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事務所實習報告

事務所實習報告

事務所實習報告

  篇一 : 事務所實習報告

  正式實習的前幾天我就已經在網上查清楚到工作地點的公交路線,又牢記著具體的地址,心想萬無一失了。誰知道實習的第一天按著在網上查出來的路線下車後,問了在車站維持秩序的保安和好幾個路人都沒有1個人知道我工作的那棟大廈在哪裡。我著急了,怎麼可以在實習的第一天出現這種意外呢?於是我見到保安人員就攔截,終於我碰到的第二個保安知道大廈的所在,朝他指著的方向望去才發現那棟大廈正在裝修,整棟建築都被竹竿和綠色的尼龍布給包起來了,怪不得我老找不著。在我的加速奔跑下最後在上班時間的前五分鐘到達了辦公室。

  辦公室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空密交錯”。“空”指的是偌大的辦公室卻沒幾個辦公人員;“密”指的是一排排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層層疊疊的紙張。簡單的景象卻深刻的反映出了審計工作的最本質的特點:忙。辦公室裡工作的職員少是因為大部分的員工都出外勤了,而辦公桌上堆滿的是審計報告的工作底稿。審計工作的大部分就是由外勤和出具審計報告構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後我的上司給我的第1個任務就是看底稿。我才發現審計工作也分很多種,最普遍的當然是年度審計啦,除此之外還有勞保金的審計,離任審計等專項審計。而目前等待整理的底稿中最多的就是年審了,我就先看年審的底稿。其實底稿的格式都一樣,首先是封面,接著是索引,然後是總體的審計計劃,最後是具體業務的審計。

  由於前三項的內容都相似,所以對我來說價值最大的就是具體業務審計的部分了。這部分是審計工作的精髓,凝聚了審計工作的過程。審定了的科目都彙集與此,每個科目都由具體審計計劃,審定表,抽查表組成。後來我從上司口中得知並不是每1個會計科目都有審定的必要,只有被審計單位年度財務報表上出現了的科目才需要審定。而審定表上需要填寫的內容有年初審定數,就是財務報表上的年初數;未審定數,就是我們核對了被審計單位的明細賬與總賬相符後,總賬上填寫的科目的本年發生額;已審定數,就是把年初數和發生額相加後的本年餘額。一般來說,已審定數是和被審計單位提供給我們的財務報表上的數字相同的,如果出現不符就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工作出現問題了。除了核對明細賬和總賬外,審計人員還需要從被審計單位的賬簿中抽出一定數量的業務,再檢查這些登記入賬的業務的記賬憑證是否填寫正確,記帳憑證後附有的原始憑證是否齊全。而這項工作的過程就記錄在抽查表上。如果財務報表上的存在本年沒有發生額的科目,那麼這個科目就沒有抽查的必要了。

  大概看懂了一點審計工作底稿後,我就開始整理工作底稿的工作了。其實這是1個重複性很強的工作,但由於每間公司的業務不同,底稿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我就趁著這個機會努力吸取知識,找出不懂的地方抓緊時間請教上司,卻也感到其樂無窮。畢竟理論與實踐是有著差別的,有的時候甚至存在鴻溝。而實習的1個重要目的是感受這些鴻溝並對此作出應有的思考。

  我實習的第1個感悟是實習價值的高低取決於自身的積極性。在1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沒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1個主動教導你並且放手讓你做業務,再指出你的錯誤幫助你進步的上司。能遇到這樣的上司實屬難能可貴,一般情況下前輩們都只顧著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業務,做好了他看到有錯誤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會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後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規範與否根本無從知道。這時候解決的辦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問題時抓住時機去發問,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儘量讓實習更具價值。

  第二個感悟是實習不但是1個提高動手能力的機會,更是1個鍛鍊交際能力的時機。與辦公室裡的上司前輩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可以讓你儘快的熟知公司的情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夠及時的得到幫助。很高興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輩以及實習生相處融洽的這一點,讓我在實習期間心境愉快並得到意外的收穫。第3個感悟是在不斷的挖掘與發問中我漸漸瞭解到內資會計師事務所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的生存困境。為了儘可能的降低營業成本,以比較優惠的價格吸引客戶,留住客戶,內資所的一些工作程式存在著不太規範的情況。比如信函的發放上,規範的做法是會計師事務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證的單位的,但內資所為了節約成本會讓被審計單位自己完成函證。在事務所林立的情況下,一方面事務所要創造利潤,另一方面要保證審計報告的質量。當兩者產生矛盾的時候,特別是發生尖銳的矛盾,關係到事務所生存發展的情況下,很多時候事務所會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審計工作質量來謀求生存。

  隨著時間的流逝,實習生日漸增多,由於我是第1個進公司的實習生,學習東西比他們早,工作也完成得不錯,負責管理實習生的職員就把教導後進實習生整理審計工作底稿的工作交給了我去完成。所謂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經過整理的底稿替代了沒整理的底稿佔領了1個又1個桌面。這時實習生的管理員就教我如何對已經整理過的底稿進行歸檔、裝訂、貼條、儲存。

  由於工作並不難,我很快就把從整理底稿到將底稿儲存到鐵櫃裡的這條流水線掌握到手了。當哪個實習生沒有工作問我有什麼可以幫忙的時候我總能交代她們新的工作,也很樂意把我掌握到的知識告訴她們。因為其他實習生對前輩們都有畏懼感,同時覺得我能把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她們碰到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首先向我詢問;又因為管理員在實習生中與我溝通得最好,所以有什麼任務都會交給我去做。最後就變成這樣1種局面:辦公室裡名字被叫得最多次數的就是我了從剛開始在辦公室裡走漸漸變成在辦公室裡跑來跑去。由於交給我的工作比較多,而幫助其他實習生解決一些工作上的問題也需要時間,我無法在短時間裡完成交與的任務。

  所以我開始把手上的工作分派給其他工作量比較少的實習生,讓每個人都有充足的工作。再後來,實習生的數量繼續增多,中間就會出現一些溝通方面的問題。實習生中碰到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她們也會告訴我,希望我能夠從中幫忙解決。而我在盡力化解溝通障礙的同時也能保持與實習生非常良好的關係。

  其實在實習之前我就給這個實習定了1個目標:感受審計工作。我不刻意要求能學到很多的審計知識,能獨立的完成審計的業務,這些對於1個實習生來說也不現實。我只希望能感受審計人的生活,體會事務所工作的氛圍,瞭解我理想的行業是否真的適合我。而結果是我得到遠遠超過了我開始的要求。其中最珍貴的不是加深了對審計這個行業的理解,而是實習帶給我的成就感,讓一直帶點自卑情結的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進入大學以後在參加的活動中我都扮演著1個teammate的角色。而實習中雖然沒有定位職位,我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實習生裡的leader的角色,從教導工作,分配任務到調解矛盾,1步步走來我都能把它們完成到位。上司和實習生們對我的信任讓我更認真細緻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自信。真的,自信和出色是相得益彰的,而這些也是快樂

  的源泉。實習期間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成長我感到由衷的喜悅。

  到了最後,我都捨不得離開實習的崗位了,還有幾個實習生叫我不要走,我深切的感受到短短1個月裡大家結下的深厚的情誼。很慶幸自己得到了這個實習的機會,1個讓我更自信的去面對即將到殘酷的“賣身”期的經歷。


  第2篇:稅務事務所實習報告

  20xx年寒假,我在*******稅務師事務所實習。在這六週的實習過程中,我有著深深的體會。本實習報告將先簡單介紹一下該事務所的情況,然後談一下自己的體會。自己的`體會方面將展開為自己學到的六點收穫,以警示以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一、實習單位簡介

  ******稅務師事務所主要擁有2個部門,代理部及轉移定價部。

  代理部主要業務是為企業做稅務代理,其中主要包括:1、稅務登記;2、稅款計算和納稅稽核;3、申報和繳納稅款並依法退稅;4、申請減、免稅;5、代理企業稅收復議,提供涉稅訴訟稅法依據;6、製作涉稅文書。

  轉移定價部主要幫客戶準備轉移定價同期資料,預約定價的材料,與稅務局進行溝通,以證明企業轉移定價的可靠性。

  二、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目標的是參與稅務師事務所的工作,對事務所行業有1個大概的瞭解,為畢業後正式工作做好準備。

  首先,畢業後我比較想去事務所工作,一方面是我覺得事務所的工作可以讓我接觸到不同的行業,開拓我的思維,在年輕的時候督促自己去多學點知識;另一方面,事務所按照1個專案、1個專案工作,這樣相對於在1個公司財務部工作更容易保持自己的個性。因此現在的實習能夠讓我早點適應該行業的環境。

  其次,畢竟事務所的工作對於會計系本科生來說是比較對口,比較容易上手,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短短的實習的1個月。如果去不夠熟悉的行業實習,1個月實習過短,不利於深入瞭解該行業。

  最後,之所以選擇稅務師事務所是因為在校期間對會計師事務所有比較多的瞭解,而對稅務師事務所瞭解不夠。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稅務師師務所也是1個比較適合我的去向,所以我想先適應一下工作的內容,為確定工作留下理性的印象,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實習體會

  1、抓住每一次機會主動學習。

  之所以把這個感受放在第1個寫,主要是想突出學習與工作的不同。學習中,老師會告訴你這個學期我們要學些什麼內容,達到什麼要求,然後學生跟著老師的上課講解,再結合課外書,進行學習。也就是說,只要找對了參考書,然後認真地把東西消化,即可掌握所學的知識。而工作中,情況都不同了。沒有人會來告訴你,你需要學點什麼知識,沒有提綱,也沒有課本。工作中一切要用的知識都得自己找。一開始是按照對公司業務的理解去補充,接下來就是對可能有用的知識進行自學,加強自己的職業嗅覺,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對於這一點,我從上班第一天就體會到了。上班的第1個任務是幫同事複查轉移定價同期報告。面對這份陌生的檔案,我既不知識它的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他的內在邏輯是什麼,讓我複查報告,我能做的也只是查一下錯別字而已。在一團迷霧中,我開始了複查工作。在看報告的過程中,我漸漸地知道了報告在寫什麼,以及想要達到的目的。當天晚上,我問同事借了一份以前的非機密的文件帶回家看,想要把這份文件的製作邏輯弄明白,然後將一些自己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寫,或者為什麼要這個作為證據的地方記錄下來。第二天我帶著這些問題去問同事,同事耐心地為我一一解答,我終於把這份文件弄懂了,以後可以做更多的複查以外的工作了。這件事情我自己做的是挺滿意的,從每件小事裡學到大知識。畢竟工作的時間還很長,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自己從中學到了什麼,更長遠的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當前一天兩天的工作完成就好了。

  還有1個例子是影印列印的例子。所謂的“影帝”、“影后”的玩笑流傳於實習界不是沒有道理,每1個新人進公司多多少少會做一點打雜的工作,但其實我們也可以偷著從打雜中學一點東西。比如同事讓你打一份客戶的郵件,列印三份。我們即可想一下為什麼要列印兩份。一份作為客戶檔案,一份給自己備用,那麼我們即可知道原來公司對於客戶郵件都有備份的步驟,從而我們可以瞭解更多的工作流程。再比如,從列印的內容上面也可以看出公司最近的主要客戶是誰,大概從事些什麼樣的服務。這種偷偷的學習,雖然不夠正大光明,但也無可厚非。在多元化的知識社會里,比的就是資訊量。與其站在影印機旁不知所措,還不如動動腦子,去學點,見識點東西。

  2、學會委婉拒絕,協調溝通。

  很多學生都很難以開口說“不”,我爸爸也在我大學期間屢次提醒我這個問題。但是一直到實習,我才知道,有時候說“不”是必要的,而且不僅對自己有好處,也能避免自己勉強做事而給團隊帶到的“倒幫忙”的作用。

  比如上班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同事讓實習生做事,往往一件事剛上手,就又被拉去做別的事情。到頭來好像忙了一整天,但自己也不記得自己幹了什麼,反而記得還有多少事情沒幹。其實這樣的結果別人反而不會欣賞,哪怕對誰都說“好”,都把活接下來了。原因有二,一是你一旦接了別人的活,你就是做好。但如果你因為別的事沒完成,或者延後完成了,就會低於別人心裡對你的期望,那麼不論你作了多少事,因為質量的問題,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好。第二個原因是,如果什麼都做,其實對於僅僅1個多月的實習時間,是比較浪費的。1個多月的時間,如果什麼都做,那麼什麼也只是知道個皮毛,但是如果可以做熟一塊業務,那麼可以增加自己的學識,而且從“學習曲線”來看的話,也可以為公司節省時間。

  當然,作為1個新人,我們是沒有權力去對別人說“不”的。因此我採取了另外1個方法。每當同事讓我做一件什麼事,我為問他這件事情的緊急程度,並告訴他我現在手頭上有幾項任務,大概下午五點才能把他的事做完,問他可不可以。如果他可以接受,我就幫他做,如果他覺得實在緊急,那可以找別的實習生做,也可以和我手頭上別的工作的同事協調一下。

  這樣,大家都能知道我在幹什麼,也可以從公司的大局出發,先做緊急的,再做相對不緊急的事情。溝通與協調在這其中尤其的重要。我體會到,其實說“不”也是溝通的1種方法。平時我們都覺得說“不”很不好意思,會傷害感情,但是其實這也是1種溝通的方法,從而獲得解決事情的最好方法。

  3、好問總是沒錯的

  從第一天實習開始,每個實習生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看似影印一件簡單的事情,真的做起來也有很多問題,比如我應該雙面列印還是單面列印,影印完了要不要用訂書釘訂好等等。有些問題,甚至在我們自己看起來都是笨的,於是我們就不敢問別人,而是想辦法自己琢磨。可是問題畢竟在那裡,簡單點的事可以不問,複雜一點的事自己就琢磨不出來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自己做了1個下午的文件裡的內容刪掉了,然後氣得自己真想打自己,自己想了半天辦法也沒有用。這個失誤可能會耽誤小組的進度,於是我去向同事承認錯誤。奇蹟發生了,同事從c盤的快取裡找到了半個小時前的文件內容,雖然還要重做前半個小時的,但是已經拯救了大半文件,把我感動

  的差點哭出來。他還說要是我晚一點找他,快取裡就沒了。

  還有1個例子是有一次是去外管局諮詢收購合併企業的匯款問題。我那時就1個勁地怪自己經濟法知識沒學好,去外管局詢問的時候心裡都沒有底。去了外管局,是視窗式的,人很多場面很亂,根本無法把1個問題問細了。我先是按照同事寫給我的紙條,把該問的問題問了,之後心裡還是沒底,因為自己都不懂為什麼,沒法徹底理解。覺得直接把答案記下來回去交待是不負責任的。萬一把政策弄錯了可是大錯。於是我硬著頭皮,賴在視窗,問著1個個“白痴”的問題,不僅把問題給問了,還免費上了一節經濟法課。問的時候我臉都紅了,身邊也有很多人焦躁著擁擠著。現在想起來當時的難為情還是很好笑。不過該厚著頭皮還是得厚,該問還是得問,總算後來把這件事弄懂了,回去交差的時候也算是胸有成竹了。

  所以在這時候,在自己不懂的情況下,不防多問問,雖然表面上顯得自己笨一點,但可以避免大的錯誤。況且,我們還是實習生,1個擁有好氛圍的公司的同事是不會笑話你笨的。每個人都是從新人走過來的。對於出去辦事的話,該硬著頭皮就硬著吧,事辦好了,結果好了比什麼都好。

  另外,多問不僅可以解決現在發生的問題,也可以避免潛在的問題。就像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一樣,如果我們去問老師1個問題,那麼老師除了解決你的問題外,還會聯想出其它相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相互比較,融會貫通。工作也是一樣的,解決當前的問題有助於更好的理解工作的內容,那麼也有助於解決以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4、勇於挑戰未知領域

  大學生初入工作時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想把每樣事情都做好,這就意味著,一開始面臨的工作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另一方面,大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懷抱著雄心壯志,急於想做有挑戰性的事情,這時候又給自己帶來了矛盾。面對未知領域的緊張、慌亂、興奮交織在一起,是大學生的1種資本,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結果往往超過自己的期望。

  工作了3個星期後,同事讓我與他們一起做1個專案,代表企業與稅務局簽訂預約定價協議。相對於平時做的報稅、結稅的工作來說,這個更具有主觀性。同事交給我的任務便是讓我列一份郵件的初稿,向客戶索要可能用到的檔案,特別是想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哪些檔案可能對預約定價報告有用。這個任務對我來講有點棘手,因為平時都是別人把已經有的材料拿來,我來分析或者處理,現在是讓我反過來想需要什麼檔案。看上去這是一份需要經驗的工作。我接下了任務後,週末也不敢休息,跑到單位查資料,查資料庫。先是把公司最近幾年的財務報表看了,查出每年主要的不同,然後又查稅務局所要求的書面證明,進而分析哪些新動向可能影響企業利潤等等。盡我可能的想象力,把需要客戶提供的資料列了出來。下星期一交給同事,同事感到滿意,但是還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雖然我心裡知道,肯定有1大部分是需要改的,但是因為我去做了這件事,逼迫著我去看了更多的資料,學了更多的東西,動了腦子,總算有點收穫。

  當然,有挑戰性的工作也不能隨便接受的,畢竟要以自己的能力為限。挑戰性的工作永遠只適合不斷挑戰自己的人。只有平時多做準備的,一直以較遠的目標要求自己的人,才可能有能力去做未知領域的事情。實習生還好,上面總有人擔著責任,但是以後正式工作了,一定要平時多充電,才能勝任這種工作。

  5、不能虎頭蛇尾

  整個實習的6個星期,我只犯了1個錯誤,但這個錯誤卻給了我很深很深的印象,以後一定不會再犯了。

  那天我幫1個同事做一份文件,做了3個小時,做完了發現有1個數據需要該公司的審計報告,於是我請同事把審計報告發給我。做完後我很開心,同事也對我的工作很滿意。可是錯誤就在這時候造成了。就在最後1步,我要把做好的文件發給同事時,我居然把審計報告發給了她!發完後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後來同事晚上自己又花了3個小時自己重做了一遍。第二天我知道了這件事,真想往地裡鑽,這麼粗心大意的錯誤,不是1個專業人士可以犯的。從那以後到現在,我每次發郵件,都會把附件再檢查一遍,以免發生類似虎頭蛇尾的錯誤。

  6、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這裡想說的規矩從2個方面來講,1個是上班制度,包括上班時間,著裝;1個是工作資料的專業性,整齊性。

  實習第一天,實習生裡沒有人會懷疑自己會遲到早退。上班後發現正式員工如果晚上加班晚的話早上就會晚半個到1個小時來上班,導致實習生準時到了辦公室卻沒有事情做。於是我們實習生商量著早上是不是也可以晚點來。但是當我剛想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我爸爸把我這個想法狠狠的批判了。他告訴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人就想偷懶,以後怎麼參加工作?每天半個小時的計較,會讓公司的人覺得我沒有上進心。我聽了爸爸的話,非常的慚愧,確實年紀輕輕的就想著多睡半個小時,不是我該做的事。於是從此以後每天我準時到辦公室,不管有沒有給我安排工作。沒有工作做的話就自己多看些業務資料。

  另外的規矩是從平時的工作中看出的。平時讓我們整理個文件,發現老員工就是比我們整理的整齊;寫篇文章,老員工排版會把頁邊距也改到精確,看上去就專業;做出來的ppt,簡潔幹練又充分利用每個角落。我深深地體會到,事務所員工身上的細緻和專業精神。訂文件、頁邊距也講規矩的他們,體現出來的是專業、耐心、一絲不苟!

  的確,我們初進一家公司,沒有一點驕傲的,一切都要從頭學起。那麼首先要學的,就是規矩,然後再從中學習專業。

  7、實習體會小結

  總的來說,實習給我在以下三點帶來了好處:首先是與人際交往方面,每天都要和很多陌生人打交道,包括不同部門的同事、客戶、政府機關,從一開始的害羞到硬著頭皮去機關辦事到後來的習慣成自然,在與不同人交流方面,我進步很多。會計系畢業的,有很大的可能要去服務業,那麼人際關係對於服務業人員來說是尤其重要的。其次,借用這個機會,我有機會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對我專業知識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一開始我以為會像網路上說的那樣,大學生一進企業,實務什麼都不會做。但真的實習後我發現,雖然知識不能立刻運用到實務當中去,但是如果課本知識學得是紮實的,可以較快的理解實務這麼做的原因,並且可以很快地上手。因此,課本知識的“打基礎”作用不容小視。最後,提前熟悉規律的上班生活,為畢業工作做好準備。相對工作來說,大學的日子是悠閒的,不管是心理壓力還是生理壓力,提前進入社會實習,可以讓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端正自己的態度,為以後工作做準備。


  第3篇:暑假律師事務所實習報告

  今年暑期,從2015年8月4日至2015年8月23日,我在事務所實習了1個月的時間。嚴格來說,這並未算得上是真正的法律意義上的實習,因為我還未透過司法考試,既無實習證而無法計算實習期,也未與律所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無正式身份,因此這次“實習”只能算得上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習或社會實踐,只是為了將我在學校的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但我仍然從中獲益良多。

  在此我首先要非常感謝華麟律師事務所為我提供了這麼好的實習環境,讓我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鍛鍊,同時也提高了自信;同時也非常感謝我的指導律師姜泰律師的認真、耐心的指導,是您讓我懂得了很多我在課本上永遠也學不到的東西,我相信

  這對我以後的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實習的目的:

  1、希望能透過此次實習將我在大學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法律實踐結合起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積累一些實踐的經驗,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2、希望能透過此次實習加強鍛鍊自己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此次實習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希望可以透過這次實習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實習的過程:

  在這次的實習當中,本人覺得是十分的充實,同時學習到的東西也是十分的實在和實用的。大量的接觸各種各樣的法律文書,也學習著寫了一些常用的法律文書,如起訴狀、上訴狀、答辯狀、代理意見、律師函、所函、公司員工制度、合同書等等。雖然大學裡面也開了司法文書的課程,但是現實和理論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由於教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側重性,因此在學習的課程中容易被導師的教學重點所誤導,在學習寫法律文書的過程更多的注重關於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機關的法律文書,而某程度上疏忽了對普通法律事務的法律文書的書寫。但是,這次實習的過程中,實習的輔導律師經過認真的、負責的、耐心的指導,讓我從新學習這些法律文書的書寫,如法律文書的格式、表達、側重點等方面。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剛剛開始寫起訴狀的時候,雖然上法律文書課的時候老師有讓我們寫過起訴狀,可是那個時候根本沒把它當回事,只是把它作為老師上課佈置的1個任務而已,只有當我真真正正的要用它的時候才覺得自己知道的甚少,我第一次寫起訴狀的時候花了整整1個半小時才寫完,而且裡面還出現了很多錯誤,還有低階的語句不通的錯誤,不過,幸運的是我的指導老師非常有耐心,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我最終還是交上了一份比較令人滿意的起訴狀。我還跟著律師一起到法律援助中心、工商局、派出所等部門調查取證。我深有體會的是參加了幾起案件的旁聽,認真學習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中。在庭審中,我細緻地瞭解了庭審的各個環節,認真觀摩了律師舉證、辯論的全過程。我覺得有這樣1個鍛鍊的舞臺真是難能可貴。剛到所裡的幾天,我幾乎什麼都不會,幸好有我的指導律師姜泰律師的耐心教導還有其他一些工作人員的幫助,我才能很快地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

  此次實習還讓我對律師這個行業有了更深的瞭解。

  首先,我一直覺得律師應該絕大多數是在做訴訟業務的,可是到了華麟律所實習以後我才發現原來律師並不是以訴訟業務為主的,我觀察到華麟事務所裡的律師們所做得非訴業務也挺多的,我的指導律師還告訴我真正好的律師是非訴業務多於訴訟業務的,這讓我走出了律師就是幫人打官司發的誤區。後來我在網上還了解到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和多元化的發展,非訴業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律師事務所的主要業務組成部分和市場發展方向。

  其次,我以前一直覺得律師是1個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比較輕鬆的行業,因為你學到的知識可以一直反反覆覆的利用,其實不然,律師其實每天非常的繁忙,他需要整理、閱讀的資料遠比外面的人看到的多的多,雖然說在律所每天的上班時間不長,但是經常是下班以後還要忙很多處理資料的瑣事,為了在法庭上那幾個小時往往需要花掉十幾個小時甚至幾10個小時,而且這十幾個、幾10個小時並不包括在辦這件案子之前為成為律師所花的幾年十幾年的時間,真的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且中國的法規更新的很快,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律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必須運用最新的法規處理案件,假如1個律師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法規,那麼在訴訟中就很有可能面臨敗訴的危險,這對1個律師的名望是會有比較大的影響的,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接案率,所以為了不讓自己落伍,律師每天都得花時間去網上瀏覽法規有沒有新的變動,一旦有了變動就要花時間去研究、琢磨它的含義以及它的運用。

  在此次實習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姜泰老師的做事先做人。“人情味”三字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顯得非常重要,這是我在實習工作中體會最深刻的東西。雖然在生意業務往來中,人們可能實質上以利益為衡量,但是在表面上往往表現為1種人情。討價還價不外乎看對方“人的行情”,如果對方講誠信,守信用,有誠意,另一方自然更願意作出讓步,目的是藉此使雙方的關係長久持續下去,如果雙方都有此意願的話。1個生意人總是更願意與信用度高的商人交往,所以姜律師總是這樣告訴我:即使是律師,也應要有做人的基本秉性,“信用”二字尤其是商業往來中重要的品質。做事先做人,想來就是這個道理。人情世故這些東西在以前的自己看來,是1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我以為只要1個人有實力,走哪兒都不怕了,這些所謂的“人情”似乎是見不得光的規則,讓自己對之充滿鄙視,這樣的想法讓我在實習工作的最初吃了許多苦頭。初始打電話聯絡客戶時,說話生硬,引起客戶諸多不滿,自己心裡也鬱悶的慌。好在我的指導律師是個很好的人,沒有對我有諸多的指責,而是善意的指出我的不足之處,原諒了自己魯莽的行為。這使我一方面很感激姜律師的教導,另一方面也明白了,對別人的尊重是做人的基本禮貌,對待自己的客戶尤其如此。律師的社會地位雖然沒有法官檢察官高,但律師也有自己的尊嚴,在大多數環境下,律師都應該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度,即使是面對客戶。一位優秀的律師,總是致力於與客戶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達到彼此相互信任,形成良性互動。這些都不是專業知識所能告訴我們的,由此看來,一位專業律師,不應該拘泥於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些只是基礎,律師總是要面對各種的客戶,處理各樣的人際關係,比如與法官,與檢察官等業務往來需要接觸的人群,學會與不同的人交往,方顯得尤為重要。這也使我看到自己還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路漫漫,可修遠。

  (三)實習總結:

  總的來說,在這1個月的時間裡,我一直牢記著自己的實習目的,積極進取,做事認真負責,在各個方面不斷完善自己,得到了指導律師以及律所同事的一致好評。透過這次實習,我學會了很多實踐的專業知識,比如實踐中法律文書的書寫,以及到各個部門的調查取證等等;我也更深層次地瞭解了律師這個行業,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我覺得我的實習目的已基本實現。但在這次實習中我也發現了自己以前沒有發現的不足之處,比如我與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是把自己當成1個學生,指導律師姜律師說這一點對於以後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剛剛畢業的學生參加工作之後老是不能很快地把自己從學生變成工作者,工作的時候老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學生,這使得他們在工作上犯了不少錯誤,從而錯失良機。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時刻提醒自己:自己馬上就要參加工作了,不能再總是以學生的思維來看待問題了!

  1個月的時間過得很快,不管願不願意我都得離開華麟了,不過我會牢牢記住在華麟學的每一樣東西,會牢牢記住姜律師對我的教導,我會繼續努力,儘可能做到更好,我相信我可以活的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