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言格言> 曾國潘名言大全

曾國潘名言

曾國潘名言大全

  曾國藩是我們中國的近代文學家,政治家、戰略家。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曾國潘名言大全,歡迎閱讀!

  1、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2、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3、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後來補救,則難矣。

  4、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5、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6、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8、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9、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10、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12、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3、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14、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5、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16、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於口惠,利近或失於姑息。

  17、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氾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1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19、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20、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21、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2、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23、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24、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25、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6、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後可以持久。

  27、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2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9、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30、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1、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2、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33、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3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35、食能止飢,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36、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3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38、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39、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40、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1、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4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43、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44、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45、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46、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47、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一。

  48、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49、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捨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50、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51、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52、女相妒於室,士相妒於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53、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54、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閒遠,則可化刻為厚。

  55、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56、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57、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58、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59、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60、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61、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62、君子能扶人之危,賙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誇,則善矣。

  63、自其外者學之而得於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於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64、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65、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6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

  67、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後。

  68、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69、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藉助於人?

  70、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相關閱讀:曾國藩的政治成就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康乾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係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己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

  受兩次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他說過購買外洋器物……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