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記四年級
日記指用來記錄其內容的載體,作為一種文體,屬於記敘文性質的應用文。下面我們來看看觀察日記四年級,歡迎閱讀借鑑。
【篇一:觀察日記】
今天我把紅豆和綠豆放進一個裝滿清水的小盆裡,沒放進水裡時的紅豆像披了一張大大的紅斗篷;而綠豆卻好像一個穿著綠背心的小男孩。放進水裡一會,紅豆已經皺了起來,他的斗篷已經變成淺紅色的了。
第二天,我發現綠豆已經變成白豆了,還伸出來一根小小的芽兒。仔細一看原來是綠豆把自己的綠背心脫掉了,可能是因為太熱的緣故吧!我用手輕輕的把綠背心撈出來晾乾。
幾天後,豆子們都沒有什麼大變化,而水卻從透明的變成了淡紅色的。
晾乾後的綠背心變成了一個個小逗號。而有的綠豆芽已經又粗又長了。唉!這幾天紅豆怎麼還沒有什麼變化呀!我還是想一想為什麼紅豆不長,於是我解剖了一個紅豆想看個究竟,原來他發芽了,可能是因為斗篷太厚了,所以斗篷沒有被撕破芽也露不出來。後來聽媽媽說我放進去的紅豆是煮飯用的紅豆,所以很難發芽。
雖然我的種豆計劃以失敗告終,但我懂得了人只要認真、有耐心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好。
【篇二:觀察日記】
今天,我觀察了螞蟻,發現了一個奇妙的事情。
今天,我在我家的小院裡玩,忽然,我看到了一群螞蟻在地上爬,像是在尋找食物。於是,很有好奇心的我想看一看螞蟻到底是怎樣對話和搬東西的。
我會到屋裡去拿了一些麵包渣和一支放大鏡,並把麵包渣放在那群螞蟻的旁邊,然後拿起放大鏡仔細的觀察了起來:只見領頭的那隻螞蟻跑過來,然後又跟後邊的螞蟻碰了碰頭上的觸角,像在說:“前邊有一些好吃的,咱們把這些東西都搬回洞裡去吧!”就這樣,這些小螞蟻把我放在那裡的麵包渣全部都搬回洞裡去了。
我還觀察了螞蟻是怎樣搬東西的:要是小一點的東西,就讓一隻螞蟻放在背上背;要是大一點的東西,就讓幾隻螞蟻一同放在背上背。
通過了今天的觀察,我知道了螞蟻是怎樣對話和搬東西的了。
【篇三:觀察日記】
我養了六條小金魚,它們非常可愛,顏色分別是:金色、白色、紅色、黑色和兩條花色。它們有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的身體,身上的鱗片有的金燦燦的,有的黑乎乎的發亮,花的顏色當然不一樣了,鱗片就是一片紅一片白的,好看得很。尾巴上的白色還帶著透明呢!
它們非常可愛,只要你在魚缸的一個地方搖搖手,它們就會一起集合到那個地方,把頭伸出水面,嘴巴一張一閉,像在抱怨:“不給我們食物就不要耍我們嘛!討厭。”然後就散開了。如果你的手在魚缸上轉圈圈,它們就會跟你的手走,特別有靈性。遊的時候,嘴裡還會吐出一串珍珠,閃閃發光,可漂亮了,水底的卵石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每一次給小金魚們餵食的時候,總有一條金魚吃得很快,吃完後,它們全體看著我們,似乎在說:“可愛的小主人,您大發慈悲,再給我們一些食物吧!”我一放進去,它們就爭著搶著吃食物。第二次吃完,它們就回去乖乖的睡覺,對了,我發現魚睡覺的時候是睜著眼睛睡覺的。我家魚特別奇怪,睡覺後會不時的搖尾巴,還有更奇怪的,我家魚還會夢遊。有一次,黑色的魚和紅色的魚差點從魚缸裡跳出來,嚇得我呀,趕緊打他們倆扶了一下他們倆才沒有出來。
我家的魚真是既可愛又聰明,還特別!
【篇四:觀察日記】
今天,同學給了我一隻蝸牛,我便細心地觀察起來。
蝸牛的長好像與眾不同。蝸牛揹著一個漂亮、舒適的“大房子”。因為它揹著“大房子”,所以走起路來總是慢吞吞的。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其中一對觸角上有小點,那是它圓溜溜的小眼睛。蝸牛的牙齒長在舌頭上,好像蜂窩一樣密。蝸牛沒有鼻子,但有小氣孔。原來,蝸牛是透過氣孔呼吸的。
蝸牛喜歡住在哪裡呢?我猜它喜歡住在潮溼的地方。我翻開科學書一看,結果蝸牛真的喜歡住在潮溼的地方。聽科學老師說,蝸牛也會冬眠。蝸牛冬眠的時候把頭縮在殼裡,再用黏液封住,這樣既暖和又安全呢!
蝸牛喜歡吃什麼呢?我用饅頭渣餵它,它不吃;我用蘋果末餵它,它也不吃;我把小菜葉放在它邊上,蝸牛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原來,蝸牛喜歡吃葉子呀!
這就是蝸牛,憨憨的而又與眾不同!
【篇五:觀察日記】
我家有兩條可愛的小金魚。一條是金色的,一條是銀色的。我給它們取名為:金太陽、銀公主。
你知道為什麼銀色金魚的名字比金色金魚的名字好聽嗎?那是因為銀公主的鱗片比金太陽的鱗片好看。從魚缸外看,銀公主的鱗在閃著銀色的光,那鱗片好像各種各樣的金銀珠寶串起來的,它是一位多麼尊貴的公主哇!
我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主不是給金太陽和銀公主喂嚇片,它們兩個的一日三餐是一次都不能少的。我發現金太陽每次都是第一個上水面去搶嚇片,銀公主卻不上去吃,它像在減肥。後來一段時間銀公主才知道上水面去吃嚇片。
爸爸每天回家都會站在魚缸旁邊看金太陽和銀公主在一起玩耍、游泳,爸爸有時還邊笑邊說:“你們看這兩條小金魚多機靈,多活躍啊!”我還記得前幾個月我養了一隻小貓還養了六條小金魚,每天小貓都爬到窗臺上看我養的小金魚。沒過幾天,小金魚就一條條地死去了。我覺得是因為小貓每天一直看小金魚,小金魚以為小貓要吃自己,嚇得魂都沒有了。
爸爸說如果我養小金魚養得好,爸爸就再給我買兩條可愛的小金魚。
【篇六:觀察日記】
一身黑亮的盔甲,兩根細長的觸角,湊成黑色的小生靈——螞蟻。
每當走在回家的路上,便會發現幾個小小的黑點從我腳邊繞過,那就是螞蟻。每當我看見它們時,我就會蹲下來仔細觀察它們,有時也會跑到家中,去拿一片好吃的餅乾給它們吃。
剛開始它只是嗅了一嗅像在檢查食物是否安全。過了一會兒確保沒有問題後,它先嚐了幾口。也許是味道不錯,它拼命用觸角去頂,似乎正試圖把餅乾搬回家去。它搬不動,於是便走開了。我想:怎麼這麼快就放棄了呢?不一會,又來了一大群螞蟻,原來那隻螞蟻剛才是去找同伴了。它們一起吧把餅乾啃碎然後一粒一粒地搬回了家。
聽說螞蟻可以背動比自己重6倍的東西,稱得上是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動物。
我不禁讚歎:小生靈啊小生靈,沒想到你小小的身軀竟蘊藏著如此巨大的力量。
【篇七:觀察日記】
我今年10歲了,常聽老人講,過去吃餃子是過年過節的事。現在吃餃子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可是,以前我只會吃餃子,卻不會包餃子。
一天放學回家,正趕上媽媽包餃子。我就湊上去學著包。只見媽媽包出的餃子一個個的,活好像一排排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麵杖擀餃子皮。我從桌子上取個麵糰,先往桌子上摁了一下,麵糰變扁了,再用擀麵杖把它擀成圓片,雖然不那麼圓,也能把麵糰擀薄了,再往面片上放一些餡,用手把面片對角一折,從頭到尾揑到一起,哈哈,好像新月一樣的小餃子包成了。
但它的.形好像與媽媽包出來的餃子比可醜多了,不行,再來一個!這回我多加了餡,餃子也變得豐滿一些!我一個個不停地包了起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亭亭玉立……我心中那高興勁就不用提了,媽媽也表揚我學的快,包得好。
餃子下鍋了,蓋蓮上的餃子好像一群大白鵝撲騰騰地飛入水中。我站在鍋邊,看媽媽煮餃子。媽媽一會兒蓋上鍋蓋,一會又開啟。鍋裡的水開了幾個開後,餃子漂起來了,一個個都鼓滿了氣,活好像一個個小舢板在沸水中游。當一陣陣香氣鑽到我的鼻孔時,我急不可耐地先嚐了一個,嗬,這餃子比哪天包的都香,真好像我吃的是大白鵝肉餡的餃子呢!
後來,我悟出來一個道理:自己親手包出的餃子比吃現成的更有滋味,自己親手做的事比別人代替幹更有意義。
【篇八:觀察日記】
我養的這盆仙人掌的莖扁扁的,上面長了許多刺。我曾聽老師說,仙人掌是為了適應沙漠的氣候,葉子才變成了刺,莖變得肥大而多肉,而且還長有許多毛。它的莖肥大就是因為要雨季中儲存養料,旱季減少水分的蒸發。而我為它這種“適者生存”的應變而震撼。
然而,更讓我震撼的是發生在暑假裡的一件事。
記得暑假時,比我大四歲的表哥來作客,不知怎麼的腳上長了個瘡,疼得他哇哇直叫,簡直可以說坐立不安。後來,媽媽不知從哪本書上找來個偏方:將仙人掌切下不塊,搗碎,敷在瘡上。我一聽,叫起來:“想切我的寶貝?沒門!”媽媽和哥哥做了好半天思想準備,我才答應他們切下一塊。過了幾天,表哥腳上的瘡果然消失了。我想:“這法子還挺靈,可我的仙人掌肯定要死了。”又過了幾天,仙人掌的“傷口”慢慢的幹了,癒合了,只留下一道白色傷痕。此時我不禁對仙人掌肅然起敬。
從此,我更愛仙人掌了。每當我看見那條白色的疤痕,就想起了它那捨己為人的精神和它那頑強的生命力,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向仙人掌學習,做個頑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