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蛋好吃心情日記
語文課上,在給學生講完了汪曾祺《端午的鴨蛋》後,我佈置了一道思考題:“本文的主題是寫家鄉端午節的鴨蛋,為什麼開篇要用那麼大的篇幅寫家鄉端午節的習俗呢?”
話剛說完,一個清脆的男聲響起:“鴨蛋好吃。”說話的是學習成績不怎麼好的鄭傑。只見他笑眯眯地趴在桌上,一臉幸福的陶醉模樣。
一時間,教室裡像煮沸的`開水,大家都為鄭傑的答案忍不住竊竊私笑。
為了防止課堂秩序的混亂,我改變了讓大家發言的計劃。我說,鄭傑,你的發言是不夠準確的。本文開篇用大量的筆墨寫家鄉端午節的風俗,首先營造了濃郁的節日氣氛和地方風俗人情,為下文寫鴨蛋作了情感鋪墊。其次,家鄉的習俗中吃“十二紅”,其中一道菜就是鴨蛋,由此引出鴨蛋,自然而充滿情趣。再有呢?題目是端午的鴨蛋,可見作者的著眼點不單單是寫鴨蛋本身,而是借寫鴨蛋來寫家鄉的風俗,兒時的回憶以及抒發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和眷戀。
滔滔不絕地講完後,教室裡安靜極了,大家彷彿都沉浸在我的講解中。忽然,剛才那個清脆的男聲又響起了:“鴨蛋好吃”。我扭過頭,見鄭傑依然趴在桌上,一臉幸福的陶醉模樣,笑容更見燦爛。看來他並沒有把我的課真正聽進去,他在一直回味自己曾經吃過的美味鴨蛋呢!
不知怎地,平常上課口若懸河的我此刻卻說不出話來。同學們也沒有再譏笑他,相反,都用友好的眼光向他默默地傳送著關愛。這一刻,我們似乎不約而同地聽懂了一個孩子對生活發自內心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