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日記> 遊南京中山陵-六年級-日記

遊南京中山陵-六年級-日記

遊南京中山陵-六年級-日記

  一天即將過去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裡。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遊南京中山陵-六年級-日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年暑假,爸爸帶我參觀了中山陵,想不到它比我想象中的還要雄偉的多,神聖的多。

  在常州前往南京的途中,我看到了宏偉壯觀的南京長江大橋和美麗靜謐的玄武湖。第一眼看到這麼長,這麼寬,這麼古老的長江大橋,心中便升起對建築師們的敬佩之情……經過波光粼粼的玄武湖時,彷彿身臨其境,好像自己正坐在湖中小船上隨風漂盪……這一幕幕美景讓我更加期待心中早已神往的中山陵。

  也許是我太心急,過了很久,汽車才停到中山陵腳下,我的中山陵之旅終於開始了。走過漫長的小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赫然寫著“博愛”二字。爸爸說“博愛”是孫先生親手所題,反映的是他一生愛國愛民的偉人情懷。

  進入牌坊,拐個彎,一條寬敞的大道便在腳下鋪開,大道兩旁栽滿了翠綠挺拔的雪松。松竹梅是歲寒三友,松樹耐寒傲雪,正直挺拔,我想這一定與這位偉人有相似之處,才會用來作為墓道的行道樹吧!

  輕鬆地走完墓道後,便開始了艱辛的“登山”之路,孫先生的靈堂位於數百臺階之上,靈堂的周圍是一片墨綠茂密的樹林,環繞著寬敞筆直,傾斜高聳的臺階,顯得莊嚴而肅穆。只是炎炎烈日之下,要登上這麼高的臺階,開始確實有些不情願,只是靈堂那神聖的光環又讓我不得不渴望爬上去,走進去,看一看。一,二,三,四……休息……抬頭……繼續……擦汗喝水……抬頭……。繼續……終於在爸爸的百般鼓勵之下,我們登上了這392個臺階。回頭俯視自己走過的路,心中無比自豪,無比欣慰,無比興奮和激動……這到讓我想到通往知識殿堂的艱辛之路。頗有苦盡甘來的快感。說不定孫先生是想考驗我們呢……

  抬頭瞧了瞧靈堂,上面刻著“民生、民權、民主”。爸爸說,這是孫先生一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治國思想。雖然我不是很懂,但我知道他是為我們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靈堂中有一座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孫中山先生的'坐像,他手中拿著民國政府的建國大綱,若有所思……。整座雕像高高在上,栩栩如生,令人肅然起敬。靈堂中有十二根立柱列於兩旁,室內光線很暗,空靈安靜,容不得喧譁……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神聖莊嚴。讓人不得不發自內心的崇敬這位偉大的領袖。唯一遺憾的是我沒能有機會瞻仰先生的墓室,那一天,墓室不對外開放。

  離開靈堂,走下臺階,走出牌坊,中山陵之旅就這麼結束了。我依依不捨回過頭再次觀望整個中山陵。究竟是誰造出這麼宏偉莊嚴的工程呢?爸爸告訴我是一位年輕的建築師名叫呂直彥,中山陵是他一生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