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過冬之前翻火炕的散文

過冬之前翻火炕的散文

過冬之前翻火炕的散文

  北大荒這麼冷冬天的取暖怎麼辦?沒暖氣的農村過去主要靠燒炕。家家房子多是裡外兩間,外間地上有個大鍋灶,砌得很低,直通大炕。裡屋差不多一半就是一鋪大炕,所謂“炕大屋裡暖”。不管家裡幾口人,冬天都擠住在這鋪火炕上。就是有套間兩鋪炕的,冬天也多擠在一間屋,不然取暖煤或柴燒不起啊!火炕用磚或磚坯砌成,一頭通著鍋灶,另一頭通煙囪。做飯燒火時炕被加熱,特別是嚴寒的冬天,睡在上面,那個舒服,什麼席夢思也比它差遠了。在外面幹活回家,到鄰居、朋友家串個門,第一件事就是“脫鞋上炕”。難怪北方兵土改時盼望的就是:“兩畝土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呢。在外面幹活不管有多勞累,或是有個腰痛背痠的,在熱炕一睡就能好多了。

  炕面下是煙道,一年燒到頭,時間長了難免積滿了灰垢,因此入冬前家家都要翻炕。就是把炕面磚揭了,把煙道里積存的菸灰掃除乾淨,過去農村火炕是用土坯砌的,就連土坯一起清理掉。經過了一年煙氣的薰烤,吸收了大量的氮,那可是上好的肥料。在北方農村,你把這炕肥給他,他願意給你免費翻炕。下放前每年都是學校派工友到各家幫著抹牆與翻炕,本人只當小工幫著遞個灰,傳個磚什麼的。

  這是北大荒人過冬前最重要的準備,各單位也都當成一件大事,組織職工互助。別看這活看起來簡單,炕底子先鋪一層土踩實,在上面用單磚砌成短牆,再在上面鋪一層磚做成炕面,一抹泥砂就妥,只需半日,當天架起硬柴一燒,到晚就差不多了就烤乾了,否則一家人上哪兒住去啊!我在基建隊呆過,再回學校時,我就成了師傅,學校入冬前教室宿舍的幾十個爐子,各家的幾十鋪火炕,全是我們老師、工友分工負責包乾自己維修的。

  炕的`好壞差別很大,根據煙囪位置,有的是直排式,有的是回籠式,煙的通道太寬,好燒是好燒,但由於抽勁大,存不住熱氣,睡到半夜炕就涼了。有的炕中間過火熱的燙人,兩邊還是冰涼,熱氣都從中間兩三行煙道跑了。煙道中間用點半截磚阻擋一下吧,弄不好又不好燒了。特別是氣壓低要變天時,弄得屋裡屋外全是煙。沒法只好在大冬天把火炕扒個洞拿掉那幾塊礙事的磚,但這時外面早封了凍,到哪裡去找一盆泥沙來修補呢?後來學乖了,在家也備兩盆土,以防掏炕之需。

  基建隊本身就是做這些活的,翻炕更是小菜一碟。這年冬天正好隊裡組織十多人翻炕,兩人一組,一個瓦匠配一個小工,要把全隊一百幾十家的火炕都翻修好。分我給瓦匠小蔡當助手,小蔡是我教過的學生,他爸爸是營房科科長,也是個老基建了,由於“文革”初中畢業無學可升,小蔡才十六歲,他爸就叫他學了瓦匠。這孩子還真聰明,好像有這方面的基因,一點就通,一學就會。他又學過物理,注意看老師傅修過好燒的炕,用調整進風口半截磚的角度將氣流均勻的分配給各條煙道,我跟著他修了十幾家的炕,家家好燒,都誇他說:“這孩子不簡單,修的比老師傅的強!滿炕熱,又省柴,又好燒。”

  冬天家裡炕若是不好燒,過去我都是一拖再拖,有時氣得老婆自己把炕扒開了,拖到實在混不下去了我才肯動手。學了他這手後我就不怕了,掀開幾塊磚,試著調整一下進風口的角度,或拿掉其中一兩塊磚,幾下一弄也就好燒了。而那半盆泥沙也是入冬前備下的,堆在家中牆角,也無需化凍。北大荒的生活裡也是到處有學問的,你學不會與這裡惡劣的自然環境鬥,學不會怎樣生活,要麼被淘汰,要麼去當逃兵。只有學會了這一切,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北大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