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歲月靜想夕陽黃昏散文

歲月靜想夕陽黃昏散文

歲月靜想夕陽黃昏散文

  離家多年,漂泊在外,總是感覺時光流逝的飛快;人至中年之後,看著日漸增添的白髮,那種在異地思鄉的情懷總是縈迴在心間。

  久居異地城市,望四周高樓大廈,滿眼呈現繁華一片。在城市喧囂的天空裡,我喜歡獨自登樓靜思遠眺,尋覓寧靜的心境。每當看著從北方的天空緩緩飄動的潔白雲朵,一支伴隨我多年的心中的歌兒自然而然地一遍一遍地想起: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的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歸來吧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歸來喲

  別再四處飄泊

  ……

  屈指算來,這種四處飄泊的日子已有近十個年頭。而在我內心裡,踏著回鄉的腳步總是那樣的沉重,歸鄉路總是那麼的漫長。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彷彿“吹來故鄉泥土的芳香”。

  故鄉的泥土,家鄉的小河養育我長大,四十多年的恩情永遠難忘。無論我身處何方,心中總有一支短笛隱隱約約在吹響: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

  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笑意寫在臉上,

  哼一曲鄉間小唱,

  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

  多少落寞愁懺,

  都隨晚風飄散,

  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

  ……

  鄉間的小路上,重疊著我四十多年的記憶。我出生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裡,我的祖父祖母撫養著我的.父輩——八個兒女,可想而知,在那艱苦的歲月裡,是多麼的不容易。待到我童年記事懂事起,祖父祖母對我們這一孫輩們的關心照顧的身影和那慈祥的目光,總在我的腦海中閃現。

  我的童年與當時的許多農村孩子一樣,一邊讀書,一邊是村子裡的放牛娃。由於父母一向是體弱多病,所以,祖父祖母對我們的關照是多操了一份心。

  每天早晨,為了讓我弟兄三人多幫父母做點家務活,祖父總是起床很早,就牽著牛出去餵養。他常常教導我們說,耕牛是種田人的寶,一定要對它好,餵養好,耕田犁地才有使不完的勁。

  牛,是不求回報,只求付出。牛的一生,是與勤勞分不開的,哪一天不勞動了,哪一天它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曾經有一頭牛,它勤勞了一輩子,但最終年老了,生病了,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祖父摸著它的頭,眼睛都溼潤了。

  祖父對牛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應該是源於有著相同的勤勞特徵。在他的感染下,牛,成了我難忘童年生活以至整個人生中的一個美好的形象。暮歸的老牛,在晚風中,在夕陽、晚霞的襯托下,這短暫的美麗真是令人留戀。

  夕陽,曾有過朝陽時的光輝,有過散發光芒的過程。這不禁讓我想起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造,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詩人鬱鬱不樂地登上長安的樂遊原,只見一輪紅日西斜,顯得無限美麗,於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意謂夕陽縱好,可惜也維持不了多少時間。其中寓有詩人多少既讚賞而又惋惜的感情!

  是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西下的時候,只見它一點兒一點兒地落下來,這時候的它早已失去了耀眼的光芒,渾身散發出溫柔的紅光,把西邊的天空映照成了紅色。陽光照在人們的臉上、身上,暖洋洋的像慈愛的母親,輕輕撫摸著自己的兒女。

  人們常把老年比作夕陽,這種比喻是非常恰當的。人老了,歷盡了世事的滄桑,體驗了世態的炎涼,經受了人世間的坎坷,享受了瞬間的幸福和恆久的無常。老年人面對人生,坦然了、淡定了,平和了,安詳了,這不正如西下的夕陽,收回它正午時灼人的熾光,用溫和的餘暉,給人以溫暖和清涼。

  我的祖父祖母,有著老牛一樣一生的勤勞,有著夕陽一樣正在發出最後的餘輝。人們常說,多子多福,在年老的時候應該是享福的時候。在我的印象中,他們並非如此。

  十多年以前,農忙季節,七十多歲高齡的祖父一整套的水田農活幹起來還是那樣的熟練,令後輩的我們自嘆不如。旱地裡的蔬菜作物,有了祖母的幫忙精心侍弄,綠油油的一片,一季接一季吃也吃不完。父輩,吾輩,其下一輩的長大成人,都凝聚了他們的養育之恩。

  六年前,我的父親因病去世。祖父,祖母坐在村子裡的路口,等待著風塵僕僕的我們兄弟三人回家料理後事。那情景至今想起來,眼淚會止不住地流下來。

  三年前,回家看望母親。祖父祖母見了我,既高興又傷感。高興的是幾年後祖孫再次相見。傷感卻因我父親早逝。

  人生能有幾度春,歲月無情催人老。如今,祖父祖母已有八十多歲高齡了,勤勞儉樸的生活依然如故。夕陽是燦爛的,在落日的餘輝中,我彷彿看見了祖父祖母那和藹的神情,那慈祥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