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資治通鑑的讀書心得

資治通鑑的讀書心得

資治通鑑的讀書心得

  透過讀了《資治通鑑》這本書後有些感想,在異鄉城市的深夜,想千載世事沉浮,越發覺得自己渺小,出門正寒雨瀟瀟,恍惚間不知今夕何夕,在此分享讀書心得體會。下面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鑑的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借鑑。

  資治通鑑的讀書心得1

  早上坐公交 車上班,偷空讀點書,翻到情僧蘇曼殊對劉半農說的一句話:半農,這個時候,你還講什麼詩,求什麼學問!唬得我一愣:是啊,讀書到底是為什麼?

  古人講讀書是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看早已不合時宜。曾國藩說剛日讀史,柔日讀經,那是是封疆大吏的文武之道,咱小老百姓,也就賺點談資而已。然而偏偏喜歡這種死書作者大多都已作古,內容也沒有《細節決定成敗》之類教材的指導性。

  去年讀《資治通鑑》,嶽麓書社的版本,主要圖個便宜,厚厚四大本,網上買才78元,抱在懷裡非常有滿足感。以前讀《史記》,花三個月細細啃完,以為已是不小的工程,這次才發現太小CASE了。《資治通鑑》整整3700多頁,我每小時只能夠讀10頁,每天都堅持讀的話,也要一年時間。倒是也不愁,畢竟是好書,古文好處在於精煉,有味道。政論洋洋灑灑,戰爭血脈賁張,尤其是講朝代興替,讓人覺得天道茫茫不可逃。這套書真正考驗了我的耐心,在家坐著、躺著都讀倦了,就在書的空白處寫點評。這種大部頭的東西,如果不做點記號,看到後面就會把前面忘了。偶爾週末,去火車站附近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讀通宵,凌晨兩點看到晚歸的情侶吃漢堡,拾荒的老人在店角落中安睡,心中莫名生出親切感。在異鄉城市的`深夜,想千載世事沉浮,越發覺得自己渺小,出門正寒雨瀟瀟,恍惚間不知今夕何夕。

  雖然幾番痛下決心,《資治通鑑》我也讀了80%,而後就在我的床 頭擱置下來。從這套書開始,我漸漸養成一個惡習 ,不自量力地喜歡讀大部頭的書,但每本都讀不完,買一本新書就把剛讀一半的書扔掉,床 頭的書越堆越高,有《五燈會元》、《元好問全集》、《清代筆記小說》等。每每讓我感慨時間有限的同時,也鄙視自己的恆心。

  讀書貴在活學活用,我始終沒真正領會這點。辦公桌上那本梅爾文門徹的《新聞報道與寫作》已陪了我5年多,但直到我告別新聞,也始終沒讀完一半。學以致用成了笑話。

  不過換角度來看,既然明知道書無用,也就早熄了好勝的心;既然知道讀不完,也就沒了執著的苦。這樣為自己一開脫,有始無終讀死書的樂趣反而浮現出來。書這個東西上癮非常難,但一旦上癮就無藥可醫。每次逛書店都要經歷複雜的心理鬥爭,買和不買難以抉擇。在回家的車上也憂喜參半。喜的是接下來幾天又有好書可讀,憂的是這次又超支了,接下來幾天要過緊日子。

  當然,讀書之樂來時也很洶湧。比如剛剛看到某位杭州人寫的句子:猶是阿房三月泥,燒作未央千片瓦,精神為之一振,真想痛飲三杯。

  資治通鑑的讀書心得2

  《資治通鑑》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鉅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03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曆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因此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驗總結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鑑。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藉故說今將歷史事件作為例項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比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國平天下的戰略倚策。劉邦項羽的鬥智鬥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通鑑》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對比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資治通鑑》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項羽戰敗之後並未輕言放棄,反而鎮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鑑》中經常見到。在楚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係出現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後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漢武帝嫡長子,衛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衛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地位穩定,後因衛家衰敗後繼乏人,曾經顯赫的衛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溫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衛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衝突,劉據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後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後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於禍敗者焉藉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