,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應當奉獻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珍貴的生命。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最近有一本書讓我廢寢忘食,他就是令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們感動的偉大作品——《愛的教育》。這本書主要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共100篇文章。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每當我看完一次《好友卡隆》這篇文章都會被感動得熱淚盈眶。腦海裡總會浮現出一個身強力壯、挺拔魁梧的好友“卡隆”的形象,一個願意犧牲自己生命去救助朋友的人。

  藝術來源於生活,讀完這篇文章,我會想起我的幾個朋友:甘思源、劉奕成、羅海麟和李政君等。他們都是我要好的朋友,但是能做到像“卡隆”這樣的朋友不多。就在最近,我們科學試驗小組在做試驗時應該是第一個完成試驗的,可是我的一些朋友盜用我們的方案。還有就是我們同學之間玩的偵探遊戲,我一直以為甘思源就是接到神秘信件的人,想不到他居然是“叛徒”,把我們所說的計劃全部告訴寫信人。我自己一直在編寫小說,當我拿給我的朋友看後,他竟然把內容記下,經過改編比我早一步寫出來。他們或許只是為了一時的自私而去傷害朋友間誠摯的情感,但是跟“卡隆”的精神背道而馳,使我一度感到彷徨與迷惑。我最信任的朋友只有從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關心我、幫助我、支援我,真正把我當成朋友的——劉奕成和李政君,他們就是我的“卡隆”。我很羨慕安利柯有“卡隆”這樣的朋友,希望我們身邊有樂於助人的,越來越多的“卡隆”出現。現在我也要努力一下,讓我成為他們心中的好“卡隆”,交上更多的朋友,幫助更多的人,再把以前的朋友爭取回來。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懷著激動好奇的心情,我一口氣讀完了《愛的教育》這部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主人公安利柯在小學生活的小說,心裡不由得百感交集,久久難以平靜;安利柯離開了以前老師,接受新老師、新同學的那種陌生,面對那各種各樣的同學,見到那捨己救人的場面,認識了一個願饒恕人的卡隆·羅納的勇敢、善良、寬厚,父親教安利柯做人道理。

  在文章中我瞭解一個離開了往日的朋友是一件難過的事,當隨著時光的改變,我們總要依依不捨地惜別往日的朋友,淚光總奪眶而下,但我們總要學會面對接受未來,接受明天,在這個明天的天空下安利柯認識了各式各樣不同性格的、不同家景、不同身份的朋友,還有一個總得第一名的代洛西,但是不管他們是多麼不同的人,但是能夠相聚在一起,總是有緣,我們要像家利柯一樣要學會去接受與珍惜喜歡他們。直到一場意外事故的發生,洛貝諦不惜犧牲自己的雙腳,去救一個與自己素昧平生的小男孩,洛貝諦的這種精神真的很可貴,我是由終佩服與敬佩,小小的年紀竟有這樣的動力與實紀真的很感人,他雖然失去了不只是一個生命還是一個家庭啊!如果是我的話,說實話我也只不過是空口說說罷了,卻始終沒有這個勇氣去做阿!洛貝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英雄……

  安利柯的新集體中有不少自以為很了不起的人,常常欺騙侮一些家世不太好,比較貧困的學生,當面羞悔、打他、取笑他、可是一些心地善良的人都學會了饒恕他們,這些公子哥仗著家世比別人好一點就欺侮弱小的人,面對這些人,其實,饒恕是一種美德,俗話說得好嘛。

  父親教我該怎麼樣做人,安利柯都老記在心中,父親教我要做一個有愛心、有同情心的人。如果我們具備不了這兩點,可能這個我們就稱他為冷血的人,就會是討厭他、厭惡他,現在這個社會需要的是這種人,有愛心才受大家的歡迎嘛,我們才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有溫暖。

  《愛的教育》這部小說很貼切我們的實紀,所以變得很容易就懂,但是懂了並不能完全,我們學會實紀運用啊!它讓我看到現在我們的許多毛病和缺點,如不愛守紀律、愛慕虛榮、有妒嫉心,有的還欺負弱小的同學,但我們更多的還有許多的閃光的美德。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要更加地極力頌揚啊!還有我們還要珍惜眼前的一切父母、師長、朋友真摯的愛。因為他們都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請珍視你眼前所有幸福的時刻吧!因為他去了再也不復返還了!

  我喜歡《愛的教育》這部小說,他很實際地展示我們現代孩子的優點、缺點,而我們應該將優點儲存,而缺點,我們要改善彌補一切的缺點吧!相信我們現在的學生並不差,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更棒,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作,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透過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並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裡,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書中的主人公恩里科是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小男孩,他生長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裡,他天性純良,觀察敏銳,是一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之間的愛是息息相關的。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愛”是什麼?我想,“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充實而無憾。

  書中講到的人間各式各樣的情感,每一種都能震撼人心。愛國心,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忠心地熱愛著我們親愛的祖國的?你也許會對我說:“你別跟我講大道理。”難道我們就沒有感到這是多麼令人戰慄的冷漠!

  《少年愛國者》就為我們上了極其震撼的一課,說的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從巴塞羅那乘船回家鄉義大利熱那亞,途中許多虛偽的人為了擺闊施捨了很多錢給他,其中有幾個人在挖苦少年國家的人民是:“下等的公民、強盜。”這個怒不可遏的少年憤怒地把這些錢幣擲向了施捨給他錢的人的腦袋上,並且嚴正地怒吼:“我不要那些說我祖國壞話的人的東西。”

  還有友情。同學之間的友情,是一直以來陪伴我們的成長、生活和學習的守護者。而又有多少人忽視了它的存在!書中的主人公恩里科和他的同伴之間的吶喊,是最最誠摯的友情。在我們的身邊也不是沒有,但是它又能打動我們中的幾個人?駝背的內利,拄柺杖的羅貝蒂,他們要是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想我也不能肯定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

  大人們的價值觀早已滲透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時常可以聽到家長對孩子說:“某某的成績那麼差,你少跟他在一起玩。”“你看,某某的功課那麼好,你要跟她多做朋友啊。”這些或多或少地帶著功利的色彩,吞噬著我們純潔的友情,使我們的天真越來越少,心計卻越來越多。這一切都是因為冷漠,對待純真的冷漠。

  當然,書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和孩子們對父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其間有一對子女聽到父母親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動向母親要求放棄今後的禮物,甚至在飲食方面也要有所節制。著一切讓父親聽到了,第二天這對父母買來禮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們的枕下。

  《愛的教育》描繪的各種愛如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情誼、鄉國之戀……近乎完美,讓人流連忘返。

  正如夏丐尊先生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朝著相同的目標一起奮進吧!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文筆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現在我眼前。《愛的教育》是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 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掃煙囪的孩子》、《窮人》、 《虛榮心》、《感恩》、《嫉妒》、《吵架》、《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著這個問題,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為什麼呢?我思考著。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為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為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不是嗎?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從別的歲月裡飄進我生命中的雲朵,不在落下雨滴,也不再颳起風雪,只把那融入大自然的愛的色彩,揮灑於我蔚藍的天空。四季的風吹動著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般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真的抒情詩、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我感激上帝,謝謝他將我變成人類,這樣我才有機會,體驗愛的生活。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已看了許久。書中有許許多多生動、感人的小故事。我對其中的幾個故事記憶尤新。這個雙休日,我又翻開了它,當我讀到這幾個故事的時候,我仍眼眶泛淚,深有感觸。

  故事《佛羅倫薩小抄寫匠》的主人翁是一個在讀四年級的十二歲小男孩。他是家裡的長子。父親把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希望他學習用功,將來找個好工作來養活全家。因為他們現在的生活非常拮据,父親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每天要幹好幾份活。白天工作,深夜還要為別人抄寫郵件上的郵籤條來攢錢。小男孩非常得懂事,他看到父親為這個家這樣得勞累,他就在父親睡覺的時候,偷偷地起床,來到書房幫助父親抄寫,睡眠時間就少了很多,影響了他的學習,當父親瞭解到孩子在學習上有退步的時候,還天天責怪他,可小男孩心裡雖然很委屈,但仍繼續深夜抄寫。當父親知道小男孩是為了家人,為了他的時候,深受感動,才明白自己錯怪了孩子。

  每次讀到這個故事,我都會被這個小男孩深深感動著。他只有十二歲,但已經懂得了關心家人,為自己家分擔責任。而我的孩子也是四年級,年齡也與他相仿,而他最多考慮的是自己。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不愁吃、不愁穿。他們對輕易獲得的東西不會珍惜。他們感受不到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相應的東西。還有如今的孩子都是被全家人寵愛著,他們喜歡聽好話,受不了委屈,只碰到一點困難就要找大人幫忙,而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

  我覺得兒子的班主任老師上次組織的“今天我當家”這個活動非常好。透過那次活動,孩子們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也懂得了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也要在能力之內幫家裡做一些事情。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樣懂事!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愛的教育》是透過埃德亞米契斯的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三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透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很多現在把我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某些教師抱著對學生“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態度,對學習和品德行為不夠好的學生,一味批評訓斥,甚至採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強,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加大恨老師,使其品德行為就更為放蕩,日益失掉爭取進步的信心。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有厭學的情緒,上課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作業糊塗至極,甚至乾脆不做。我屢次直接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緒反而更加牴觸,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樣子,我差點為之氣昏。過後,我頭腦冷靜下來,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驚地感覺到對他的態度過於偏激並且簡單草率。後來,我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支觀察揣摩他,抓住他愛表揚的特點,儘量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老毛病再犯時,不是再一味批評他,這樣一來,他可來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會神,那節課的提問,他回答得正確而且聲音十分響亮,課後的作業也做得不錯。所以,經驗教訓讓我深深覺得,做老師的不要動輒就批評學生,或用單調的罰抄、罰背、體罰等來對付學生,因為這種表面看似乎“愛之深”,但實際表現出來的卻是“恨之切”的行為,常常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擁有為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兵貴神速或踐踏了他們為人尊嚴和權利時,學生就會產生越批評、越懲罰、越偏跟教師對著幹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態度和行為,都是應當予以遺責的。

  二、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的愛。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教育結果檢測的手段,考試是為教育服務的,但由於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評價教育的結果,並以此為依據來區分各個學校教育效果的好壞,決定學生的升學率。由此,大部分教師為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大幅度採用題海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簡直喘不過氣來,教師卻不為之所動,仍不知疲倦地蒐集資料,絞盡腦汁不停的出題,讓學生不分晝夜地做!做!做!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教師就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責怪、漫罵、歧視等相繼出現。這樣的教育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恐懼的心理,日益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試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來,尚可會覺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還可以停歇下來休息,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而學生一整天除了上課時間外,課後還有大量的作業在等著他們,甚至連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書、作業一大堆,學生真是比大人還忙累!長期下來,學生吃得消嗎?知識掌握得了嗎?這樣的教育適應現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

  三、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只重優差生而忽略中間生的愛”。一個班中有幾十個學生,先天條件、心理素質、文化素養、學習成績不可能完全一樣,總有強弱優差之分,當然,也就有夾在優差的兩頭的中間生。有些教師重視的大都是冒尖的“兩頭”,由於應試教育的泛濫,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少教師總是比較喜愛品學兼優的學生,少數開學有望“尖子”平時對他們總是給予更多的注意和關心,甚至常開“小灶”而“轉化後進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全社會的重視。因此,“厚愛”後進生,關注後進生,促進後進生轉化是教師必須堅持不懈的工作,而處在“中間層次”的學生,學習一般,能力一般,平淡無奇,沒有出眾的表現,但也不會帶給老師麻煩,不少老師常常任其自然,對他們的長處熟視無睹,對其缺點了心不在焉,使“中間生”處在“受冷落的尷尬之境地,”這樣“中間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中一大部分人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反應冷淡,學習的勁頭也不高,參加集體勉勉強強的,他們心裡認為“沒人注意我的存在,幹好幹壞一樣。”其實,這些學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節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都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說得好:“教師應當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那些平平常常的,不聲不響的學生也是需要關心、重視的一群,他們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師去挖掘,他們同樣渴望著老師鼓勵的目光和讚許的點頭,還有善意的批評。

  教師對學生的“愛”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呢?我想這裡存在著一個“愛”的方式方法的問題,以及如何表現教師的“愛”的問題。我們要改變對學生強制的愛、盲目的愛、粗暴的愛、變味的愛。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愛的教育》這本書早有聞說,但一直沒有時間坐下來細細品讀。又到一年暑假時,雖然更多的時間用在照顧孩子上,但還是堅持抽空讀完這本書,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對於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應該是一本頗有裨益的教育經典。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著名的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採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顯得真實,富有親切感。整部小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愛。正因為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

  讀著《愛的教育》,我思緒萬千;合上《愛的教育》,我心潮起伏。“愛是什麼?”這一問題在我腦海中不斷縈繞。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愛。《愛的教育》描繪教師和學生的篇幅並不多,但卻篇篇精美無比,讓人流連忘返。《女先生之死》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她讓我感到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的偉大,教師不僅是教員,一個知識傳授者,也是學生的父母、心理醫生,教他做人,影響學生成長的目標、方向和質量,對學生進行思想灌輸和改造。在女先生死去的追悼會上,學生紛紛掉淚,看得出孩子們對女先生非常掛念和崇敬。同時我也為自己能成為一名教師而光榮、自豪。

  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時在課堂上孩子不聽話時,會忍不住狠狠地批評他們,但效果並不太好,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們有思想、有想法,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聽話,首先要走進他們,瞭解他們,與他們交流、談心,用一顆真誠的愛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真正瞭解學生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愛的事業。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老師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同時還要教學生學會去愛: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所有需要愛的人!

  然而今天的學校教育,在高考中考指揮棒的引導下,更多的是追求考試分數,更多的是片面強調升學率,對學生一些良好的品格培養有忽視現象,存在“學習好一切皆好”的想法。但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在給我們敲響警鐘,孩子們需要的並不只是成績,愛的美德更是我們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裡的珍寶。作為教育者,拒絕冷漠,傳播愛心,不僅僅是我們對於自己的一份責任,更是我們對受教者、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就讓我們懷揣樸素的關愛,把心中的這口水井帶給沙漠中行走的孩子,帶去安全和保障,更帶去靈魂的浸潤和生命的水源。

  中國的大文豪孔子曾說過:“仁者愛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朋友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吧,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開啟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做為一名教師,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以前經常聽到許多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仔細一想,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果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我覺得,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

  其實自己也深知,在教學中,書本是每一位教師無言的老師,所以讀書就是我們再學習、再提高的最快捷而有效的方式。以前我們的薛校長就經常讓我們多讀書,但自己總是由於工作忙而沒有真正地去理解校長的一番苦心。直到上學期期末與省級名師面對面交流的時候,見識了趙昭老師那深厚的文化底蘊,面對學生,能滔滔不絕,對學生的引導於無形之中,而當面對我們老師時,他又能從教學理論到教學實踐,侃侃而談,讓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得不佩服他的學識淵博。當時我一邊聽課,一邊想:如果上課的是我,我會隨機應變處理學生的每一次回答嗎?一名教師,只有自己的學識到了淵博時,自己的功底到了深厚時,才能讓課堂笑聲不斷,活而不浮,重而不澀, 而趙昭老師真的可在稱得上是一位有著真才實學的學者吧!也正是這次交流,我才真正地理解了以前校長為什麼總讓我們讀書,讓我們向智慧型,學者型的教師方向發展。這回我才真正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才真正地感覺到自己水平的低淺,需要充實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所以在寒假中,我用心地選讀了一本深受大家喜愛的名著《愛的教育》。以前曾聽許多老師、學生都說讀過這本書,很有意思,但始終沒能真正去品讀,所以藉著這次假期我終於品讀了這本書。當然書是向我班的孩子借的,因為有這樣一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既然是借來的,所以讀的時候也就特別認真。果然當讀完之後,還真有些觸動。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雖然不能讓我們潸然淚下,激動萬分,但如果細細品味,我們卻真的可以被書中那一個個似乎就發生在我們眼前的小故事所打動,更讓我真正領悟到了故事中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的愛。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義大利著名的小說家、旅行家亞米契斯,這本書的寫作形式與眾不同,是以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為主要題材,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患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處,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著讀著,猶如在愛的海洋中遨遊,感覺特別溫馨。

  由於這本書很經典,所以被認為是義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同時,它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被人們認定是每個家庭的必備藏書,特別受到青少年讀者的喜愛,對全世界億萬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了深遠影響。而我覺得這本書更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讀一讀的好書。因為書中一些發生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彷彿就是我們與學生每天生活的縮影,而讓我受到啟發的還是在作品中,那些老師在處理學生的一些突發事件時與眾不同的處理方法。當然,雖然每位老師性格特點各有不同,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學生的愛,他們的愛是那樣深沉,那樣有教育意義。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裡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裡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

  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忽視;;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句樸實的話卻詮釋了教育的本質,觸摸了師德的靈魂。

  愛的教育並不需要多麼的驚天動地,也不需要多麼的讓人感動,也許你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將改變孩子的一生。2012年的夏天,我懷揣著夢想走進了東方國際學校。在這短短的三年中,我並沒有做出什麼轟動校園的大事,而是做著一個老師能做的平凡的小事:孩子病了,帶著孩子去診所看病、買藥;孩子想家了,在寢室陪著孩子直到他入睡;孩子的衣服破了,拿回家給他縫補;孩子冷了,把自己的衣服脫給他穿;雞蛋太燙手,幫孩子把雞蛋皮剝了。有孩子悄悄告訴我說,老師,大家都說你像我們的媽媽,我回答孩子說:對呀,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啊。孩子們看著我,抱住了我。

  當我默默向孩子們傳遞愛的時候,孩子們也同樣以愛回報了我,因此我時常感覺我是幸福的。我的幸福在這裡:那時我擔任五(二)班的副班主任,一次因發燒向學校裡請了假去輸液,因怕耽誤給孩子們上課,輸完液便堅持著趕回了學校。當我開啟教室門的那一刻,全班的孩子嘴裡一邊喊著邢老師,一邊朝我擁了過來,還沒等我開口,孩子們便搶著問我:邢老師你怎麼了,你沒事吧?邢老師,你沒生病吧,我怕孩子們擔心,急忙回答:我沒事,大家請放心。只聽後面跟了一句哎呀,嚇死我了,我還以為你病了呢。想想一群小孩子竟還惦記著我,感動得差點流出淚來。這真的是我當老師一來,第一次感覺到被需要,感覺到溫暖。(其實想想自己也沒做什麼 ,就是和他們一起做值日,週日晚上一起開班會、辯論會,和他們一起看書、遊戲、談心,給他們打打飯,縫縫衣服)

  那時每逢下雨時去給孩子們上課,我總要把我的雨傘放在門外,我想雨水溼了地面,恐怕孩子會滑到。一次雨天,我自己拿著一把壞了的傘去上課,同樣把它放在了門外。當下課後,我拿起傘要離開時,我發現傘壞了的地方被用膠條粘上了,我頓時心裡暖了一下,我又走進教室問是誰做的,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男孩低下了頭,我明白了,我跟他說了聲老師謝謝你。那時我已不在是他們的副班主任,在開學幾天後,我卻收到了一個小本,開啟後,發現每一頁上都寫滿了學生的思念和祝福,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記得那時我最常做的事兒就是給孩子們寫一些鼓勵的小紙條。(其實想想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只是曾經陪伴他們成長)

  那時我經常受到一些小禮物,有親手做的賀卡、小飾品,有親手做的餅乾、蛋撻。嗓子啞時,有孩子遞給我一個含片,嘴干時;有孩子端來一杯熱水;吃完飯時,有孩子送上一片紙巾。其實當一名老師,我覺得這就夠了。我很幸福。

  前些天,接到同事打來電話,說一個畢業的孩子回來看老師,想看看我,心裡暖暖的。那時他的父母早已離異,他跟著爸爸過。一次週末他爸爸出差回不來,沒人來接他,他等著等著就哭了,我摟過孩子,擦乾了他的淚,我說:別怕,有老師呢。之後,把他帶回了宿舍,和我一起度過了一個週末。

  我一直努力嘗試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心靈,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作為教師,我想用愛去喚醒孩子們內心的善。愛的教育不僅要給學生學習的動力,豐富的知識,還要在生活中幫助他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有古代全才美譽的亞里士多德說過:教育的根是苦澀的,但其果實是香甜的。把愛獻給教育的人不僅有付出,也有回報。當老師們看到桃李滿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學生成為社會棟樑時,我們付出的愛就得到了回報,我們就會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就是愛的教育的真諦。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從孔子的“仁愛”到墨子的“兼愛”說明了愛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的思想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然而在我們的教育中,還存在著不少有關“愛”的問題需要解決,如兒童接受了愛,卻並未感受到愛,更想不到付出愛。尤其是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競爭機制的引入,使一些人對人生的態度、需求發生了變化,對傳統的道德、良心、愛產生了困惑、懷疑、甚至唾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要探討一下愛的結構與作用,弘揚愛的精神,以更好的進行教育。

  一、愛的結構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提出愛的要素由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組成。根據我們的演繹和認識,認為愛由理解、尊重、信任、關心、寬容、要求、奉獻七個內容組成。

  1、愛是理解

  大幹世界,每個人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與認知水平個不相同,沒有理解就不可能進行語言的溝通與思想的交流,更不能達到情感上的融洽。就是說,教師應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分析問題,在心理學上稱“移情”或“心理置換”,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難、願望、與要求,愛的關心才能落實到實處。在兒童期,所謂的“問題”是個體發展過程中自然出現的正常現象,我們作為教師,若能經常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相信對理解孩子,關心孩子不無裨益。所以,理解是愛的前提。

  2、愛是尊重

  愛不是憐憫,愛不是施捨,愛不是併吞,愛是對生命的熱愛,是試圖用一個人的生命感去喚起另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激發生命的活力,所以,愛是尊重。只有尊重才會使孩子感到愛,的關懷,如果沒有尊重,那愛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愛,因為愛本身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在教育時,如果孩子盡了最大努力而事與願違或是不小心造成錯誤肘,教師真誠的讚美和溫和的話語可以極大的彌補他的自尊心,使他感受到愛的力量。尊重是愛的鍥機。

  3、愛是信任

  愛是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一種信任。教師信任孩子,相信他有戰勝困難的勇氣,相信他有改正缺點,認識錯誤的需求,相信孩子有積極上進的願望和決心。相信能用愛感化迷途的羔羊,沒有信任,愛的關心將是無力的middot;、蒼白的,而孩子也只有建立了對教師的信任,愛才能被接受。信任是愛的橋樑。

  4、愛是關心

  關心是愛的切入口,就是了解對方的需要,關懷對方的疾苦,並努力去幫助他,如:父母照料孩子的飲食起居,教師的傳道授業,社會捐資貧苦地區……所有的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主動的關心。我們對孩子的愛的關心是細膩的、無微不至的,既關心孩子的物質,又關心孩子的精神,當孩子覺得自己被人注意、重視,而不是被忽略遺忘時,就會產生喜愛之感,樂意接受愛。所以關心是愛的體現。

  5、愛是寬容

  衝突和錯誤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如果面對衝突和錯誤,一味的以惡相對,或是冷嘲熱諷就會加劇矛盾,形成惡性迴圈。如:孩子是好奇的、好動的,在教育中常常具有一定的“破壞性”,這就需要教師以博大寬容的胸懷相待,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考慮,以寬容的態度對之,則就顯示出教師的善與愛。寬容是愛的潤滑劑。

  6、愛是要求

  愛本身體現出對孩子的要求,真正的愛不是無原財的遷就與無度的嬌寵,而是伴隨著合理的要求,孩子可以從這些要求中感受到被信任、被期待。教師相信一個撒謊的孩子之所以撒謊是有原因的,也相信他可以改正這就是教師對孩子的的要求,而孩子根據這些要求克服、自身的缺點,不僅接受了愛,而且把愛變成了動力。合理要求是愛的保證。

  7、愛是奉獻

  愛之所以偉大在於愛必須首先想到別人:利人必先克己,達己必先達人。愛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高尚的行動,它是無私、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奉獻,如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是無私的奉獻,教師對學生的培育是無私的奉獻。只有當愛付諸於行動時,才能真正體會愛的快樂,愛的幸福。無私奉獻是愛的實質。

  二、愛的作用

  1、愛是人的一種動力。愛可以激發一個人去從事最艱難甚至最危險的但卻是最有價值的活動。愛可以支援一個人為子實現崇高的理想,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愛還可以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而不斷地調整和組織一個人的行動,正因為心中有了愛,人可以征服一切困難,創造人類的奇蹟。

  2、愛可以產生愛。教師的愛是給予,給孩子生命的活力,給予他對生命和生活的理解,給予他知識,給子他的歡樂與悲哀,使他在接受愛之後也成為愛的給予者。人們經常將教師比喻為蠟燭,教師用自己的火去點燃另一支來點燃的蠟燭(孩子),孩子又去點亮另一支蠟燭,於是,一支燭光變成兩支,四支…最後換來一片光明。在這之中,

  教師在愛的行動中生產出更多的愛的使者,同時教師在這過程中也發現了自己,認識了自己,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也體驗到愛的幸福感,於是更激勵和強化了愛的行動,愛使一個人的人格變得更加完善,精神變得更加崇高。

  三、愛的教育

  1、教育需要愛

  兒童的成長有一條重要的途徑,那就是觀摩、模仿和認同,而孩子模仿的物件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信任與愛。心理研究已經證明,兒童願意模仿他喜歡的物件,認同他信任的物件。這就是說要讓孩子接受教育,教育者必須先主動建立愛的關係。一旦教育者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會不需要任何論證,就按照你的教導去做。“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陶行知語)。如果教師沒有取得學生的信任與愛,那麼即使教育目標對頭,教育方法正確,教育也無法達到期望的結果。愛是聯結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心靈的紐帶,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基礎,心理學實驗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正是老師對學生的信任、鼓勵、期望所帶來的孩子的成功。

  2、愛需要教育

  (1)創設培養愛的環境

  愛需要培養,愛需要教育,愛需要創造愛的教育環境。首先是家庭環境,父母深情的愛撫,家人精心的照料都可以使孩子體驗到愛的幸福,感受到愛的力量。其次是學校環境,學校是兒童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教師知識上的傳授,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同伴間親密的幫助,是孩子感受小社會的溫暖,養成關心他人的積極的情感態度。最後是社會環境,只有當社會充滿愛,愛才能發揚光大,只有社會才能創造愛心一片。

  (2)灌輸培養愛的知識

  明《傳習錄》臼:“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愛的形成有賴於對愛的認識。從家庭來看,父母應讓孩子懂得每個人都需要襖,愛給人以幸福也給人以力量;但愛也需要付出,你需要別人的愛,就必須懷有醫科愛別人的心,要隨時準備向別人獻出你的愛。學校作為“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專門場所,更應該重視透過多種途徑,向兒童灌輸愛的知識,使他們懂得對他人的關心、同情和愛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愛的基本體現。

  (3)設計訓練愛的行為

  具有了愛的氛圍和懂得了愛的知識,更要把愛轉化為日常行為,具有了愛的氛圍和懂得了愛的知識,更要把愛轉化為日常行為,而行為的養成有賴於訓練與強化。為此,我們應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實際精心設計出系列奉獻愛心的活動,如:“我愛我家”、“我愛幼兒園”、“心中有他人”等主題活動,讓孩子身處教師所創設情景中,透過喜愛的形式,引導他們從細微處做起,學會愛別人。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愛的教育》是本日記體小說,記載了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生活。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他們只是普通的孩子,但是他們在用愛感受著生命裡的點點滴滴。

  整篇小說的主旨就是愛這個字,書裡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儘管裡面的愛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但卻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與其他小說不同的是,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

  作為一個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家長,這本簡單的小說讓我明白,我們要用愛,點燃孩子心中的燈,加強對孩子的愛心教育。一味地責罵和批評是沒有用的,對於孩子,要用該教育,用心感受孩子們的想法,才能真正點亮孩子的明天。讓管教在創意裡輕鬆化,只有真正對孩子們付出關心、愛心與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誠回報;也只有這樣才能啟發孩子,瞭解孩子。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對於學生們而言,一個單純的老師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僅僅上課,或者做思想教育,而要真正懂得學生們的心理,要了解他們在想什麼,理解他們的喜好和行為。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填鴨式灌輸。教師應該的重視學生存在,以情感去開啟學生的心智。我們應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把中國傳統美德傳授給學生。並且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讚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學生快樂成長。瞭解學生的感受,觀察學生的反應,聆聽學生的心得。同時,我們還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絡,適時的提供教育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作為老師,我們要學會用“愛”來感化學生,真誠地為學生提工服務,在生活中做學生的朋友,而不能訓斥學生,不要過分地執著於“立竿見影”,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身心健康。

  總而言之,《愛的教育》雖然只是一本小說,但是其中我們所能感悟到的東西卻實在不少,而作為一個老師,我能感悟到的,是怎樣把每個孩子,教育成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很早就買了這本書,那時只是翻了一翻,一看是日記形式的,又是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的,並且還因為很便宜(只花了五元錢),就以為便宜沒好貨,所以根本就沒有看,就把它給當垃圾 扔掉了。後來,無意中,看到有一個人特地介紹這本書,所以偶然的機會里,我又買了這本書,還是花了五元錢,並且是精裝版本的。

  這一次,我沒有再把它當垃圾了,而是很認真的看了一遍。

  這本書共分了兩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講主人公安利柯小學階段事情;後一部分是他將要升入到五年級時,由於身體不好,因而來到舅舅家休養時的情況。

  我不知道作者的身份,但是,在整本書裡他所要表達的是那種不分階級和地位的平等觀念。

  而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叫聾啞人說話的那一節和舅舅的教育。聾啞人,在常人看來,不會說話是正常的,會說話反而不正常。然而,在老師的耐心和愛心的教育下,一個不會說的女孩居然會說話了!她的爸爸非常驚訝,一再要求領她回去讓家人看看。

  這種常人辦不到的事情,這裡的老師辦到了。他們的方法實際很簡單,就是讓孩子看老師說話的口型,然後就模仿,如果不懂,老師就讓學生觸控自己的咽喉和胸腔。這需要到多大的耐心呀?並且這樣的孩子一般很脆弱,如果稍不遜,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這又需要多麼強大的愛心呀!

  連這樣的孩子都能教育好,還有什麼人不能教呢?可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傷感現在的孩子難教呢?

  舅舅的教育方法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舅舅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沒有一個親人。他過去是一個船長。安利柯的到來,給他帶來了快樂。但是,在這裡,他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只不過,他的教室不在室內,而是在大自然裡。

  他的庭院裡,種著各種樹或者花,而每一種書或者花都有它的來歷和紀念意義。他說無論什麼東西,只要有紀念意義,才有生命。

  他講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他自己的感悟。

  在他十歲時,父母雙亡,被無情地推進社會,有一天,他去看一個牧師,這個牧師,給了他一生最貴重的禮物。牧師對他說:“你從明日起,每早起來,請先自誓一日中須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時自省今日預定要做的好事曾否實行。這樣去做,你的一生就沒有一日浪費。只要你能如此,你也不必再入學校,不必再待先生的教導了。”

  當時他很不滿意,覺得牧師很厭煩,逾期給我這樣的教訓,還不如給我兩個金幣。但是後來,他真的下決心按牧師說的話去做了。一做就是五十二年。所以他說:“從今想來,覺得最好的哲學就是我每日想努力把自己完善的時候在自己心裡所發現的東西。這最好的哲學這樣教示我:人要身體,情感,思想三者平均協調才好。如果其中有一者不完善,就不能成為幸福善良賢明的人。所謂幸福的人,就是賢明的人,同時也就是有健康身體的人,有完全辨別道理的頭腦的人。”

  舅舅的教育,讓安利柯非常喜歡。他覺得舅舅就是一本生動活潑的教材,他想進一步讀懂他。可是,因為身體康復了,媽媽很思念他,所以必須回到父母的身邊了。於是他必須向舅舅告別。但是,他會永遠記得舅舅對他說的話:做一個符合自己身份的人。

  愛的教育,在於心中有愛。曾經看過一句這樣的話:愛是什麼?愛是結果,是一種喜愛後的衝動。心中無愛卻要勉強去履行愛的教育,那必將是一種虛偽的愛,那種愛終將害人又害己!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愛的教育》這本書採用日記的寫作方法,講述了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我最喜歡的是每月故事——撒丁島的鼓手。

  它講的是義大利1848年7月24日古斯托戰役的第一天,一個步兵兵團的團長被派到一個高地去佔領一個小房子,可是,他們遭到了敵人的猛烈攻擊,於是,他們派一個14歲的小鼓手去送請援兵的紙條,小鼓手下到房子底下,去請援兵,可是敵人發現他了,他的腿中彈了,但他還是把紙條送到了。援軍把敵人打敗了,讓他去送紙條的上尉也負傷了,他倆在軍醫處相遇了,令上尉驚訝的是,小鼓手的一條腿沒了,上尉說:“我只是個上尉,而你是個英雄!”

  他雖然只不過是個平凡無奇的鼓手,卻勇敢地拯救了六十多人的生命。敵軍罪惡的子彈擊中了他,由於失血過多,他臉色蒼白,身體極度虛弱,但是仍然堅持完成了任務。戰友得救了,他卻失去了一條左腿……看到這裡,一股從未有過的敬仰之情從我心底升起。的確,小鼓手的確是個英雄!

  雖然他是義大利人,但是,他的這種精神是所有國家、所有地區,所有的人都應該學習的精神,那就是:愛國,把國家、人民的利益置於第一位!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認真讀書,提高素質,培養情操,增強愛心,長大以後對國家和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也是一種愛國的方式。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最近,在學校開展的師生共讀活動中,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無邊的愛的沐浴。

  這是義大利的一名叫亞米契斯的作家在三年級寫的共一個學期的日記,日記裡寫了每月故事中的人物和在學校的同學關愛同學、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尊重殘疾人……的精神。例如,《一個不幸事件》中,羅貝蒂為了救一個快被車撞到的男孩,不幸被軋斷了一條腿;《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中的朱里奧為了減輕爸爸寫封套的勞累,他準時晚上12:00起來偷偷地寫封套,卻因白天勞累遭到父親誤解;《倫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棄兒做了哨兵,不顧子彈襲擊,爬上樹偵查情況,不幸中彈身亡……而這些事的思想,都出自同一個思想,同一個信念,那就是“愛”。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們去做,去發現。

  我記得還在上幼兒園時,看見了一位殘疾人,他走路時一拐一拐的,腳也跛了。當時我不懂什麼,也學著他的樣子走,覺得好玩,結果小夥伴們都笑掉大牙。現在,我感到很慚愧,因為我沒有尊重他,如果他知道,一定會讓他心裡永遠留下這樣一道傷口。

  在我們生活中,愛是無處不在。我們也應該學會並做到關愛同學、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尊重殘疾人……這樣才能做個好學生,還會得到同學、老師和父母的讚許和尊重,這就是愛的強大力量。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為《愛的教育》的書,書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感恩。

  這個故事是恩里科的父親在給恩里科的信,上面寫道:“恩里科的老師在給學生髮獎時心情不好,不耐煩。但是恩里科不理解老師的辛苦,他不知道老師的煩惱遠遠勝過了快樂。老師也有生病的時候,卻依然堅持給學生們上課,老師的付出需要尊敬。

  看了這個故事後,我也深有感觸。是啊,人的一生之中,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父母外,我們更應該尊重、熱愛老師。因為老師是讓我們接觸更多知識的源泉,是幫助我們認識人生,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引路人,是讓我們掌握知識,快樂生活的良師益友。當我們學習成績好時,老師會為我們而開心;當我們學習成績不好時,老師會比我們更難過;為了我們的學習,即使在生病的時候,也會義無反顧的來為我們上課,為了我們的學習而堅持,為我們快樂的成長而奉獻。

  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爸爸媽媽的付出,是為了我的快樂成長,老師的付出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我想只有自己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才是最好的回報,才是最大的感恩,我一定會努力的。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謙虛,什麼是謙讓、什麼是感恩等等,這些道理讓我受益無窮,它們將永遠伴隨著我的一生。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我要跟老師同學們分享的書是世界名著《愛的教育》,《愛的教育》自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數百種文字和方言,還多次搬上銀幕和舞臺,成為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愛不釋手的讀物。《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義大利著名的小說家、旅行家亞米契斯,這本書的寫作形式與眾不同,是以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為主要題材,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患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處,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著讀著,猶如在愛的海洋中遨遊,感覺特別溫馨。

  我在讀這本書時有感動,有感激,也有為師的思索。我覺得這本書更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讀一讀的好書。因為書中一些發生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彷彿就是我們與學生每天生活的縮影,而讓我受到啟發的還是在作品中,那些老師在處理學生的一些突發事件時與眾不同的處理方法。當然,雖然每位老師性格特點各有不同,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學生的愛,他們的愛是那樣深沉,那樣有教育意義。教育中有愛,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舒展,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湧動。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願我們老師心中有永不枯竭的無限情愛,愛滿校園。

  為師還需要諳熟教育愛的藝術,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愛心,而是愛的合理方式。教育愛沒有邏輯的條塊,不能像硬體那樣起運、加工、生產……教育愛適宜的方式是浸潤,潛移默化。因此,教育愛需要身體力行、春風化雨。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心能架起師生關係的橋樑;愛心能春風化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愛心能薰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慾,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書中講到的人間各式各樣的情感,每一種都能感動人心。例如同學之間的友情,是一直以來陪伴我們的成長、生活和學習的守護者。而又有多少人忽視了它的存在!書中的主人公恩里科和他的同伴之間的吶喊,是最最誠摯的友情。如果同學們的生活中也有像駝背的內利,拄柺杖的羅貝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會去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呢?我想等你讀完這本書一定會有肯定的回答!當然,書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和孩子們對父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其間有一對子女聽到父母親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動向母親要求放棄今後的禮物,甚至在飲食方面也要有所節制。這一切讓父親聽到了,第二天這對父母買來禮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們的枕下。

  世間有種種愛,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的愛,朋友之間親密無間的愛,人民對祖國深沉堅毅的愛……讓我們用心品讀《愛的教育》,用心靈感受愛。將我們的愛化作流星雨,在寧靜的夜空劃過,即使流逝,但美麗依舊存在;將我們的愛化作長河,永不停息的流淌著,即使天氣寒冷,但依舊溫馨……讓我們手拉手,彼此牽起心靈的港灣,用實際行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這個世界永遠溫馨,讓世界上的每個人感受到愛的存在……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在這個假期裡,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位義大利小說家亞米契斯所寫的。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叫恩里科的男生,在一年裡和他的家人、同學、老師的童年生活,在一年中他發生了許多開心或悲傷的事情。還有家人寫給恩里科的一些對恩里科建議和鼓勵的信,讓恩里科因為這些事情有了進步。

  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恩里科的童年做過的很多幫助別人的事情,教會我們如何做人。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外國的禮儀,看到了外國人在文明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一面。反思我們中國,有很多中國人很不禮貌,也有很多不文明的現象發生。比如在新加坡,有人在告示牌上用中文寫不要吸菸,不要隨地吐痰等告示。新加坡是說英語,為什麼用中文寫這些告示,因為一般是中國遊客吸菸,隨地吐痰。想到這些,我都感到羞愧,也覺的是對中國的極大侮辱。

  為了讓別人尊重中國,我們應該講文明,懂禮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讓中國成為文明之國。

  《愛的教育》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0

  時間過得飛快,一個學期的課程就很快結束了。假期裡,我讀了其她老師給我推薦的《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百多年前,義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創作的。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讀到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我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班上的孩子進行愛的教育,能不能令其從中受到教育,但當我耐著性子繼續讀下去時,其中那些平凡而特殊的故事卻深深吸引了我……

  《愛的教育》裡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裡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裡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所以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湧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呀,只有真正對孩子們付出關心、愛心與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誠回報;也只有這樣才能啟發孩子,瞭解孩子;沒有“愛的教育”,哪有“美的回憶”。下學期,我會向孩子們推薦這本書,期待我的孩子們能夠成為擁有愛的優秀學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