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精選新聞類實習報告4篇

新聞類實習報告

精選新聞類實習報告4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一、初到報社——懵懂

  第一次道報社時6月22日,我跟班裡其他三個同學一起去合肥晚報廣告部報到。因為是第一次去,裡面的人我們都不認識,裡面的工作人員也都在埋頭於自己的工作中,我們幾個人都在那狹小的辦公室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覺得自己實在是多餘。下午的時候,孫處把我和衚衕學叫去,說“服務熱線”那邊也缺人,問我們可願意去,想想自己在這邊也實在是“多餘”和那邊的“缺人”,和學校說的“服從報社安排”的叮囑,我和衚衕學去了“服務熱線”那邊,開始了在“服務熱線”為期一個月的接熱線的實習內容工作,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開始了我的暑假認知實習。

  二、實習生活初期

  實習的前兩天,馬主任說我們主要是瞭解工作內容,學習一下陳姐和郭姐是如何接熱線的,同時要熟悉和準確瞭解服務內容和服務價格等工作細節。

  兩天之後,正式上崗。剛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挺新鮮,但是時間一久就沒耐心了。但是馬主任說接電話時一定要熱心、真誠和耐心,因為也許我們的一句話就會影響到晚報社的聲譽。在本著不給晚報社丟臉,不給學校丟臉的“工作態度”,我在那認真踏實工作了一個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務熱線”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的宗旨就是讓讀者和客戶滿意。

  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對服務內容不太清楚,讓客戶在電話那邊等了好久,實在是很過意不去啊。漸漸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內容和條款,是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的那種,才能真正的幫助讀者和客戶,更好地為讀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細心,讀者和客戶的需要時半點馬虎不得的。

  三、心得小結

  其實在“服務熱線”的那段日子,雖然漸漸地實習的內容也熟知了,得心應手了,但是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不甘心和覺得委屈。看到報紙上班裡同學熟悉的名字出現在一篇篇新聞報道中,聽他們說自己跟記者跑新聞的經歷,我心裡實在是羨慕,覺得他們好充實,真的把兩年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了實習實踐中了。我把我的心裡的真實的想法告訴了黃老師,黃老師耐心的開導我說:“哪種實習不是一種認知呢?”也許我沒有學到採寫新聞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會就會有所收穫的,而這種經驗和收穫也都會是一生受益的,是隱性的,但是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著的。一番話,讓我心裡平衡多了,我的實習也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有收穫了。

  四、轉戰記者站

  在“合肥晚報”實習了一個多月後,我覺得我沒有給單位、學校和我自己丟臉,同時我也很清楚,我知道,我來實習認知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學習和自己專業和以後就業有關的東西,積累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於是離開“服務熱線”後我有了打算:一是好好“修煉”一番,把底子打好,泡圖書館,多積累專業知識和百科知識,而是自己好好找,聯絡其他媒體實習單位。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中國食品質量報》安徽記者站提供實習生崗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打電話過去,老總很禮貌地說“那你先來登個記吧”,我心花怒放!

  8月2日是我在《中國食品質量報》安徽記者站實習的第一天。由於之前實習過,所以我去辦公室的時候很自然地先從基本的打掃衛生開始,然後熟悉電腦檔案和辦公檔案等,翟站長看我如此“自覺”,微笑著說“小丫頭,不錯嘛,好好幹,才來的時候也許有點不適應,別緊張啊,呵呵……”其實,我這次心裡一點也不緊張,心裡還感覺甜甜的。看來,在合肥晚報的實習還是有收穫的。

  《中國食品質量報》是國務院下屬的機關黨報,監督和管理全國食品質量安全,規範國家食品企業行業,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按照國家頒佈的《食品安全法》規範健全食品行業。

  在記者站實習的日子裡也算輕鬆,每日在電腦裡看看檔案,發發稿子,打打稿子,基本的工作流程和一辦公室文員是差不多的,因為全國性的報紙的資訊量和資訊源都是無限宏大和寬廣的,其登報的文章的重大性和其內容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其新聞定向準確、細緻,同時也有點窄,於是在記者站的日子裡發的新聞稿質量可嘉,數量不多。

  五、牛刀小試

  實習的第五天,我就被安排和記者站裡的劉記者一起去外出採訪,主要是出差參加一啤酒企業在天長市的奠基儀式,臨走前,翟站長對我叮囑說“小慈啊,這是你第一次出差,一定要學會多觀察,細心點,做新聞的一定要有的就是敏銳,的新聞敏感,還有基本的裝置要學會使用,照相機,攝像機之類的沒事的時候就多琢磨琢磨,劉記者帶著你,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學會學習,出差回來,就由你主筆寫這篇新聞稿,練練筆……”一番話說的我心裡暖暖的,手裡癢癢的,同時也自信滿滿地。

  事實與自己的想象還是有點差別和出入的。我以為所有的新聞素材都要自己挖掘,原來“出差”只是去吃個飯,參加儀式,然後主辦方把資料給我們,我們再回去根據所給的資料寫“新聞稿”,太格式化了,沒有挑戰性,不由得讓我這個對“採訪”頗有好奇的“小牛”心裡涼了一大截。

  回來的半天,根據主辦方提供的資料寫了一篇類似於宣傳稿的新聞稿。翟站長稍作修改後發到了北京編輯部。沒想到。兩天之後真的在《中國食品質量報》上看到了自己寫的稿件,那種興奮時無以言表的,心裡像吃了蜜似的甜甜地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雖然我寫的稿件類似於宣傳稿,也有一種濃濃的“新聞腔”,可是牛刀小試帶來的喜悅還是無法阻擋的。我知道,記者向來是“無冕之王,”針砭時弊,為國為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的這篇“小豆腐塊”道那樣的境界還有很長很長的距離呢。也許,甚至在好多人眼裡是不屑一顧、不值得一提的,但是,我知道,我跨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後面的困難在所難免,但是也無所畏懼了。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學院: 資訊管理管理學院

  專業: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

  實習名稱: 新聞採訪實踐

  姓名: #######

  學號: ###############

  實習地點:黑龍江大學校園

  實習成績:

  此部分填寫實習報告正文,具體要求如下:

  1.各教學單位要根據各實習環節的特點及內容要求規定實習報告撰

  寫內容及字數,並形成院內檔案存檔。

  2.實習報告中所得的資料、表格、圖片等紙質文件必須剪裁合適,

  貼上在報告中。

  3.報告正文字型採用宋體、小四號字,行間距選擇1.5倍行距。

  實 習 報 告

  實習時間:20xx年5月15日至20xx年5月29日

  實習地點:黑龍江大學

  實習物件:大一學生 教官 輔導員

  實習目的:(1)瞭解學生軍訓的情況

  (2)瞭解新生軍心後感受及所學到的東西

  (3)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體現其價值

  (4)透過實習努力提高動手能力,在實踐中發現不足然後反饋到學習 中,更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5)提高觀察事物及捕捉有價值新聞資訊的能力

  實習內容:(1)實地採訪

  (2)針對學生、教官、輔導員提出一些問題

  (3)訪後寫作

  (4)編輯整理

  實習總結:這段採訪之旅讓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點令我

  們終身受益。

  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和實踐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只有掌

  握了紮實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我們才會有理論的支撐。但是理論與實際始終存

  在很大的差異,即使掌握了新聞採寫知識,也不見得在真正的採訪實踐中得心應

  手。在這次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專業知識

  的匱乏。所以,我們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了

  實踐當中,指導我們如何去做新聞採訪。

  第二;要做好充分的採訪準備。事先有研究、有準備,是採訪深入、效率

  高的關鍵。在這次實際採訪活動中,我深刻感受到採訪前期準備的重要性。由於

  前期準備時的草率,致使採訪期間沒有什麼問題可問,也沒有具體的採訪計劃,只能期盼新聞自己來敲門。新聞記者需要在平淡的事實中挖出吸引眼球的新聞,不僅僅要靠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對整個事件的“瞭如指掌”。

  第三;自信以對,持之以恆。就拿我來說吧,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在做採訪的時候經常會緊張,語塞。這種不自信的表現,往往也容易使採訪物件緊張,影響採訪質量。所以,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面對自己的採訪物件時,要學會自信以對。在這次採訪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要堅持不懈。如果我們小組沒有堅持到最後,那麼《週記陶藝坊》的那條重要的新聞線索也就不可能被挖掘。 對於這次實踐的感受,一言以蔽之,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帶著這份實習的成果和心得,我們決定重樹信心,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自身修養,爭做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

  記者為獲取新聞對客體所進行的觀察、詢問、傾聽、思索和記錄等活動。是新聞寫作前提,是一種特殊的調查研究。採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新聞事實。不論採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新聞採訪是一種包含許多環節在內的系統活動。每一個環節都能對另外的環節產生影響,做好每一個環節又都有許多規範和要求。它們既是技術的,又是藝術的。記者水平的高下,新聞業績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採訪技藝的掌握。這種掌握,只能透過長期的磨練和對成功記者的經驗的揣摩,逐漸積累。但透過對這些成功經驗的理性的和條理化的總結的學習,則可以大大縮短這個程序。這裡主要討論新聞採訪過程中一些前期階段中的問題。

  採訪的準備工作分為兩種,即平時準備和臨時準備。採訪是採訪者對客體事物的認識過程,是採訪者運用自己的新聞觀點、知識積累和思維方式,透過親自觀察、傾聽,經過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斷的過程。新聞採訪要求採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採訪技巧,即能夠在錯綜複雜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除突發事件的採訪外,新聞記者在平時還從事主動的、有目的的採訪。這種採訪事先有明確的報道思想,有充分的資料準備,有周密的採訪計劃。

  如何採訪 在交談中發現線索 在採訪中聽介紹的時候,一定要邊聽邊動腦分析,儘量啟發被採訪者多談一些與新聞有關的素材。一是要善於啟發交談者講話的願望;二是要善於抓住中心問題;三是要善於抓住細微的變化。 現場採訪觀察要仔細 直接到現場看,是採訪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觀察要全面;二是觀察要入微;三是觀察要深入。 問情況要虛心 提問,是採訪成敗的關鍵。採訪提問是藝術

  ,不可輕視。提問一定要看採訪物件、新聞事件性質和場合。如何掌握提問這門藝術,呢一是分層次提問;二是問話要抓住對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該提問的問題。

  以上都是此次我對於新聞採訪多學到的理論知識及實習我所學習到的內容。

  教師評語

  注:指導教師可為本專業指導教師,也可為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如為實習基地教師,須在指導教師簽字處加蓋公章。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實習時間:20xx年7月8日——20xx年8月20日

  實習報告

  實習前奏

  初到廣州的第一天,還沒有地方落腳,行李暫放在同學的親戚家,我們便要馬上動身在陌生的廣州為自己尋找一處地方落腳。

  好不容易才在電視臺後面找到了一所兩房一廳的住所,環境一般,價錢也不低,不過有個好處,就是接近電視臺,從住處步行回電視臺,兩三分鐘就可以了,不愁遲到。於是就迫不及待地和房東簽下了一紙兩個月的合約,同去南方電視臺實習的一行十人在往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就擠在這個狹小的臨時窩中度過了這次難忘的實習生活。

  第二天,我們便到電視臺報到,人事處專門安排了一位老師接待我們。在分配部門的時候,除了不會講粵語的要分到經濟頻道,其他人都可以選擇在經濟或都市頻道實習。就這樣,我們一行十人,四個去了經濟頻道,其餘的都去了都市頻道。

  我所在的欄目是城市頻道的《城事特搜》,我們學院有兩位已畢業的師兄師姐恰好在這個欄目工作。有了前人開路,我的實習之路也順利了很多。

  由於我們是學院與電視臺簽約的,都市頻道總監羅虹就專門接待了我們,吩咐我們下週一早上來參加頻道的例會,就這樣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順利開始了。

  寫稿大過天

  在《城事特搜》,專題的製作流程是: 選題-報題-選題稽核-採訪拍攝-寫稿-審稿定稿-配音-根據稿件編輯-稽核播 ,在這些流程中,寫稿是非常重要的,電視臺對稿件的要求很高,編輯必須先寫稿,寫完稿還必須經過值班監製稽核,然後有專門的記者為稿件配音,然後才能進行編輯,而編輯的時候也是要根據稿件來編。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受過專業的新聞採寫訓練,但是電視臺所需的稿件與我們在學校寫的新聞稿有很大的差別。不同欄目的電視稿也有不用要求,在《城事特搜》,稿件不但要 口語化,還必須引人入勝,所以稿件的開頭往往不是簡單明瞭地介紹 5 個 w ,而是設定懸念,吸引觀眾看下去,稿件的描述一定要生動活潑,有時候,為了把稿件寫好,記者往往要數易其稿。

  我第一次寫稿是介紹一個天然“浴缸”,記者讓我寫稿的'時候已經是拍攝回來的第三天了,很多鏡頭已經忘記,但寫稿的時候必須要根據拍攝到的鏡頭寫,為了把稿件寫好,寫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記者以前寫的稿件,體會特搜的風格,然後上網查詢資料,回想當日拍到的鏡頭,慢慢琢磨著寫。還好第一次寫的稿件被採用了,不過記者也提醒我,稿件邏輯還是有點問題,看來當初沒修邏輯學是個錯誤。

  在隨後的日子裡,我才發現寫稿不是一般的簡單。有一次,當我和另一位實習生國輝把我們花了整天時間琢磨出來的稿件給記者看的時候,滿以為可以順利過關,可是記者看完後不甚滿意,他拿回家研究了一天,把稿件徹頭徹尾修改了一番,後來還是覺得不滿意,第二天他又從另一個角度重寫了一份,一直到正式編輯之前,稿件還在繼續修改。

  實習好與壞 在乎溝通與交流

  《城事特搜》有十幾名記者,絕大部分都是年輕記者,有些甚至是今年的畢業生,因為年齡比較接近,我們也習慣把記者叫做師兄師姐。

  雖說特搜的記者比較容易相處,不過實習生還是應該注意和記者的溝通和交流,平時除了要有禮貌,更要學會主動。平時有空呆在辦公室裡,可以整理一下報紙,收拾一下桌子,這些細微的小動作,人家可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問”也是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適當場合主動發問,能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外出拍攝以及編輯的時候,在這個場合記者往往忙於工作,而忘了身邊的實習生,這就要自己大膽發問了。曾有一名記者對我說:“其實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教實習生,因為我不知道他有那些不懂,他問我什麼問題,我就回答他的問題。”

  《特搜》的每一位實習生基本上都有一名記者帶著,如果記者出差或手頭上暫時沒事做,實習生就要等監製指派另一位記者帶了。但是,如果和記者混熟了,你可以自己主動跟別的記者,這樣就自然就不怕沒事做。而這就靠平時和記者的交流了,反正去實習就儘量不要讓自己閒著。

  有一次,帶我的記者去參加培訓了,我自個在辦公室看報紙找選題,旁邊兩名記者在談一個有關路名的專題策劃,恰好我在選題的時候曾在網上專門搜尋過廣州路名,於是打岔進去,跟記者介紹了那幾篇有關路名文章,記者就讓我去網上繼續搜尋古怪的路名。我隨後搜到的路名被記者採用,這樣我就可以跟著記者做這條專題了。

  當然,有時候有的記者會主動叫實習生幫忙,這個時候,實習生應該向帶自己的記者交待一聲,這可是基本禮貌。

  動腦

  我來這裡是實習的,實習就是學東西,學東西就一定要學會用腦。來到這個欄目,師兄由於時間的問題,他們在拍攝的時候不會專門教你東西,那個時候就是你要動腦的時候。

  就算是搬腳架,這也是一門學問。你要很清楚他們什麼時候需要腳架,在那個位置,要多高,這些都要你去動腦沒,而不是單純地記者叫你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首先感謝大家在我實習期間兩個多月來的教導與關愛!

  在泉州電視臺實習的兩個多月時間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不少收穫,使我更真實、準確地理解電視新聞採編和電視製作。從理論方面來說,實習期間的活動,一方面是對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一個檢驗,也是對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實習活動,增長了更為具體實在的新聞採訪經驗的理論知識,特別是老記者對於各種新聞採編的經驗,這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也是最實用的理論知識;從實踐方面來說,從前期的採訪準備工作到後期的編輯工作,真真切切地認識了整個新聞採編工作的具體流程,和工作當中的點點滴滴。

  在沒有到電視臺實習之前,對新聞的採編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透過書本和電影電視瞭解的,認為記者是很強勢的群體,知識面涉及很多領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眾的xxx視窗,可以為政府做時事宣傳,也可以為百姓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但實習經過告訴我不是這樣的,因為記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電視臺實習的日子,先學會的是做人,先做好人,處理好與各類人的關係,靈活應對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談談我在實習期間的心得體會。

  在電視臺實習的日子裡,我學會的第一句話是:“多看多寫多總結”。

  在學校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固然很重要,對我們專業領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也可以讓我們更快地適應新聞的採編工作,但是實際上,新聞採編工作遠遠要比在學校所學的要來得更復雜、更細緻。比如說寫稿,如果你永遠用從書本上的所謂“實用寫作”來指導你的寫作,有很好的懸念、很好的邏輯,辭藻優美,你的稿子也許會是一篇很優秀的文學作品,可能適合於專題類的新聞寫作,卻不是一篇很好的新聞稿,從學校出來的我們往往沒有擺脫書面語的寫作方式,在稿件的處理上常常會出現一些跳躍的邏輯、出現大量的形容詞、設定一些所謂的懸念,雖然也知道新聞的“五w”,和寫作的各種結構,比如像“倒金字塔結構”,但真的讓你來寫,就不知道應該如何來安排文稿結構,從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難的是給新聞取一個準確、形象、生動、的標題,寫一段漂亮的導語,讓觀眾一看就把視線鎖定在你所採編的這條新聞上,所以,如果可以,從開始實習的時候就應該先拋開自己的主觀認識和立場,把自己當成一個初學者,從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時間來閱讀老記者的各類優秀稿件,認認真真地分析其結構和語言組織,體會不同新聞文字稿的不同表達方式,不同記者不同的寫稿風格,然後自己寫一些稿子讓老記者點評。同時,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看央視新聞聯播或者鳳凰中文資訊臺新聞,學習體會更為專業權威的新聞寫作和表達。把每一天出現的寫作錯誤和學習心得寫成經驗總結,然後當天分析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