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孤獨的古詩句
人生於世,總是孤獨的,但是,我們的孤獨總是難以言表。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蘇軾孤獨的古詩句,希望能幫到你!
卜算子·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註釋】: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疏桐:枝葉稀疏的桐樹。
漏斷:謂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省:瞭解。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釋放後被貶謫黃州時所作。詞作動、傳神地描繪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憤寂苦的'心情。
黃庭堅稱其“語意高妙”、“筆下無一點塵俗氣”。
賀新郎[1]
乳燕飛華屋[2],悄無人槐陰[3]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4]。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5]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6],又卻是,風敲竹[7]。
石榴半吐紅巾蹙[8],待浮花浪蕊[9]都盡,伴君幽獨[10]。
穠豔一枝細看取,芳意千重似束[11]。又恐被秋風驚綠[12]。
若待得君[13]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14]。
註釋
[1]本詞後片多詠石榴,如元吳師道《禮部詩話》稱為“別一格”,同前《卜算子》注[4]引《苕溪漁隱叢話》之說;如清譚獻評《詞辨》說“下闋別開異境”;這類說法大意不誤,亦未盡合。如本詞下片並非只說石榴,參看《卜算子》詞注[4]及下注[14]。
關於本詞也有一些故事,有謂為官妓秀蘭而作(見楊湜《古今詞話》,胡仔已駁之)。有謂為侍妾榴花作(見《耆舊續聞》卷二),有謂在杭州萬頃寺作,寺有榴花(見《艇齋詩話》)。這些都不過傳說而已。如“寺有榴花”云云,疑即從白居易《題孤山寺山石榴花》詩而附會之。
[2]燕子營巢,喜歡在雕樑畫棟間。小燕學飛,夏初景象。杜甫《題省中院壁》:“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
[3]“槐陰”一作“桐陰”。
[4]“白團扇”見晉謝芳姿《團扇歌》。“扇手”句兼用《世說新語·容止》:“王夷甫容貌整麗,妙於談玄,恆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晉書·王衍傳》作:“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
[5]“誰來”,有誰來,言無人。
[6]“瑤臺”,傳說在崑崙山,仙人所居。“曲”,深曲之處。《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7]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8]白居易《題孤山寺山石榴花》:“山榴花似結紅巾。”山石榴是杜鵑花,一名映山紅。這裡借指石榴花。
[9]韓愈《杏花》:“浮花浪蕊鎮長有。”
[10]《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蓋初夏之時,千花事退,榴花獨芳,因以寫幽閨之情。”
[11]榴花多千葉重臺的,此句與上“紅巾蹙”句,並深得形容之妙。
[12]秋風搖落,不但千紅早盡,亦萬綠全消,是深一層寫法。皮日休《石榴》:“石榴香老愁寒霜。”
[13]此“君”字與上“君”字,均指遠人。
[14]“若待得”以下,作一句讀。謝朓《王孫遊》:“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大意正同。“簌簌”近接粉淚,遠承落花,故曰“共”,曰“兩”。用“若”字領頭,全句只是虛擬,泛指落花,已不限於上文石榴。[1]
譯文
雛燕兒穿飛在華麗的房屋。悄然無人,梧桐繹陰兒轉向正午,晚間涼爽,美人剛剛湯沐。手裡搖弄著白絹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漸漸睏倦餘倚,獨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誰推響彩繡的門戶?白白地叫人驚散瑤臺仙夢,原來是夜風敲響了翠竹。
半開的石榴花像紅巾疊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盡,它就來陪伴美人的孤獨。取一枝濃豔石榴花細細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風驟起,吹得只剩下一樹空綠,若等美人相對比,殘花之前對酒不忍相看,只有殘花與粉淚,零落兩簌簌。
蝶戀花
蝶懶鶯慵春過半。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無人卷。
雲鬢鬅鬆眉黛淺。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
賞析
這首詞以種種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個多愁善感的傷春少女形象;以 春意闌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傷春的複雜心緒。
上片由寫景過渡到寫人。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懶得 飛舞, 黃鶯也有些倦怠,風捲花落,殘紅滿院。面對這“風雨送春歸”、“無計留春住”的情景, 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觸目 傷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鶯本來不見得慵懶,但從這位少女的眼光看來,不免有些 無精打采了。發端寫景,下了“懶”、“慵”、“狂”、“殘”等字,就使周圍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隱約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寫人:紅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線漸暗,簾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懶意慵,神倦魂銷。無一語言及傷春,而傷春意緒卻 宛然在目。
下片由寫少女的外在形象,過渡到寫內心世界,點出傷春的底蘊。首句以形寫神,寫因傷春而懶於梳洗。以下承上刻畫愁思之重。“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是說觸處皆能生愁,無人可為排解。“總”字統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為愁的觸媒,而又無人可以 傾訴,則心緒之煩亂,襟懷之孤寂,可以想見。到此已把愁情推向 高潮。煞拍宕開,謂此情將不會一無依託,楊花尚有東風來吹拂照管,難道自身連楊花也不如嗎!楊花似 花非花,在花中身價不高,且隨風飄蕩,有似薄命紅顏,一無依託。這裡即景取喻,自比楊花,悲涼之情以曠語出之,愈覺悽惻動人。
詞的結尾耐人尋味。它創造出新意境,寫出了少女的消極傷感與天真大膽交織的矛盾心理,顯得不同凡響,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