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生產實習報告
導語:多讀書,可以與主人公卑可憐之人,笑可鄙之士。讀書是超越時空間的邂逅。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通訊生產實習報告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通訊生產實習報告1
一、實習目的
1、瞭解參觀單位的發展狀況,產品特點及技術要求
主要了解各單位的產品特點,有硬體和軟體之分,有機械和智慧之別。
2、透過參觀實習,瞭解產品的生產過程
瞭解產品從原材料到成品批次生產的全過程以及生產組織管理等知識,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絡實際的工作作風,以及生產現場中將科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驗 證、深化、鞏固和充實。
3、參觀過程中注意單位產品及技術要求同專業知識的聯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感性認識,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學到從書本學不到的專業知識。
4、對於在參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同單位的帶隊老師進行交流
激發學生向實踐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為今後的學習和將從事的技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矗
總之我們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知道我們學習了通訊工程以後的發展方向。讓我們不再盲目,不再不知所以然。讓我們回家的時候要是再有人問你們學通訊工程是幹什麼的啊,我們可以不假思索的告訴他們我們的任務了。
二、實習內容
1、實習動員
由侯萌老師講解實習內容,強調實習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以及實習紀律等.動員同學們在實習過程中要認真對待,遵守紀律,寫好實習報告.
由張少蔚老師安排實習空閒期間的活動:預習<計算機網路>,<行動通訊>,寫出預習報告,認真完成。
2、參觀小鴨集團
山東小鴨集團是山東省著名企業,現已走過了近24年的發展歷程。1979年在濟南拖拉機廠的基礎上,開始轉產單缸洗衣機、雙缸洗衣機,並以這些產品為依託,樹立了"小鴨"品牌集團擁有的"小鴨"和"yoko"品牌在國際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小鴨"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首先我們參觀了慈溪金洲電器有限公司濟南塑件加工中心的注塑車間。其中htf1600型塑件注射成型機的額定功率為163kw 。其中控制版控制速度、溫度、容量、流量。
生產的過程是固體顆粒狀的原材料經加熱融化後注射入模具中,冷卻後開模就可成形。
通訊生產實習報告2
第1章 引言
1.1實習背景
通訊十多年的發展,電話、手機、短訊息、傳真、網上郵件、網頁瀏覽、網上聊天等業務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圍繞業務實現,網路運營公司、裝置研發生產公司、裝置安裝公司、網路管理機構、網路及裝置維護公司等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產業鏈,通訊行業由此誕生。
通訊行業的技術崗位主要有:裝置安裝工程師,裝置維護工程師,工程勘測設計工程師,軟體除錯工程師,技術支援工程師,軟體業務工程師,網路設計工程師,網路最佳化工程師,網路維護工程師,網路管理工程師,網路產品營銷工程師。
1.2 實習目的
透過實習提高自己的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同時理論聯絡實際,讓自己迅速適應社會,跟上IT前進的快速步伐。透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業務水平,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便培養自己成為能夠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生產實習是通訊工程專業學生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本次實習是在學生學完所有基礎課及技術基礎課和大部分專業課後進行。實習的目的在於透過在網路和通訊公司、企業廣域網和內聯網(Internet/Intranet)或實習基地的生產實踐,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建立網路、資訊系統整合概念,併為後繼課教學及畢業環節打下基礎。1.3 實習環境介紹中興通訊學院成立於 2003 年7月,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的企業大學。中興通訊學院成立的宗旨是為中興通訊的客戶提供有顯著價值的專業培訓、諮詢服務和專業出版物,提供知識解決方案。
中興通訊學院依託中興通訊強大的技術力量,憑藉14 年的專業培訓經驗,利用先進的培訓設施、規範的培訓管理和優秀的講師隊伍,為近13萬名國內外客戶提供了系統培訓、維護專題培訓和管理素質培訓,其中包括來自海外90多個國家的3萬多名外籍客戶。
目前,中興通訊學院的培訓網路已經覆蓋全球90 多個國家,為多家國內外運營商提供了定製化、個性化、深度化的管理和技術類培訓。
第2章WCDMA 開通調測 2.1 WCDMA
2.1.1 WCDMA基本原理
WCDMA全名是WidebandCDMA,中文譯名為“寬頻分碼多工存取”,它可支援384Kbps到2Mbps不等的資料傳輸速率,在高速移動的狀態,可提供384Kbps的傳輸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內環境下,則可提供高達2Mbps的傳輸速率。而GSM系統目前只能傳送9.6Kbps,固定線路Modem也只是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見WCDMA是無線的寬頻通訊。在同一些傳輸通道中,它還可以提供電路交換和分包交換的服務,因此,消費者可以同時利用交換方式接聽電話,然後以分包交換方式訪問因特網,這樣的技術可以提高行動電話的使用效率,使得我們可以超過越在同一時間只能做語音或資料傳輸的服務的限制。
W-CDMA(寬頻分碼多重進接)是一個ITU(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它是從分碼多重進接(CDMA)演變來的,從官方看被認為是IMT-2000的直接擴充套件,與現在市場上通常提供的技術相比,它能夠為移動和手提無線裝置提供更高的資料速率。WCDMA採用直接序列擴頻分碼多重進接(DS-CDMA)、頻分雙工(FDD)方式,碼片速率為3.84Mcps,載波頻寬為5MHz.基於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頻寬內,提供最高384kbps的使用者資料傳輸速率。W-CDMA能夠支援移動。
2.1.2 WCDMA網路的硬體組成,進行硬體維護管理、調測 手提裝置之間的語音、圖象、資料以及影片通訊,速率可達2Mb/s(對於區域網而言)或者384Kb/s(對於寬頻網而言)。輸入訊號先被數字化,然後在一個較寬的頻譜範圍內以編碼的擴頻模式進行傳輸。窄帶CDMA使用的是200KHz寬度的載頻,而W-CDMA使用的則是一個5MHz寬度的載頻。
WCDMA已成為當前世界上採用的國家及地區最廣泛的,終端種類最豐富的一種3G標準。已有538個WCDMA運營商在246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WCDMA網路,3G商用市場份額超過80%,而WCDMA向下相容的GSM網路已覆蓋184個國家,遍佈全球,WCDMA使用者數已超過6億。
現在經中國聯通的努力研究與投入現已可升級至HSPA+,4G制式,已在上海開通試驗田,網速可達21.9MBPS的傳輸速率。
WCDMA(寬頻分碼多重進接)是一種基於GSM MAP核心網,UTRAM(UMTS陸地無線接入網)為無線介面的第三代移動通訊系統,是中國聯通採用的3G通訊標準。WCDMA的優點是:較高的擴頻增益,發展空間較大,全球漫遊能力
最強,技術成熟性最佳。在硬體維護中,夏季高溫天氣時,需要定時檢視機房溫度,做好機房降溫工作,定期清理RNC防塵網上的灰塵,並透過網管每天檢視RNC板卡溫度,在溫度超過40度,就需要及時檢視防塵網和機房環境溫度。調測開通業務時,在開通新站前,需要仔細檢查引數的配置,導頻正常應該為總功率的10%,修改範圍為8-12db。軟體測試是使用人工或自動的手段,來執行或測試某個系統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
2.1.3 WCDMA網路最佳化技術
網路最佳化是整個無線網路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其目的是根據無線網路系統的實際表現和效能,對網路進行合理的調整,逐漸改善網路的效能,達到在現有配置條件下系統性能的最優。整體最佳化是CDMA技術的典型特點。因為頻率相同,所以網路最佳化應當對系統內所有的基站整體同時進行。
對於WCDMA系統的最佳化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 小區佈局最佳化:包括站點位置、拓撲結構、是否使用多層、多頻網路、天線方位角、下傾角、高度等工程引數的最佳化。
2 覆蓋最佳化:最佳化容量與覆蓋之間的關係,根據業務特點最佳化覆蓋指標。
3 容量最佳化:合理控制負載,結合阻塞率、掉話率等指標調整資源配置 4 無線資源管理最佳化:包括小區引數、切換引數、接入引數、功率控制引數和各類定時器等引數的最佳化。
5 導頻汙染問題:導頻汙染問題分析及其解決方案。
6 鄰區最佳化:包括鄰集列表最佳化、控制合理鄰區數量以及結合實際情況調整鄰區引數等。 2.2 ZXSDR-NODE B
Node B是3G網路的到來移動基站的稱呼,它是透過標準的Iub介面與RNC互連,透過Uu介面與UE進行通訊,主要完成Uu介面物理層協議和Iub介面協議的處理
傳輸子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與RNC的介面,實現傳輸網路層的相關功能,完成基站與RNC之間的資訊互動。物理介面上一般以E1/T1、STM-1等形式出現,為了節約傳輸頻寬和提高傳輸的可靠性,ATM反向複用(IMA,Inverse Multiplexing on ATM)通常會被採用。 2.3 RNC
RNC(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即無線網路控制器是新興3G網路的一個關鍵網元。它是接入網的組成部分,用於提供移動性管理、呼叫處理、連結管理和切換機制。
為了實現這些功能,RNC必須利用出色的可靠性和可預測的效能,以線速執行一整套複雜且要求苛刻的協議處理任務。 作為3G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是流量彙集、轉換、軟硬來電轉駁(soft and hard call handoffs)、及智慧小區和分組處理的重點。
RNC與RNC之間透過標準的Iur介面互連,RNC與核心網透過Iu介面互連。RNC主要完成連線建立與斷開、切換、宏分集合並、無線資源管理控制等功能。
無線網路控制器(RNC)的高階任務包括
1) 管理用於傳輸使用者資料的無線接入載波;
2) 管理和最佳化無線網路資源;
3) 移動性控制;
4) 無線鏈路維護。 無線網路控制器(RNC)具有組幀分配(framing distribution)與選擇、加密、解密、錯誤檢查、監視、以及狀態查詢等功能。
RNC按照功能劃分為業務、信令、資管、傳輸、操作維護等多個子系統。
第3章 無線網路最佳化
GSM無線網路最佳化是透過對現已執行的網路進行話務資料分析、現場測試資料採集、引數分析、硬體檢查等手段,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並且透過引數的修改、網路結構的調整、裝置配置的調整和採取某些技術手段(採用MRP的規劃辦法等),確保系統高質量的執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隨著移動使用者的迅猛增長,使用者對網路通訊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移動運營商也都大規模開展了以提高使用者感知度為目標的網路最佳化工作,並提出了對各項主要指標的考核標準。2003年,伴隨著CDMA網路的擴容建設,聯通關於GSM的建設思想已經由大規模的網路建設轉為以網路的最佳化、挖潛作為主要目標,滿足全網使用者的快速增長。對於頻寬本來就極其有限的GSM網路,這其實是對網路最佳化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GSM無線網路最佳化是一個閉環的處理流程,迴圈往復,不斷提高。隨著近兩年最佳化工作的不斷深入,各分公司的最佳化工作實際上已進入一個較深層次的分析最佳化階段。即在保證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的基礎上,採取種種措施,解決網路存在的區域性缺陷,最終達到無線覆蓋全面無縫隙、接通率高、通話持續、話音清晰且不失真,保證網路容量滿足使用者高速發展的要求,讓使用者感到真正滿意。
網路最佳化的工作流程具體包括五個方面:系統性能收集、資料分析及處理、制定網路最佳化方案、系統調整、重新制定網路最佳化目標。在網路最佳化時首先要透過OMC-R採集系統資訊,還可透過使用者申告、日常CQT測試和DT測試等資訊完善問題的採集,瞭解使用者對網路的意見及當前網路存在的缺陷,並對網路進行測試,收集網路執行的資料;然後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及處理,找出問題發生的根源;根據資料分析處理的結果制定網路最佳化方案,並對網路進行系統調整。調整後再對系統進行資訊收集,確定新的最佳化目標,週而復始直到問題解決,使網路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