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精選19篇)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精選19篇)供大家參考!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參與節日遊戲。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點

  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活動難點

  畫月餅活動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關於中秋節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節的風俗

  1.欣賞圖片瞭解中秋節。(與家人團圓,吃月餅等)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三、中秋節有關的歌曲。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四、中秋節繪畫每個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餅形狀,並裝飾。

  活動小結1.複習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瞭解了中秋要團圓,並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製作的禮物。

  小百科: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師:孩子們,明天我們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

  幼兒自由交流。

  師:每年的農曆8月15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教師小結: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它的衣裳總是穿不上。

  三、談話品嚐:

  1、教師提問: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幼兒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並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月餅是中秋節最主要的食品,知道月餅的特徵

  2、會對月餅進行分類數數,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月餅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1、看月餅

  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我拿來的月餅是怎麼樣的,要求幼兒能依照形狀、大小和裡面包的餡來說。

  2、數月餅

  分組看一看、數一數大的月餅有幾個?小的有幾個?分形狀的有幾個?不同型別的各有幾個?

  3、放月餅

  (1)分組放月餅,我是按什麼規律來放月餅的?

  (2)我可以和哪個組一起放月餅,是怎麼放的?

  (3)自由組合放月餅。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4

  活動目標:

  ⒈學習用橡皮泥製作月餅。

  ⒉喜歡參與泥工活動,初步建立玩橡皮泥的常規。

  活動準備:

  ⒈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圓形瓶蓋若干。

  ⒉收集各種月餅盒。

  活動過程:

  ㈠月餅店開張

  ⒈小朋友知道中秋節嗎?中秋節要吃什麼(月餅),我們來做月餅送給爸爸、媽媽和你喜歡的人好嗎?我們一起來製作月餅吧!

  ⒉出示“月餅”禮盒,師幼一同觀察月餅。

  ⒊中秋節,月亮圓圓,月餅也是圓圓的,上面會有一些美麗的花紋,有的還有漂亮的圖案。

  ㈡做月餅

  ⒈介紹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⒉引導幼兒探索做月餅的方法:想一想、試一試,怎樣把橡皮泥變圓。

  ⒊個別幼兒示範探索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團泥,按壓等方法。

  ⒋允許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餅:用手掌壓或用工具壓,然後用圓形瓶蓋扣在泥餅上,按壓成圓形;把泥直接填充到圓形瓶蓋或者模具裡並用手指按壓,然後用手指在圓形泥餅上壓出各種花紋。

  ⒌個別指導,鼓勵不願動手的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想辦法把月餅儘量做得圓一些。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5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4.知道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5.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請點選)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欣賞

  3.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裡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請點選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請點選)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5.互送賀卡,學說祝願的話。

  小百科: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6

  活動主題:

  中秋節

  主題來源: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每當"中秋節"來臨之前,商場裡的月餅、燈籠琳琅滿目,孩子們對此變化也有所察覺,也有孩子會帶燈籠來園玩,日常交談中也開始涉及到"中秋節"的話題,為此,老師引導孩子開始了這一佳節的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透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歌曲、欣賞中國結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樂意參與活動,願意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來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透過觀察、動手操做、品嚐月餅活動,體驗在集體活動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主題預知思考網路:

  1、查一查,聽一聽:

  來歷——中秋節、團圓節、豐收節;習俗——各地習俗(如:北京地區"送兔爺")

  2、做一做,看一看:製作月餅;裝飾"月亮";製作"月亮";給親人祝福

  3、嘗一嘗,說一說:

  品嚐月餅——種類、味道、製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來源、茶道)、種類(名稱、顏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療、休閒、工業)、參觀茶葉店

  4、講一講,唱一唱:

  中秋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古詩、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節的音樂、賞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月圓、月缺)

  環境創設:

  1、主題牆飾:

  收集圖片、幼兒作品佈置"各種各樣的月餅"、"月亮的變化"、"不同的茶具"、"各種各樣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題牆飾。

  2、各活動區:

  美工區:提供各種材質的紙、模具、牙籤及各種基本材料等讓幼兒進行"裝飾月亮、茶壺"、"製作月餅、茶具"等活動。

  閱讀區:收集相關的圖書、圖片、廣告畫資料,供幼兒閱讀與講述。

  益智區:各種月餅及月餅盒實物、各種茶葉實物、多種塑膠刀叉等,可引導幼兒進行"茶的作用、形狀"分類統計;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過程等。

  角色區:收集各種茶具、茶葉、月餅盒等實物進行扮演。

  家長工作:

  1、與孩子一起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講講一些相關的傳說;在過程中可與孩子介紹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

  2、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茶葉、茶具的實物及圖片,從中瞭解相關的知識。

  3、協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題活動中相關的調查表,帶孩子觀看或學習茶道表演藝術。

  教學反思

  透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麼形狀。”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7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引起吃中秋月餅的興趣,並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2、初步學會念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兒歌內容,各種月餅的圖片

  【活動過程】

  指導語:8月15是什麼節日?中秋節大家都要吃什麼?今天我們幼兒園過中秋節,大家一起吃月餅,好嗎?

  1、相互介紹月餅的名稱。

  2、欣賞兒歌《味道好極了》

  老師朗讀並提問:什麼樣的月亮空中掛月亮下坐著幾個胖娃娃?四個娃娃叫什麼名字?

  3、幼兒討論:他們是怎樣吃的?

  指導語:每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份,大家就都能嚐到各種說服月餅的味道了。這個辦法最好。

  4、交代任務。

  指導語:兒歌裡的四個小朋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各種味道的月餅,你們想一想,可以請誰和我們一起吃月餅?

  5、吃月餅

  大家分享吃吃月餅。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1、中秋夜圓月圖片

  2、《嫦娥奔月》故事與影片

  3、各地過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4、準備幾塊月餅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入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中秋節的夜景,鼓勵幼兒想象月亮上有什麼?

  2、介紹《嫦娥奔月》的傳說,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知道的中秋節習俗。

  ①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影片,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故事的內容,並與幼兒討論故事內容: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後,西王母送給后羿什麼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後,飛到了什麼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②瞭解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

  引導幼兒講述中秋節的習俗;教師出示各地過中秋節的照片。

  賞月:

  吃月餅:

  北京-玩兔兒爺:

  3、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教師把準備好的月餅切塊,大家一起分享品嚐月餅。

  教學反思:

  最後,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瞭解。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9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在共同品嚐分享月餅的氣氛中,體驗節日的快樂。

  3、有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月餅、各種水果。

  2、學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準備關於月亮的故事。

  3、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出示月餅,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你知道中秋節是那一天嗎?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使幼兒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講述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或豐收節,為什麼?

  教師小結: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月圓就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所以把中秋節叫團圓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所以中秋節又叫豐收節。

  3、瞭解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以及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提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都吃些什麼?不同的地方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的月亮是怎樣的?

  4、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使幼兒進一步體驗節日的快樂。

  觀察月餅的外姓,知道月餅又圓又大,表示團圓的意思,又表示圓滿、豐收之意。

  提問: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為什麼要把月餅做成圓形的?月餅品種一樣嗎?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餅呢?

  播放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品嚐月餅、水果,體驗分享的快樂。

  (1)幼兒結伴講有關月亮的餓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詩。

  (2)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帶來的中秋食物。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此次活動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具有教育價值的。透過活動,讓孩子們更加透徹地瞭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傳說以及一些民間習俗、文化,讓幼兒進行直接體驗,促進幼兒的發展,體驗了活動的樂趣。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0

  活動目標:

  動力系統: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和語句,體驗愉快的節日氣氛。

  能力系統: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知識系統:學習片語“又大又亮又圓”,理解字詞“鑽”、“擠”、“團圓”、“歡樂”。

  活動準備:

  1。圖片《中秋節的月亮》(PPT)

  2。字卡(中秋節 月亮 鏡子 團圓 歡樂 鑽 擠 月餅)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談話:什麼時候是中秋節?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你和誰一起過中秋節?都做什麼?

  二、進行:

  (一)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提問:

  (1)圖片上有什麼?(月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朋友、房子)

  (2)月亮是什麼樣的?(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用“又……又……”的方式)

  (3)大家都在做什麼?(吃月餅、喝飲料、做遊戲)

  (4)每個人心情怎麼樣?(開心、高興、快樂)

  (5)圖片上說的是什麼節日?(字卡:中秋節)

  (二)教師藉助PPT圖片朗誦散文,幼兒欣賞,初步瞭解散文內容。

  提問:

  (1)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用“又……又……”的方式回答)

  (2)中秋節的月亮像什麼?(字卡:鏡子)

  (3)中秋節是什麼樣的節日?(字卡:團圓)

  (4)團圓的時候家家戶戶心情怎麼樣?傳出了什麼樣的笑聲?(字卡:歡樂)

  (5)誰從窗戶進來了?怎麼進來的?(字卡:鑽,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

  (6)月亮還從哪進來了?怎麼進來的?(字卡:擠,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

  (7)月亮還灑到哪了?(字卡:月餅)月餅變成了什麼?(字卡:月亮)

  (三)教師帶領幼兒藉助字卡、圖片一起跟讀散文。

  討論:

  (1)聽完散文想想你過中秋節時是什麼心情?

  (2)你喜歡中秋節的月亮嗎?為什麼?

  (四)教師帶領幼兒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三、結束

  鼓勵幼兒將散文說給爸爸媽媽聽。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1

  一、主要涉及領域:

  綜合。

  二、活動目標:

  1、在觀看做月餅的過程中,知道製作月餅的材料、工具、用途及方法。

  2、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發現。

  3、體驗和嘉賓一起參與活動及品嚐的快樂。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二、活動準備:

  邀請製作月餅的嘉賓來園(攜帶材料和工具)和幼兒共同做月餅。

  三、活動過程:

  1、向做月餅的嘉賓問好,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認識製作月餅的材料和工具,瞭解其用途。

  3、根據材料和工具,猜測製作月餅的方法。

  指導語:剛才嘉賓給我們介紹了製作月餅的工具和材料,它們在製作月餅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用處。誰來猜一猜月餅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4、觀看嘉賓製作月餅,瞭解製作的方法。(在活動中,可以請部分幼兒嘗試參與制作,獲得親身感受。)

  5、烘烤和品嚐月餅,體驗快樂。

  四、教學反思:

  教師可將製作月餅的過程拍成照片資料佈置在環境中,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和熟悉。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2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活動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透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體驗與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3、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難點:

  知道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與嚮往。

  活動準備:

  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月餅(每人一塊)、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2、你們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一塊看一下圖中都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

  2、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仔細聽,聽完之後,請小朋友說一說為什麼要吃月餅(故事開始,從前)

  小結:明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大家一塊過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3、教師宣佈中秋節的活動開始了,首先,給每位幼兒一邊吃月餅,一邊聽音樂。感受與同伴在一起過節的快樂。

  4、音樂停止,教師同幼兒再一次說出“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

  5、中秋節的活動結束。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過的很開心呀,晚上回家後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賞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幼兒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有許多小朋友都表現的很被動,所以,這類活動應放在中秋節前後來搞更能加深對節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動當中。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3

  科學活動:

  認識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教案准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嫦娥奔月》

  教案過程:

  1、透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有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 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嫦娥奔月》。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4

  目標:

  1、讓幼兒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並記憶歌詞內容,能在教師與伴奏的幫助下完成演唱。

  2、引導幼兒體驗並嘗試表現升入中班後的光榮感。

  準備:

  1、對幼兒進行升班教育,激發作為中班小朋友的光榮感。

  2、簡筆畫:天空中太陽咪咪笑,小鳥喳喳叫,地面上小朋友正高高興興地走進幼兒園大門。

  3、錄音帶一盤

  重點:

  熟悉理解歌曲

  難點:

  記憶歌詞

  流程:

  複習律動――新授歌曲――音樂遊戲

  設計思路:《綱要》中指出我們要注重全面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和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給幼兒創造寬鬆的音樂環境,放開幼兒的手腳,讓每個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對音樂的感受之中。本活動結合升班教育,將音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對於歌曲的情感較易體會,再加上簡筆畫的出示,便於幼兒理解歌曲的含義,有利於記憶。

  過程:

  1、複習部分:建議複習律動《小手拍拍》。

  2、新授歌曲《我們是中班小朋友》。

  (1)介紹歌曲。教師: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們升入了中班,成為光榮的中班小朋友,心裡非常自豪。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新歌《我們是中班小朋友》。

  (2)教師範唱,幼兒初步熟悉歌曲。教師:請大家注意聽老師唱這首新歌。

  告訴老師這首歌叫什麼名字,裡面都唱了些什麼。

  (3)教師再次完整範唱,並運用簡筆畫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並提示歌詞。

  出示簡筆畫後,教師邊指圖邊問:歌裡到底唱了些什麼呢?請大家再仔細聽一次,這次要邊看圖邊聽。

  (4)結合簡筆畫,透過提問引導幼兒按圖序學歌詞。

  教師:這首歌的第一句唱了什麼?第二句呢?我們一起來唸一遍……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家有了哪些進步?變得怎麼樣了?

  (5)幼兒學唱歌曲。教師: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跟老師輕輕地唱。

  (6)幼兒較難掌握和易忽視的句子要單獨練習。

  a.第一節既要唱出音的變化又要注意連貫,不能遺漏“4”。

  b.(17)―(24)小節為不完全重複,歌詞雖同為“我們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但這兩句在旋律上有差異。教師可用平穩和向上揚的手勢提醒幼兒唱準旋律。

  3、音遊:一群小魚游來了

  要求:遊動時小碎步的動作正確。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5

  設計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幼兒一般對民族風情這類的社會知識很難理解,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特殊需求設計合適的教案透過遊戲、語言等方式讓幼兒接受知識,同時月餅是中秋節必吃的事物,幼兒也很喜歡吃,而此階段的幼兒好奇心強,他們非常想自己動手做一個月餅,小班的小朋友很喜歡動手製作所以我將中國民俗和手工聯絡在一起,既能讓孩子瞭解中國民俗節日也能滿足他們動手製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2、能夠大膽地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3、體驗和同伴一起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月餅實物,橡皮泥以及工具,膠水,廢舊的紙,圓盤子,空的月餅禮盒。

  經驗準備: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的習俗,且知道月餅有多種味道。

  重點: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難點:會用各種材料裝飾“月餅”,嘗試用撕、粘、團等方式製作月餅。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教師創設小貓準備開一家月餅店的情境,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她吧。(大家好,我是小貓咪咪,很高興到小二班來做客。)

  師:你們猜猜咪咪來我們班幹什麼的?我們聽一聽咪咪是怎麼說的?(快到中秋節啦,我開了一家月餅店,最近新推出了幾種月餅,想請你們嘗一嘗,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我試吃月餅嗎?)

  師:你們願意幫助咪咪吃他做的新月餅嗎?今天呀,咪咪把月餅帶到了我班,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實物月餅,師幼一同觀察月餅外觀,並請個別幼兒品嚐月餅。

  師:這些月餅是什麼形狀的`?看上去像什麼?師總結:原來啊,月餅是圓圓的。

  三、嘗一嘗,說一說。

  師:嗯,好香啊,誰願意來嘗一嘗,告訴我們它是什麼味道的。

  師:寶貝,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啊?

  四:仔細觀察月餅,知道月餅有各種口味。

  師:哎呀,你的月餅裡有什麼呀,請你仔細觀察月餅,告訴我你在月餅裡面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中秋節大家都吃圓圓的月餅,月餅有五仁的、肉鬆的、水果味的,特別好吃。

  師:小朋友們,咪咪做的月餅怎麼樣?我們一起謝謝咪咪請我們吃月餅。咪咪,你做的月餅太好吃,謝謝你。(謝謝你們,小二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學做這些好吃的月餅呢?)

  師:寶貝們,你們想不想跟小貓咪咪一起做月餅呢?(那我們一起去我的店裡吧,我來教你們做)

  活動延伸:

  一起到小貓咪咪的店裡做客。

  1、南瓜洗淨,去皮去瓤切薄片,淨重240g。

  2、切好的南瓜蓋上保鮮膜,上蒸鍋大火蒸15分鐘,蓋保鮮膜主要是防止多餘水分進入,從而影響配方比例。

  3、用料理棒將蒸好的南瓜打成細膩的南瓜泥。除了料理棒,一切有切割攪拌功能的,例如料理機、均質機都可以,而破壁機材料損耗過多,可能需要多放一些南瓜。

  4、50g澄粉、150g水磨糯米粉和50g粘米粉混合均勻並過篩一次,然後將粉類與南瓜泥混合,攪拌成棉絮狀。

  5、如果麵糰不燙手了,就用手揉成柔軟不粘手的糯米糰。

  6、接著加入10g玉米油,揉至玉米油完全吸收,麵糰均勻細膩,充滿光澤。

  7、揉好的南瓜糯米糰分成30g/個,220g豆沙餡分成20克/個,分別搓圓蓋上保鮮膜備用,防止風乾。

  8、取一個麵糰壓扁,將一份豆沙餡放在麵皮中間。

  9、收口搓成橢圓形,這樣比較容易放入月餅模。

  10、在50克月餅模裡撒一層薄薄的熟糕粉防粘,再將糯米糰放入,在油紙上按壓出月餅。

  11、蒸鍋大火燒開後,放上蒸屜,蒸15分鐘。

  12、開鍋散去熱氣再取出,不然會粘手。外Q內糯的南瓜蒸月餅就做好了。

  Tips

  1、粘米粉是大米磨成的粉,又叫大米粉或秈米粉,是各種大米中糯性最低的品種,可以降低糯米粉粘牙程度,在操作過程中,也不容易粘手,不建議隨意更換原材料。

  2、澄粉又叫小麥澱粉,會用來做水晶蝦餃之類的廣式點心,透明度好,用它做出來的南瓜月餅更加通透好看,不建議隨意更換原材料。

  3、由於每種麵粉的吸水性和不同品種南瓜的含水量不一樣,做出來的南瓜糯米糰乾溼度會有所差異。此外,蒸的時候也要蓋上保鮮膜,否則會導致水份增加。如果做出來的糯米太乾,可以加一點點水,反之可以加入適量的糯米粉。

  4、吃不完的月餅密封好放冰箱冷藏,吃的時候再隔水加熱即可。

  5、內餡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更換成紫薯泥、山藥泥等。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6

  教學目的

  1、閱讀《中秋節》,認識節、八、月、十、夜、兒六個字。

  2、學習複韻母ie、ue、er,會認字形,會讀、會寫。

  3、學會整體認讀音節ye、yue。

  4、學習由ie、üe、er這些韻母與聲母組成的音節。

  教學重點

  1、認識五個字,學習複韻母ie、ue、er及與聲母組成的音節。會讀、會寫。

  2、整體認讀音節ye、yue的學習。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掛圖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時間

  教學任務:讀兒歌,認識生字、學習複韻母ie、üe、er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那什麼節日我們才會吃月餅呢?(中秋節)過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歡歡樂樂地過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兒歌《中秋節》,板書課題。

  二、學習兒歌,認識生字

  1、學生聽一聽《中秋節》,這首兒歌。

  2、師範讀;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兒歌。

  3、說說中秋節是哪一天,這一天像徵著什麼?

  4、自己能讀的同學大聲讀給同們聽。

  5、指名學生讀,學生相互評議。

  6、師和同學們一起練習用拍手讀的方法,練習記憶。

  7、在讀兒歌的基礎上,通過出示生字卡片、組詞讀句子等方法認識六個生字。

  三、學習複韻母ie、ue、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yue

  1、學習韻母ie、u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yue

  (1)觀察圖,隨觀察隨出現ie的韻母,說說它的組成?

  (2)學生讀準字音、認識字形。

  (3)出示整體認讀音節ye。引導學生:ie和ye讀音相同,但ie是韻母可以和和別的聲母組成的新的音節,ye是固定音節,要整體認讀。

  (4)üe、yue的出示方法和學習方法與ie、ye的方法相同。提示y和üe組成音節時ü上的兩點省寫。

  2、er的發音難度較大,可以藉助口語中的而且、耳朵、兒子等幫助發音。

  3、正確書寫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1)可採取學生討論、教師執筆、大家評議的方法。

  (2)和學生一起看怎樣寫漂亮。

  四、總結

  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什麼?

  第2課時 時間

  教學任務:鞏固練習、寫好韻母ie、ue、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yue,並練習與聲母的拼讀。

  四、 複習ie、ue、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yue的發音

  二、 拼拼讀讀

  1、觀察圖,可按照聲母韻母音節音節詞語,學生自己先試著拼一拼。

  2、向學生介紹拼音方法:前音輕短,快速與韻母碰撞。

  3、指名學生試拼,試拼後肯定、鼓勵學生,為以後打下基礎。

  4、出示帶調的音節。(強調ü和j、q、x相拼時要去掉兩點)

  xüexue tong xué

  diedie hu die

  三、找一找ie、ue、er能和那些聲母做朋友。

  1、出示部分聲母和韻母,讓學生連線試作。

  2、指名學生拼讀。

  四、書寫練習,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六、作業

  在拼音本上練寫韻母ie、ue、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yue。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7

  活動目標

  1、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交流講訴

  3、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中秋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中秋節手指遊戲、故事《嫦娥奔月》

  每個幼兒一塊月餅

  活動過程

  一、匯入、手指遊戲引發幼兒興趣

  中秋中秋我來數

  嫦娥兔子來跳舞

  月兒圓、月餅大

  團團圓圓笑開顏

  二、提問

  師:每年有一天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你們知道是什麼時候嗎?

  小結: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這一天叫做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全家人都會團圓在一起,一起賞月、吃月餅。那小朋們知道中秋節怎麼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播放動畫短片《嫦娥奔月》

  透過欣賞故事《嫦娥奔月》,瞭解傳說中中秋節的來歷

  四、品嚐月餅

  1、中秋節我們要吃什麼?

  2、觀察盤中的月餅,並和同伴交流

  師:盤子裡的月餅是什麼形狀的,聞起來感覺怎麼樣?

  3、觀察月餅的餡

  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4、品嚐月餅,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過中秋的快樂

  五、分享自己吃過或者見過的月餅

  師:你剛剛吃的是什麼陷的月餅,你還見過哪些月餅,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吧!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是農民豐收的季節,是閤家團圓的節日。

  (二)能力目標

  知道在中秋團圓之時,有很多人在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能與親人團聚。幫助學生理解他們不能團圓的心情,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犧牲許多人的利益而得來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好奇心,讓學生自主瞭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瞭解中秋節風俗活動,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瞭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大家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

  學生:(略)

  老師:八月十五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大家知道這一天有什麼特點嗎?

  學生:(略)

  老師:這節課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中秋節。(過渡)

  講授新課

  一、認識中秋節(板書)

  老師:大家往年中秋節都是怎麼過的呢?你們家在這一天都做些什麼事情呢?

  學生:(略)

  老師:大家說了很多,同學們,開啟課本第五頁,我們認真看一看書上的圖,我們看一看圖中的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給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可見中秋節是農民豐收的季節,是個閤家團圓的日子,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人們用各種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圖中人們的面部表情,然後想象一下他們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音訊“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

  老師:大家還知道中秋節有哪些風俗活動呢?

  學生:(略)

  (可讓同學們欣賞影片“中秋燈展”、“我做月餅敬老人”;圖片“放焰火慶中秋”、“千展紅燈迎中秋”、“慶中秋”、“中秋吃月餅”、“中秋燈展”、“中秋節廟會”等;還可給同學們講一下各地中秋節的習俗,詳見文字資源“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中秋節多美啊!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過渡)

  二、珍惜幸福生活(板書)

  老師:現在大家說一說中秋節這一天,誰的爸爸、媽媽不在家,他們在做什麼呢?

  學生:(略)

  老師:他們不在家陪你過節,你的心情怎樣呢?你又是怎麼想的?

  學生:(略)

  老師:大家開啟課本第二十八頁,我們看一看圖中的叔叔、阿姨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不能回家和家人團圓共度佳節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邊防戰士為了祖國領土的完整,不分晝夜、不分節假日,時刻守衛在祖國的邊疆,;紡織工人為了能多織布,為國家做貢獻;火車司機叔叔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在節日中和家人團圓,犧牲自己的利益,它們都是為了更多的人的幸福而付出了勞動,所以我們應該敬佩解放軍,熱愛勞動人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不是呢?

  學生:(略)

  (最後,讓同學們講一些和中秋節有關的傳說故事。)

  課堂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了一些中秋節的習俗,知道在中秋團圓之時,有很多人在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能與親人團聚。幫助學生理解他們不能團圓的心情,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犧牲許多人的利益而得來的,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9

  活動目的:

  1、瞭解過中秋這一習俗。

  2、培養學生友好團結的民族意識。

  重難點:

  培養學生友好團結的民族意識。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中秋節的傳說。

  2、學生全國各地過中秋的不同習俗。

  3、每人蒐集一首關於中秋節的詩詞。

  4、每人準備一個月餅。

  活動過程:

  一、匯入:中秋節是我國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傳統節日文化的尋根,對繼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建設和諧社會,乃至營造健康的節日市場氛圍有著一定的啟迪意義。在我們這兒,過中秋時全家人一定要聚在一起吃頓飯,然後到晚上一起吃月餅和賞月,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

  二、新課

  師:上個星期老師要求大家去收集有資料,都準備好了嗎?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生(齊答):準備好了。

  生1:上。

  生2:去問老前輩。

  生3:找有關中秋節的書。

  1、學生暢談中秋節的美麗傳說,並把相關的圖文資料展示看。

  2、學生分別介紹自己所瞭解的有關中秋節的習俗,並把相關的圖文資料展示看。

  3、學生將自己蒐集的有關中秋節的詩詞朗誦一遍,並把各自不同的詩進行,製成班級小冊子,進行收藏。

  4、(播放音樂《十五的月亮》)吃月餅。

  三、佈置作業

  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賞月,並把你自己賞月時的心情用筆寫下來,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打油詩。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老師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