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人生百味的隨筆

人生百味的隨筆

人生百味的隨筆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百味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百味的隨筆1

  有人說,你愛上生活的五味雜陳才會愛上生活。

  餐桌的五味就像人生的五味一樣必不可少的充斥著我們的生命中。

  作為東北的妞,我秉承著地域帶給我的這一特質,偏愛吃重口味的東西。家鄉老話也常說 ,鹹中自有美味,東北的人呀,都是重口味的人群,由此我想起周樹人寫過的家鄉鹹魚,他說,鹹魚,簡直可以做鹽巴了,真是個鹹呀。把菜當鹽吃除了那個年代物質的貧乏,還有他們對鹹味的偏愛。後來聽過先生講過這樣一個笑話,說一家人把唯一的一塊鹹菜掛在房巴上,等吃飯的時候,家裡的孩子們都吃著清粥,由於嘴中寡淡,不住的望向房巴的鹹菜,父親不抬頭地對孩子們說,別老看了,容易齁著。雖然只是一個笑話,能看出人們對鹹味的厚愛。怪不得在一部書籍中看過這樣的段子,皇上問御廚,世上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廚子答,是鹽巴。這句話在東北更是如此。

  前日在我打工的餐廳裡,一位退休的老市長點了幾道菜,可是還吩咐服務員來幾樣清淡小鹹菜。然後和我們聊起年輕時候求學,那時候物質困難,母親只能給他帶鹹菜上學,其餘的孩子都吃著食堂裡的魚肉青菜什麼的,只有他躲在一邊吃鹹菜,多年後自己當上了市長,可是餐桌上總是離不開鹹菜的陪伴,我知道老市長吃的是一種少年的情結。是他生命的滋味。

  對於酸,我也曾偏愛過。

  在我印象裡,山西的人喜歡吃酸的東西,據說沒吃飯之前要來上半碗醋咕咚咕咚喝下還不覺味重,上來的每道菜也是酸口味。後來聽我母親說懷我的時候,農村太窮,沒什麼可以給孕婦解嘴饞打牙祭的,媽媽就買了一瓶醋,鬧喜鬧得厲時候就偷偷抿上一口,爺爺和姑姑們高興著呢,農村老話說,酸兒辣女,可我偏就是個丫頭片子,惹得全家不悅。到最後懷妹妹的時候,我媽連醋都不敢再喝了,怕別人無故猜臆是男孩女孩,到最後生下來依然是個丫頭,母親在那個年代和環境受盡了人們的白眼和恥笑,嘲笑我們家沒有男孩是絕戶。媽為此揹著人不知道偷哭多少次。想到這些不夠心酸嗎?那個時代的貧窮和迂腐的大環境造就多少委屈辛酸事,比那些醋還刺鼻,心頭泛酸惹得眼裡也泛酸起來。

  我少時的性格喜歡極致甚至有些偏激,排斥過於清湯寡水的日子,後來連食物也覺得這麼素樸平淡實在覺得無味,過分追求一種刺激和凜冽,就像我的性子一樣,於是,我的米粥麵條甚至是苞米茬子裡都兌上半碗醋,沒先到口,就以滿嘴生津,把食物弄的硬硬的,仍是自品出別樣味道。與其說那是滋味,不如說那是我的性格,我偏要極致,我偏要不同,我偏偏想要那種很刺激山河凜冽的感覺。

  到如今胃壞掉了,長大了還是平淡淡的日子,清淡淡的人生,再也不去尋求不同和極致了,再也不了。吃白粥就著鹹菜,就覺平淡也是很好的,別人的高昂激烈是人生,我的小橋流水何不是日子。那麼強橫的追逐竟是年輕時候的事情。原來,也像是過期的老醋,太酸,再也無法入口和愛得起來,只有在回憶往事時,那些酸的味道和往事依然矗立在光陰彼岸,半刻沒有消散去。

  以前五味之中我也偏愛辣,看見火鍋裡飄著的紅椒,心裡就莫名其妙的興奮。喜歡貴椒的幹辣,川椒的纏綿和湘椒的尖銳。每次吃來頭上香汗淋漓,嘴裡噓噓有聲。翹著嬌紅的小嘴偏要逞能地和爸比賽吃辣子。爸就一邊喊閨女閨女,吃辣了可不許喝水,要不是玩賴的。我就忍著嘴裡要噴出的火,捂嘴嗤笑還嘖嘖有詞的和這個老男人爭辯。後來媽說這不該是女孩子的吃相和性格,女孩子該是溫溫淑淑賢良有樣的,吃得滿頭細汗伸著舌頭呵氣多不雅的姿態。因為這和媽媽鬧了很多次彆扭,看著蔥薑蒜椒最後就有了賭氣的成分,幹嘛非要和女孩子的姿態聯絡起來。那年爸爸去了,十五歲的我在一夜之間長大,好多東西在一夜之間改變,變得面目全非。我對所有的食物都產生了排斥,不僅最愛吃的辛辣食物不再動,就連餃子麵條餅之類的也看著生厭,不等下嚥胃中開始有了要嘔的感覺。任憑母親怎麼商勸,就是不抬眼皮絲毫不為之所動,母親焦灼的心起了淚花,我的心辣辣份外難受,年輕的歲月像是被誰撒上了辣子,滿心滿目生著辣,抬眼望去,被生活的煙火嗆出了淚花,好辣呀。

  到現在我依然吃不得辣味,除了胃病,更別了少年情懷,白米為粥的滋味滋養著生命的全部。

  後來,在長大的後來一天,成為小婦人的我,在隔壁的嬸子家看見她杯子裡的茶旋轉著美麗又特別的漣漪,問過才知道是一種苦丁香茶,好奇之中品了一口,真是苦呀,嚥下之後舌下又生出清香來。於是片刻之間有了迷戀,就像迷戀一個男人一樣。原來愛到一種東西到深處,會生出愛情的味道,你信嗎?反正我相信,會惦念、回憶、心動,直至去擁有,於是厚著臉皮討了一小捏兒,放在錫紙裡小心儲存。雖然如此愛,但並不常喝。每年或者每個月喝上一兩回。會在迷茫時泡上一杯,站在窗前望著外面朗朗白日,呷一口,苦嗎,當然苦,生活不也這樣嗎,苦過之後必有甘泉來,苦過之後也留有清香味道在生命裡。世上每一種滋味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吧,沒有苦哪能品嚐出甜的純度和深度呢。這樣想,即便身處迷茫,一些迷茫也可解了。於是,我獨愛這種苦滋味,甜時,用它來憶苦思甜,苦時,相信如丁香茶般會苦盡甘來。後來發現母親也愛吃苦的東西,苦菊,苦菜,芥菜,媽說,這是屬於黑土地的味道,屬於他們那輩人生命之中的味道,便是總不能忘卻的。六零年鬧饑荒的時候物質貧乏,他們靠著這些野菜度命,嘴裡心裡都是那代人對苦味的記憶。到了死,嘴裡還是惦念那口,那口兒苦中絲絲縷縷帶著清香的味道。他不只是代表了一個人的口味,更是代表了那代人的記憶。

  人生最晚道來是甜的滋味。 甜在生命裡總要經過千帆,才最終能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甜,在煙火生活裡,五味雜陳的滋味裡,甜最是南方人的最愛吧。古語言,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據說南方人吃食很是講究,正菜主食以及飯後甜點都是很有說法的,由此感嘆南方人對於生活的精緻和細膩。試想,江南小巷,夕陽西落,餘暉悠然之中兩三知己品著揚州梅汁或是一盞香茗,桌上放著精緻花樣甜點,許是糯米糕,也許是老錦記的梅花糕桂花餅。江南絲竹嫋嫋餘音,來上一首唐詩宋詞或是花間小令,品上一口甜湯米餅,口中心中便是一種禪意的甜,留於齒間,甜於心際,然,小女子最是不動聲色,把這種甜與綿壓在心頭,化成萬種風情,春風一縷便醉了路人。這甜呀,就是愛情吧,多甜都不覺得膩,多甜都覺得還是不夠。所以這種甜膩的食品是年輕人的最愛。到了中年,我也愛甜呀,冷的時候累的時候,剝開一塊巧克力放進嘴中,那種絲滑的感覺在嘴裡開始蔓延融化。嘴裡心裡就開始溫暖多了,甜,也許對我這樣的中年人或是老年人,便是一種力量一種溫暖了吧。吃過最禪意的一種巧克力,它上面寫著的名字“愛情的味道”。其實活了半生,最是不知道愛情是什麼味道。於是大大的歡喜,終於有一種食物讓我的味蕾去品嚐關於愛情定義最確切的味道了。放入嘴裡的時候,他有些淡淡的鹹,伴著點點酸,吃到核心是一枚杏仁,微苦。最後嚥下到喉間的是甜意。片刻,我懵了,這是什麼味道呢?瞬間,我又流下眼淚,這不就是愛情嗎,酸甜苦辣摻雜的味道。是呀,愛情你能具體說出他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嗎?他是這些味道的混雜,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吃的不是一種糖果,而是一種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每個人,每一個年代的人都有對味道的記憶,那是他們生命中獨特的味道,就是在這些五味雜陳的味道敘述之中,勾勒出了他們人生丹青和那時候的歷史環境。寫書的人很多,其中我最愛李漁寫的《閒情偶寄》。可惜,一直未得,許是機緣沒到,草草在網上讀了幾行小語,看家道沒落的李漁如何將人生的失意吃出味道吃出禪意,也吃出人生的況味和感悟。即便一塊豆腐,李漁都有對它不同的理解和對待,這讓我心生傾慕。一個男子能將煙火味過得這般無限美好,況是在人生低谷世道沒落之時,一人自得其樂,讓人生揮發得淋漓盡致,任性又不羈的男人。你別在他文中尋找驚天動地,可絲絲縷縷都是對於生活的熱愛和細膩,這點還不夠我們學習嗎?有這些就夠了。《閒情偶寄》讓一些人懂得了生活的味道和閒散之美享受之道,以及人生的微小禪理都濃縮在它的五味之中。一本書流於海外,讓很多好奇中國文化的洋人產生很多羨慕,驚歎,中國真是一個懂得享受和味道的國度。

  你對於對味道的記憶是什麼呢?是不是母親做的手擀麵和蔥油餅,那些味道始終纏繞在你的味蕾之中,多年以後他鄉街頭路遇同樣的味道的手擀麵,眼淚不覺流下來,打溼衣衫,雖然自己老了,媽媽已不再,可是媽媽的味道還未忘去,一見,淚就灑然,眼前到來的都是少年光陰吧。是苦?是甜?是辣?還是酸?一路低頭走,一路回憶經年。

  總有一種味道伴隨你成長,那是你生命的味道。

人生百味的隨筆2

  《人生百味》介紹了山東各地小吃,彙集人生百味,不僅風味各異,而且各有特色。

  一方水土,各有所宜。傳統中式快餐,根據國人之腸胃打造,也許沒洋快餐那麼洋貨,甚至土得掉渣。但小吃不小,生動體現著一方土產物宜、風情民俗,濃縮著一方水土的味道。小吃不小,讓遊子魂牽夢繞,讓來客流連忘返,讓百味人生,有了親切的味道。

  一組小文,多是旅途奔波之餘隨手寫成,信馬由韁,不登大雅,文白相雜,風味各異。蘇子所謂“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竊慕斯義,乃於年終匯聚一編,留住旅途的味道。

  濟南大米乾飯把子肉

  濟南地處南北要衝,自古為江北名城,西接運河之動脈,東連齊魯之膏壤,北走京師之重,南下蘇杭之富。明清以降,遂為齊魯大邦之會。此城交通發達,黃河、小清河連通大運河,得水陸之便。由是六百年間府衙相望,商賈雲集,文化積澱,尤為深厚。南糧北運之餘,濟南人食用米飯,較山東它處為多。濟南之大米乾飯把子肉,與濟寧之甏肉乾飯,路數略為相似,差異在細微之間。肉皆肥瘦相間,連皮切做大塊,不假刀功精細之煩。及其享客,肥而不膩,肉香濃厚,與米飯之馨香細膩,相得益彰。或佐以醬豆腐、醬雞蛋,加以炒菜數味,雖花費不多,而營養豐富,足堪饕餮。古人所謂膏粱肥肉,豈不在茲!以其方便味美,經濟實惠,南北之客,莫不食之而快,誠北國之“快餐”也。

  濟寧昔為運河重鎮,賴運河而榮,其地去省城不遠。然則甏肉、把子肉,可否有親緣傳承關係?是濟寧因漕運之興盛,開風味之先?還是濟南因省城繁華,先得此佳味?縱觀齊魯全境,雖面積不過新疆十分之一,而各地市地理形勢頗有差異,民間飲食習慣亦頗有不同。濰坊地當山東腹地,平原廣闊,壤地深厚,宜於農耕。兼之商旅輻輳,民間麵食豐富,若朝天鍋、和樂、肉火燒,皆風味獨具;臨沂多山,于山東最為地域廣闊,而土地相對瘠薄,其俗喜食煎餅,多以粗糧為之,便於攜帶,而無變質之虞。地瓜、玉米,皆易於豐產,而營養豐富,故價格低廉,全活人口甚眾。清代以來,中國人口的爆炸,雖由康乾之百年盛世,持久和平,亦由農業種植之改良。民以食為天,小小作物,遂影響社會之變遷,改變歷史之面貌。

  曹縣大、小魚湯

  曹縣,在魯之西南,地處中原,接壤豫東,其鄉音土俗,頗與河南臨近。中原大地,大河之畔,自古乃諸夏根本之地。三代之上,中華先君堯、舜、禹之所經營。及商代建都於此,湯王、伊尹、琪子列聖,陵墓在焉。其地素號“天下之中”,故歷代諸侯會盟,王朝興替,於此風雲起伏,影響天下之運勢。

  乙未之歲,餘再訪斯邦。初來時,偶遇當地小吃曰“鮮魚湯”:一隻大粗碗,幾條小鯽魚,就著鮮美的魚湯,圍坐在地攤上吃包子。以其味道鮮美,它邦所無,及再來又食之。及端至桌上,與上次迥然不同:小魚甚少,二三可數,皆細若小指,以麵粉為湯,加入胡椒,多放小豆腐泡、油炸小面琪,主食則雜麵饅頭,摻以高粱米。詢之,小魚多者為大魚湯,少者為小魚湯。入口亦溫暖香辣,以其食材儉樸,三四元即得飽食,亦可謂親於民眾,物美價廉。

  歷史變遷,曹縣今為魯西南小縣,既逢太平之秋,小縣亦車水馬龍,店鋪鱗次櫛比。售賣魚湯之店鋪甚多,百步之內,若西安麵皮,沙縣蒸餃,濟寧甏肉,或西式炸雞,九州島風味,往往而在。《史記-貨殖列傳》雲:“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是故四方之物“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自然之驗耶?”所謂民生,貴在各得所欲,各得其所而已。孟子云:“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鄒城羊肉泡粥和川味面

  川味面,非川非魯,亦川亦魯。昔川人援建工程,北來此邦,形成獨特之風味。然而,雖天下風俗之大,亦由人民各甘其食,各美其服,養成習慣,謂為當然而已。及流變萬千,在其間矣。辣味有熱烈之顏色,昂揚之滋味,發以刺激之效,收以中和之功。於是數十年間,辣遍南北,紅透中國。

  乙未之歲,餘再訪鄒城,早餐食用粥泡羊肉。小米粥嫩滑適口,泡以羊肉,佐以黃豆,自成一方風味,尤以鄰縣曲阜為佳。一碗米粥,小米與羊肉相和,泡出鄒魯故國古老的味道。國人食粥,歷史悠久,數千年間,載於史冊。粥古時亦稱靡,本草綱目雲:“粥字,像米在釜中相屬之形。釋名雲:煮米為靡,使靡爛也。”其義可見。小米,即古之所謂粟,為吾國古代主要農作物。社稷之稷,即是小米,其於國計民生之緊要,由此可見。先民食用羊肉,似多於豬肉,羊易於散養,肉質雖美而產量較小;豬宜圈養,出肉更多,後世遂以豬肉為主,由此可見吾人飲食演化之跡。粥泡羊肉,未知起於何時。未知亞聖在世時,亦嘗食此物否?

  宋陸游推崇粥食,其詩云:“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魯南糝湯

  糝湯,魯南一帶風味早餐,各地做法頗有不同,尤盛行於濟寧、臨沂諸縣邑,濟南等地則鮮見此俗。乙未之歲,餘於濟寧所食糝湯,大約以大骨熬製熱湯,食客既至,則衝入雞蛋,以油餅、火燒之類為之主食。或新增熟肉,加羊肉者稱羊糝,雞肉者稱雞糝,以此類推。可知其營養豐富,搭配合理,入口則醇厚鮮美,快捷方便之餘,暖身養胃。

  餘比年來奔走各地,不意各地小吃風味各殊,繽紛若此。及其各順風土之宜,有以取之於人,則未嘗不同。乃知小吃雖小,必有蓬勃之生命力,然後源遠流長,融入民俗;小吃雖小,隱藏著歷史文化的密碼,吃貨背後,是對生活的熱愛。此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所以紅遍南北,亦吾奔波之餘,所以,集錦山東小吃,與吃貨諸君分享。

人生百味的隨筆3

  今年的國慶長假,因為老家的侄女結婚,我回老家呆了幾天,遇見了多年未見的兩位表姐,她們都是我小時候最崇拜的表姐了,她們漂亮,但是一個沒主見,一個有著自己的主見,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時隔多年,猛一見面,差點都認不出來了,相互的擁抱,相互的問候,即使離家多年也不會改變的'鄉音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回了從前的歲月.....

  先說二姨家的大表姐,長得很漂亮,當年是頂班當上了會計,後來和她的同班的同學談戀愛了,二姨卻是百般的阻撓,我那時還小,好像是嫌那人的個子矮,另介紹了一個,後來表姐也就認同了,沒再爭取自己的機會,而是把那段感情放在了心底,後來的幾年,她生了兒子,老公承包了幾個門市,日子過得風生水起,讓人羨慕,可是就在她38歲那年,老公卻打了個噴嚏就去世了,急性的心臟病,從那以後表姐自己帶著兒子過日子,個種的酸苦,各種的難味,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吧,任誰都無法體味的艱辛,媽媽常說,你大表姐是哭著變老的,白天還有人說話,到了夜裡,誰能陪她說說話呀!到現在表姐也退休了,兒子也結婚了,可是她仍然孤單著,有好多給她介紹老伴的,可是兒子卻又不同意了,說,都當奶奶了,好好看孫子吧,還找啥呀!現在表姐說起往事,我們仍是會陪她流淚的,才剛剛五十二歲呀,表姐的樣子仍然很耐看,我們還是勸她,再找個吧,年輕時不找,是為了孩子,現在不要再難為自己了!我真心的祝福表姐能有個幸福的晚年!

  再就是舅舅家的二表姐,天生長的就是一美女,不用化妝,就是素面,也能讓人想多看幾眼,年輕在青島當兵時認識了一個浙江溫嶺的兵友,熱戀上了,可是舅舅死活不同意這門婚事,覺得把女兒嫁那麼遠就等於把女兒送人了,拿根棍子把人家趕跑了,可是表姐毅然丟下一切跟他走了,一去很多年,現在兒子都上大學了,夫妻和睦,家裡的漁場也是管理有方,日子更是咱們想都想不到的富裕,我真為她高興,自己選擇的路,也是幸福的大路!

  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我聽著她們的故事長大,我也從一個小孩變成了小孩的媽媽,我們就這樣圍坐在媽媽家,絮絮叨叨,說起以前很窮的時候的那些趣事,說起我當年站在表姐的櫃檯前要糖塊吃,那時候那個饞呀,還不到櫃檯高呢,翹著個腳!還說她們都會偷家裡的麥子去換鍋餅吃!那天我們在媽媽家坐了很久很久,哭了,又笑了,親情真是很奇怪的東西,無論隔多久隔多遠,都會在某一天回到原點,就像是緣分一樣,而我寧願相信那是濃的化不開的親情吧!表姐說,那時我媽媽做的韭菜煎雞蛋最好吃了,再做點嚐嚐吧,我們都吃了,卻都說已經不是舊時的味道了,是我們的口味變了?還是我們那種嚮往的心情變了?我邊吃邊想,也想不出個啥來,我只有真心的祝福我兩位最親愛的表姐,和我的朋友,還有我,都幸福快樂!

人生百味的隨筆4

  一個人的人生短短几十年,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要經歷太多的人和事,兒時的成長、讀書的煩惱、戀愛的滋味、婚姻生活、職業生涯、晚年生活等等,這許多的味道就匯聚成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就是人生經歷和品嚐過的滋味,就好比美食,酸甜苦辣鹹樣樣都可以品嚐得到。一個人經歷的事越多,他的人生閱歷就會越豐富,為人處事會越老道,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是每個人的經歷因人而異,有的人一輩子一帆風順,而有些人一輩子卻坎坎坷坷,這些經歷經過時間的沉澱,就變成了人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不是靠脂粉和塗抹妝扮出來的味道。就好像秋天的楓葉,經過風雨的洗禮和浸染,形成了它獨特的風采。

  一個人經歷過多少故事,經歷過多少風雨和滄桑,這種經歷和磨難會在臉上留下滄桑,就像一棵樹每經過一年會留下一圈年輪,臉上的滄桑是經歷的寫照,無法抹去,也無法改變。

  古人有詩云"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一個人飽讀詩書,才華橫溢,自然而然地會流露出一股書卷氣,這種氣質會洋溢在臉上,無法掩飾。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人生看淡了不過是無常,事業看淡了不過是感傷,金錢看淡了不過是廢紙,愛情看淡了不過是湊合,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唯有看盡人生百態,才能體會人生百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沃,這是讚揚人的高風亮節,古人通常用此詩來讚揚人的一種品格,品格也是一種味道,在權力和金錢面前有些人無動於衷,而有些人經不住誘惑,喪失了原則,在人生的道路上偏離了軌道,越走越遠。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修行,既要在風雨中前行,又要在風雨中百毒不侵,要不斷地磨鍊自己的意志。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越多,就會在人生的路上走得越遠。

人生百味的隨筆5

  終於可以休息了,我需要一些獨自支配的時間來理理思路。

  上午卻在“噩夢”中醒來,夢見一位親戚得了重病,夢裡我還在努力讓自己釋懷,平淡地接受。都說夢是沒有色彩的,醒來已不知道我夢見的這個人是誰,可這個夢卻在一天之始給了我一抹陰鬱,讓我無法開懷。

  生活還得繼續,洗漱然後去取洗好的衣服,吃早飯......這是我的日子。

  思維亦不曾停止。想我為什麼又會做這樣的一個夢(不是第一次做類似的夢了),前不久我的一位老師身患重症,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手術,只能對症處理;幾天前我的一位同學因為腹內多發腫瘤無法切除去世了;就在節前,我的一位同事發現自己視力模糊去眼科做檢查卻在輔查(CT,MRI)時發現下丘腦的異常密度影,隨即轉入神外擇期手術。

  生命是脆弱的,這些事實也映襯了我的柔弱,總是讓我倍感沉重。只是我能夠從這些沉重裡抽身,繼續自己的生活。因為工作環境,所以不能不承受生老病死,然後讓自己平靜地面對。

  高考時我很想進醫學院,經常偷偷地讀家裡的醫學書籍。可是父母都在醫院工作,不願讓我再承受那麼大的壓力。我按著父母的意願升學、工作,可是人生就是充滿了戲劇性,我最終還是到了醫院工作。我的理想也成了我心中的一個死結。

  我的內心就是那麼不安份,我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生活。營養師只是一個讓我接近我理想的開始。讓我決心學習它的不止是周圍的人需要我的幫助,更是老師的一句話:“專科的臨床醫生只能幫助3%-8%的人,但是營養師卻能夠幫助98%以上的大眾。”有人說我的理想很偉大,我不敢說,只是這樣能讓我很快樂。

  後來,我學習醫學心理,我希望能夠助人自助,必須得學會不讓自己陷入來訪者所傾訴的喜怒哀樂中,而是永遠站在旁觀的角度來提供建議和支援。有時候想,這樣的職業,是不是能讓我非常擅長壓抑自己的感受呢?也有人說這個年紀改行壓力很大,但我不能允許我的人生平淡。其實這也只是讓我更接近理想的一步。

  在十幾年的獨立生活中,我已經習慣了報喜不報憂,習慣了不表露自己的脆弱。可是我的脆弱卻以夢的方式出現了,這讓我覺得不習慣。我會討厭這些即使在我睡眠中也不願停止放電的神經元,它究竟是被哪個神經遞質(乙醯膽鹼,多巴胺,去甲腎還是5-羥色胺)觸發的?

  生活裡的擔憂總是不斷,擔心家裡的門窗沒關好,擔心親人的身體健康,擔心想辦的事情辦不好。如此之類。為什麼這麼多擔憂?因為我的人格缺陷還是不願意承擔責任?我經常自問。不願工作,不願結婚,不願生子,不願與人交際,是我不想承擔還是怕自己承擔不了?所以我才期待著又害怕著。

  這就是一個鮮明生動充滿矛盾的人生吧,身在其中,有時候主動,有時候被動地去體味這些酸甜苦辣,有時候會覺得已經品嚐到很多種類了,有時候覺得還遠遠不夠,就是這樣。

  生活有時候會讓人墮落,而這些文字會讓精神得以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