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出師表試題

出師表試題

出師表試題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經常看到試題的身影,藉助試題可以更好地考查參試者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試題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出師表試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出師表試題1

  湖南省永州市二(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題(13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矣。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以光先帝遺德 光:發揚光大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義:意思、意義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遺:給予

  D、親賢臣,遠小人 遠:疏遠

  10、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是( )(2分)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③受任於敗軍之際 ④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益/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D、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1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分)

  ②陟罰藏否,不宜異同。(3分)

  13、簡要概括選文中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後主劉禪提出的幾條建議。(2分)

  答案

  9、B 10、A 11、C

  12、①(2分,“秋”、句式各1分)這確實是萬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時刻呀。

  ②(3分,“陟罰”、“藏否”和句式各1分)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還是府中)而不同。

  13、(2分,寫出2點即可)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用文中語句回答也可以)

出師表試題2

  比較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11—15題。(15分)

  (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選自《出師表》)

  (乙)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願陛下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別無排程,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①躬耕於南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約己愛民 ④悉仰於官

  1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②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13、選出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諮臣/以當世之事

  C.提拔隱逸/以進賢良 D.臣身/在外

  14、甲、乙兩文體現了諸葛亮的哪些可貴品質?(2分)

  15、甲、乙兩文中諸葛亮反覆向後主劉禪提出了一條什麼建議?這條建議在當今有何現實意義?(3分)

  參考答案:

  11、①躬:親自,親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賤

  ③約:剋制 ④悉:全部,都

  12、①在軍事上失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緊迫的關頭奉命出使。

  ②我將來去世的時候,不允許家人收受財物,在外有盈餘的錢財,而辜負了陛下的恩德啊。 13、D

  14、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公正廉潔(意對即可)

  15、親賢臣,遠小人,(或選賢任能)意對即可

  對於當今的領導幹部來講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只有選拔有才能的人,善於聽取意見,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百姓辦實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親或量“財”而用,那隻會禍國殃民,違法亂紀,被人民所唾罵,成為國家的罪人。

出師表試題3

  湖北省黃岡市三(五)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25~29題

  [甲]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制③,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

  [註釋] ①儀軌:禮儀制度。②約:省減,簡約。③權制:合乎適宜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罪並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

  25、下面選項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先帝稱之曰能 諸葛亮之為相國

  B、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終於邦域之內

  C、悉以諮之 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2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2)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痛恨:

  (3)撫百姓 撫:

  (4)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親:

  2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鹹 畏 而 愛 之 刑 政 雖 峻 而 無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勸 戒 明 也

  28、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2)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29、[乙]文中稱讚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合[甲]文加以說明。(2分)

  答案

  25、D(2分)

  26、(1)彰顯(顯示)(2)痛心遺憾(3)安撫,撫慰(4)親人(親近的人)(4分)

  27、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2分)

  28、(4分)(1)全部來詢問他們,就一定能使軍隊上下團結、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點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2)善的(好的)沒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壞的)沒有(因為)輕微而不懲罰。(2分)

  29、示例甲文中諸葛亮要求後主做到了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並舉薦一批忠臣良將,這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

出師表試題4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選自《隆中對》)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出師表》)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1)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

  (2)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夙夜:

  11.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用法不同的兩項是(2分)………………………( )

  A.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B. 北定中原 北通巫峽

  C. 還於舊都 曹操比於袁紹

  D. 則名微而眾寡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譯文:

  (2)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譯文:

  1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甲】段中 “天下計”的內容?【乙】段中哪句話最能體現“老臣心”?(3分)

  答:

  14.有人認為後主劉禪愚鈍無能,先帝劉備駕崩後執掌蜀漢軍政大權的諸葛亮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取而代之。讀完【甲】【乙】兩文後請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

  參考答案:

  10.(2分,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可)

  (1)挾持,控制

  (2)早晚

  11.(2分) C D

  12.(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這大概是上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

  (2)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

  13.(3分)

  (1)“天下計”是指“三分天下”,具體指對曹操“不可爭鋒”;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等待機會。(或“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2分)

  (2)最能體現“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1分)

  14.(3分)開放性題,結合選文分析諸葛亮性格,得出結論,觀點明確,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這種觀點(1分)。從選文看諸葛亮受劉氏父子禮遇,先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計,後受先主託孤重任,他為蜀漢南征北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為忠臣良將他絕不會奪權謀逆(2分,意思對即可)

出師表試題5

  [甲]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制③,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註釋]①儀軌:禮儀制度。②約:省減,簡約。③權制:合乎適宜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罪並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25.下面選項中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稱之曰能諸葛亮之為相國

  B.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終於邦域之內

  C.悉以諮之 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26.解釋下列加粗詞語。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⑵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⑶撫百姓 ( )

  ⑷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

  2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28.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⑵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29. [乙]文中稱讚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合[甲]文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25. D

  26. ⑴彰顯(顯示)⑵痛心遺憾⑶安撫,撫慰⑷親人(親近的人)

  27.鹹畏而愛之 ∕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28.

  ⑴全部來詢問他們,就一定能使軍隊上下團結、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點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⑵善的(好的)沒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壞的)沒有(因為)輕微而不懲罰。

  29.示例甲文中諸葛亮要求後主做到了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並舉薦一批忠臣良將,這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

出師表試題6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以光先帝遺德 ()

  ③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④悉以諮之 ()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譯:

  ②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譯:

  12、古之賢者善於以史為鑑,察治國家興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顧先帝“嘆息痛恨”的情形有什麼意圖?(2 分)

  答:

  13、陸游在《感狀》中說“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足可見此文傳唱千古的原因在於作者凜然正氣中所蘊含的耿耿忠心。細讀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答出三點即可)(3 分)

  答:

  14、作者“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摯誠,緣於先帝的三顧之恩、託孤之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畢生心血履行著自己神聖的職責。請結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在重視責任意識的今天,他的這種精神將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3 分)

  答:

  (一)出師表

  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發揚光大

  3簡拔:選擇提拔

  4諮:詢問

  11、1這實在是萬分危急(關係到我們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啊。2今天正當將要遠離陛下的時候,面對著所寫的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12、圍繞“借先帝之意,告誡後主(劉禪)要親賢遠佞”回答即可。(圍繞“親賢臣,有利於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回答也可以得滿分。或圍繞“親賢臣,遠小人,有利於國家強盛發展”回答也可得滿分。或圍繞“親賢遠佞,才能治理好國家”回答亦可得滿分)

  13、①積極獻言,提岀三項建議。(或答“提岀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項建議”)②積極薦賢,安排內政、軍事人才。(或回答“推薦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後方穩定,得以岀師北伐。④積極籌備北伐,為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作準備。

  14、圍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作好分內的事”來回答即可。出師表中考試題答案

出師表試題7

  閱讀以下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後問題。(14分)

  【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②。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以進趨③之時也。

  (選自諸葛亮《後出師表》)

  注:①並日而食:兩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飯。②非計:不正確的計策。③進趨:趕快進兵。

  9.填空。(2分)

  這兩段文字都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國,除蜀國外,另兩國是

  與 ;文中的先帝是 ,陛下指 。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恐託付不效 ( ) ②臣非不自惜也( )

  ③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④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

  1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譯文:

  ②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譯文:

  12.甲、乙兩文都提出了蜀軍北伐的有利條件,分別找出有關句子。(2分)

  甲文中的有關句子:

  乙文中的有關句子:

  13.甲、乙兩段文字在內容上都寫到了哪兩層意思?分別概括回答。(2分)

  答:

  參考答案:

  9.魏 吳 劉備 劉禪 10.①奏效,實現 ②愛惜 ③把 ④所以

  11.①這就是我報答先帝並盡忠陛下的職責和本分。②我接受任命以後,睡覺不安穩,吃飯無滋味。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 13.表達了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積極主張。

出師表試題8

  【甲】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本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出師表》)

  【乙】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毎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宦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節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有刪改)

  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

  (1)耕於南陽___________(2)先主之________

  (3)先主遂亮___________(4)孤不德量力________

  10.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2)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12.甲乙兩文都寫到了“三顧茅廬”這一史實,諸葛亮為何要在“三顧”“三往”後才見劉備?(3分)

  【答案】

  9.(4分)

  (1)親身 親自

  (2)器重 看重

  (3)往到 拜訪 訪問

  (4)衡量 估計 推測 考慮

  10.(2分)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1.(6分)

  (1)先帝沒有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而看輕我),親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訪我。

  (“卑鄙”“枉屈”“顧”,各1分)

  (2)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停止),您認為該採取怎樣的計策呢?(“已”1分;賓語前置句1分;句意通順1分)

  12.(3分)

  ①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誠意感動;

  ②諸葛亮被劉備的禮賢下士、渴求人才打動(猥自枉屈);

  ③諸葛亮認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輔佐劉備,施展才華實現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