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木蘭詩的寫作特點

木蘭詩的寫作特點

木蘭詩的寫作特點

  寫作特點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木蘭詩的寫作特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木蘭詩》寫作特點

  《木蘭詩》是一首敘事詩。它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節,在敘事上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是其主要特點。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鄉、家人團聚的內容寫得詳細。對出征前的準備及十年的征戰內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是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構疏密有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試想,如果將十年的征戰生活詳細來寫,就會沖淡了詩的主題,也與木蘭的形象不相吻合。所以木蘭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是與詳略安排分不開的。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願為父親分擔壓力;“旦辭爺孃去……”八句以重複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裡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裡,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木蘭詩》文學常識:

  樂府,原是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其職責是採集各地民間詩歌和樂曲。後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稱作樂府。

  《樂府詩集》是一部完備的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民歌又按地域分為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是北方民族的民歌,其特點是題材廣泛,格調雄勁,熱烈而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