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一座城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棄一座城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09年6月,我正式賣掉了上海的房子,放棄了上海戶口,去那個南方的小城市做了個降薪N%的國企小職員。
放棄一座城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座自己生活了近10年的城市。而放棄這座城市裡的一套房子更不容易,不只是因為我知道這個城市裡有太多的年輕人在為房子而掙扎,更多是因為這是真正完全屬於我的第一套房子。在租房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等自己有了房子,就可以想怎麼佈置就怎麼佈置,就可以買很多很多可有可無的東西,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我的房子;等我真正住進去,我才知道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帶來的可以更多:這個城市,終於有一盞只為你亮起的燈了。
我的離開非常突然,突然到連自己都承認,如果半年前有人告訴自己半年後的生活狀態,我肯定覺得這個人是神經病。
可人生就是充滿了頓悟。頓悟著你不停地問自己,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如《蝸居》中海萍說的那樣:在這個大城市,人流擠著你往某個固定的方向走,還是靜下來,慢下來,看看別樣的人生。
在上海的日子我過得非常標準,朝九晚五,理論工作時間8小時,卻得花3個小時在來回的路上,還有1個小時是公司強行佔用的午餐時間。一週加兩三次班。每個月領一份固定的薪水,夠我養我的房子和給自己一個還算體面的生活。出入裝修精緻的寫字樓,一句話裡夾著兩個單詞。每天做著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每週算計著屬於自己的不多的時間:什麼時候鍛鍊,什麼時候加班,什麼時候跟閨蜜吃飯,什麼時候鐘點工阿姨來家裡打掃衛生。每年算計著什麼時候加薪什麼時候升職什麼時候要再去見見獵頭……
突然有一天我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我想學鋼琴,我想多陪家人,我想看很多電影,我想讓自己的步伐慢下來,這樣我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周遭一切的可愛。我知道這樣的`生活我在這個城市尋找不到,因為如果我跟不上這裡的節奏,我就會被這個城市甩在身後。我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力,是生活選擇我。
於是我決定離開,哪怕降薪,哪怕那個城市的那份職業也許會和自己格格不入。
於是,我過上了另一種標準生活。每天準時上下班;慢慢地在食堂吃1元錢一份的早餐3元錢一份的午餐;下班後悠閒地去買個菜然後給自己做頓隨意的晚餐。通常,就算把碗洗好,你仍有足夠的時間再給自己安排一點私人或者集體活動。而週末,更有大把時間窩在被窩給老友打打電話,或者和家人朋友去郊外曬夠太陽、喝一個溫暖的下午茶。
雖然,現在的工資很低,雖然,現在的工作根本不需要我發揮多少個人能力,但是,我終於過上了一天24個小時中,有整整16個小時屬於自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生活。
我的計劃中,也不再是什麼時候加薪什麼時候提前還貸什麼時候升職,而是什麼時候學會打羽毛球,什麼時候玩好自己的單反了。
週五的中午,冬日的太陽煦暖得分外誘惑。吃完午餐後,約了兩個好友去單位附近的湖邊走了一圈,再爬了個小山,然後回到辦公室放鬆地睡一個30分鐘的午覺。
在閉上眼的那一刻,我覺得離開上海真是一個不壞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