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日記> 觀察雪人心情日記

觀察雪人心情日記

觀察雪人心情日記

  我們為什麼需要雪人?在冬天,在冰天雪地裡,我們為什麼要用雪製造一個重複的我們自己?當我這樣想的時候,一個孩子在街道的一角神情專注地堆著他的雪人。這個孩子正使用著最簡單的工具:一把鍬和一隻鐵桶,他在街道上不停地堆積,堆積。對於這個孩子而言,製造一個雪人也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為他熟悉一個完整的雪人的造型:一個簡單的頭部和一個臃腫的身子,外加胡蘿蔔的鼻子,僅此而已。因為雪人的頭經由了鐵桶這個模具,所以這個孩子的雪人看上去像一個雪做的機器人。然而,我知道,就像天空中飄落下來的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那樣,街道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雪人。我記住了這個冬天裡城市街道上那些各式各樣的雪人的眼睛和鼻子,它們全由不同的材料做成,每個雪人都是有個性的,因為堆雪人的我們各不相同,各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經歷。

  當一個孩子在一個堆好的雪人面前轉身離去,雪人立刻獲得了其自身。雪人成為一個冬天裡的守望者,在曠野,在無人的午夜結著冰的街道,在某人的庭院,雪人替我們守望冬季的肅殺和空寂。雪人和冬季的性格相匹配。而那些可憐的稻草人還站立在麥田裡,歪斜著它們的身子。在收割後的田野裡,稻草人成為一種多餘的景物,無人關心。每個稻草人都是由稻草捆紮而成,有頭有腳有身子,那是因為我們需要它逼真地像我們———人。稻草人冒充我們驅趕那些前來偷食的麻雀。當那些裝滿穀物的馬車走遠,稻草人還站在田地裡,任由狂風颳破它們的身子。稻草人的命運經常被我們用做某種心酸的比喻。而雪人呢?甚至當冬季尚未完全走遠,所有的雪人就將消失,雪人從無到無,就像雪人融化後雪水的那種乾淨。

  我們知道,在下雪的時候,世界會陡然地陷入一種寂靜,隔著窗玻璃我們看著外面雪花飛舞,世界鴉雀無聲。因此,雪花的純潔也正因為雪花的無聲。雨聲喧譁的夜晚,一些異響就有可能被遮蔽,而我們常常感到內心有一種不安和焦慮。雨聲掩蓋了那些發生在雨夜裡的激烈的吵鬧和躁動。下雪之夜,圍著炭火的時候,也正是我們懷舊和沉思默想的時刻。在冬天,當第一片雪花從天空中飄落,我們呈現出雪人那樣的寧靜。雪人是我們,我們是雪人,我們守望著冬季的潔白和安寧。

  而很少有人在城市的街道上用雪堆成別的什麼東西。我們最瞭解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最不瞭解的也是我們自己。這兩句話都是對的。因此,在寒風凜冽的街頭,在空曠的庭院裡,我們熱衷於堆積雪人。我們在冬季堆積一個雪人難道是為了找到一個自己的對應物?除了照鏡子,我們還可以用堆雪人這種方式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雪人這種短時間的塑像不可能比石像更長久,雪人融化後,在我們內心只能留下一個影子,一個懷念,一種冬天的情緒,在炎炎夏日裡也可以回憶起。雪人的形象給人一種恬適,它根本不同於那座沙漠中古埃及的人面獅身像,雪人不是一個為了讓我們猜的謎。雪人如此簡單容易,複雜的是我們自己。

  我們曾經被斯芬克斯攔住,他叫我們猜一個謎語:什麼動物早上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兇殘的斯芬克斯最終被猜出這個謎語的人所殺死。這個古老而原始的謎語的殘酷正在於它揭示了人的悲劇性,即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三個時段,而最終都將步入可憐的“用三條腿走路”的晚年。而作為一個雪人它沒有晚年,它不需要拐杖,它也根本不走動,它站立在風雪中守望。那融雪時分的徹骨寒冷是否類似於我們痛苦的晚年?

  當世界變成銀白色,為什麼總是有一群黑鳥出現?黑鳥之黑和雪地的潔白形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但我認為黑鳥其實無時不在我們身邊,但只有當這個世界完全變成雪白,我們才能明顯地看見黑鳥在覓食,在跳躍,正如燭火在白天無法顯現其光亮那樣。我們往往認為黑色的事物是深邃的,隱蔽的,不祥的,是白色世界的反面。當一群黑鳥在雪地上靜靜地梳理羽毛,我們卻獲得了冬天的心境。冷靜而反叛的斯蒂文斯在他的詩中說:“人須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霜,看雪裹滿了松樹的枝椏。”我們活在季節的交替和變化之中,因此我們只有隨季節變化而改變,才能感受每個季節的美。黑鳥使我們獲得了冬天的寧靜心境,使我們能沉下心來看雪,看冰凌懸掛在屋簷下面。是冬天雪地上的黑鳥促使我們擁有了雪人的氣質。

  面對雪人,我們不能肯定:我們和雪人哪個更真實?外面下著雪,透過窗子看外面的世界,彷彿是一場電影。雪花給我們帶來了錯覺。而兩個人在臥室裡激烈地爭吵著,拼命地摔著鴨絨枕頭,那些雪花般的羽絨在房間裡飄舞———這是我昨天看的一部電影裡出現的一個慢鏡頭,它在我的腦子裡不斷地重演。我有時一個人走在寂靜的街道上,彷彿走在某個人的小說裡面,那種恍惚的感覺使我非常迷戀。世界乃是由瞬間組成,可不可以這樣說,我是由一個又一個瞬間的雪人組成的呢?在某個時間裡,一個我誕生了,而在另一個時間裡,這個我融化、消失了。不斷誕生,不斷融化,不斷消失,我獲得虛幻而真實的體驗。而雪地上的每一個雪人都是由雪花組成的,從烏有到烏有這應該是雪人的一種真實,從兩手空空地來到兩手空空地去,這是我們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