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愛蓮說試題10篇

愛蓮說試題

愛蓮說試題10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試題,藉助試題可以為主辦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狀況的資訊。什麼樣的試題才是好試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蓮說試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蓮說試題1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褻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眾矣________________

  蚌埠二中(09年安微省)

  2. 翻譯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了他們處世態度有何異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運用了借物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寫法,把蓮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國很多古詩詞中,也用到了這種手法,如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對友人綿綿不盡的深情;李商隱在《無題》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了堅貞的愛情;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8分)

  文言文閱讀(20分)

  1.(每小題1分,共3分)(1)蕃:多 (2)褻:親近而不莊重(3)宜:應當

  2. (4分)喜愛菊花,陶淵明之後很少聽說了。(2分)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它從汙泥裡生出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豔。(2分)

  3. (5分)示例:相同點:表現出他們不隨波逐流的態度。(1分)不同點:陶淵明面對汙濁的環境,選擇了歸隱;(2分)周敦頤強調人格修養,儘管周邊的環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4. (8分)不求富貴名利,安貧樂道,在汙濁的環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2分)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2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2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2分)(第一空兩個要點各1分;默寫題每空1分,每句出現一個錯別字,該空不得分。)

愛蓮說試題2

  一、語句默寫。

  1、水陸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愛蓮說》中寫蓮能堅守操守,既不因處逆境就隨波逐流,也不因處境優越就炫耀忘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主旨句)

  3、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詞翻譯。

  1、可愛者甚蕃.

  2、濯.清漣而不妖.

  3、亭亭..淨植.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陶後鮮.有聞:

  6、宜.乎眾矣:

  三、句子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蓮,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將蓮花比作“花之君子”,文中寫蓮的語句分別暗示了君子哪些美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品行方正,豁達大度,不攀附富貴;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聲名遠揚,資質美好;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受人尊重而不可輕侮。

  2。、本文寫蓮,同時寫到菊和牡丹,這是什麼寫作手法?有何作用?

  襯托的寫作手法。菊花是正襯,牡丹是反襯,突出了蓮花的高潔品質。進而表達了作者

  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生活態度和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世風的批判。

  3、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夷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4、本文采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託物言志。寄予了作者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淡泊名利的高尚追求。

  五、文學常識

  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

  說,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以期給人啟示或給自己明志。這種文體往往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六、對比閱讀

  見《試題研究》

愛蓮說試題3

  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面加線的詞語(4分)

  (1)可愛者甚蕃( )(2)亭亭淨植( )(3)不蔓不枝( )(4)濯清漣而不妖( )

  【小題2】下加線字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權謂呂蒙曰 B.陶後鮮有聞 芳草鮮美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其紋理皆有可觀者 D.未果,尋病終 果如鶴立雲端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6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2)蓮,花之君子者也 。

  (3)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小題4】本文主要寫的是“蓮之愛”,為什麼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3分)

  【小題5】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2分)

  答案

  【小題1】(1)多 (2)立(3)長枝蔓 (4)洗滌

  【小題2】 C(2分)

  【小題3】

  (1)但我卻獨愛蓮花,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汙染,

  (2)蓮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者

  (3)但對牡丹愛的人當然是很多的了!

  【小題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透過“菊之愛”的正襯和“牡丹之愛”的反襯,盡情描述和讚美蓮,寄寓了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3分)

  【小題5】君子應是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汙,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傳揚,清高不可輕侮,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愛蓮說試題4

  《愛蓮說》小測試題

  姓名:分數: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的意思。(2分)

  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陶後鮮有聞()

  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之: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③無絲竹之亂耳之:④何陋之有 之:

  二.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三.按課文填空。

  1、《愛蓮說》選自《》,作者,是時著名的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為蓮的總陪襯,以和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原因是:

  四.理解課文,回答問題。

  1、《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3、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汙,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

  4、“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5、《愛蓮說》作者透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篇二:《愛蓮說》小測試題

  姓名:分數: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的意思。(2分)

  ①可愛者甚蕃(多)②晉陶淵明獨愛菊(唯獨)世人甚愛牡丹(很,非常)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被汙染)濯清漣而不妖(洗滌)(美麗而不莊重)亭亭淨植(樹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陶後鮮有聞(少)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之:助詞,的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③無絲竹之亂耳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④何陋之有 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二.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三.按課文填空。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哲學家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9、《愛蓮說》作者透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0、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__。

  四.理解課文,回答問題。

  1.《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汙,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4、“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避世”的生活態度,而是勇敢地面對現實。

愛蓮說試題5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也作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反:

  (3)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蔽: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譯文:

  (2)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譯文:

  9.《愛蓮說》中愛菊、愛蓮、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度分別是什麼?

  答:

  10.閱讀《與朱元思書》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兩個特點。(2分)

  答:

  11.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則說蓮出淤泥而不染。圍繞環境與人的關係,提煉出這兩句話各自蘊含的觀點。(2分)

  答:

  7(1)卻(可是,但是)

  (2)通 (同)返,返回

  (3)遮蔽(遮住,遮掩)

  8、(1)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2)蟬接連不斷(不停)地嗚叫(叫著、長鳴),猿(猿猴)不停(長久)地啼著(鳴叫)。

  9、愛菊代表的人生態度是陷居避世;愛蓮代表的人生態度是追求高潔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度是追求功名利祿。

  10、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11、環境可以改變人;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

愛蓮說試題6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1分)

  苔痕( ) 鴻儒( ) 案牘(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漣( )

  隱逸( ) 褻( )玩 鮮( )有聞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10分)

  斯( )是陋室 鴻( )儒

  無案牘之勞形( ) 可愛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漣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淨植( ) 褻玩( )

  三、辨別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陸草木之花 之: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漁人甚異之。 之:

  四、根據詩文內容填空(28分)

  1.《陋室銘》選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詩人 。

  2、 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例如《陋室銘》用的就是 韻。有 等字在句末做韻腳,讀來琅琅上口。

  3.《陋室銘》處處緊扣 一句來寫,最後畫龍點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詩說:“時人莫小池水淺,淺處無妨有臥龍。”《陋室銘》中與這句詩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銘》中寫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寫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愛蓮說》選自《 》,作者 ,是 時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和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 、 。

  8.《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五、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譯: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譯: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

  六、閱讀訓練(36分)

  ㈠課內鞏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加點的字詞。(4分)

  (1)名: (2)靈:

  (3)德馨: (4)鴻儒:

  2.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從上文找出3句對偶句。(3分)

  (1) (2)

  (3)

  4.請你試著對對聯。(2分)

  (1)上聯:吉羊辭舊歲 (2)上聯:銀羊搖尾去

  下聯: 下聯:

  (二)(14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加點的字詞。(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鮮: ⑤宜:

  2. :“淤泥”和“清蓮”是寫蓮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花的 ;“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淨直”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寫她 。正因為蓮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貴氣質,才會惹人喜愛,讓人肅然起敬。(3分)

  3、你能說出蓮與君子有哪些相似之處嗎?(3分)

  答:

  4、本文主要寫作者愛蓮,為什麼還談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㈡課外拓展

  齊人攫金(9分)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搶奪)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選自《列子》)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3、適鬻金者之所( ) 4、徒見金( )

  2、選出下列加點 “之”字與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項:(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適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3、翻譯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譯:

  4、給文中劃線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2分)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2分)

  啟示:

  六、寫作訓練

  請以“我愛 花”為題,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練筆。

愛蓮說試題7

  閱讀《愛蓮說》,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下列各組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

  A、陶淵明獨愛菊無獨有偶

  B、陶後鮮有聞屢見不鮮

  C、精益求精 香遠益清

  D、因地制宜 宜乎眾矣

  2、解釋加粗詞的意思。

  ①水陸草木之花__________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_________

  ③可愛者甚蕃____________

  ④濯清漣而不妖__________

  3、翻譯句子。

  ①蓮,花之君子者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

  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 的生活態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態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______________的生活態度。

  5、你喜歡哪種花?請簡要說明喜歡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①的 ②卻、可是 ③多 ④洗滌

  3、①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卻不受沾染。

  4、追求隱逸 貪慕富貴 不慕名利(潔身自好)(意思對即可)

  5、“略”

愛蓮說試題8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1、可愛者甚蕃。

  2、濯清漣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宜乎眾矣。

  二、翻譯下列句子

  6、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三、選擇

  8、下面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

  B.“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芳名遠播。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請漣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詡

  四、回答以下問題

  9、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汙的是什麼?

  10、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形容,就是?

  11、本文采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2、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13、目前,哈爾濱市正在進行“市花”推選活動,如果你也參加這項活動,下面三種花中你打算選什麼為“市花”,請仿照示例,在橫線上填上一句相關的古詩文名句(任選一個)。

  ①荷花②牡丹③梅花

  示例:我選擇杜鵑為國花,因為:花中此物似西施。

  我選擇 為國花,因為:

  答案:

  1、蕃:多。

  2、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褻:親近而不莊重。

  5、宜:應當。

  6、我唯獨喜愛蓮從汙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7、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8、( C )

  9、出淤泥而不染。

  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1、以花喻人、託物言志。 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汙、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12、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環境影響,“孟母三遷”說的即是這個道理。二:同意本文的觀點,只要保持堅貞的節操,潔身自好,即使處於汙濁的環境中也能不受影響。

  13、我選擇荷花為國花,因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選擇牡丹為國花,因為: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我選擇梅花為國花,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

愛蓮說試題9

  閱讀《愛蓮說》完成問題。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下列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可愛者甚蕃(多)

  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

  C.陶後鮮有聞(少)

  D.宜乎眾矣(適宜)

  2.下列加粗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水陸草木之花 問所從來,具答之

  B.自李唐來 自三峽七百里中

  C.濯清漣而不妖 密愧而出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3.對選擇文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邊串的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特別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風範,作了淋漓盡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評花進而對人作出評價,發出感慨;當今之世趨炎附勢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為陪襯,以菊為反襯,使蓮花挺拔超群的高潔形象矗立在讀者心中,歌頌了自己堅貞不渝的理想和潔身自愛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透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參考答案:

  1.D

  2.D

  3.C

愛蓮說試題10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 分)

  ① 可愛者甚蕃 ②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陶後鮮有聞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

  19.根據上文說說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樣的品質。(3 分)

  17 . (共3 分,各1 分)① 多② 親近而不莊重③ 少

  18 , ( 2 分)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媚。

  19 . ( 3 分)圍繞不同流合汙不慕名利特立獨行潔身自好莊重質樸正直等作答,寫出一點給2 分,寫出兩點即可給滿分。

  示例:作者心日中的君子應該具有潔身自好、不慕名利、莊重豁達的高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