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生哲理>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大全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大全

  關於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是關於人生問題的哲學學說,是人生觀的理論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1

  1.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養你一輩子

  父母會老,孩子會飛,伴侶會煩,你不可能指望任何人養你一輩子。

  有個一技之長,或者有個餬口的本事,是你最應該考慮的事情。

  就算離開任何人,你也能讓自己過的很好,這是下半生的底氣。

  2.誰對你好,你對誰好

  過了一定的年齡,就不想再討好任何人。,

  最應該討好的那個人,是你自己。

  對你好的那個,你要加倍的對人好。

  對你不好的那個,你也不必計較,沒有那麼多的人和事與你有關,你只需過好自己的生活。

  3.和誰都不爭,與誰爭都不屑

  你唯一需要爭的物件,是你自己。

  你要比以前的自己乾的更好,活得更好。

  別人怎麼樣,跟你沒多大關係。

  別人的錢不會是你的,別人的時間也不會給你,別人幸不幸福,那是別人的事。

  你所關注的,是自己幸不幸福。

  4.天大的事,都要好好吃飯

  經歷過風雨,跌倒過跟頭,只要活著,沒有人容易。

  發生再大的事,也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你要把自己整垮了,沒有人會替你,只會給別人添麻煩。

  5.朋友不在多,有空聊聊就好

  不是吃一次飯,見一次面,加個微信就能成為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會天天拉著你喝酒吃肉,但會在你煩悶時聽你嘮叨嘮叨,給你一個擁抱。

  不要想把認識的人都發展為你的朋友,朋友多了,你自己累。

  6.接受和放手,是下半生的修行

  至親的人會一個個離開,你要學著接受。

  孩子會慢慢長大,你要學著放手。

  放過他們,也是放過你自己。

  7.真情總會有,學會憐取眼前人

  也許,你會在家庭之外,碰到另一個有情人。

  但是,無論為了誰好,你都應該珍惜眼前人。

  紅玫瑰和白玫瑰,無論換了誰,都會成為牆上的一抹蚊子血。

  8.想幹什麼,最好的時間是現在

  等等等,是我們的口頭禪。

  誰知道,幸運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想幹什麼,就不要顧慮太多,幹了就是賺了。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2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樣?有人說,無非是“眼裡寫滿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每天笑意滿滿,自信溫和,不羨慕誰,也不嘲笑誰”。

  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有七點相似的人生智慧。

  第一,揚在臉上的自信。

  想要越活越好,首先要發自內心地認可自己。碰到比別人好的方面,不驕傲自滿、不恃才傲物;遇到不如別人的地方,也不氣餒沉淪、不眼紅妒忌。自信的人,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永不停歇地打磨自己,努力使自己得到提升。

  第二,長在心底的善良。

  世間的驚喜往往源自累積的善良。想要收穫更多好運氣,就要從做一個友善的人開始,用更柔軟的眼光看世界,用更溫暖的心去生活。善良的人,往往都是這樣的:對家人體貼,待朋友真誠,和陌生人相處交談也能眉目溫柔;多為別人著想,能幫助別人時盡力而為;不管對方的職業、學歷如何,都保持尊重。對於別人微小的幸福,他們常報以真誠的祝福;待人接物有分寸感,不尖酸刻薄也不斤斤計較。當然,這份善良也要溫柔而有鋒芒。

  第三,豐盈在大腦裡的知識。

  俗話說,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想要越來越強大,一定要多讀書,努力充盈自己、豐富身心。多讀書的你,就算跌入煩瑣,也能有不一樣的心境;身處重複的日常,也能有不一樣的情調;處理同樣的事情,也會有不一樣的素養。

  第四,融進血裡的骨氣。

  行走社會,迷茫不可避免,誘惑隨處可見。你要懂得在迷霧中撥雲見日,在亂象中抽絲剝繭,不囿於眼前的長短,亦不忘懷自己的初心。不要去貪一些小便宜,不要在愛裡一味索求,更不要過於依賴別人。你要時刻謹記,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更要明白,一個人最迷人的樣子,是有了更好的生活也不忘努力。

  第五,刻進生命裡的堅強。

  面對打擊,別一蹶不振。可以給自己一段療傷的時光,然後默默振作起來。失意了,重新站起來,你可以和生活握手言和。堅強起來,勇敢一點,和過去體面告別,才能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新的人生。可以適當發洩情緒,但千萬別深夜買醉,更別糟蹋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值得的人和事折磨自己,是最愚蠢的事情。請相信,什麼時候開始新生活都不晚,前方總有更好的風景和更好的人在等著你。

  第六,掛在嘴角的微笑。

  時刻做一個明媚愛笑的人,經歷了世俗而不世故,笑著接受人生的風風雨雨。請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也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帶去好心情。不抱怨,保持樂觀,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即便走過了黑暗曲折的路,也始終記得去笑,去期待彩虹與陽光。

  第七,藏在心裡的夢想。

  不管年齡多大、日子多忙,依舊願意去學習、探索、擁抱新知,永遠不放棄夢想、不失去自我。努力過好每一天,記錄每一個幸福的小瞬間,樂於尋找平凡生活中的樂趣,讓柴米油鹽也開出花。享受運動,熱愛旅行,懂得好身體才是未來人生最大的資本。在追夢路上,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永遠熱淚盈眶,不會被歲月磨去稜角……

  希望你能永遠記得: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是一件重要的事。或許塑造自己的過程很疼,但未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拼命變好的自己。願你與世界握手言歡,為自己感到驕傲。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3

  1、《寬大》

  這是一個來自越戰歸來計程車兵的故事。他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的。」

  不過兒子又繼續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裡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時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訊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感觸】您一路看下來之後;一定有很深的感觸吧。那麼,在對別人有所決定與判斷之前,首先,請想想這是否是一個「誤會」,然後,請考慮您是否一定要釘下這個「釘子」,如果可以的話,請「且慢下手」。因為,當您對別人「寬大」之時,即是對您自己寬大。

  2、《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裡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感觸】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

  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3、《釘子》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

  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髮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覆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感觸】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4、《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裡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裡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哪裡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的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裡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

  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裡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裡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剷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儲存。」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4

  五條毛毛蟲的故事:

  第一隻毛毛蟲

  話說第一隻毛毛蟲,有一天爬呀爬呀過山河,終於來到這棵蘋果樹下。他並不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不知樹上長滿了紅紅的蘋果。當他看到同伴們往上爬時,不知所以的就跟著往上爬。沒有目的,不知終點,更不知生為何求、死為何所。他的最後結局呢?也許找到了一顆大蘋果,幸福的過了一生;也可能在樹葉中迷了路,顛沛流離糊塗一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的蟲都是這樣活著的,也不去煩惱什麼是生命意義,倒也輕鬆許多

  第二隻毛毛蟲

  有一天,第二隻毛毛蟲也爬到了蘋果樹下。他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確定他的「蟲生目標」就是找到一棵大蘋果。問題是....他並不知道大蘋果會長在什麼地方?但他猜想:大蘋果應該長在大枝葉上吧!於是他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時候,就選擇較粗的樹枝繼續爬。當然在這個毛蟲社會中,也存在考試製度,如果有許多蟲同時選擇同一個分支,可是要舉行考試來決定誰才有資格透過大樹枝。幸運的,這隻毛毛蟲一路過關斬將,每次都能第一志願的選上最好的樹枝,最後他從一枝名為「大學」的樹枝上,找到了一顆大蘋果。不過他發現這顆大蘋果並不是全樹上最大的,頂多只能稱是區域性最大。因為在它的上面還有一顆更大的蘋果,號稱「老闆」,是由另一隻毛毛蟲爬過一個名為「創業」的樹枝才找到的。令他洩氣的是,這個創業分支是他當年不屑於爬的一棵細小的樹枝

  第三隻毛毛蟲

  接著,第三隻毛毛蟲也來到了樹下。這隻毛毛蟲相當難得,小小年紀,卻自己研製了一副望遠鏡。在還未開始爬時,就先利用望遠鏡搜尋一番,找到了一棵超大蘋果。同時,他發覺當從下往上找路時,會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種不同的爬法;但若從上往下找路時,卻只有一種爬法。他很細心的從蘋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處的位置,記下這條確定的路徑。於是,他開始往上爬了,當遇到分支時,他一點也不慌張,因為他知道該往那條路走不必跟著一大堆蟲去擠破頭。譬如說,如果他的目標是一顆名叫「教授」的蘋果,那應該爬「升學」這條路;如果目標是「老闆」,那應該爬「創業」這分支;若目標是「政客」,也許早就該爬「厚黑之道」這條路了。最後,這隻毛毛蟲「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因為他己具備了「先覺」的條件了。但也許會有一些意外的結局出現,因為毛毛蟲的爬行相當緩慢,從預定蘋果到抵達時,需要一段時間。當他抵達時,也許蘋果已被別的蟲捷足先登,也許蘋果已熟透而爛掉了....。

  第四隻毛毛蟲

  第四隻毛毛蟲可不是一隻普通的蟲,同時具有先知先覺的能力。他不僅先覺知道自己要何種蘋果,更先知──知道未來蘋果將如何成長。因此當他帶著那「先覺」的望眼鐿時,他的目標並不是一顆大蘋果,而是一芽含苞待放的蘋果花。他計算著自己的時程,並估計當他抵達時,這朵花正好長成一顆成熟的大蘋果,而且他將是第一個鑽入大快朵頤的蟲。果不其然,他獲得所應得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第五隻毛毛蟲

  毛毛蟲的故事本來應該到此結束了。因為所有故事的結局都必須是正面的且富有教育意義。但仍有不少讀者好奇:第五隻毛毛蟲到底怎麼了....?其實他什麼也沒做,就在樹下躺著納涼,而一顆顆大蘋果就從天而降在他的身邊。因為樹上某一大片樹枝早就被他的家族佔領了。他的爺爺、爸爸、哥哥們盤據在某一樹幹上,禁止他蟲進入。然後蘋果成熟時,就一顆顆的丟給底下的子孫們撿食。奉勸諸位,如果你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檢到大蘋果,因為反而會被砸死的。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5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

  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秘訣1: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裡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裡,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裡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裡,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秘訣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

  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裡的時候,裡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開啟,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秘訣3: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溼,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隻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秘訣4: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秘訣5:成功者自救。

  ▲讓失去變得可愛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視窗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視窗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秘訣6:成功者善於放棄,善於從損失中看到價值。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6

  1、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條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過。上山的雖汗流浹背,卻興致勃勃,並主動地和下山的打招呼:“山上好玩嗎?”下山的疲憊不堪,連連搖頭:“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上山的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說完擦上把汗,繼續向上攀登。過了一段時間,這撥上山的下來了,又碰上興致勃勃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嗎?”“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但上山的仍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這就是我們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山”上,不斷地有人上去,也不斷地有人下來。說婚姻是個“城堡”的人,都是結過婚的人;說山上“沒意思”的人,都是從山上下來的人。

  其實,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有意思”還是“沒意思”,不在於看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而在於追求過什麼,征服過什麼。因為快樂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所以,認準的山,就無論如何都要爬上去,不管路有多麼險,也不管別人怎麼說。

  2、車上的和車下的

  一個人慢悠悠地走在馬路上,任憑身後的汽車喇叭叫個不停,他卻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願讓路的樣子,嘴中還嘟嘟囔囔:“你著急,誰不著急?有種就開上來吧!”後來,這個人坐到了汽車上,又非常討厭那些不及時讓路的步行者和騎車人。甚至動不動就出口不遜:“怎麼?找死啊!”一個人在站牌下等車的時候,引頸翹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讓每一輛過來的公交車都在此停下,立即停下。後來,這個人終於擠到了車上,但他立即就喝令關上車門,並怒目而視那些仍然往上擠的人,盼望這輛汽車立即啟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車下的”人多,“車上的”人少。所以,當“車下的”擋路、擠車或者放怨氣、發牢騷的時候,“車上的”一定要忍耐上些,寬宏上些。想當初,自己不也是這樣心急火燎,仇讎不平麼?

  3、世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一位後生到寺中向方丈求教,談起世態炎涼,他頗有感慨:“大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複雜了,不是爾虞我詐,就是虛偽一對,實在是沒意思。請問這是為什麼?我該如何對待呢?”

  此時恰聞樹上有鳥兒啼鳴。接著,有零星的鳥糞落下,差點兒沾到後生的身上,後生舉手指著鳥兒怒叱:“該死的東西,沒長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後生看看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樹上的鳥兒,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無名指、小指很自然的指向自己。

  看著後生納悶的樣子,大師解釋到:“你瞧,你指責鳥兒的手形,意味著指責別人的手指是一個,而指責自己的手指是三個,也就是說假如要指責別人,那麼自己首先要承擔三倍的指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在是你看到的這個樣子。至於那個指向天空的大拇指,則意味著還有一些事情誰也沒想到的,而且也說不清楚,於是只好由上天來裁決了。”

  方丈望著樹上啼鳴的鳥兒,接著說:“鳥兒是無辜的,因為樹木本來就是飛禽棲息之處,有鳥糞落下來是很自然的事,怪只怪我們站錯了地方,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所有也沒必要凡是都分個高低、爭個勝負,退一步則海闊天空。

  4、賣包子的和賣被子的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寒冷的冬天,一個賣包子的和一個賣被子的同到一座破高中躲避風雪。天晚了,賣包子的很冷,賣被子的很餓。但他們都想念對方會有求於自己,所以誰也不先開口。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說:“吃一個包子。”賣被子的說:“蓋上條被子。”又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又說:“再吃個包子。”賣被子的也說:“再蓋上條被子。”就這樣,賣包子的一個一個吃包子,賣被子的一條一條蓋被子,認也不願向對方求助,到最後,賣包子的凍死了,賣被子的餓死了。

  有句話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看認更主動,主動獻出的愛,才是最重要也最寶貴的愛。

  5、寬容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牠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牠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6、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裡,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它怕痛。

  7、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8、不過一碗飯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裡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

  剛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農業專家說:“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在公司?所以我辭職了。”他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了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

  當你決定放下,你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失去的只有煩惱。

  9、餓死在糧堆上的鼬鼠

  在領導幹部廉政培訓班上,一位黨校的老教授給學員們講到內蒙古草原上的一種鼬鼠。他說,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尋找著食物,然後把吃不完的食物儲存到洞穴裡。據統計,鼬鼠一生要儲存20多個“糧倉”,足夠十幾只鼬鼠畢生享用。

  “然而,你們知道鼬鼠最後是怎麼死的嗎?”老教授問,“它們最後都是餓死的!”

  餓死的?這怎麼可能呢?學員們感到不解。

  老教授說,鼬鼠晚年走不動的時候,就會躲進自己的“糧倉”裡,但它們必須經常啃咬硬物磨短兩顆門牙,否則就會因門牙無限生長而無法進食。但它們早先在“糧倉”裡並沒有儲存硬物,結果因沒有硬物磨牙致使門牙不斷生長,老長的門牙讓鼬鼠無法進食,最後餓死在糧堆上。

  老教授說,鼬鼠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從它儲存糧食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鼬鼠不是因愚蠢而餓死,而是餓死在自己的貪慾上。貪慾使它只看到糧食,而看不見石子,看不見糧食以外的任何東西。它陷入貪慾的陷阱裡,看不見隱患,看不見潛在的危機,看不見明天與未來,是貪慾葬送了它。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人生哲理7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渴望活成萬人羨慕的模樣。

  於是,凡事都爭強好勝,拔尖出頭,總想讓自己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

  最後卻發現,即便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我們依舊難以開心。

  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能力再強的人,也總有人比你優秀;學識再淵博的人,也總有人比你懂得更多;擁有再昂貴的奢侈品,也總有人用著比你更好的東西。

  於是,我們在一次次的暗自較勁中,累了心神,丟了自己,彷彿陷入了一個無底洞,難免心緒難平,沮喪悲觀。

  有時候想想,身邊也有好些人,擁有的比我們少,幸福卻遠比我們多。

  他們的共同點,不過是隻關注自己當下的幸福感,從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有一段話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的確如此,在這世間生存,我們永遠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

  只有心態對了,其他的一切才會對。

  作家田青青曾說:“讓自己幸福,而不是讓別人羨慕。”真正愛自己的人,懂得悅納和擁抱自我。

  他們從不在乎別人的評價,活得自在又灑脫。

  餘生,學會取悅自己,只有內心幸福了,才會覺得這世間的一切,都美好而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