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觀音土散文

觀音土散文

觀音土散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音土散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查閱一本史書,突然發現裡面有這樣一句話“黃河氾濫再加上那幾十年不遇的蝗災,使得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人們遭受滅頂之災。人們以草根樹皮以及觀音土來充飢……”在這段話裡我們發現了一個神奇的名字“觀音土”。

  說起“觀音土”,恐怕許多人一定覺得很奇怪、很陌生。不知道這個能夠和大慈大悲觀音菩薩聯絡一起的土是一種什麼東西。直到現在人們也沒有給這種東西一個準確的定義。有人說觀音土就是一種陶土,是南方制瓷中的原料;有的說觀音土就是高嶺土也叫膨潤土,是一種非常細膩象石膏一樣的土;有的說觀音土其實就是老牆角下風化出的細土,甚至有人見文生意說觀音土就是觀音菩薩佛堂裡面供桌上的香灰。查閱資料發現我國從廣西到廣東,從華北到華東,從東北到陝西幾乎絕大多數地區都有關於觀音土的說法。那麼觀音土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呢?首先我來說說我所親眼看見並品味過的觀音土……

  1968年我從張家口市被戰備疏散到了河北省無極縣一個地處冀中平原的農村老家裡。我在那裡整整的待了一年。並參與了村裡幾乎所有的田園勞作。記得一天我們在村裡挖地道(當時一種備戰的做法)我從那鬆軟的黃土裡突然挖出一塊奇怪的東西。只見這東西外形不規則,大小如拳頭,質地軟軟的富有彈性,裡面的顏色灰白很有粘性。一位村裡的老大爺告訴我說:“這東西叫“觀音土”,是一種大災之年人們可以替代糧食的泥塊。”“可以當糧食的泥塊?”我簡直不敢相信這眼前的東西和這種近似荒唐的說法。看著我神奇探尋的眼光,老大爺接著告訴我說:“這種東西似土又非土,似糧又非糧。說它土吧,這種土吃在嘴裡它不牙磣,而且有一種麵糰似的口感。可你說它是糧吧它又不是糧,這天底下那裡有從地下土裡長出的麵糰呀。有人說這是觀音菩薩顯聖變化出救濟咱災民的.口糧。所以呀人們就叫它“觀音土”。

  就這樣,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在那深深昏暗的防空洞裡,我從這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口中瞭解了這“觀音土”。

  在那過去的大災之年,人們將這種土曬乾碾成面和樹皮野菜摻在一起做成菜團吃。實在挖不到樹皮和野菜就這樣拿著觀音土吃。這種說是象糧食的土其實沒有一點營養,只能透過吞嚥這種東西消除那種痛苦的飢餓的感覺。而且由於這種土的比重很沉,吃多了會將人的胃以及腸子墜斷。再加上它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消化的物質,人的腸道無法將它正常透過蠕動排除。據說很多人餓死後乾瘦的屍體上隆起一個巨大的肚子,而這肚子裡其實就是一大塊泥土。

  記得我曾經把一塊觀音土帶回家用水洗淨,露出它那灰白色的樣子。我把一塊放進嘴裡嚼著它確實不牙磣,而且有點嚼麵糰的感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如同嚼一塊已經沒有味道的口香糖。

  “觀音土”一種承載著我們民族痛苦昨天的東西,一種漸漸被歷史磨滅的記憶。我不知道這種東西在今天會有什麼作用。會有什麼樣的科研價值,我只想透過我這篇文章告訴我的後人別忘了我們的祖先就曾經吃過一種外表象糧食的泥土。別忘了我們是吃過觀音土人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