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施方案> 關於“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通用11篇)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關於“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通用11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1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挖掘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培育特色鮮明、氣氛濃郁的節日文化,充分利用“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平臺,發揮文化怡情養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根據市、區文明辦要求,現就xx街道xx年“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工作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為重點,積極倡導文明、健康、和諧的節日理念,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引導市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認同,增進文化自信,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為加快建設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的現代化新x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二、活動目標

  圍繞“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為載體,突出培育家國情懷,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人們把愛國和愛家統一起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節日文化活動,讓每個節日氛圍濃郁熱烈,推動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相融合,在常態化、群眾化的活動中起到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效應。

  三、活動內容

  以中華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為切入點,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節日活動,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引領作用,推動全系統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邁向新臺階。

  (一)春節、元宵節

  活動主題:以突出辭舊迎新、祝福美好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職工,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深入挖掘春節的文化內涵,創新形式和載體,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精心組織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著力深化主題志願服務活動。

  活動內容:

  1、開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移風易俗過新春”宣傳活動和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以乾淨、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

  2、開展“傳承傳統、節儉過年”活動,倡導傳承吃年夜飯、貼春聯、拜大年、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傳統習俗,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開展傳承家風家訓、網路春晚、文藝表演、迎春燈會、民俗展演等活動。

  3、開展“慰問幫扶、溫暖過年”活動,各地各單位以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困難群體等為重點,組織開展走訪慰問活動,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推進全社會形成關愛、崇尚、爭當模範的良好氛圍,確保他們過上舒心、開心、溫馨的春節。

  4、廣泛開展公益活動,開展為居民寫春聯活動。春節寫春聯是民間的重要民俗,要充分利用這一民俗廣泛開展為農家寫春聯活動,組織學生給孤寡老人、烈士家屬、殘疾人或其他家庭寫春聯,增進人際交往,弘揚社會新風,促進社會和諧。

  (二)清明節

  活動主題:以“慎終追遠、緬懷先烈”為主題,透過開展祭祀莢烈、緬懷先人、經典誦讀等活動,大力倡導文明祭祀。綠色祭奠,引導人們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弘揚時代文明新風,進一步增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思想情感。

  活動內容:

  1、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動。組織幹部群眾和青少年慰問幫扶復退軍人和烈士家屬,就近就便到紅色旅遊景區景點、革命戰爭紀念地、重大戰役發生地特別是抗日戰爭遺址遺蹟以及烈士陵園、烈士墓地祭掃、獻花和宣誓,表達對先烈先輩的感恩懷念,引導人們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匯聚精神力量。

  2、開展倡導新風、綠色祭掃活動,引導幹部職工用鮮花、植樹等文明生態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推廣手機簡訊、網上掃墓等新型祭奠方式,營造在祭祀活動中一切從簡,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

  3、開展豐富清明節日習俗,組織本單位志願者開展植樹綠化、郊遊踏青等活動,引導幹部職工走近自然、關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端午節

  活動主題:以突出家國情懷、愛國主義為主題。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活動內容:

  1、開展包粽子活動,街道舉辦這次活動希望透過活動,既讓大家繼承傳統習俗,瞭解端午節的知識,又增進社群與居民之間的感情。把粽子送給社群孤寡聞老人、低保戶,把傳統節日的意義又進行了深化,以此來增加社群的凝聚力。

  2、是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過愛心端午。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志願服務活動為載體,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特困家庭、貧困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等為重點,組織廣大群眾、志願者在節日期間大力開展送粽子、送溫暖等慰問活動,弘揚社會新風,促進社會和諧。

  3、開展“過端午、讀經典”活動,組織學校開展誦讀中華經典、愛國主義歌曲傳唱和“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等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四)七夕節

  活動主題:以突出忠貞愛情、家庭和睦為主題。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活動內容:

  1、舉辦集體婚禮、相親大會等活動,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弘揚婚戀新風,自覺抵制高價彩禮,杜絕鋪張浪費,引導人們追求愛情美滿、家庭和睦的幸福生活。

  2、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軍嫂”等評選表彰宣傳活動,以家庭美德為內容開展家風家訓、道德模範事蹟宣講活動,營造恩愛融洽的家庭環境。

  (五)中秋節

  活動主題:以突出闔家團圓、喜慶豐收為主題。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活動內容:

  1、開展以“互助友愛、共度佳節”為主題的社群志願服務活動。各單位要組織志願者圍繞敬老助殘、扶貧幫困、清潔環保、文明護綠等內容集中開展向老幹部、孤寡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孤殘兒童、留守兒童獻愛心,清掃環境衛生等活動,要透過走訪、座談、聯歡、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形式,為他們營造快樂、溫暖的成長氛圍。

  2、開展以“品讀經典、傳承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在社群開展形式多樣的中秋民俗文化表演、中秋民俗故事會和書法、繪畫等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

  (六)重陽節

  活動主題:以突出尊老敬老、厚德仁愛為主題。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登高賞秋和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活動內容:

  1、開展“關愛老人、情暖重陽”活動,深入敬老院和老年人家庭,舉辦空巢老人節、老年人集體生日、走訪慰問等暖心活動,幫助老年人解決現實問題,將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老年人心中,教育引導青年人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2、積極組織重陽文化廟會、重陽登高、民俗文化展、詩歌比賽、老年書畫展等系列活動,展現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精神風貌。

  3、開展老年人文體娛樂活動。積極舉辦棋牌、書畫、球類等各種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和便於樂於參加的文體活動,讓老人在愉快的氛圍中歡度重陽佳節。

  4、開展“感恩父母、和諧家庭”主題活動,開展以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為內容的道德講堂、家風家訓和道德模範事蹟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好風尚。

  四、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是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各社群要積極創新活動形式,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深入開展。要把開展好“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作為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確保活動有聲有色、紮實安全、穩妥有序地進行。

  (二)創新形式,營造氛圍。各社群要充分發揮幹部職工的主體作用,讓幹部職工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角。不斷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開展系列互動活動,使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與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增強節日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我們的節日”深入人心。

  (三)加強宣傳,務求實效。要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透過開設專題專欄、刊載公益廣告、設定專門網頁等形式,大力宣傳節日民俗文化,宣傳節日活動開展情況,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各單位要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充分利用道德講堂、宣傳欄、文化長廊、文化牆、板報等宣傳傳統文化,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2

  七夕節(x月xx日)是我國重要的民族傳統節日之一,為了保護和傳承好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傳統節日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載體作用,教育和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戀觀,促進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辦事處決定於x月份開展“我們的`節日·愛在七夕”主題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節”主題活動。透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凸顯七夕節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等文化內涵,引導幹部群眾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促進現代家庭觀念的健康成長,在全社會形成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二、活動主題

  以“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為主題,引導人們追求愛情忠貞美滿、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三、活動內容

  x、開展“愛在七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街道辦事處組織開展愛情詩詞誦讀活動,倡導忠貞的愛情觀;各部門組織開展吟誦經典愛情詩篇、傳誦美麗愛情故事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引導人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努力把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傳遞給幹部群眾。

  x、開展“愛在七夕”各類文化活動。街道辦事處將組織開展篝火情歌會活動,將中華忠貞愛情的傳統文明發揚光大,營造家庭美滿、社會和諧的氛圍,將“我們的節日愛在七夕”主題活動推向高潮。

  四、活動要求

  x、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我們的節日七夕”是街道文明辦倡導開展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的重要載體,各部門要結合我街道正在開展的文明單位建立活動,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做到廣泛參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教育深刻。各部門要精心組織活動內容,把節日期間的中華經典誦讀引向深入。

  x、突出主題、形式多樣。要以陶冶人民群眾高尚情操為主線,突出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社會和諧這個主題,要注重創新活動內容、形式和載體,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緊密結合起來,引領文明風尚,陶冶高尚情操,提升文明素養。

  x、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各單位、部門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愛在七夕”活動情況,及時報道廣大幹部群眾的過節心得,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3

  為進一步深化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推進“五個鞍山”建設,根據中央和省文明辦工作部署,按照鞍山市文明委關於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要求,市文明辦決定於七夕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充分挖掘七夕節的深厚文化內涵,結合勤勞節儉和孝親敬老教育,凸顯七夕節愛情、家庭等文化內涵,廣泛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志願服務、經典誦讀、鵲橋聯誼會、集體婚禮、文體娛樂等活動,引導人們追求愛情美滿、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促進現代家庭觀念的健康成長,在全社會形成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二、活動內容

  x、以弘揚愛情美滿、幸福和睦為主題開展家庭文化教育。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群組織開展吟誦經典愛情詩篇、傳頌美麗愛情故事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引導人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結合孝敬教育、傳承家風等主題,開展家庭文化宣傳活動,培養人們愛親、愛家、愛國的良好品質。市文明辦、鐵東區青少年藝術中心(“我們的節日”文化傳播基地)將聯合舉辦“愛的旋律”鋼琴音樂會系列活動。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各縣(市)區開發區

  x、要利用七夕節,大力發展節日文化、旅遊產業,不斷擴大傳統節日的社會影響。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按照“政府主導、民間主辦、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努力挖掘傳統節日市場潛力,把弘揚傳統節日豐富內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更好地結合起來,打造具有鞍山特色的節日文化活動。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文廣局、市旅遊局、各縣(市)區開發區

  x、舉辦各類交友聯誼主題活動。透過相親會、戀愛派對、篝火晚會、情侶漂流、共植愛情樹等活動,為青年男女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敞開心扉,尋找到真愛。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各縣(市)區開發區

  x、大力營造節日氛圍。市直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七夕民俗文化、地方鄉風民俗等內容,加強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普及工作;要及時報道各地開展特色七夕文化主題活動,以及廣大幹部群眾的過節心得,營造濃厚的七夕節日氛圍。市文明辦將舉辦“我們的節日鞍山印記”——七夕篇民俗攝影大賽活動。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鞍山廣播電視臺、鞍山日報社、鞍山文明網

  三、活動要求

  活動要圍繞節日主題,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要深入挖掘七夕文化內涵,精心設計、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節日民俗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4

  活動時間:

  9月5日

  活動地點:

  五年二班教室

  參加人員:

  五年二班全體同學、班主任老師

  活動目的:

  透過本次班會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個資訊化社會里,應該擁護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保留一點炎黃子孫傳統的東西。此外,藉助於“團圓”,讓學生感受到親情、感情存在。

  一、活動準備:

  1、召集班委討論、決定班會程式,構思班會主題、內容,確定主持人;

  2、根據班會內容確定班會骨幹同學。

  3、排練朗誦、合唱《水調歌頭·中秋》等節目;

  4、學生查詢有關中秋的資訊。

  二、活動過程:

  1、主持人王雨竹、王殿臣開場白;

  2、張靜軒同學朗誦《水調歌頭·中秋》;

  3、講述中秋的由來、習俗;

  4、講述身邊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

  5、有關中秋的民謠表演;

  6、全班合唱《水調歌頭·中秋》;

  7、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5

  一、活動主題:

  我們的節日—中秋

  二、活動目的:

  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為契機,以“我們的節日·中秋”為主題,讓學生知道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為什麼叫中秋節;中秋節民間的傳說、民間慶祝方式;瞭解民族的風俗。傳承民族的文化,弘揚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在校園內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使“我們的節日”深入人心,推進學校建立文明城市的工作,促進學生快樂成長。

  三、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1日—9月27日

  四、活動內容

  (一)加強宣傳

  利用主題班隊會、校園宣傳欄、校園廣播開設專欄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和講述與中秋有關的民間故事。

  (二)具體活動:

  活動一:佳節誦月——晨誦活動

  1.蒐集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詩歌、書籍,各班開展有關的晨讀。利用早操集會時間集體朗誦與主題有關的詩詞。

  活動二:佳節談月——主題班會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在報刊、網站上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傳說故事、經典文章,瞭解中秋節的風俗和來歷,並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記錄或列印下來。各班舉行一次“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在品月餅、談中秋、猜謎語的過程中感悟團圓、和諧的幸福,增進同伴之間的友誼。

  活動三:佳節憶月—實踐活動

  1、三—六年級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剪紙和繪畫展覽。要求:統一用A4紙,寫明班級和姓名。

  2、設計別緻、精美的生肖圖案。活動四:佳節賞月——親子活動

  中秋節當晚與家人一起品月餅、賞明月,感悟舉家團圓的幸福。將“品月餅賞明月”中發生的令你最難忘記的事情帶回學校與大家分享。

  中秋節是展現親情的節日,希望同學們傳承民族文化,按照要求開展活動。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6

  一、指導思想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為喜迎國慶xx週年,弘揚中華民族的偉精神和優秀文化,為進一步激發學校師生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學校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和自身實際需求,以形式多樣的活動展現學校新風貌與災後重建新氣象,努力達到營造國慶熱烈氛圍,歌唱好的時代主旋律,為此而特制訂本方案。

  二、領導小組

  組長:靳恩龍,宏觀調控各活動流程。

  副組長:郝新峰、馬慶良、孔祥麗、彭智敏

  具體落實活動的實施、監督與宣傳。

  組員:各年級級部主任、班主任、體育老師

  分別負責部門活動的開展。

  三、活動目的

  在全校營造迎中秋、慶國慶的喜慶氣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感受中華傳統與詩文魅力,力求全員參與又不影響學生的學習。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承辦,分期舉行,即減輕承辦人員的壓力,又能讓節日氣氛延續。透過本次慶祝活動,培養隊員熱愛祖國,瞭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

  四、活動安排

  (1)舉辦“迎中秋慶國慶”書畫比賽。

  作品內容:應圍繞“迎中秋慶國慶”的主題。

  繪畫作品:應映時代、民族精神;素描、水粉、水彩、國畫、剪紙均可;書法作品:軟硬筆均可,內容、尺寸不限,要符合書法創作格式。

  (2)歌唱比賽(1-2年級《國歌》3-6年級《國歌》自選歌曲。

  (3)觀看一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4)主題班會《祖國媽媽,我愛您》(9月24日檢查)

  (5)“我愛我的祖國、暢享和諧”徵文活動(第四周9月25日每班上交10份)

  (6)以“難忘中秋”為題徵文比賽(第四周10月8日上午每班上交10份)

  (7)出一期“愛我中華、歡慶中秋”為主題的黑板報(第四周9月28日檢查)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7

  根據區文明辦、區教育局的要求部署,結合我校實際,現將中秋節期間在全校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區文明辦《關於在中秋節期間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署,根據區文明辦有關要求,我校開展了以“歡慶中秋,感恩祖國”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全力突出中秋節的“團圓、和諧”的節日特徵,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二、組織機構

  總指揮:呂建朝

  副總指揮:潘珍平徐海霞魏瑜組員:全體班主任語文教師美術老師

  三、活動安排

  1、開展了“迎中秋經典詩詞誦讀”主題班會活動。各班師生精心準備,以誦讀傳統經典詩詞來歡慶中秋佳節,請各班級精心選擇歷代詠月名篇佳作,組織學生開展中秋詩文朗誦會、詩詞賞析講座等主題班會活動,並上交一篇相關主題班會教案。活動時間為週二班會課;並以“詠月”為主題開展中秋美文創作徵集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由本班語文老師負責。每班上交不少於2篇徵文文稿。徵文文稿於9月25日前上交校團委。

  2、舉辦迎國慶、中秋手抄報展和主題板報評比。全校學生透過網路查詢、圖書資料收集等途徑,蒐集有關國慶、中秋節的資料製作手抄報和黑板報,請各班班主任精心安排有繪畫、文字處理功底的學生製作一期格調高雅、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黑板報。引導學生在板報中瞭解中華悠久歷史、優良傳統和節日民俗,繼承傳統優秀美德。該項活動校團委將於9月28日進行評比和拍照。

  3、開展“致務工的父母一封家書”活動。組織留守兒童向爸爸媽媽寫一封信,向父母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和渴望團圓的殷切之情。

  四、活動要求

  1、精心組織,落實到位。要把開展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作為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內容,作為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精心組織,確保活動有聲有色。

  2、鼓勵創新,增強實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角。結合各班實際,創新傳統節日文化的活動形式和載體,使傳統節日和現代學習生活方式相適應,增強活動的吸引力。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透過本次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知道中秋節的來源及意義,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的傳統習俗、文化,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此培養學生的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懷。同時,藉助於“團圓”,讓學生感覺到親情、知道感恩。

  二、活動準備:

  資料蒐集,做課件、歌曲《明月幾時有》

  1、學生根據自身特長,分別收集與中秋節相關的文化。

  (1)內容:

  中秋節的美麗傳說(向家長了解,到有關網上查詢。)

  月餅的文化(收集形式:網上收集,上街調查,向家長了解)

  有關中秋有詩詞歌曲(向家長了解,到有關網上查詢,在書籍報紙中查詢,到磁帶店等相關商店尋找。)

  (2)時間限制:三天內

  (3)展示形式:圖片、詩朗誦、語言彙報等

  2、教師準備相關的補充資料,製作課件。

  三、活動流程預設:

  1、活動一:中秋節的美麗傳說

  (1)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2)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3)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2、活動二:月餅的文化

  (1)學生彙報有關月餅的文化。

  (2)彙報:同學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月餅,可以從種類、味道等方面去說。

  (3)教師展示:

  課件示,師再稍作解釋:

  先吃鹹後吃甜。

  品嚐月餅伴茶水。

  吃月餅要適量。

  要吃新鮮月餅。

  3、活動三:中秋節的詩詞、歌曲、歇後語

  4、活動四:地方習俗大家看(教師資料袋:中秋節的地方習俗)

  四、活動時間:

  20xx年9月18日下午。

  五、活動形式:

  各班分班舉行,行政人員,科任老師分別到班參加活動。

  到班人員:

  六年級:顏鐵軍五年級:晏亮芝胡瑛

  四年級:賓蘭郭志明三年級:楊凌袁喜梅

  活動意義:

  中秋節在中國是一個全民性的重大節日,在日益重視傳統的當今時代,透過本次活動,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讓兒童也在傳統節日中盡享遊娛之樂並受到有益的薰陶,讓新一代的兒童感受由一種傳統節日帶來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情懷。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9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濃厚文化內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市教育局決定在全市中小學校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精髓 銘記愛國使命。

  三、活動內容

  (一)小學組——歷史典故和紅色記憶

  以“傳承”為活動的基本原則,對“端午節”的歷史典故進行深度挖掘。利用班會開展“端午節歷史典故展演”活動,讓學生系統的瞭解屈原和端午節的故事,重點突出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不屈不撓的鬥志。組織開展端午節誦讀活動,精心選擇歷代愛國主義名篇佳作,透過吟誦屈原詩歌、中華歷代經典愛國主義詩篇、描繪國家偉大建設成就的詩詞等,感受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二)初中組——鄉土人文和愛國情操

  以“發揚”為活動的基本原則,投入到愛祖國、愛家鄉的實踐活動中,為家鄉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援。組織學生對大慶端午節有關的人文資源進行探索、發現,蒐集相關的文字、圖片或影片,透過故事、微電影、圖文集等方式展現出來。有條件的學校邀請參加大慶會戰的老者,為學生講述他們開發大慶時在端午節期間發生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創業者的艱辛和奮鬥精神。

  (三)高中組——端午創意和生命印記

  以“使命”為活動的基本原則,透過端午節活動充分釋放學生創意熱情,引發學生對於成長的深度思考。開展“端午創意”活動,圍繞“端午”、“屈原”、“粽子”等核心主題進行創意創作,學生可以透過食品、文學作品、影片作品、手工藝品等多種方式,展示自己對於端午節的獨特認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特困家庭為重點服務物件,廣泛開展送粽子、送溫暖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努力營造團結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和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

  四、活動要求

  (一)把握節日主題,精心組織實施。各單位要把開展好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作為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各單位要研究制定具體詳細的活動方案,堅持從本單位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立足基層實際,創新活動形式。要把“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和學生的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結合起來,與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作用,不斷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積極倡導文明、喜慶、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節日濃厚氛圍。各單位要透過各種宣傳媒介,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廣大師生踴躍參與活動,大力普及端午節的節日知識,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活動結束後,各單位將活動開展情況製作成微信宣傳頁轉發到“大慶·德育”微信群中。

  (四)做好影片報送,注重活動資料留存。局直屬小學學段(獨立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小學部、完全中學的小學部)於x月x日前推薦上報1個誦讀影片,誦讀內容不限,時長不超過5分鐘,注意標明誦讀篇目、所屬學校(班級)、指導教師等。誦讀影片的背板,要醒目突出大慶市“經典詠流傳·端午”誦讀展示等字樣。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10

  在20xx年5月30日上午9:00-11:00點,西部峰景物業準備組織小區業主開展“端午節包粽子活動”,參賽家庭60組(每組1個家庭),共分4輪比賽,每輪15組。活動分為2個環節:(1)、包粽子最多、最好評比環節;(2)、抽獎環節;(3)、凡參與包粽子業主均有紀念獎品相送。

  一、主題:

  以“粽子傳愛心”為主題展開活動

  二、時間:

  20xx年5月30日9:00—11:00

  三、參加人員:

  西部峰景物業、各樓積極報名參加的業主

  四、地點:

  西部峰景小廣場

  五、具體方案:

  1、活動安排:8:30分開始在西部峰景小廣場集合並做準備

  參賽家庭60組,共分4輪比賽。每輪15組。

  2、評比標準:

  (1)、同一時間內數量最多;

  (2)、粽子個數規整大小均勻;

  (3)、有無漏米現象;

  (4)、捆綁鬆緊度是否合適;

  (5)、外形是否美觀;

  3、抽獎環節,將參賽序號投入獎箱,依次抽獎;

  4、凡參與包粽子業主均有紀念品相送;

  六、場地佈置:

  1、掛條幅

  2、活動場地圍擋

  3、現場佈置桌椅

  4、準備充足的粽葉和糯米

  5、現場播放音樂、話筒、音響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篇11

  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充分運用民族傳統節日,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對於弘揚和諧文明社會風尚,推動形成團結互助、融洽相處的人際關係和平等友愛、溫馨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於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推進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發展壯大中華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使“我們的節日”深入人心,現就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結合我社群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理念,努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節慶文化,使民族傳統節日成為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活動實施方案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堅持與時俱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積極創新傳統節日的形式和載體,不斷增強節慶活動的群眾性、廣泛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始終保持傳統節日旺盛的生機和活力。著力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暢想主旋律,凝聚精氣神,譜寫新篇章。

  二、主要活動安排

  以中華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為切入點,在社群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經典、經典誦讀、節日民俗、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社群深入開展。

  (一)春節(元宵節)

  節日主題:

  這兩個傳統節日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節日期間要突出辭舊迎新、團圓平安、興旺和祝福的主題,突出“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節日氣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

  活動形式:

  1.開展理財活動。引導社群未成年人“用好自己的壓歲錢、爭當理財小能手”,促進他們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和良好的價值觀。

  2.開展民俗調查活動。要求社群未成年人瞭解有關春節的歷史典故和相關的民風民俗。

  3.開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一是利用假期組織未成年人參與“美在家庭、美在社群”行動,進行社群(街道)清潔衛生、環境保護和公益宣傳,營造喜慶祥和節日氛圍;二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扶貧濟困、尊老敬老、幫孤助殘、關愛留守兒童等形式多樣的“送溫暖”主題活動,讓他們在節日期間切實感受關愛和溫暖。

  4.開展節日文化活動。一是開展主題鮮明的經典誦讀活動;二是開展家庭親子誦讀活動,組織孩子和家長參與背誦節日經典詩篇,使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三是利用大型節日活動和未成年人活動陣地,圍繞節日文化內涵,策劃、組織其參加民族節慶文藝、娛樂等活動,增強其對民族傳統節日的喜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二)清明節

  節日主題: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先祖及離世親人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並伴有踏青、植樹等活動,節日體現飲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關愛自然的意義。要突出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的主題,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

  活動形式:

  1.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動。“追思勵志做棟樑”,充分利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透過為革命先烈掃墓、參觀烈士陵園,與共建的朝陽小學聯合舉行入團、入隊、成人儀式、主題班隊會等形式,引導在校學生牢記革命宗旨,立志報效祖國。

  2.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組織社群未成年人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在校學生走進社群、走進廣場舉辦清明詩文朗誦會。

  3.開展“追尋英烈足跡,傳承民族精神”網上祭奠活動。組織社群居民登陸網路平臺進行網路祭奠,發表祭奠感言,表達對英烈的感恩和敬仰。

  4.開展“文明祭奠我先行”活動,發一份文明祭奠倡儀書,倡導以“獻一束鮮花、植一棵樹、讀一篇祭文、憶一段家史”的形式祭奠先人,讓參與活動的未成年人在孩子家長中廣泛宣揚科學理念,引導家長改變舊的祭掃形式,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領悟文明祭奠文化內涵。

  (三)端午節

  活動主題:

  端午節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詩人屈原胸懷祖國、心憂天下、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要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個主題,積極組織群眾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和科普宣傳活動,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感,提高人們的科學意識。

  活動形式:

  1.開展“和諧端午日,弘揚民族魂”主題教育活動。與共建的朝陽小區透過召開主題班務會,組織學生上網瀏覽,查閱有關屈原的故事和詩歌,引導學生緬懷先賢,學習其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忠誠祖國的高尚品質,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2.開展愛國主義歌曲傳唱活動。以少兒歌詠比賽等形式,傳唱愛祖國、頌祖國的歌曲,在社群徵集參與活動人員,組織歌詠比賽,唱響熱愛祖國、愛家鄉主旋律,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引導社群群眾參與到社群建設的行動中來。

  3.組織開展講傳統美德故事活動。在社群廣泛開展傳講歷史名人、英雄模範、道德楷模和我們身邊好人的故事,引社群未成年人在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愛國情感、樹立報國之志,唱響主旋律,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落到實處。

  4.開展主題社會實際活動。結合端午傳統習俗,組織開展包粽子、制香囊等富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端午節主題社會實踐體驗活動,讓社群未成年人感受傳統,瞭解民俗,體驗成功的樂趣,喜愛“我們的節日”。

  5.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身運動。以開展“雙創“活動為契機,以除舊佈新為重點,從科學角度介紹懸白艾、掛菖蒲、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等端午傳統,增強日常生活保健知識;組織開展遠足、徒步、拔河等活動。

  (四)中秋節

  活動主題: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性、群眾性的特點,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要突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主題,努力營造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節日氛圍。

  1.組織“探月“活動。透過專題專欄、國旗下講話、座談會、板報專欄等形式,讓社群未成年人瞭解和講述有關中秋節的典故;大力普及傳統節日知識,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倡導文明向上的道德風尚。

  2.舉辦“詠月”經典誦讀活動。社群要結合實際,精心選擇歷代“詠月”名篇佳作,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賞析、創作活動,引導社群未成年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3.開展“觀月·賞月·談月”活動。要求社群工作人在中秋之夜,邀請家屬一同觀月、賞月、品嚐月餅,讓孩子傾聽長輩講述有關中秋的故事,並把自己瞭解的有關月球的知識講給家人聽。

  4.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開展關心孤寡老人、殘疾人、單親家庭兒童等,向他們贈送月餅一起吃月餅,過中秋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努力為單親家庭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和健康的生活、學習環境。

  5.開展以“感恩、團圓”為主題的網上寄語活動。社群要利用微博、民生網等資源,開展以“感恩、團圓”為主題的網上寄語活動。引導社群群眾利用網路媒體,上網寄語、留言,發手機簡訊等形式,向外地乃至國外的親人傳達節日的問候,表達團圓、思念的情愫,融入團結和諧、振興中華的民族大義。

  (五)重陽節

  活動主題: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習俗。要突出敬老孝親的主題,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強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意識,營造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

  活動形式:

  1.普及重陽節知識。充分利用社群微博、 QQ群、黑板報、工作例會,大力普及重陽節的知識,瞭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

  2.舉辦“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中華經典詩詞誦讀比賽。重陽節前夕,組織社群未成年人進一步開展學習經典、誦讀經典活動,組織他們誦讀國學經典詩詞,吟誦有關重陽節的詩詞和歷代尊老愛老經典詩篇,引導他們感受傳統“孝”文化的魅力,讓他們在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汲取精神營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開展我為老人獻愛心活動。透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敬老孝親道德模範事蹟,弘揚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同時在社群未成年人中開展“我為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我給爺爺奶奶寫一封信”、“我陪爺爺奶奶登一次山”、“我為爺爺奶奶送個小禮物”、“我為爺爺奶奶製作一張賀卡”等活動,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做人。

  4.開展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組織社群未成年人到社群“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家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體現最純真質樸的關懷,培養他們從小敬老、親老、愛老、助老的美德,進一步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5.倡導老少同遊活動。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讓老少輩人在共同遊樂中,親身體驗重陽節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家庭和睦的氛圍,感受祖國的發展與變化,感受家庭與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三、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系列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跨度長、要求標準高;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要與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單位建立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展領域、豐富內容,不斷提升活動的思想文化內涵。社群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要研究制定具體的活動方案,加強組織協調,周密部署、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堅持務實、高效、節儉的原則,注重創新突破,力求辦出特色,把“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搞活、搞大。

  2.立足實際,務求實效。按照“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居民)原則,認真組織好各項工作,做到既形成聲勢又紮紮實實。堅持從實際出發,適應群眾的審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形成系列,體現層次性,立足群眾樂於參與和便於參與,不斷創新節慶活動的形式和載體,有針對性地設計專案、開展活動,增強“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群眾性、廣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凸顯文藝性、教育性、新穎性,要力戒形式主義。主題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實用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在移風易俗中體現人文關懷,在歡樂喜慶中倡導文明新風。

  3.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節日氛圍。透過宣傳欄、電子屏、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簡報、社群微博、QQ群、主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宣傳介紹傳統節日,大力宣傳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情況,廣泛普及節日傳統知識,及時報道社群未成年人過節心得體會,宣傳“我們的節日”活動中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同時做好總結和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