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臘月香菜優美散文

臘月香菜優美散文

臘月香菜優美散文

  香菜不是芫荽,而是家鄉的一種醃製鹹菜。

  在故鄉,冬天的田野上,一畦一畦的菜地,放眼望去,棵棵翠綠肥壯的大青菜,好似胖乎乎的娃娃,端坐其中,煞是可愛。

  小雪大雪,幾經霜降後,正到了製作香菜的好時節。清代飲食專著《醒園錄》的下卷中,就記載了香菜的製作方法。洗、切、曬、醃、藏,每道工序都是十分細緻的活兒。

  陽光暖和的早晨,下地去割幾捆莖長葉短的高稈青菜,蹲在門前小溪旁,一片葉子,一片葉子地掰下來,放進嘩嘩流淌的溪水中漂洗乾淨。隨後,將滿滿一籃子白生生的菜葉,一片一片地吊掛到院中搭架的竹竿上,瀝水到晌午。曬至半乾,有些韌勁時,再從屋裡抬出大大的竹匾簸箕,墊上砧板,拿起菜刀,把嫩嫩的菜幫和菜葉,切成一寸多長,兩三分寬的小條子。細細的菜絲,青白相間,水靈透了。

  接著,挑個暖陽高照的好天氣,曬上兩三天。等菜收了水,色也變了,這時收起曬蔫了的菜絲倒入大木盆裡,反覆地揉呀搓呀,直到揉出菜汁,再散上精鹽、白糖、茴香粉、辣椒粉、生薑末、大蒜泥,輕揉幾下攤開;然後撒上炒熟的芝麻與碾碎的花生仁,澆些煉熟的菜籽油,輕柔的攪拌均勻。此時的'香菜已經油光滑亮,香氣濃郁了。但不能心急,還需要藏入瓦壇中,密封壇口,讓作料的味道浸透香菜。

  等上十天半個月就可以食用了。開啟菜壇蓋,一股濃烈的香氣撲面而來。揀些放到金邊白瓷的小碟裡,橙黃油亮的,忍不住要撂幾根丟進嘴裡,細細地咀嚼,鮮嫩脆辣,十分爽口。

  猶記兒時,整個冬天的早晨,家裡一直都就著香菜,吃紅薯稀飯。那味道,又辣又甜,非常開胃。童年,鄉村的孩子大多是沒有什麼零食可吃的。寒冬臘月裡,香菜便成了最好的搭嘴閒食。依然記得那時候,每天上學前,我總要偷偷地溜進廚房,從菜壇裡抓一小把香菜,用紙包好,塞入口袋,帶到學校與同桌交換著品嚐。那獨具特色的鄉土風味,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而今,生活在城市,偶爾也會跑到附近的超市,買點香菜,解解饞,可總覺得,沒有老家裡醃製的地道好吃。或許缺少了一種叫“故鄉”的作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