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桂東名勝神仙頂的散文

桂東名勝神仙頂的散文

桂東名勝神仙頂的散文

  神仙頂位於昭平縣木格鄉高車小組,與滕縣古龍鎮的高達林場交界,海拔約800多米,相傳古代天上的神仙經常到此雲遊,因此而得名。它巍峨雄偉,高聳入雲,山上樹木蔥蘢,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是登高攬勝的好去處。神仙頂最神奇的地方是山頂的那眼泉水。在接近山頂的石縫裡,有一眼清冽甘甜的泉水,泉水長年不涸不盈,清澈甘甜,泉水下面是一處半畝見方的湖泊,道家稱之為太乙池,湖水碧波盪漾,清澈見底,如一面碩大的銀鏡。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竟有一眼長年不涸的泉水,實在是令人稱奇。關於這眼泉水,當地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在神仙頂腳下,住著一戶貪心的財主和幾戶佃戶,財主對佃戶的盤剝貪婪無厭,佃戶們苦不堪言。一個佃戶實在忍受不了他的盤剝了,於是不再租種他的田地,每天上山打柴來賣,想以此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但是一家人經常無法填飽肚子,他只好經常挖一些野菜、採摘一些野果回家充飢。一天,這個佃戶照樣上神仙頂打柴,卻無意中發現一面岩石的石縫裡有十幾粒白花花的大米。這個佃戶開始的時候以為是小鳥叼來放在這裡的,但他不久便發現石縫裡慢慢流出了十幾粒米來。佃戶見了欣喜若狂,他家裡已經好幾天沒米下鍋了,他連忙解下上衣鋪在岩石的下面,然後便去打柴了。

  等他晚上打柴回來時,發現那石縫流出的大米正好夠他一家人這一天的糧食,於是他高興地揹著柴和米下山了。第二天,這個佃戶又照樣上山打柴,他仍然好奇地來到這裡,發現那石縫裡仍然慢慢流出大米來,他連忙解下上衣鋪在岩石下面。待他晚上打柴回來時,石縫裡流出的大米仍然與昨天的一樣多,也正好夠他一家人一天的糧食。

  以後,佃戶每天都上山打柴,並且帶了一個口袋,他每天把口袋吊在石縫的下面,然後去打柴,等他晚上回來的時候,那口袋裡就有了全家人一天吃的米了,那石縫說也奇怪,每天流出的米不多也不少,正好夠他一家人吃。原來,這是一口古代神仙留下來的出米巖。靠這眼出米巖,佃戶一家人漸漸過上了好日子。但出米巖的秘密最後還是被貪心的財主發現了。原來,財主看見這個佃戶既不租種他的田地,卻每天都有米吃,財主便暗中偷偷觀察,終於發現這個佃戶每天都從山上帶回一小口袋米。有一天,他悄悄地跟在佃戶的後面,終於發現了這口出米巖。

  到了晚上,財主便與他的老婆帶上一個大大的布袋和一把斧頭和鑿子,偷偷溜到了山上,他們鑿開那口出米巖,想讓大米嘩啦啦地流出來。沒想到那石縫被鑿開之後,突然湧出了洶湧的泉水來,像發洪水一般,片刻便在岩石下面形成了一個湖泊,洶湧的'泉水把財主和他的老婆衝進湖裡淹死了。從此,那口出米巖再也不出米了,每天流出清冽甘甜的泉水,泉水流到山腳,澆灌著農田。貪心的財主死後,人們就耕種了他的田地,再也不用交租了,山下的老百姓從此過上了好日子。這就是這眼神奇泉水的來由。

  雖然這只是一個動人的傳說,但是在如此高的山頂之上,長年有這樣一眼泉水和一處湖泊,確實是令人稱奇,而且泉水清冽甘甜,飲後清涼甘醇,如飲美酒。每年重陽節這一天,當地許多人都來此登高遠眺,嘗一嘗這裡甘甜的泉水,並帶器皿盛泉水回去給老人喝,據說這一天盛的泉水可以驅除百病,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它寄託了善良淳樸的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