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蓉城紀事散文

蓉城紀事散文

蓉城紀事散文

  兒時,在里巷口看小人書,對三國特別喜愛。也對三國時期的故事頗感興趣。讀書了,看了一部《三國演義》的原著,對那金戈鐵馬的年代和川西平原之成都無比想往,真想去看看。

  成都,簡稱蓉,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尤以三國蜀漢而為世人而稱道。兩幹多年來,一直是西南地區中心,建國後是四川省首府。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物產豐富,古蹟更多。我與本單位小李(芙蓉酒樓),去成都聘請火鍋師傅,這才能一睹古都之風貌了。

  那是1987年3月初,我們來火車到了成都。一下車,就見天空霧濛濛的,空氣中都有絲絲水汽,難怪川人喜食麻辣呀。在這四川盆地之中,“天無三日晴”,真貼切。

  在成都,通過當地飲食公司,我們請到了劉仁福師傅,向他請教了川味火鍋的`有關事項,也看了當地火鍋店的經營實況,品嚐了當地的名小吃,那叫一個爽呀!足有25道,如麻辣小面、賴湯元、龍抄手,以及各種小點心,真是琳琅滿目,滋味辣中帶甜,大快朵頤。

  隨後的兩天,劉師傅帶我們去看了成都的名勝及市況,體驗了風土人情。首先,我們到了聞名遐邇的武侯祠景區。那是市南門的大街上,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惠陵組成。我們走進園區,見園內古柏森森,祠廟森然,清風拂面,林木蔥鬱,煞是肅穆。我不由想起杜甫的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們參觀了古蹟博物館,祭奠了劉備、諸葛亮這兩位幹古名人。為他們君臣情義所感動,也為他們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心,經過數年奮戰,打下了西蜀漢王朝而讚歎。

  緊接著,我們來到緊鄰武侯祠的錦里民俗區,(和如今武漢的戶部巷、吉慶街相仿),各類小吃,各種工藝品不勝繁多,人來熙往。青石板路,古木磚瓦的平房,似乎穿越到那遙遠的年代,重溫當年情景,感覺真好。

  次日,我們到了杜甫草堂,觀賞了千年詩聖的故居,感受那詩風田園的風光。草堂位於市西門的浣花溪畔,杜甫於759年冬天,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營造茅屋而居,先後達4年。草堂景色宜人,花草均是杜甫親手栽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詩人在此賦詩240餘首,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走進園內,見遮天蔽日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雲的翠竹蒼松。極富詩情畫意。我們邊走邊看,只見周圍環境幽靜,廨堂之間,迴廊環繞,別有情趣。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後點綴亭臺池榭廨,又是一番風光。整個草堂園,由大廨,詩史堂,工部祠組成。我們觀賞了草堂收藏的杜甫詩意畫有數百幅。深刻地反映了那晚唐的情景,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杜甫一家也顛沛流離,飽受生活的煎熬,從而把民眾的苦難,表述在詩篇上。我忽然想到那幹古絕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情其景,栩栩如生地在眼前晃過,真如身臨其境呀!後代尊稱杜甫為詩聖,真是實至名歸矣!

  至此,我也憶起,在學堂上所誦讀的詩聖詩篇,真是倍覺感悟。此番蓉城之行,收穫頗多。我時常回憶,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