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精選10篇)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

  一、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評價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的到底是什麼?不只是看大好河山的風景,也是看經濟發展之迅速以及社會治理政通人和,更是回看和審視我們自己的逐夢旅程。火車是大多數人逐夢開始的地方,不管是此前“咣噹咣噹”的慢火車,還是當下風馳電掣的高鐵,變化的是出行的便捷度、舒適度,不變的是那顆逐夢的心。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10月1日至8日推出的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春運般的高鐵客流,看到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復甦中的中國,寬廣美麗的土地上不僅有一路向前奔跑的中國速度,還有中國人集體散發出的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

  二、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精選10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1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阡陌縱橫網路。“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2019年一份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對未來的“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進行了明確而詳細的描述。規劃從起初的“四橫四縱”到如今的“八橫八縱”,簡單的數字增長背後是我國高鐵網路不斷被完善的結果。如果說“八橫八縱”描繪出了高鐵網路的“骨骼”,那麼推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等交通建設正在細化著高鐵網路的“毛細血管”。2019年的中國高鐵總里程已突破了3萬公里,而這個數字還在高速增長,透過不斷建設完善高鐵網路,為民眾打通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同時,也將打造一張阡陌縱橫、通達全國的更便捷高鐵網。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偉大工程巡禮。有“天路”之稱的青藏鐵路,大部分線路處於“生命禁區”,在千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的環境上解決了世界級難題——修建鐵路,堪稱工程奇蹟;京張高鐵,是中國第一條採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系統進行導航,實現了世界首次時速350公里的“自動導航,自動駕駛,自動停車”的智慧高鐵。從塞外苦寒之地到西南原始秘境,從江南煙雨的水鄉到一馬平川的中原,從高懸橫跨山高谷深到“蛟龍潛底”的海底高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堅克難的鐵路建設者不畏難、不畏苦,在地理風貌千差萬別的神州大地上完成了一項項的工程奇蹟;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偉大工程巡禮,也是對修建者最真誠的致敬。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美好生活嚮往。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也報道了這麼一個小故事,因高鐵的便利,無錫的吳女士得以每天往返於上海的單位和無錫的家中,這樣的“雙城記”故事只是大都市跑通勤的一個縮影。以長三角經濟圈為代表的最具活力地區,也是中國當前最完善、最稠密的高鐵網路,這樣一張網路還在被編織得更細密。同時,開發新一代智慧高鐵也將帶動新材料、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拉動機械、資訊、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產業的升級,將撬動萬億元級的大市場,激發區域發展的巨大動能。因高鐵而興,因高鐵而美好,日趨完善的高鐵網將讓民眾得到更多地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坐著高鐵看中國,體驗縱橫華夏高鐵網帶來的便捷,體會偉大工程背後的不易,感受身邊民眾對美好生活最質樸的嚮往,每一段高鐵旅程都是日後美好地回憶!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2

  今年是一個特殊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久居不出。特殊之年,迎來“十一”特殊的黃金週,中秋節與國慶節撞得個滿懷,濃濃家國情,讓久違了的人們喜出望外,紛紛走出家門,飽覽祖國河山,一享雙節快樂,而成就人們快捷出行的,絕對少不得中國高鐵。

  欣喜的是,10月1日至8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賞風景、看發展、講成就,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8天8條線,帶你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即便居家也可感受到祖國一日千里的發展新氣象和無限好風光。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的是中國美景。8條高鐵線路,讓神州無限風景盡收眼底。當然,中國高鐵本身就是一道絕美的風景線,也是一個奇蹟。今日,高鐵成為大多數國人出行的首選,對於我們來說,高鐵進入我們的生活彷彿一夜之間。截至2015年底,從冷溫帶到熱帶、從零下40度到零上40度,沿海到內陸、從高緯度嚴寒地區到高原地區,中國建設的高速鐵路總里程已達到1.9萬公里,覆蓋了16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十三五”以來,鐵路建設科學有序、突飛猛進,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4.5萬公里,高鐵3.8萬公里,其中4.5萬公里“八縱八橫”高鐵主骨架投產規模可達3.3萬公里左右。高鐵是一條快捷方便、風光無限和給全國人民帶來多多獲得感的幸福路,將越來越美。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的是中國崛起。京廣高鐵,是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國家戰略大通道。京滬高鐵,是一條一次建成、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從往返需要兩天,到夕發朝至,再到全程不足5小時,鐵路的發展一次又一次縮短著京滬之間的時空距離。哈大高鐵,乘上北糧南運的“糧食班列”,領略糧食生產基地的收穫景象。合福、杭黃高鐵,被稱為“最美高鐵”。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高原線路里程最長、環境最為惡劣的鐵路。貴廣高鐵,讓“返鄉摩托車大軍”不再無奈“走單騎”。成昆鐵路,被聯合國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京張高鐵,開創高鐵自動駕駛先河。條條高鐵,無不見證中華民族之復興崛起,更成為中華民族進一步復興崛起的基石。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的是中國信心。中國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億萬人民的出行快捷、方便、享受,作為新時代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大動脈,帶來的更是中國經濟的大發展,無論高原山區、沿海內陸,高鐵通向之處,就是經濟快速發展繁榮之處,八縱八橫,全國築網,中國高鐵就是一列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速列車,讓中國在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道路上高歌猛進。中國高鐵發展的每一步,無不帶給全國人民發展前進的信心。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站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坐著高鐵看中國,更讓我們自信堅毅,一往直前。

  坐著高鐵看中國,越看越提勁。四通八達的中國高鐵,跑出了中國人民美好的生活,跑出了中國人的自豪感,祝福中國高鐵,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民族復興新的征程上一日千里,賓士向前。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3

  一百多年前,回想老京張鐵路動工之時,竟沒有一寸鐵路是中國自己造的,甚至還有外國人狂妄斷言“中國造此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在《敬告青年工學家》中疾呼:“莽莽神州,豈長貧弱?曰富、曰強,首賴工學。”在詹天佑的帶領下,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客服重重困難、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戰勝了沿線的崇山峻嶺、千溝萬壑,建成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並投入運營的鐵路。

  如今,作為世界上運營時速最快的智慧鐵路,自動駕駛、智慧體檢技術的率先應用,“新京張”填補了一項又一項空白的“世界之最”。“新京張”、“老京張”百年跨越,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更彰顯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硬實力”。毋庸諱言,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科技存量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堅定不移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要做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從縮小差距到追趕並跑,最終實現領跑時代。以京張高鐵上飛速賓士的復興號為例,與和諧號相比,復興號在涉及的兩百餘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而軟體則實現了全部自主開發,稱得上具有純正血統的“中國製造”。中國高鐵技術的發展過程說明,落後跟跑是發展的必然過程,但是唯有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實現再創新,才能獲得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

  自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事實證明,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沒有掌握核心科技就意味著隨時都有可能被人“卡脖子”、“拉後腿”。只有不畏挫折、敢於試錯、迎難而上,將關鍵核心技術牢靠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提升國際競爭力和保障國家安全上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時期,我們完成了許多壯舉,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攀登上更多的“科技高峰”,讓世界見識到中國智慧的強大力量。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4

  路網縱橫、四通八達;人便其行、物暢其流;中國高鐵、領跑世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中,中國鐵路以奮鬥者的姿態,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成就了交通領域的鴻篇巨帙,為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了重要力量。

  高鐵賦予美好生活無限嚮往。“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亙古通今,人們對“詩與遠方”的浪漫嚮往從未停止。奈何往昔交通的“從前慢”、亦或其他種種忙碌,踏遍大好河山唯有寄情於詩歌當中。時間是神奇的變數,輪緣記錄奮鬥的軌跡,出行的變化尤為真實。伴隨著中國鐵路的鏗鏘足音,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2小時暢行,京滬4小時、京廣8小時,早飲廣州茶、晚嘗北京鴨……高鐵速度跑出了生活便捷和美好,曾經暢想的“說走就走”旅行變成了現實。今天,以高鐵為代表的現代化出行方式,不僅成為小康生活、品質生活的代名詞,也為交通出行在舒適、高效、便捷等維度上樹立了新的標杆。

  高鐵賦予城市發展無限活力。高鐵是促進不同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一個有效工具,同時又能使社會資源形成了巨大“吸附效應”向更有利的方向集聚。事實證明,廊坊因京滬高鐵融入高鐵“朋友圈”,為打造電子資訊產業叢集和休閒商務中心奠定了堅實交通基礎。孔孟之鄉曲阜得益於京滬高鐵的開通,遊客數量節節攀升,國內知名品牌連鎖酒店幾乎都在曲阜開了店。滄州、德州、棗莊、徐州、南京、宿州、蚌埠、常州、崑山等城市,也紛紛因地制宜規劃實施沿“京滬高鐵經濟帶”一體化建設,有效提升了城市綜合實力……一幕幕生動的場景中,展現的是高鐵給人們帶來的真實改變。對個人而言,這些改變幸福而溫暖;對國家而言,這些改變迅猛而有力,共同鑄就全面小康路上的堅實腳印。

  2020年是個圓夢之年。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中國鐵路加速奔跑,車輪滾滾彰顯使命擔當。2016年至2019年,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17726億元,佔投資總額的77.3%;新增高鐵里程1.3萬公里,佔同期全國高鐵投產里程的81%。部分貧困地區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邁入高鐵時代……持續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擴大交通版圖,寄託著交通扶貧的願景,努力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變為現實。這是中國發展的標誌,更是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的體現。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5

  最近有個叫《坐著高鐵看中國》的節目很火,利用國慶8天假期的時間,乘坐高鐵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展現了我國高鐵路網的高度發達與便捷。

  如今,高鐵已經改變了生活,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高鐵縮短了人們路途中的時間,提供了經濟實惠的票價,更大大提高了人們路途中的幸福指數,無論是出行還是出遊,都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然而,高鐵給我們帶來的,遠遠不止是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它的出現和發展,不但使我們在經濟、文化、生活、觀念上發生變化,還將深刻地影響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鐵路沿線生活的人們,異地工作、異地戀愛、異地買房、異地旅遊、異地消費、異地生活,所謂“異地”,最終將只是一個行政區劃的概念,交通上的阻隔將越來越小。高鐵站點地區可以成為城市新的活力中心,既是交通中心,也是商務中心,同時還可能成為城市生活中心,高鐵將帶來城市地位的重新洗牌。

  中國高鐵的發展迅猛,讓世界大跌眼鏡,外國人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一個領土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的國家能夠把高鐵搞得這麼有聲有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市場的需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是最需要、也是最適合高鐵的國家”,他的地域性,人文性註定了中國的高鐵必將騰飛,其次就是起點高,中國高鐵確實建的晚,然而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運用引進國外技術,之後再改進,早早就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最後就是效率高,創造力強,還記得中國鐵建在土耳其修建高鐵,一夜架起百餘根電線杆,震驚海外,土耳其兩天才弄7根,如果不是中國的公司,不知道哪年才通車,而經過測試,電線杆的誤差在毫米級,完全達標。

  中國高鐵是能改變21世紀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基本格局的戰略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今中國是高鐵的時代。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6

  1970年竣工通車的老成昆鐵路,被聯合國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

  在空間維度上,作為“三線建設”生命線的成昆鐵路,是連線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在時間維度上,已建成通車整五十年的成昆鐵路,連通了中國幾代建設者的'心血、理想和信念。

  74歲的陳大平是成都鐵路局退休職工,他說:“我把這條鐵路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我自己修出來的鐵路,我要自己養護它,而且我也想我的下一代,我的子孫都要在這個鐵路上服務到底。”他的兒子和孫子確實相繼投入鐵路事業。這種精神正是激勵中國人幾千年的愚公移山精神。

  成昆線建設於技術條件相當落後、物質資源相當匱乏的年代,當年的許多困難今天已經不復存在,“每前進一公里就有兩名建設者犧牲”的悲壯更不會再重演。時代在進步,精神之光不熄。“敢於吃苦、敢於奉獻、敢於犧牲”的老成昆精神代代傳承,“勇於挑戰、勇於拼搏、勇於擔當、勇於創新、勇於超越”的新成昆精神發揚光大。

  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我們的征途永遠會有困難。只有敢於挑戰、敢於作為,才能在“不可能”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出可以通行的道路。在“鐵路禁區”將鐵路修成,這項壯舉本身就成了一面向後來者展示人類力量的旗幟。

  建設者常給人樸實無華的印象,其實他們在大地上一筆一畫寫下了最浪漫的篇章。

  從五十年前的成昆鐵路,到現在四通八達的高鐵,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實物作品”。這些不斷更替的“人類的痕跡”,訴說著人類所能取得的成就。人們總是如此關注基建,也是因為這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改變世界”的方式。

  我們生活於雙重“網路世界”中,一重是虛擬的、智慧的數字網路,一重是現實的、粗重的、鋼鐵水泥的的網路。這兩張網已經開始交融,只是我們永遠不該忘記,進步的起點遠早於滑鼠鍵盤觸控式螢幕。那時候一切還沒有那麼高科技,但是沒有當初的篳路藍縷,就沒有現在的強盛與富足。

  今年,四川涼山18歲的女孩阿爾克洛成為52年來村裡第一個本科生。她說,希望將來回鄉,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藉助網路,我們可以足不出戶看到阿爾克洛的模樣,聽到她的聲音“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雄鷹一樣展翅飛出大山”,被她的故事打動。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對大山深處的阿爾克洛們來說,光有網路聲援是遠遠不夠的。好訊息是,2023年成昆複線預計全線貫通,屆時動車將駛進大小涼山,書寫更多鼓舞人心的故事。

  “不言青絲與白頭,甘灑熱血寫春秋。人於天地間,不回頭。”這是成都供電段作業車司機廖平創作的歌詞。唯有建設,不負韶華;唯有建設,讓世界越來越美好,讓越來越多的人被溫柔以待。

  對建設者最好的致敬,就是承繼他們的願景和使命,投身於壯闊而有意義的建設事業當中。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7

  在國慶期間中國鐵路向我們發出邀請,共赴一場不同凡響的火車之旅。

  第一天“京廣高鐵”經世界最長高鐵聚首英雄城。

  第二天“京滬高鐵”領略中國高鐵標杆的速度與激情。

  第三天“哈大高鐵”去世界首條高寒高鐵賞北國風光。

  第四天“ 合福、杭黃高鐵”來“最美高鐵”沿線觀南方麗景。

  第五天“青藏鐵路”沿壯美天路登雪域高原。

  第六天“貴廣高鐵”從西南山區直通粵港澳大灣區。

  第七天“成昆鐵路”坐慢火車,親臨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蹟。

  第八天“京張高鐵”乘智慧復興號,見證中國高鐵如何驚豔全球。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8

  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8天8條主線,帶我走遍了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

  在8天的時間裡向我展示了14.14萬公里鐵路縱橫交織,3.6萬公里高鐵版圖仍在延展,火車載著億萬旅客馳騁神州大地,也許目的地各不相同,但同享明月夜,千里共嬋娟。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9

  夢想是美麗的,夢想是珍貴的,夢想是有力量的。我們偉大祖國也有夢想: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不僅是中國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近日,我有幸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坐著高鐵看中國》。紀錄片詳細記錄了我國高速鐵路透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運營旅程達萬公里,佔全球高速運營旅程的60%以上,列世界第一。期間,陸續修建了創造世界試驗最高速度的京滬高鐵、運營旅程最長的京廣高鐵、世界第一條環島高鐵,每天執行動車組達到4000多組。同時從高鐵線路、高鐵列車、高鐵訊號、高鐵運營等各環節,充分體現出中國高鐵在近幾年來高速發展,全面展示了中國高鐵震撼人心的發展成就。

  高鐵之快,快在速度,更快在炎黃子孫的心頭!一百多年前的奇蹟和今天高鐵的奇蹟告訴了世人:中國,就是一個奇蹟!奇蹟不會停止,奇蹟將會不斷地發生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在觀看了《坐著高鐵看中國》後,我感慨萬分:既為我們偉大祖國在實現中國夢的程序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從一無所有,到構建起完備、成熟的技術體系,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瀾壯闊。當中國邁入高鐵時代,高速鐵路不僅為人們構築起生活新時空,也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公共產品,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後感10

  雖然在值乘途中,沒有機會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紀錄片《坐著高鐵看中國》,但還是利用途中交接班回休息車後和終到杭州庫停時間,透過手機網路觀看了影片。

  片中詳細記錄了我國高鐵透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運營里程已佔全球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8天8條主線,帶你走遍大好河山”,這話所言不虛。我國近些年陸續修建了世界試驗最高速度的京滬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京廣高鐵和世界第一條環島高鐵等,這充分展示了中國高鐵振奮人心的發展成就。

  在觀看此片後,使我為我們偉大祖國在實現中國夢的程序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當中國邁入高鐵時代,高速鐵路不僅為大家構築起生活新時代,也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公共服務,併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的人生觀、價值觀也都在跟著時代節奏不斷變化,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也不再是單單的滿足於吃飽穿暖,而是更加註重精神文化上的補充。該片的宣傳既滿足我們在短時間內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願望,也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中國高鐵作為最舒適、最便捷的出行工具之一,已經開行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可以快速拉動全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這一點我們有目共睹。安全、方便、快捷的鐵路正在成為大家出行的首選,讓每一位乘坐高鐵的人們無不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快樂。

  在目前已開行的高鐵中,“呼張高鐵”不僅是內蒙古自治區進京的快速客運通道,也是國家鐵路網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呼張高鐵專線與京張高鐵專線銜接在一起,對加強內蒙古與首都北京的經濟聯絡,滿足區域間客流運輸需求,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進京普速列車到現在的進京高鐵列車,我們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和輝煌,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的奮鬥與拼搏。中國鐵路的蓬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勁動力,這就是中國鐵路、中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