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小村舊事散文敘事

小村舊事散文敘事

小村舊事散文敘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你知道怎麼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村舊事散文敘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故鄉,是陝北極多見的一個小小村落。我開始記事時,只有三十多戶人家,到後來進入其最鼎盛時期,也不過七十餘戶人家。人少地少,村落也小。

  村子落後,貧窮。人們世代靠著村前那點川地,過著以農耕為主的自給生活。

  因為貧窮讓人除了不自信而外,也讓人沒有遠見卓識。沒一家看好供子弟讀書。,幾千年日月旋來轉去,我那老家即沒出啥宰相尚書,也沒出什麼舉人進士。我蔡門族中,大門裡出了位貢生老爺,也是拿錢買來的。就是鬧土改那陣,也沒個夠格的地主富農。後來的評定成份,定我的遠房大爹滿富為富農,也不過老老少少都靠那老钁頭,口節肚允,多打了幾十石糧食,又買了些土地而已。我問過父親;滿富大爹家有沒大元寶,銀元?父親說:“元寶絕對沒有,銀元可能有,但不會多。因為他滿富興家時短,也就倆兒子長大後,父子三個土牛兒一樣務田才好過的,就是有點錢都買地了,他倆兒子名字都寫不成。”

  沒錢就沒讀書人,沒讀書人也就沒風雅韻事,典故逸事與後人。就是學校,也是解放後,政府修繕立起來的。出了幾位吃公家飯的工人,也是出民工轉正了的。

  小村讓歷史留下遺痕的地方,大約就只有寨子窪那條長長的戰壕。如今塌陷的.成了淺淺的長溝,長滿了雜草與灌木。

  母親說,有一年胡宗南的隊伍,從村底大路經過,中午在小村歇過,不知是幾千還是上萬,反正多的黃岸岸滿溝是人。騾子身上馱的大炮,栓在那一溝柳樹上,人忙著生火造飯,找不到老百姓家裡的鍋,就在石床上倒油烙大餅。我家祖上從大河沿揹回來的一塊大石床,也被打成幾塊當鍋用了。因為父親當紅軍,xxx抓起紅軍家屬往死裡打,所以,她也和村人藏反,躲在遠遠的山上看。回來時,敵人燃過的火堆青煙嫋嫋,只是自家的破門被當了柴燒。

  這便是小村有史以來,見的人最多的一次,也是小村留給後人的大故事一個。

  小村自己不出人才,也沒人才肯光顧它。自我記時起,派駐村幹部都沒個科長級別的大官來。來的都是幹部裡最沒本事,被當流放派下來的。

  我的小村,就向我那歷朝歷代出生並走過的先人們。史書無載,家譜無名。可可憐憐轉了一圈。

  我真的不甘心它窮,它的落後,它的被遺忘。常常傻想,我輩無能,就等兒孫,兒孫再無能,就等重孫,一定讓我的小村,走出村口,日日樣樣活那麼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