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印象蘇寶頂散文

印象蘇寶頂散文

印象蘇寶頂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印象蘇寶頂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時候,住在大山裡的我,站在堂屋門抬頭往前看,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高矮層疊的群山,逶迤至天邊的白雲深處。“吱呀”地開啟灶屋門,立在房子後面的也是一座座不見峰巒的大山,感覺自己就像被大大小小的山包裹著,是吸著山裡的清新氣息,躺在山裡的綠色懷抱中逐漸長大的。

  當第一次聽村裡人說起自己所住居的山是雪峰山,說起村子後面那座大山裡的最高峰——帽子山。腦海裡就定格著這麼一副畫,雪峰山很大,大得我很難望穿門前那一排綿延的山;雪峰山很高,高得即使我在山下仰望,也看不清經常是雲霧濛濛的帽子山,以及冬天一場大雪過後,刺眼的太陽掛在湛藍的天空上,幾天就把村子周圍的雪消融殆盡,而帽子山依舊是一座白雪皚皚的山峰,它直插藍天,猶如一座閃著銀光的寶峰。

  直至初中開始學習中國地理,才知道雪峰山,是我國中部地區一座重要的山脈,是我國南方中西部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由此往西,便是雲貴高原,直至氣候惡劣的青藏高原以及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往東,則是湘中盆地,以及氣候宜人的江南地區,海拔逐漸下降,雖還有一些山,但都不高,也不大。

  記得當時記得最快的地理知識有兩個,一個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第二個便是雪峰山的最高峰:蘇寶頂。也就知道了帽子山它還不是雪峰山的最高峰,最高峰是在帽子山的西邊不遠處。聽老師說,從鄰鄉還有一條小山路可以上去,一天之內都不能打來回,並且這條小山路沿途都是樹林密佈,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地方,是過去獵戶打獵走出來的茅草路。

  從此,去雪峰山的最高峰——蘇寶頂看看,便成了我的一個心願,一直想去體驗一下“山高人為峰,一覓眾山小”的豪氣。猴年春節期間,家人一起出去旅遊,旅遊線路中特意選擇了蘇寶頂這個景點,也算是了卻自己心中已久的願望。

  大年初二的上午,我們乘坐的車子剛下滬昆高速安江出口不久,便進入到山清水秀的小水電之鄉——洪江市熟坪鄉,這是一條從北坡上蘇寶頂的必經之路。車子穿行在溪流綜綜的小峽谷裡,雖是暮冬初春時節,山上樹林依舊蔥綠,大片的竹林,低垂著有點泛黃的婀娜身姿。那一坡坡的蒼蒼蒹葭,一束束白色的蒹葭花絮,散落在蔥蘢的峽谷之中,谷底中那些大小不一的水潭,藍得如一顆顆細碎的寶石,透著深邃的色彩,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起了《詩經》中秦風裡的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峽谷裡,新建的磚瓦房很多,也很漂亮,但那些貼著紅春聯,掛著紅燈籠,簷尖高翹,塗著透亮桐油的老屋,才是路途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尤其是快到蘇寶頂山下的羅翁村,有一個由十幾幢這樣房子組成的寨落,就像一方不染紅塵的化外之地,靜靜地隱逸在這大山裡,升起那從不問來處,也不問去處的幾縷煙火。

  車子走到蘇寶頂的半山腰上,從車窗往外看,來的路上沒有見過的八面山水庫,好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綠色的群山之中。水庫四周的山上,林木蔥鬱,幾座高矮不一的`山,從各個方向圍攏來,就圍成這麼一座猶如天然的峽谷湖泊。遠遠看去,靜謐得像一塊藍色的鏡面,在這大山裡,收納著一個個匆匆的身影,以及無數次風華里的回眸。

  隨著海拔的增高,離蘇寶頂也越來越近,能有這麼一條寬敞的盤山公路上去,還得搭幫山上所建的風力發電廠,山頂的白色風力發電塔已經隱約可見。路邊山溝裡的溪水也變小了,而溪裡的岩石則越來越大,被風雨刷得光禿禿的岩石,凌亂地散落在山溝裡,有的比人還高,有的幾塊石頭重疊在一起,造型各異,千奇百態。溝邊的灌木叢,大部分都是光禿禿的,枝條密密麻麻的,相互纏繞著,也許是在守候著,守候著彼此曾經的約定。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行車,終於到達蘇寶頂。首先映入眼前的是聳立在各個山頭的白色風力發電塔,一個接一個地向遠處低矮的山頭排去。走到電塔眼前,山下看得很小的塔柱,變得要幾個才能抱得住,人站在塔下,轉動的巨大扇葉離得如此的近,似乎才真真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山上風很大,“呼呼”地吹得眼睛都有點睜不開,“轟轟”的電塔扇葉的轉動聲響徹整個蘇寶頂,“人定勝天”的豪氣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展現。

  此時,抬頭仰望天空,耀眼的太陽正掛在沒有一絲雲彩的藍天正中,蘇寶頂的上空猶如一個藍色的圓盤,圓盤四周的天際又圍著一圈淡淡的白雲,連綿的群山向遠方逶迤而去,隱約到那望不到盡頭的雲層之外。從蘇寶頂往下看,一座座的山頭,一條條的山溝,變得很小,很細,好像一條條流動的血脈向山下奔去。此時,感覺四周的山都在扭動,都是一個個跳動的生命。聽,那“呼呼”的風嘯聲不就是他嘶啞的吶喊嗎?看,那向遠方蔓延而去的群山不就是他偉岸的身姿嗎?

  眼前的五指峰由五塊巨大的灰黑色岩石組成,位於蘇寶頂的東南方。這些岩石又是怎麼立上來的呢?也許只有佛祖的法力才能做到。我想,這個五指峰就是《西遊記》裡壓了孫悟空五百年的那個五指峰,五指峰旁邊的山坡上,還凌亂著幾十塊同樣顏色的大岩石,也許是如來佛祖施法剛壓著他的時候,幾經掙扎,拱落下來的,然而終究是佛法無邊,孫悟空最後是在唐僧的解救下,才得以脫離苦海。從離五指峰最近的風電塔仔細看,在拇指峰上還臥著一頭石虎,虎視眈眈地看著我,也許他是孫悟空被壓在此處的玩伴,只是去西天取經時,孫悟空忘記帶他一起去,而他還一直在此苦苦地等著已經成佛的猴子回來。

  蘇寶頂周圍,都是一些低矮的灌木叢和草皮,山頂上的灌木大部分都是光禿禿的。最神奇的是在峰頂1943米處竟然有一片矮矮的小竹林,這些竹子也許是經過上千年的跋涉,才從山下爬到峰頂。也許只有這些竹子,才能看清流年裡的風起雲湧,才能看懂春風秋月裡的故事。山下的煙火也漸漸地飄到了曾經寧靜的蘇寶頂,那穿山而過的滬昆高速公路上飛馳的車流,能依稀可見。而來時的盤山公路,變得如羊腸小道,山腳下的房子,就像一個個的火柴盒,此時都已成蘇寶頂下面的的風景,只是許多年後,你我容顏已蒼,風景還會依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