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事蹟材料>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精選6篇)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精選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1

  王洪珍作為一名社群志願者,奉獻自我、身體力行地服務社會是她一向以來的志向和目標。她服務社會,無私奉獻,為促進志願者活動的深入發展不停奮鬥和探索。在服務群眾需求,弘揚互助風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在服務活動中尋求創新理念和方法,開發志願服務的新亮點、新領域。在參與志願服務中,讓她懂得了什麼是志願者,明白什麼是“奉獻、友愛、互助、提高”,體會到了什麼是“志願付出,歡樂奉獻”,同時也收穫了無盡的感動與歡樂。

  樹立形象,強化自身素質和人格修養。王洪珍一向把思想道德培養和業務本事學習作為強化自身素質提升、樹立良好形象的前提和基礎,經過自身素質和人格修養的提升,更好地做好志願服務。她一向堅持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行動上同黨中央堅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思想理論水平,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團結同志,有強烈的工作職責心和事業心,兢兢業業,全力提高志願服務水平。

  立足本職,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作為社群老年協會會長,她時刻牢記社會工作價值觀,同時作為一名志願者,她也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準則:志願付出,排憂解難。她經過社群志願服務組織積極為社群居民排憂解難,有力促進了和諧社群建設。一是深入社群居民家中,進行走訪慰問,與社群其他志願者一同去慰問困難家庭,為他們送去溫暖,使這些困難人員感受到人間真情和社會溫暖。二是立足實際,積極組織參與社群文化新風尚活動,在居民中開展“助雙創”、“垃圾分類”、紀念傳統節日為主題的志願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呼籲群眾增強環保意識,為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

  熱心公益事業,他始終把“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全心全意為社群居民服務,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贏得了社群居民的認可和好評,推動了和諧社群的建設。她積極化解矛盾,當好居民的調解員,在2019年,益華里社群成立“益群調解室”,王洪珍同志成為人民調解室的志願者,積極參與社群人民調解工作,為居民們化解矛盾,結合工作需要,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自我。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精神,新的精神營造新的氣象。而王洪珍作為新時代的老年志願者,她在新氣象所營造的新舞臺上去盡己所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實現人生的意義。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2

  她有很多的頭銜,洋洋媽媽,孫老師,孫經理,孫工,但是她最喜歡向別人介紹的身份就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者。她從2017年第一次在志願北京上註冊成了一名志願者。當時她是為了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志願活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她已經在志願北京上累積了56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長。2019年她回到故鄉---天津,加入了天津的志願服務隊-----陽光新城志願服務團隊,現擔任文明勸導服務隊隊長。透過參加志願活動,讓她對志願者有了更深的瞭解,志願服務讓人那麼熱愛,那麼願意去奉獻,那麼甘願付出。

  在新城社群參加的第一次志願服務是社群組織的創衛集中清整活動。當時她帶著孩子早早的就來到了社群門口,幫助志願者簽到,組織志願者拿工具。在開始志願活動前她組織大家進行志願活動開始儀式,宣讀志願者服務宣言:“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願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洪亮的聲音響徹社群,她以這種方式鼓舞著大家,從此以後社群的各項志願服務活動中都有她的'身影,她以實際行動把我們的新城社群裝點得更加文明美麗。

  抗疫期間她更是積極參加社群組織的志願活動,報名參加了社群文明祭掃攻克疫情社群巡邏活動,當時的夜晚氣溫還是很低的,她和兒子還有社群的志願者們不畏嚴寒,3個小時的巡邏走遍我們社群的每一個角落,發現不文明的祭掃後及時勸阻。

  在疫情期間她帶著孩子也參加了發放抗疫宣傳材料,給大家普及抗疫知識。期間看到孩子累的腿疼,她也是告訴孩子生活就是這樣,不付出就得不到,不要怕苦怕累,讓孩子得到了不一樣的成長,使孩子透過志願活動收穫諸多,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她積極地給社群鄰居宣傳垃圾分類的小方法,從自身做起,透過自身的行動帶動身邊人動起來。她還自行製作了一個宣傳垃圾分類的PPT,打算等疫情穩定了給小區居民培訓一下,從源頭上讓大家認識到垃圾分類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疫情穩定後她獲得了津南區頒發的志願獎章,這是對她參加志願活動最大的肯定,一方面激勵了她自己,另一方面也鼓勵了其他人去參加志願活動。

  她常說:“其實志願者往往意味著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意味著大多數時間都在默默無聞不求回報。但志願者往往可以看到最純淨的世界,收到意想不到的感動,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的溫暖。”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3

  一提起口腔醫院家屬樓家委會主任、樓門長陳麗華,樓內居民無不交口稱讚。高挑的個子,秀麗的面龐,麻利、熱心的性格,儘管腿腳有些不好,但她永遠走路、辦事像一陣風一樣。為居民服務起來的精神頭兒,永遠不會相信她已經75歲高齡,由於她無私地熱心為民服務,樓里人都尊稱她一句“陳老師”。

  2003年非典期間,陳老師就戰鬥在防疫一線,由於她對樓內居民的精細化分類管理,嚴格把控,口腔醫院家屬樓沒有一例非典病人。

  今年大年初三開始,陳老師就每天值守在樓門外,40多天過去了,她沒有休息一天。遇到血壓高了,趕緊去趟醫院簡單看看病,拿點藥就又返回崗位。每次勸她休息,她都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戰勝疫情是大事!放心吧,我的身體我有數。”

  為了戰勝疫情,她採取了“三步走”法——“宣傳到位、摸清底數、封閉管理”。

  摸清底數:她利用自己對樓內居民底數清的優勢,配合社群居委會兩次“敲門”行動,地毯式挨門挨戶地電話、入戶,摸清家中人員情況,是否有返京人員或何時返京。特別是租戶,她死盯每一個人,無一遺漏。根據每戶人員情況,發放社群自制的不同顏色出入證。

  宣傳到位:為了讓樓內居民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她自己定期根據疫情情況,書寫黑板報,有口號、有編撰歌曲、有政策宣傳、有防控常識宣傳等等。使得樓內住戶返京人員自覺自願居家觀察14天不出門,老住戶自覺不會客。

  封閉管理:依據非典經驗,陳老師大年初三就開始封閉小院。為加強家屬院夜間防控管理,嚴防外來人員夜間進入小區探視,同時解決夜間晚歸居民入院問題,在社群居委會的支援下,在鐵門口安裝了電子無線門鈴,只要鈴聲一響,夜間保安人員會及時到門口例行檢查、開門。電子門鈴的安裝進一步加強了夜間管理,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大家一致稱讚是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好方法。

  這就是陳老師,她在疫情面前牢記黨員身份,把牢防控安全門,帶著熱情、帶著溫暖為居民提供服務,為最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應有的努力與奉獻。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4

  鄭斌曾就職於中鐵十八局物業,有十餘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對於小區的建築樓宇、設施裝置以及居民人員構成都相當熟悉。在收到社群徵集志願者通知後,他第一時間投入到戰“疫”中,加入到核酸檢測篩查的工作隊伍中。

  鄭斌到崗後,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基層經驗優勢,既執勤站崗、維護秩序,又透過多個業主群通知居民核酸檢測,同時協調物業,全力協助社群做好篩查和排查工作。大家都稱其為“全能”。

  為確保應檢盡檢,曾接受過核酸取樣培訓的他,還承擔起了入戶取樣工作,穿梭於各棟樓宇,為行動不便的居民上門進行核酸取樣。由於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手持取樣物資長時間的爬樓,全身的衣服和防護面屏都被汗水浸溼,同時在寒夜裡頻繁的更換防護服以及消毒,一趟下來精疲力竭。

  在核酸檢測工作結束後,他又投入到新的崗位當中,每天回家都已是深夜,從未曾懈怠一天。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5

  19歲的李騰是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的大一新生。看到社群招募志願者的訊息後積極主動報名,於1月9日加入十八局社群志願者團隊。

  在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時刻,他說:“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為防疫工作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在大篩期間,他與其他志願者一起挨家挨戶通知社群居民,並積極配合社群工作人員維持現場秩序。忙完大篩現場,他又帶領醫護工作者到被隔離人員和行動不便的居民家裡上門取樣,解決了“特殊”居民的不便。在小區封閉管理時,他又化身為“快遞員”“配送員”,為被隔離人員送去生活物資,幫助居民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幸福年。

  在志願服務中,他會耐心地回答每一位居民的問題,用溫和簡潔的語言向來諮詢的居民介紹疫情當下的政策,即使一天的工作很辛苦,他也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抗疫中書寫了自己的使命與擔當。

  最美志願者服務社群事蹟材料6

  在上下一心抗擊疫情的特殊時刻,作為海林公寓的一員,居民代表呂志芳毫不猶豫報名成為社群志願者。

  呂姐愛人剛離世不久,兩個年幼的孫女又需要照料,但她與小區居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即使家裡有困難也非常願意為鄰居們奉獻自己的力量。

  根據社群黨組織安排,呂姐組織小區其他志願者協助十八局社群開展核酸檢測,在小區卡口一線值班,做好測體溫、查驗健康碼、外來人員登記等工作。碰到有人不理解、鬧意見、發牢騷,呂姐積極勸導和說服,維護著小區的穩定和安寧。

  “雖然很辛苦,但是想到小區居民的安全,心中倍感欣慰,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呂姐和小區的志願者們一直堅持在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積極想辦法為居民排憂解難,經常很晚才回家,有幾次都是深夜12點多了,但她覺得為街坊鄰居們服務是一件非常光榮並有意義的事!

  像鄭斌、李騰、呂志芳這樣義無反顧參與社群疫情防控工作的志願者還有很多,他們日夜堅守、無私奉獻,為疫情中的居民們帶去了溫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