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兩步計算應用題

兩步計算應用題

兩步計算應用題

兩步計算應用題1

  1、學校買來籃球30個,足球16個。如果買的羽毛球再添4個就與籃球和足球的個數和同樣多。買羽毛球多少個?

  2、學校買來籃球30個,足球16個。買羽毛球的個數是籃球與足球個數差的3倍。買羽毛球多少個?

  3、一本書有200頁,小明看了96頁,剩下的要在8天內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頁?

  4、一本書有200頁,小明看了96頁。看了的比沒看的少幾頁?

  5、小力今年10歲,爸爸的年齡是他的4倍。3年後,爸爸多少歲?

  6、小剛舉啞鈴,第一次舉了38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舉了15下,第三次舉的是第二次的2倍。小剛第三次舉了多少下?

兩步計算應用題2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冊“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做法和體會。

  課堂教學片斷描述

  片段一:遊戲激趣

  1、遊戲:猜鉛筆支數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猜謎遊戲好不好?

  生:好!

  (教師出示一隻裝有鉛筆的袋,從中拿出 6支紅鉛筆)

  師:你能猜到袋中原來有多少支鉛筆嗎?為什麼?

  生:不能,因為現在袋中有幾支筆還沒告訴我們,所以不能知道袋 中原來有多少支鉛筆。

  師:假如我告訴你,袋中現在有 4支鉛筆,那你知道了嗎?

  生:知道,原來有 10支鉛筆。

  師:現在我把 5支鉛筆送給災區小朋友,還剩多少支鉛筆?

  生:還剩 5支鉛筆。

  師:同學們真聰明!

  2、遊戲練習:拼一拼,算一算

  師:同學們今天都學得很認真!我們再玩個遊戲好嗎?

  生:好!

  師:遊戲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組都有一份資料,裡面有多個條件和問題,看誰能拼出多道應用題,而且拼得又對又快。

  生 1:學校裡有40盒粉筆,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生 2:學校裡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生 3:學校裡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師:同學們真是越學越聰明瞭!

  [說明: 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學生能迅速進入思維發展的“最近區”,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不僅學得愉快,還使數學學得更容易些。 ]

  片段二:生活情景數學化

  1、看圖編應用題

  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一起到商店裡購物好不好?

  生:好! (興致卓躍)

  (電腦顯示情景)

  師:商店裡有各種各樣的文具。這是什麼?

  生:皮球。

  師:我們一起看電腦的演示,看看你會不會根據圖的意思編成一道應用題題嗎?誰來編一編?

  (學生編,教師整理板書)

  生:商店裡有 24個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2、看圖編題:

  師:剛才,同學們都是編題高手,現在老師來變魔術,把一部分的紅色皮球變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據圖的意思編成另外一道應用題嗎?

  (電腦顯示情景,學生編,教師整理板書)

  生:商店裡有 6個紅皮球和18個花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師:同學們越編越精彩。

  3、對應練習:

  師:商店裡除了皮球外還有許多文具供大家購買,看看我們還可以買些什麼。

  (電腦顯示題目)

  生:我們還可以賣書包。

  商店裡有藍書包 40 個,綠書包 30 個。賣出 37 個,還剩多少個?

  [說明: 教學時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慾望。讓學生置身於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品嚐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片段三:數學問題生活化

  乘車問題:

  師:今天我們買了很多東西,一起坐車回家好不好?

  生:好!

  (電腦顯示坐車、上車、下車的情景)

  師:車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後多少人下車?又上來了多少人?

  生:車上原有 36人,到站後下去8人,又上來12人。

  師:那麼,這時車上有多少人?你們會算這道題嗎?

  生 1:會。36-8=28(人) 28+12=40(人)答:這時車上有40人。

  師: 36-8=28(人)表示什麼意思?

  生 1:36-8=28(人)表示下車後還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來的加在一起就是這時車上的人數。

  師:還有其他計算方法嗎?

  生 2:有, 36+12=48(人)48-8=40(人)

  生 3:還有,12-8=4(人)36+4=40(人)

  師:說得真精彩!

  [說明: 創設生活情境的策略應更多考慮學生的生活基礎,努力在學生生活與數學生活之間建立一種相似或相對的聯絡,這樣學生更有構建的基礎和探究的動力,在激發探究興趣的同時,指點出探究的方向。 ]

兩步計算應用題3

  二年級數學 兩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是簡單應用題的提高,是學生思維的飛躍。

  在教學這部分時我有兩點感受:

  (1)、學生讀題的習慣不是很好:不會看圖,弄不清題意,對於圖文的題目不會綜合分析,題目裡面隱含的條件較難找出來,因此導致諸多錯誤。比如:畫面上有兩個筐,框裡放8個西瓜,問題是:6個筐裡放多少個西瓜這道題用一步計算的同學真不少,他們看一遍就做,8×6=48,沒有看見圖中畫的是兩個筐,你必須想一個筐裡放的是4個,才能算6個筐裡放多少,應該8÷2=4(個),4×6=24(個)。

  (2)、有的學生只看教師判的對錯,自己並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列式。比如:整理和複習第三題,讓學生看圖提問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要運24筐水果,一輛三輪車每次能運4筐。可以提出“幾次可以運完”或“要一次運完,需要幾輛三輪車”第一種做法,24÷4=6(次)大部分學生能理解;第二種做法,24÷4=6(輛)只有一部分的人理解,但說不出理由。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的關鍵在於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理解題目的過程。

  1、充分利用小組開展討論,整理出圖文資訊,在教學中多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挖掘題意,做到能完整表述應用

  題。學生能在講題的過程中,保留有用資訊,透過有條理講題,理解題意。

  2、儘量讓學生多說,說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題意。

  3、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各條件之間的關係,找對中間問題,理清解題思路。

  4、教師在細緻分析每一道題時,要對學生的各種演算法做出及時恰當的評價,鼓勵學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不要一味追求標新立異。

兩步計算應用題4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初步認識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

  2.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分步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

  3. 透過創設情景,使學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和感受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 培養學生合理選擇資訊,用不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已有條件找準題目中的中間問題。

  教學關鍵

  分析題中數量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一)篇頭動畫

  1.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看動畫片嗎?

  2.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想看嗎?會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題歌)

  3. 剛才我們看的是什麼動畫片?(藍貓淘氣三千問)

  4. 今天藍貓也來到了我們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請看螢幕:(播放專賣店錄影)

  (二)書包資訊

  5. 師:從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麼?

  6. 生:黃書包有6個、藍書包有6個、紅書包有6個、

  7. 師:除了顏色,還有什麼不同?仔細數一數,大書包有幾個?小書包呢?

  8. 生:大書包8個、小書包10個。

  9. 師:大家瞭解的資訊真多,根據這些資訊,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生提問)

  10.小朋友們真聰明,提出了這麼多問題,要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可以怎樣計算? 8+10=18(個)、6+6+6=18(個)、63=18(個)

  11.問63的小朋友,你是怎麼想的?(抽象出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週以後這裡的書包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生:(賣出了一些書包)

  13.師: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樣,一週後,專賣店賣出了15個書包

  師:現在又可以提出什麼新的數學問題了?(還剩多少個書包?)(非常好)

  二、 講授新課,主動探究

  (一)研究例題

  1. 師:你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試著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後可以在小組內交流。(哪個小朋友先來交流,你是怎樣列式的?)

  2. 生(1)6╳3=18(個)18-15=3(個)師根據回答板書。

  3.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4. 生(2)8+10=18(個)18-15=3(個)師根據回答板書。

  5.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別人想的不一樣,真棒!)

  6. 師:用第一種方法的小朋友舉手,第二種呢?有沒有想出兩種方法的?

  7. 問第一種 :你們是選擇了哪些資訊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你用到的資訊和解決的問題組合起來,就是一道應用題。誰來完整的敘述一下?

  8. 生(1)藍貓專賣店進了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賣出了15個,還剩多少個書包?(如果出現兩問的編題,師作出肯定:很好,還可以怎麼說?)

  9.師:請剛才那位小朋友說一說:你在解決還剩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時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是分幾步來解決的?

  10.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

  11.問第二種:你們又是選擇了哪些資訊來解決這個問題?也來敘述成一道應用題?

  12. 生(2) 藍貓專賣店進了8個大書包和10個小書包,賣出了15個,還剩多少個書包?

  13.選擇這些資訊解決問題的同學,他們又是分幾步來解答的?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每人自己說一說。(誰來交流一下)

  14.出現全部資訊:

  師:小朋友能夠合理的選擇資訊,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真不簡單!這兩種方法雖然選擇的資訊不同,但在解決還剩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時也有相同的地方,你們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地方相同呢?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說的真好)

  師:為什麼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quot;還剩多少個書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師: 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雖然在題目中沒有出現,但它其實就藏在題目的中間。需要我們小朋友自己去發現。

  17.還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幾步來解答?(兩步)(板書課題)兩步計算應用題

  (二)繼續研究

  師:一週以後,書包專櫃上只剩下3個書包了,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家專賣店的經理,你會怎麼辦?

  經理和我們小朋友想的一樣,又進了兩箱書包。

  1. 出現兩箱書包,現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誰有本事求出來?

  2. 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個書包?

  3. 師:那怎樣才能知道呢?

  4. 生:開啟數一數、檢視包裝上的數量

  5. 師:真是個好辦法,(每箱有30個)。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6. 生:302=60(個)60=3=63(個)

  7. 師問:302求的是什麼?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8.師:為什麼要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9.生: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出現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師:下面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

  (動動小腦筋):想一想:先求出什麼?

  2.師:輕聲讀一讀每道題目,再想一想,解決這些問題要先求什麼?

兩步計算應用題5

  教學目的:

  1.學生透過觀察、探究、研討等活動,初步認識多(少)幾求和、幾倍求和(差)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掌握這類應用題的分析方法,並會分步列式解答。弄清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絡和區別,加深學生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

  2.初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處理資訊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學來自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兩步應用題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理清數量關係,找出中間隱藏的條件。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呈現材料,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活動,看!森林裡有一群小兔子,它們也出來找吃的了。

  出示:白兔5只,黑兔比白兔多5只。

  2、問:

  (1)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生彙報)

  (2)你是怎樣理解這些數學資訊的?(學生分析黑兔比白兔多5只的含義)

  (3)資訊中的數量有直接關係嗎?你怎麼想的?

  (4)你根據這些資訊,能提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說,師用黑板條出示)

  ①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隻?

  ②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兩種兔共有多少隻?

  (5)這些問題中,哪個一步能解決?哪個不能一步解決?(生說)

  3、明確要研究的問題:

  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師指②

  二、合作探索,研究問題:

  1、這道題應該怎樣分析呢?在小組內試著分析一下。

  學生在小組內用不同方法分析(線段圖、從條件入手、從問題入手)

  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彙報分析方法:

  (1)哪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是怎樣分析這道題的?

  生:我們組是用畫線段圖方法來分析的。

  師:那好,請你到前面邊畫圖邊分析,好嗎?

  白兔

  5只共?只

  黑兔

  多5只

  (2)師:他們組是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分析的。其他組的同學又是怎樣想的呢?

  生:我們組是從條件入手分析的。

  師:你能分析嗎?指名分析。

  師:他是從條件入手分析的,他分析的多完整呀!

  (3)師:還可以怎樣分析呢?

  生:我是從問題入手分析的。指名分析。

  師:他分析的真準確。誰還能用這樣的方法再來分析一遍。

  指名兩人分析。

  3、 解決問題:

  (1)能把你們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學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後進生。

  (2)指名板演:

  ① 黑兔有多少隻?5+5=10(只)

  ② 兩種兔共有多少隻?10+5=15(只)

  (3)指名講解,師追問:為什麼第一步要先求黑兔的只數?也就是說黑兔的只數是解決兩種兔共有多少隻的什麼?(中間問題)

  誰再說說解決兩種兔共有多少隻的中間問題是什麼?

  4、 討論比較:

  大家觀察比較一下第①和②小題,看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學生充分討論,認識到:這兩道題的條件相同,問題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第(1)題只需一步解答;

  第(2)小題卻要分兩步計算,問:在解答過程中,哪個條件用了兩次?為什麼用兩次?其中黑兔的只數用了兩次,即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板書課題)

  三、聯絡實際,鞏固提高:

  1、求異拓展:

  小兔子們又給我們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出示線段圖:

  白兔

  5只 共?只

  是白兔的2倍

  黑兔

  (1) 你先看圖說說圖意、指名說。

  (2)你能分析解答這道題嗎?自己分析、解答。

  (3)指名分析、解答。師追問:解決共有多少隻的中間問題是什麼?哪個條件用了兩次?為什麼用兩次?

  2、開放練習,靈活組合:

  小兔子們看同學們這麼聰明,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快看看是什麼?

  出示:

  ① 海棠花12盆;②杜鵑花比蘆薈多10盆。③茉莉花的盆數是海棠花的3倍;

  ④蘆薈8盆;⑤月季花比海棠花少6盆;⑥蝴蝶蘭的盆數是蘆薈的2倍。

  師:你知道海棠花的盆數是月季花的多少倍嗎?

  自己分析解答;指名彙報。

  你能提出用兩步解答的問題嗎?自己提問題、解答。

  四、總結收穫:

  1、 你有什麼收穫?

  2、比較歸納,揭示規律。

  師問:今天學習的應用題從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你認為解答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

  (解答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關鍵是根據題裡給出的已知條件,確定出哪一個已知條件要用兩次,先求出中間隱藏的條件,再進行計算。)

  五、課外實踐作業:觀察和調查自己身邊的一些事物,應用本節學到的本領,編成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並解答出來。

  六、板書設計:

  含有兩個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① 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隻?

  5+5=10(只)

  ② 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兩種兔共有多少隻?

  白兔 ①黑兔有多少隻? ①黑兔有多少隻?

  5只 共?只 5+5=10(只) 52=10(只)

  黑兔 ②共有多少隻? ②共有多少隻?

  多5只 10+5=15(只) 10+5=15(只)

兩步計算應用題6

  教學內容:

  教材第53頁例4,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理解數量關係,掌握解答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及兩問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解答此類應用題時,必須明確找準先求什麼是解題的關鍵。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兩步應用題與兩間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絡,準確找出第一步應先求出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補充問題,再解答

  1、我們一共要烤90個麵包,已經烤了36個,________?

  90-36=54(個)

  答:還剩54個。

  2、還有54個麵包,每次能烤9個,________?

  54÷9=6(次)

  答:還要烤6次。

  師說:剛才同學們這兩道題做得很好,請同桌的兩個同學討論一下,能不能將這兩道題合併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生答:我們每次能烤9個麵包,一共要烤90個麵包,已經烤了36個,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師說:這道由兩個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合併成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們會解答嗎?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4。

  例4:我們每次能烤9個麵包,一共要烤90個麵包,已經烤了36個,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先幹什麼?

  生答:讀懂題意。

  師說:請同學們自由讀題,讀懂題意的同學就坐好。(指名一同學讀題)

  (2)讀懂題意後再幹嗎?

  生答:劃出已知、求。

  (3)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

  (4)明確了這道題的已知、求,接下來要做什麼工作?(分析數量關係)

  告訴學生,通常分析數量關係常用畫線段圖的方法。

  (5)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6)分析數量關係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分析數量關係,才能正確解答。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這道題要求還要烤幾次,應先知道什麼?

  要求還要烤幾次,應先知道剩下多少個需要烤。

  (7)那這題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集體討論,教師板書

  ①沒烤的麵包有多少個?

  90-36=54(個)

  ②還要烤幾次?

  54÷9=6(次)

  (8)列綜合算式

  (9)檢查解答是否正確

  2、小結: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一定能正確解答出應用題。準確找出第一步應先求出的問題是解題的關鍵。

  三、鞏固反饋

  1、教材第54頁做一做。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1題。

  3、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1題。

  四、總結

  五、佈置作業

  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4題。

兩步計算應用題7

  教學內容:第83、84頁練習十八第5-10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理解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初步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從條件想起的分析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訓練分析方法

  1、出示:

  ⑴學校飼養了40只兔子,賣出18只,還剩多少隻?

  ⑵學校飼養了25只白兔,15只黑兔,賣出18只,還剩多少隻?

  ⑶學校飼養了8只兔子,每籠有5只,賣出18只,還剩多少隻?

  ①學生口頭列式

  ②比較:

  ⑴第一題為什麼用一步計算?第二、三兩題為什麼都用兩步計算?

  一題與第二、三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二、對比練習:

  1、第83頁第5題

  ①學生讀題,學生列式解答,

  ②並說說各是怎麼想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③比較:兩題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第84頁第6題

  ①學生默讀

  ②思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③學生獨立解答

  ④同桌互相交流,各是先算什麼的?再算什麼的?

  3、第84頁第7題

  ①學生讀題,列式解答

  ②討論:這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③有沒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發散訓練

  1、出示第84頁第9題:茶杯每隻4元,茶壺每個37元,買15只茶杯和1個茶壺要用多少元。

  2、告訴我們哪些條件?同桌互相交流。

  3、學生解答。

  4、討論:還可提哪些不同的問題?

  學生提問題並口頭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練習的是什麼內容?剛才練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都要怎樣想?在做每一步時要注意什麼?

  五、作業

  練習十八第8-10題。

兩步計算應用題8

  教學內容:練習二十一第4-8題。

  教學目標:認識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部分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與有關應用題之間的聯絡,學會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難點:認識分析法思路的特點,學會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兩步計算應用題。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食堂原有35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100千克,第二天吃了130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1)學生讀題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

  (2)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3)訂正時,學生討論:兩種方法各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二、變式練習

  1、第97頁第4題

  (1)學生齊讀

  (2)學生列式解答

  (3)思考:第(2)小題中第二天看的與第一天同樣多是什麼意思?

  (4)集體訂正時,同桌互相交流每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5)這3道題比較一下: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1)同學們要栽54棵樹、已經栽了37棵,還剩多少棵沒栽?

  (2)同學們要栽54棵樹,第一天栽了18棵,第二天栽19棵,還剩多少棵?

  (3)同學們要栽54棵樹,已經栽了2天,每天栽18棵,還剩多少棵?

  ⒈學生獨立讀題,並列式解答

  ⒉同桌互相說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⒊比較3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97頁第5題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討論時,說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4、第98頁第6題

  (1)學生讀題,比較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學生列式解答

  (3)分別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在計算時有什麼區別?

  三、作業:

  第98頁(7)、(8)。

兩步計算應用題9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教案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瞭解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會分析簡單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會解答加減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培養學生先認真審題,再列式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提出中間問題,並能正確解答加減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學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還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車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學生可提出車上還剩多少人?)

  2.根據問題和一個已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已知條件

  (1)媽媽買來12個蘋果,________。還剩多少個?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剛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書上的準備題

  商店裡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學生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請一名同學上黑板板演)

  4.訂正板演24-20=4(個)答:還剩4個。

  問: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是什麼,這道題為什麼用減法計算。

  (二)學習新課

  師說:剛才的複習題大家做得很好,老師知道大家對一步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掌握得很好。如果將第1個已知條件“商店裡有24個皮球”不直接給出,而告訴你“商店裡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你會算嗎?(出示例1),這道題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還剩多少個。我們今天學習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

  1.解題方法

  (1)讀題

  小聲自由讀一遍,指名讀一遍,齊讀一遍。

  (2)找已知、求

  學生口述,教師在題中標出。

  師問:和複習題比較,哪兒變了?哪兒沒變?(已知條件變了,問題沒變)已知條件變成幾個了?誰能再說一說?教師同時貼出皮球的實物圖。(課本P6圖)

  (3)分析數量關係

  師問: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一共有多少個和賣了多少個?)哪個已知沒給?哪個直接給了?那應該先求出什麼?(商店裡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根據哪兩個已知可以求出商店裡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商店裡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同時板書:

  根據板書,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先算什麼?

  透過充分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請好的同學分析數量關係。(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個和賣出多少個,賣出20個已經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個。根據有白皮球6個和18個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同時板書: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②還剩多少個?

  6+18=24(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解答後,可追問:6+18=24(個)求出的是什麼?24-20=4(個)求出的又是什麼?以強化解題思路。

  2.總結學習方法

  師說:剛才我們一起學會了例1,在學例1時,第一要認真讀題,最少讀3遍,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求,認真在題上標出。第三要認真分析數量關係,在此基礎上,最後再正確解答。要想正確解答兩步應用題,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還離不開認真二字,下面我們做一些練習,看誰做題認真,解答正確。同時板書。

  (1)讀題。

  (2)找已知、求。

  (3)分析數量關係。

  (4)正確解答。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同學們做了20個泥人,老師做了8個泥人。送給幼兒園25個。還剩多少個泥人?按四步指導學生完成此題。

  (1)默讀3遍題。

  (2)在題上標出已知、求,指名說一說。

  (3)互相討論: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4)獨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個)

  28-25=3(個)

  答:還剩3個泥人。

  (5)追問:20+8=28(個)求出的是什麼?28-25=3(個)求出的又是什麼?

  2.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裡有乘客36人,到新街車站下去8人。又上來12人,這時車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裡有藍書包40個,綠書包30個。賣出37個,還剩多少個?

  根據做題情況,進行指導。

  3.比較練習

  (1)學校裡有14盒粉筆,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2)學校裡原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認真讀題後,問:這兩題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現在有多少盒粉筆,已知條件不同,第(1)題有兩個已知條件,是一步應用題,第(2)題有三個已知條件,是兩步應用題)

  4.總結

  今天學的兩步應用題都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先加再減,先減再加)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是學習兩步應用題的開始,先出數量關係比較容易分析的。以加減複合的應用題為主,適當出現乘加、乘減複合的應用題。它們的計算方法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題思路相近,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須先求出原有的數。

  兩步應用題是由一步應用題複合而成的,所以在複習準過程中,安排了補問題、補已知條件和一步應用題,以此鞏固一步應用題的結構,根據兩個已知條件可以求出一個問題,由此引出其中一個已知不直接給出,而換成另外兩個條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課: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注意突出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解答應用題的習慣,按照

  (1)認真讀題;

  (2)找準已知、求;

  (3)分析數量關係;

  (4)正確解答這四步指導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使學生明確找準中間問題是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關鍵。

  在鞏固反饋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導學生按四步完成此題,並透過追問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然後獨立完成兩題,接著再透過一組應用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一步應用題和兩步應用題之間的聯絡。

兩步計算應用題10

  教學內容:複習第6-10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係,進一步鞏固從問題想起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分析方法,能正確解答。

  教學重、難點:找出數量關係,掌握分析方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複習本單元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透過複習,要進一步認識應用題裡數量關係之間的關係,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做複習第6題

  (1)學生讀題。

  (2)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說一說這兩題可以怎樣想。

  (4)說說每一步求的什麼,為什麼兩題裡求已經鋪的米數演算法不一樣。

  2、小結:

  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還可以從問題想起,找出求問題的數量關係,看哪個數量還不知道,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三、組織練習

  1、做複習第8題,

  (1)清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說說每道題各是怎樣想的。

  2、討論複習第9題,

  (1)看圖,說說圖意。

  (2)這道題要先求什麼?為什麼?

  3、討論複習第10題

  問:可以補充哪些條件?

  補充成一步或兩步計算應用題。

  四、講解思考題:

  (1)說出圖意。

  (2)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3)媽媽比小英大幾倍?媽媽比小英的多少歲?

  (3)從線段圖上,你知道小英是多少歲?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複習的什麼內容?你進一步知道了些什麼?

  六、作業:

  複習第7、9、1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