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古典》讀書心得
在這本小冊子中選錄了約70篇大抵是久來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唐詩,加上簡短的文字解說。用“美麗古典”來冠名,內容也許嫌單薄一些,但應該是還相稱。這些詩篇都是很美的。至於選錄作品幾乎全是短篇,除了考慮長篇閱讀起來過於勞神,不符合這本小冊子編撰的初衷,也是因為唐詩中實以短篇最為精美。
一位日本朋友告訴我他母親的故事:老太太很多年裡每逢中秋都要獨自在庭園裡焚香拜月,後來美國人跑到月球上去了,她嘆了口氣,從此不再奉行這古舊的儀式。現代科技不斷驅散人心中遙遠的幻夢,而商業文明則培養了精明實在的計較來填充它。尤其是中國的這十數年,社會在搖晃中重新分出窮富等級,人心愈發顯得慌張而急迫。是的,古典的飄逸散淡作為生活態度大概是再也不可能了。
我無意誇張古典詩歌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也素不以守衛傳統文化為己任,只是從個人的經驗來說,覺得在焦慮煩躁的時分,偶爾能回到詩意的.心情也還是好的。生命很古老,它有可能與各種生存樣態相通,並藉此豐富自己。在一首古詩的意境裡,你可以徜徉於草木,流連在雲水,或者聆聽邊城蒼涼的笛聲,那一刻生命享有豐美的意趣,並且知道任何一種生存都只是與時空的偶然相遇。
唐詩鑑賞一類書已出過很多,不過我寫的文字大約不會和別人雷同。並非我有特別高明的見解,而且詩也並不依賴於解說。只是我對詩的意境以及語言如何去呈現它有更多的關注,而儘量避免瑣碎、木拙的解釋,和誇張、濫情的引申,希望這些文字令人更容易體會到古詩固有的鮮活之氣。這可以算與讀者作一種讀詩體會的交流,而對不怎麼熟悉古詩表現手段的讀者,或者也提供一些經驗吧。
這本小冊子的來由也是偶然。幾年來因人情難卻,應一些雜誌、出版社之約斷斷續續寫了些短淺的關於讀詩的文字,漸積漸多。記得有些篇章發表於一家中學生雜誌的時候,曾有讀者來信告誡我要注意承擔更為重大的文化責任,意思大概是作這等淺而瑣小的文字不怎麼合身份吧。這麼說是因為對我的誤解。不過寫出的東西要讓自己覺得還有點意思,讓讀者覺得還好看,也是費力氣的。喜歡讀的人也有一些。復旦出版社的朋友認為可以彙編成冊,於是在舊有的之外又增添若干,大致梳理一下,形成了現在的模樣。需要宣告的是:這裡面有些是與他人合作發表過的(如顧伊君),此番略作修改收入,在此謹謝合作者的大度。責任編輯宋文濤為將此書做得好看些,花了許多心思,也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