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土木工程畢業實習調查報告

土木工程畢業實習調查報告

土木工程畢業實習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土木工程畢業實習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一、實習的任務、目的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施工實習是教學計劃中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也是學生專業知識的一次全面綜合訓練,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基本訓練,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透過實習,學生應將所學的全部基礎理論與專業技術知識在實踐中進行綜合運用,初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增長實踐經驗和技能,為畢業後從事基層生產技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施工實習過程中,學生應向工程技術人員及工人學習生產工藝過程和施工管理知識,瞭解一般的操作過程,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專業知識,瞭解並熟悉本專業的現代施工技術和組織現場施工方法,瞭解專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學生應透過實習收集實習報告所需的全部資料,為實習報告的撰寫創造條件。

  (二)實習的.要求

  1、在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指導下,以助手身份參與工地的技術與管理工作,靈活運用已學過的專業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分項、分部、單位工程的施工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實際知識。

  2、參與工地上一定的生產勞動,熟悉勞動技能,虛心向工人師傅學習,培養勞動感情,鍛鍊操作能力,為從事建築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利用現場有利學習條件,瞭解熟悉單位工程的基礎、主體、屋面、裝修等主要分部工程的構造與施工方案。

  4、利用實習機會,就近進行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的參觀學習,以擴大知識領域。?

  5、施工階段是把圖紙變為建築實體的關鍵階段,只有弄懂圖紙有關構造,才能組織安排施工活動。要求學生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做到熟圖、識圖、懂圖。

  二、實習的時間、地點和安排

  時間

  地點

  實習主要內容

  20xx年9月20日

  北碚縉雲山

  別墅框架結構

  20xx年9月22日

  涪陵

  高速公路、隧道

  20xx年9月23日

  龍興

  基坑開挖及支護

  20xx年9月24日

  萬州

  超高層框架結構

  20xx年9月25日

  白寺驛

  樁基、橋樑預製、

  20xx年9月26日

  茶園

  道路與橋樑

  20xx年9月27日

  魚嘴

  鋼框架廠房

  20xx年9月28日

  南坪

  混泥土結構加固,街道

  20xx年9月29日

  龍興

  鋼結構加固,市政道路

  20xx年9月30日

  重慶江北機場

  機場,車站

  三、實習調查研究

  (1)北碚縉雲山別墅式建築採用的是框架結構,由於其層數少(通常在3層以下),就一般情況而言,在抗震設防烈度較低地區(7度),可採用框架結構體系,也可採用磚混結構體系和木結構體系。

  當用磚混結構體系時,對建築佈置有較嚴格的約束。必須遵循磚混結構的技術規範及建築抗震規範,特別是上、下牆體應儘量對齊,平面、立面要屬規則型。當上層牆內收時,就需要用梁來抬牆及更上層的屋面,此時抬牆梁兩端支承宜做鋼筋混凝土柱,此柱又必須按構造柱施工方法與下層牆體連線,從抗震概念設計範疇來講是不宜採用這種形式的。

  承重牆上開大孔洞時,洞兩側又需設定構造柱。現代建築採用的眾多大門窗決定了要多用構造柱,其總造價相對於框架結構也並無很大優勢,另外抗震計算後可能調整建築平面佈置,有可能無法實施最佳建築方案。而房屋所有人的後續改造卻受到嚴格的限制,因為這時的每一片牆體均不是多餘的,是不可缺少的支承體。其優點是比框架體系造價稍低,但這是以犧牲建築功能和立面造型為代價的,而且其安全可靠性也不及框架體系。

  採用鋼混凝土框架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能適應建築體形,視覺要求,其安全效能比磚混結構可靠,能適應房屋所有人的區域性改造,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適合時代的結構體系。框架體系按其柱截面形狀可分為異形柱和規則柱,採用異形柱有不凸出牆面、內牆平整的優點(有時上下、牆位置方向不一致仍有凸出牆面的情況),因異形柱截面形心與梁中軸不一致,規範對其配筋截面尺寸有專門技術規定,致使截面增大,增加了水泥鋼材等材料用量。異形柱的基頂宜有一過渡的規則截面如矩形,以緩和基頂的應力,使其較均勻地擴散至基礎。採用規則截面唯一的缺點是柱有凸出牆面現象,但從另一觀念來看,也能襯托出一種強勁、堅固勢態,給人安全感,且比異形柱經濟,故筆者認為應儘量在佈置上合理地採用規則柱為宜。

  (2)高速公路隧道採用的是明挖法,明挖法指的是先將隧道部位的巖(土)體全部挖除,然後修建洞身、洞門,再進行回填的施工方法。明挖法具有施工簡單、快捷、經濟、安全的優點,城市地下隧道式工程發展初期都把它作為首選的開挖技術。其缺點是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明挖法的關鍵工序是:降低地下水位,邊坡支護,土方開挖,結構施工及防水工程等。其中邊坡支護是確保安全施工的關鍵技術。主要有:

  1、放坡開挖技術。適用於地面開闊和地下地質條件較好的情況。基坑應自上而下分層、分段依次開挖,隨挖隨刷邊坡,必要時採用水泥粘土護坡。

  2、型鋼支護技術。一般使用單排工字鋼或鋼板樁,基坑較深時可採用雙排樁,由拉桿或連梁連結共同受,也可採用多層鋼橫撐支護或單層、多層錨杆與型鋼共同形成支護結構。

  3、連續牆支護技術。一般採用鋼絲繩和液壓抓鬥成槽,也可採用多頭鑽和切削輪式裝置成槽。連續牆不僅能承受較大載荷,同時具有隔水效果,適用於軟土和鬆散含水地層。

  4、混凝土灌注樁支護技術。一般有人工挖孔或機械鑽孔兩種方式。鑽孔中灌注普通混凝土和水下混凝土成樁。支護可採用雙排樁加混凝土連梁,還可用樁加橫撐或錨杆形成受力體系。

  5、土釘牆支護技術。在原位土體中用機械鑽孔或洛陽鏟人工成孔,加入較密間距排列的鋼筋或鋼管,外注水泥砂漿或注漿,並噴射混凝土,使土體、鋼筋、噴射混凝土板面結合成土釘支護體系。

  6、錨杆(索)支護技術。在孔內放入鋼筋或鋼索後注漿,達到強度後與樁牆進行拉錨,並加預應力錨固後共同受力,適用於高邊坡及受載大的場所。

  7、混凝土和鋼結構支撐支護方法。依據設計計算在不同開挖位置上灌注混凝土內支撐體系和安裝鋼結構內支撐體系,與灌注樁或連續牆形成一個框架支護體系,承受側向土壓力,內支撐體系在做結構時要拆除。適用於高層建築物密集區和軟弱淤泥地層。

  目前由於深基坑的增多,支護技術發展很快,多采用鑽孔灌注樁,地下連續牆,深層攪拌水泥土牆、加筋水泥土牆和土釘牆等,計算理論相比較於從前都有很大的改進。支撐方式有傳統的鋼柱(或者型鋼)和混凝土支撐,亦有在坑外採用土錨拉固。內部支撐形式也有多種,有對撐,角撐,桁架式邊撐等。在地下連續牆用於深基坑支護的方面,還推廣了“兩牆合一”和逆作法施工技術,能有效的降低支護結構的費用和縮短工期。

  各種建築物與地下管線都要開挖基坑,一些基坑可直接開挖或放坡開挖,但當基坑深度較深,放坡不便時,可以採用基坑支護,過去支護比較簡單,也就是鋼板樁加井點降水,一般能滿足基坑安全施工,而對於深基坑已不能滿足要求,近幾年來隨著基坑深度和體量的增大,支護技術也有了較大進展,按功能分常用的有以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