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生哲理> 鏡子的人生哲理

鏡子的人生哲理

鏡子的人生哲理

  哲理是關於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是關於人生問題的哲學學說,是人生觀的理論形式。它主要探討人生的目的、價值、意義、態度等。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鏡子的人生哲理,僅供參考!

  鏡子的人生哲理1

  外在的世界反映出你內在的真實自我。

  心理學家認為,你最愛的人以及最恨的人,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你最厭惡的人、事物也就是你最討厭你自己的那一點,而你最喜愛的也就是你最希望自己具備的。

  "心如一面鏡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塵世懵懂,浮塵所染而面目全非。"證嚴法師認為,心如鏡,雖外在景物不斷轉變,鏡面卻不會轉動,此即境轉而心不轉;心隨境轉,動轉不息,則人我是非皆成昏擾,不能自己。

  人和世界的關係就如同一面鏡子,當你撫平敵對的情緒時,你的舊創也能自然的痊癒,所謂:"瞭解一切,就會寬容一切。"而鏡子是用來鑑照物體影像的,但必須鏡、物相離,方能清澈映照。如物體貼鏡或塵封鏡面,即使是明鏡清影,亦難映照境物。

  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同理心,我們愈瞭解人性,就愈能瞭解別人所犯的錯誤,倘若自己能夠平心靜氣去看待自己的傷痛,就會明白很多事情的前因後果,都是有關聯的,你如何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怎麼回報你。

  如果我們仔細的回想,在我們生命中,經歷最艱難的環境,碰到最難纏的人,總是讓你學到最多,生活中的逆境,時常帶給我們更深遠的影響,我們和這個世界的感應就如同一面鏡子,我們的內心反應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而你的生活就是心靈的縮影。

  鏡子的人生哲理2

  哲學家康德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最使他敬畏,一是頭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我覺得這兩樣東西就像是兩面鏡子,我們都需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以天空為鏡,我們就能照見自己的渺小,就不會狂妄自大,不會貽笑大方;以心中的道德律為鏡,我們就能時時三省吾身,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

  這世上總有些手持明鏡只照他人的人。他們只看到天空的陰霾,看不到雨後的彩虹;只看到太陽的黑子,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他們也通曉道德律,但他們只拿道德律苛求他人,不懂得拿來約束自己。於是他們看誰都不順眼,想啥都不順心,他們憤世嫉俗,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這樣的人只需要將鏡子轉個方向,先觀己身己心,再觀世態人情,他們一定因寬容而豁達起來。

  其實,可以為鏡的何止天空和道德律!

  書是鏡子。讀一本好書,就是迎接一場精神的沐浴,就是完成一次心靈的旅行。可能有傷疤被揭秘的痛楚,也一定有渴望被喚醒的快感。好作品都是多稜鏡,不同的人都能看從中看到不同的光影。

  人的眼睛是鏡子。心懷磊落的人,眼睛是透亮的;狹隘自私的人,眼睛是狡黠警惕的;卑鄙齷齪的人,眼睛是邪惡恐怖的。我有幸生活在孩子中,孩子們的眼睛是清澈而明淨的,這些鏡子裡只有希望和追求。

  歲月也是鏡子。有在朝陽下讀書的少年,一定有在黃昏裡跋涉的老人。無情歲月鏡裡逝,有味人生勤中求。只要我們堅持奮鬥,歲月為我們添上華髮的同時,也一定賜予了我們成熟的風韻。

  生活本身就是鏡子。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那麼每天,我們何不從一個微笑開始,又以一個微笑結束。那麼,我們的每個白晝都將是足可期待的,每個睡夢都將是甜蜜美好的。

  鏡子的人生哲理3

  《世說新語》中記載,西晉時,有一個叫周處的人,年少時橫行鄉里,與山中虎、水中蛟並稱三害。有人勸說他殺虎斬蛟,其實是希望三害餘一。他殺死虎後,入水斬蛟幾日不回。鄉人以為他已死,正敲鑼打鼓歡慶呢,他回來了。這時他才省悟,明白自己以往是多麼荒唐。於是立志改過,征戰沙場,最終成為忠臣孝子,名揚四海。

  電視新聞中,演藝界某明星因為吸毒被抓,面對攝像頭和話筒,他恨不得地上有個縫好鑽進去。

  昔日風光無限,今日羞於見人。平時不知約束自己,恣意妄為,別人拿來鏡子時,才知道自己多麼醜陋。可惜已追悔莫及。

  曾看到央視一則報道,一個小偷,在車站偷了女大學生王麗春的錢包,在目睹王麗春勇鬥搶劫犯的壯舉後,深為慚愧,根據錢包裡的證件地址,把錢包原物寄回,並附上一封信,落款是“一個曾經學壞的小偷,現在要立志學習的中學生”。我相信,這個良知未泯的中學生,會走好以後的人生之路。

  孔子說“知恥近乎勇”,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不做錯事、不說錯話,唯有以恥為鏡,看到自己的不足,勇敢面對,才能不斷上進。

  不同的人,鏡子的高低不一樣。有的人被繩之以法才對鏡知恥,有的人以高尚者為鏡而知恥,還有一些人,心中始終懸著一面道德之鏡,時時攬鏡自照,一動私念,便感羞愧,偶有過錯,便自責不已,甚至不算是過錯的事,也深為羞慚。

  東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向大臣詢問司馬氏得天下的原因。當聽到司馬氏當初是如何誅夷士族,樹立親信,殺曹爽奪天下之事時,以手覆面,伏在床上,慚愧不已:“如果真是這樣,國運如何能長久啊!”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有一次,他看到田裡綠油油的莊稼不認識,問是什麼草,左右答是稻。簡文帝面紅耳赤。回來後,三天不敢見人,說:“哪有靠稻米養活著,卻不認識禾苗的人啊!”也許他還想到靠百姓養活卻不識百姓疾苦,這實在是一種羞愧。

  這兩位皇帝:一個為先人的不仁不義而恥,不強辯,不粉飾;一個為自己的無知淺薄而愧。雖然他們在位的時間不長,但歷史評價不低,這與他們的知恥應當有很大關係。

  常以人為鏡、以史為鏡,才能明辨是非,有所為,有所不為,活得有尊嚴、有氣節。在知恥者的心中,總有一些東西是做人的根本,是褻瀆不得的。

  有草名含羞,人豈能無恥?莫讓別人拿鏡子照你,要主動在心裡為自己裝一面道德之鏡,時時拂拭,莫使染塵埃。

  鏡子的人生哲理4

  一個人走進飯店要了酒菜,吃罷摸摸口袋發現忘了帶錢,便對店老闆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店老闆連聲說:“不礙事,不礙事。”並恭敬地把他送出門。

  這個過程被一個無賴看到了,他也進飯店要了酒菜,吃完後摸了一下口袋,對店老闆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誰知店老闆臉色一變,揪住他,非剝他衣服不可。

  無賴不服,說:“為什麼剛才那人可以賒帳,我就不行?”

  店家說:“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找齊,喝酒一盅盅地篩,斯斯文文,吃罷掏出手絹揩嘴,是個有德行的人,豈能賴我幾個錢。你呢?筷子往胸前找齊,狼吞虎嚥,吃上癮來,腳踏上條凳,端起酒壺直往嘴裡灌,吃罷用袖子揩嘴,分明是個居無定所、食無定餐的無賴之徒,我豈能饒你!”

  一席話說得無賴啞口無言,只得留下外衣,狼狽而去。

  動作姿勢是一個人思想感情和文化修養的外在體現。一個品德端正、富有涵養的人,姿勢必然優雅,一個趣味低階、缺乏修養的人,是做不出高雅的姿勢來的。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必須留意自己的形象,講究動作與姿勢,因為我們的動作姿勢,是別人瞭解我們的一面鏡子。

  鏡子的人生哲理5

  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其實也不盡然。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自對別人的認識。

  有人做過實驗,拿出一個人的相片,告訴第一組受試者:這個人是一名罪犯。然後要求寫出對這個人的評價。結果,第一組受試者列出“兇狠”、“殘暴”、 “無恥”等消極詞彙。相反,用同樣的相片,告訴第二組受試者,說這個人是一名警察,要求他們寫出對這個人長像的評價。他們卻寫出了“勇敢”、“無私”、 “正直”、“堅強”等積極詞彙。

  為什麼同一個人,卻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呢?別人即是自己的鏡子,當我們認為別人怎麼樣時,實際上,我們自己也就怎麼樣。

  唐代高僧慧海禪師,去參拜馬祖。馬祖問他:“你從什麼地方來?”慧海答道:“從越州大雲寺來。”

  “來我這裡幹什麼事兒?”

  “來求佛法。”

  “我這裡空無一物,求什麼佛法?你自家擁有寶藏,卻不理會,跑來這裡做什麼?”

  佛法不是來自外界,其實就在自己內心。同樣,一個或善或惡的念頭,其實也非外界加入,也是來自我們內心。

  一次,蘇東坡問佛印:“你看我像什麼?”佛印答:“一尊佛。”蘇東坡說:“我看你卻像一坨屎。”佛印默然。但是,蘇東坡小妹卻說:“佛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故所看之物皆佛;哥哥心中有屎,故所看之物皆屎。”

  別人是我們的鏡子,照出了我們心中的陽光明媚或者陰雨霏霏。

  鏡子的人生哲理6

  週末好天氣,我和老公將家裡的舊書和相簿翻出來曬曬。搬進新房住了兩年,但很多書和舊相片,還是勾起了我們很多的回憶,儘管那些回憶有些遙遠。

  蹲坐在小板凳上的老公,從地上撿起一張照片,又看了看我,笑著說:“老婆,我覺得你是越長越好看了嘛。”我嗔怪地拍了他一下,忙搶過那張照片,一看連自己都嚇了一跳:怎麼這麼老氣啊?看看照片上的日期,我想起那是五六年前剛來到荷城時拍的,可那時年輕多了,應該很上鏡的,怎麼會如此憔悴不堪?

  回頭想想,那段時間,情感上遇到一些挫折,工作上也沒什麼眉目,連租房子都會為了便宜幾十元而輾轉數次討價還價。那時的境地,似乎什麼事情都是一團糟,自己像陷入了一個永遠都無法停止的漩渦,整天愁眉苦臉。只是那時的我從不照鏡子,只有早晚洗漱才會粗略的與鏡子照個面,所以沒有看到自己那張被內心猛烈摧殘的臉。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

  小時候,母親總會拿她年輕時候的照片和我閒聊。說實話,母親五官標緻,曾是我們當地數一數二的美女。可由於漂泊的生活,後來又因為姐姐車禍去世,更讓母親的心一下子破碎了,人也老了許多。

  即便到了今天,母親的臉上也很少有燦爛的笑容。我平時和她相處總是小心翼翼,先看看她的心情再說話,抑或說幾句就看看她的臉色,好的話就繼續,不好就會自然閉嘴。其實母親笑起來還是很美的,只是生活的滄桑早已讓她忘記了笑……

  張愛玲說:“生活就像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長滿了蝨子。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失敗、美好痛苦,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只是母親沒讀過什麼書,她或許只能永遠生活在自己那些無法自拔的痛苦回憶中。

  善待生活的人,才能充滿希望。美國著名的聾盲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視力和發聲力的情況下,不僅學會了多種語言,而且還出版了14部作品,成為19世紀出類拔萃的人物。海倫·凱勒能有那樣的成就,就是因為她沒有對生活放棄希望。其實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也對你笑,你對他哭,他也對你哭。而善待生活的`人,就是對著鏡子笑的人。

  生活就好像是一顆小樹苗,而善待生活,就是為樹苗澆水、施肥,讓她最終變成蒼天大樹;生活就好像是一隻嗷嗷待哺的雛鷹,而善待生活,就是對她的照顧,讓她最後變成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鷹;生活就好像大自然,而善待生活,就是對她的保護,只有這樣,她才可以回報給我們一個健康,美麗的環境。

  “世事無相,相由心生”,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快樂,這樣才會讓自己變得漂亮,才會生活得更開心。

  寫下此文後,我做了兩件事:把以前那些沒有笑容的照片全部處理掉,並決定以後一定要保持愉悅心情,拍照就要留下自己最漂亮的影像;給母親打個電話,告訴她,我加薪了,並且準備好了下一次是“被公司領導表揚”的謊言。我只是希望,母親能夠在有生之年多一些笑容。-->

  鏡子的人生哲理7

  鏡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它的作用可大了!鏡子表面光滑,形態各異。而且是最好的反光物體,它還容易碎,應該倍加呵護,它是誠實的,任何瑕疵都不會被掩飾;當你朝著鏡子手舞足蹈的時候,它也會跟你手舞足蹈。在童話劇中,鏡子通常能反映出人物的心靈感受,這就是鏡子。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給予了什麼就得到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穫什麼。當你給予了小孩一份愛的時候,那個小孩就會回報你一份愛;當你給了路邊乞丐一分錢的時候,那個乞丐直到生命中截得時候,都不會忘記你給了他一分錢;當你知道生活還有一段路的時候,你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生活在向你招手,你就會有勇氣繼續向前衝,直到你追求到你的夢想為止;當你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問候就能改變一個人一生的時候,這時你多快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讓我們去奮鬥吧!

  鏡子的作用可真大啊!

  鏡子的人生哲理8

  有一個女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和父親進行著無窮無盡的爭執。

  有一天,父女又吵得面紅耳赤,怒目相對。

  女孩氣得像火山,都要炸了。可是這時候,風大,把窗子吹開來,正好反射出她的臉。女孩子突然嚇了一跳,那玻璃窗上的臉,不就是老爸的臉嗎?臉色漲得紅紅的,眼睛瞪得鼓鼓的,那鼻子,那臉龐,都跟自己對面的老頭一個樣子。

  女孩突然不再氣了,她發現她正在欺負一個老人,父親也正在欺負自己。自己的脾氣,就像父親的脾氣;父母生了自己,就好像用他的左手,打了他的右手,父親真可憐。

  女孩子開始同情父親,臉上的表情緩和了。奇妙的是,對面那個表情也緩和了,他們好像一面鏡子,一起動作。

  從此,女孩和爸爸一不高興,就去照鏡子,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發脾氣,然後他們就都不氣了。

  當你心情好的時候,看誰,都覺得面善;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誰,都覺得可憎。每個人的臉都是一面鏡子,反映一切,也改變一切。當你覺得人人面目可憎的時候,先去照照鏡子,是不是自己出了什麼問題。

  鏡子的人生哲理9

  鏡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它工作得很好。鏡子表面光滑。

  這是最好的反射物體。很容易打破。它是誠實的。任何缺陷都不會被隱藏;當你在鏡子前跳舞時。它也會和你一起跳舞。在童話劇中,鏡子通常反映人物的精神感受。這是一面鏡子。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可以得到你播下的任何東西。

  當你給孩子一份愛的時候,孩子會獎勵你一份愛;當你給路邊的乞丐一分錢時,乞丐直到生命被切斷為止。我不會忘記你給他一分錢;當你知道生活還有另一條路時,你會有勇氣向你揮手。直到你追求你的夢想,當你微笑和問候時,你才能改變你的生活。讓我們戰鬥吧。鏡子真的很有用。

  鏡子的人生哲理10

  鏡子說:“我誰都能親近。”

  陷阱說:“我誰都能坑騙。”

  鏡子說:“我大公無私。"

  陷阱說:“我兩面三刀。"

  鏡子說:“對我來說一切表現都是真的。”

  陷阱說:“我所見的全掩蓋著假的。”

  鏡子說:“我能照出他的本來面目。”

  陷阱說:“我能體現他內在的靈魂。”

  “陷阱,咱倆交親密的朋友吧,相信我。”鏡子亮著眼問。

  “鏡子,我知道你為的是陷阱。”陷阱張著嘴答。

  鏡子的人生哲理11

  記得和她相識的那段日子,每天都是在快樂中尋找自己的本色。

  我害怕週末,害怕自己孤獨地度過我所謂的“黑色星期天”每到星期天,舍友們都與家人團聚去了,只有我獨自一人,面對空空的四壁低吟著:“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然而只有芸懂得我的心思,理解我的感情。於是每縫週末,她都會趕來看我,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她的所見所聞,和一些有趣的奇聞怪事。真羨慕她,不是因為她能說會道,而是她的善解人意,她總能夠讓我放棄對家的過分思念,總能夠讓我快樂地度過這“黑色週末”,而那時的“黑色週末”也早已變成了“金色週末”。她真的像我的一面鏡子,如此瞭解我,真是“知我者,莫芸也。”

  我和芸就這樣在和諧的校園中度過了我生命中快樂的一部分。然而每次遇到不開心的事,她便又成為我的調理師,幫助我化悲痛為力量,化淚水為動力!

  我總是抱怨自己太脆弱,禁不起一點的雨打風吹,就連一次考試的失敗也不能正確把握。而芸則不同她很優秀,雖然偶然也會失敗一次,她卻總能夠樂觀對待,把它視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記得有一次考試過後,名落孫山的我再次沉浸在失望和悲傷的苦水中,不能自拔。而她沒有當面來安慰我、鼓勵我,而是給了我張紙條,她告訴我“悲痛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地是發洩後怎樣面對以後,怎樣把握自己的航標。哭吧,但要知道你哭過後應該做什麼……”看了她的紙條,我對自己又有了信心,對明天的理想也更加明確了。我真的要說,你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一面能照出自己不足的鏡子,一面能改變我自己的鏡子。

  真得很感謝你,芸!這是我一直想說卻沒有說出來的話。

  鏡子的人生哲理12

  有一對夫妻常因為見解不同而爭執。有一天他們又為了一些小事爭得面紅耳赤,只好找智者協助。

  智者把他們帶到鏡子前,問他們看到了什麼?他們都回答:“看到了自己。”智者又拉著他們走到窗戶旁,問他們看到什麼?“看到美麗的藍天,看到公園的草地,看到男男女女走來走去。”

  智者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你們把彼此當鏡子,一心要求對方和你一樣,爭執自然會發生;如果你們都把對方當窗子,認知到彼此的不同,反而可以看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美景。”

  透過別人看世界,不但擴大了格局,也開闊了視野。不但你的配偶是你的窗子,你的同事、朋友,也都是你的窗子。不用期待他們和你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同每片雪花都不相同。

  是鏡子還是窗子?一個轉念,不但是一種自由,更是一種喜悅。

  鏡子的人生哲理13

  妻子躺在丈夫身邊說:“哎!我說,你爹現在這樣我可不伺候了,你看看一轉身的功夫又拉滿床。”

  丈夫心煩的翻了一下身說:“這還不都賴你,開始生病就應該送醫院,你偏捨不得錢現在倒好……哼!”

  妻子騰一下坐起來,掀起丈夫的被子嚷嚷道:“你還賴我?你要是有能耐是個百萬富翁別說送你爹去醫院了,你就是請百八十個特護天天伺候你爹我都沒意見。”

  丈夫也急了,坐起來“啪”給了妻子一個耳光大聲吼著:“滾!老子還用你來數落。”

  妻子也不是省油的燈,撒潑一樣和丈夫廝打在一起。

  癱在床上的老爺子在隔壁屋子裡聽到夫妻二人的吵架聲,傷心地直掉眼淚。心想自己一輩子好強,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給兒子置辦這份家業。臨老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由得老淚橫流,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兒媳沒給他送飯,他也沒像往常一樣吵著餓了。這時5歲的小孫子蹦蹦跳跳的跑了過來,拉著爺爺的手說:“爺爺你給我講故事。”老爺子摸著孫子的頭說:“好!爺爺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

  妻子在隔壁屋裡坐著吃飯,她聽見老爺子今天說話的聲音很大,心裡厭惡地想,我看在餓你幾頓,你還有沒有力氣這麼大聲……哼。這時她隱隱約約聽見老爺子講“我的爺爺也就是你的太太爺爺,他以前是地主。”

  小孫子問:“爺爺!地主是什麼?”

  “很有錢的人。”

  “那咱們家怎麼沒有錢呀?”小孫子繼續問。

  爺爺說:“有呀!你太太爺爺留下……金子……在……”

  妻子豎著耳朵聽著,當聽到金子的時候,這老爺子的聲音突然變小了。

  當天晚上夫妻倆對老爺子的態度來了個大轉彎,晚飯兒子不但親自喂他吃,兒媳更是不嫌他髒臭,把他原先破舊的被褥煥然一新。

  之後兒子沒事就和老爺子下下棋,聊聊家常,最長聊的就是以前的事。老爺子避重就輕地說著,有時睡一覺醒了,看著兒子和兒媳在自己的屋子翻找,他也沒吭聲。

  轉眼老爺子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眼見著幾天都吃不進去一點東西,夫妻倆愁眉不展晝夜伺候著。兒子貼著父親的臉問:“爹!你把金子放哪了?”

  老爺子用微弱氣息答著:“啊?”

  兒子更大聲地問:“爹!我太爺留下的金子哪?”

  妻子一把拽過丈夫說:“別那麼大聲,看嚇著爹。”

  接著妻子趴在公公地床前溫柔地說:“爹!金子你放那了?”

  可老爺子依依呀呀的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彌留之際夫妻倆輪流問老爺子,可是都沒得到答案。正在夫妻倆火急火燎地時候,孫子顛顛跑過來說:“我知道在哪!”說完跑到爺爺床頭櫃裡掏出了一面鏡子。遞給了父母,兒子拿著鏡子一楞說:“不是鏡子是金子。”孫子撓著腦袋說:“我爺爺告訴我要是你們找金子的時候,就給你們看鏡子。”

  兒子不明白的翻看著鏡子,突然恍然大悟。回頭跪在床前打心眼裡喊了一聲:“爹”

  可老爺子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