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故鄉印記之入學隨筆

故鄉印記之入學隨筆

故鄉印記之入學隨筆

  五六歲時,我和玩伴們在村口玩耍,總能看見哥哥姐姐們,三五成群的,每人身上揹著個綠書包,跳跳蹦蹦地上學、放學,似乎覺得去學堂一定挺好玩的,於是,跑回家纏爺爺帶我去上學,爺爺抽著生煙,呵呵笑了:“傻孩子,你還沒到上學堂的年紀呢,再等一年吧”。我撓著頭、嘟著小嘴、悻悻地走了,心裡第一次有了上學堂的念想。

  可這念想在腦袋瓜子裡沒存多久,就把它忘了。七歲過了,仲夏的一個日子,爺爺請來了村裡的裁縫米龍,米龍大伯幫我量尺寸,我開心了,爺爺上次去墟上置了布料,我怎麼不知道?米龍攤開布料,左手拿著一把大尺,比來比去,右手拿著一片白色的東西,沿大尺在布料上劃來劃去的。我不知也不問,託著腮幫,就這樣看著。大伯畫好了,拿起一把大剪刀,沿著白線滋滋地剪開了,然後,將布料放置縫紉機上,手腳並用一陣忙乎,只聽得縫紉機嘀嘀嗒嗒作響。我心裡想著,這米龍大伯真是厲害呀。

  大伯就這樣忙乎了一天,幫我做了兩套衣服一個書包,大伯幫我穿上一套新衣服,白色的確涼短衫、藍色卡積布短褲,然後背上軍綠色的小書包,好漂亮、好合身!我好生歡喜!爺爺在一旁,用慈祥的雙眼望著我,嘴角掛著微笑,懵懂的我生平第一次在心裡清晰地泛現了感激:爺爺真好。

  開學了,終於可以和哥哥姐姐們一樣,蹦蹦跳跳地去上學了,穿著新衣裳揹著新書包,我覺得別提多神氣多帶勁!故鄉的村小位於村前莫約二華里的地方,爺爺們說那裡曾經有一座廟,村小就被他們稱作廟前小學了。

  村小是四合院式的,東面正中開了個校門,校門上鑲了八個大字:百年大計,教肓為先。大概有教室十間、辦公室一間、廚房一間,四合院中間有棵大樟樹,樟樹上吊了一塊大鈴鐺,操場在教舍外南面,操場是泥巴地,地上豎了兩個木結構籃架。教室的磚瓦梁地都是用當時最好的材料建成的,我以為那時候的政府還是挺重視教育的,我們的教室在西南角,挺簡陋的,課桌、凳是長形的,兩兩合用,課桌沒有抽屜,我們就把書包掛在桌旁。我們班大概有四十多名學生,除了本村的我熟,鄰村其他同學都不認識,掛在大樟樹下的鈴咣咣咣地響了,上課了,我們的班主任譚鈴光老師走進教室,剛才一片吱吱喳喳聲瞬間消失了,這是我和玩伴們經歷的人生第一堂課,鈴光老師也就成了我們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入學堂了,我成了一名學生,教室、操場、老師、同學,讀書、識字、玩耍,一切由此開始。

  在學堂教室裡呆不了幾天,就乏味了,以為上學堂好耍,現在有些後悔了,眼睛開始不自然瞅著窗外,一片林子間,各種鳥兒嘰嘰咋咋地叫,有林子鳥兒多,就有窩,有窩就有鳥蛋,掏鳥蛋……爾後,鈴光老師開始揪我的小耳朵了。

  秋生是我的玩伴,吵著要跟我同桌,秋生膽子小,上課老是端兒八正坐著,我閒不住,常常撓他的.腰窩,他癢又不敢吱聲,那樣子真樂死我了。秋生有一次上課時尿急了,憋紅了臉也不吱聲,尿褲子啦,地上滴嗒了一片,於是,他有了一個外號叫尿客老闆。

  課間休息,我惦記著那片林子裡的鳥窩,邀了二個同夥,去林子裡掏鳥窩,鳥窩在最高的苦蓮樹梢上,我慫恿其他兩個同夥上,他們不敢,無奈我只得親自出馬。費了一番力氣,爬上了樹梢,鈴咣咣地就響了,倆同夥大喊一聲:“倮的,上課裡",然後一撒腿跑了。我離那鳥窩就在咫尺,上課也顧不上了,爬,乖乖,一窩顧顧鳥蛋,足有八九個。我小心翼翼把鳥蛋一個個掏出,放進衣兜裡,下了樹,在林子裡找了一厚柴叢,扒開把鳥蛋藏起,開心地回教室,後果是什麼?反正鈴光老師很生氣,懲罰了我,還跟爺爺告了狀,爺爺自然很"嚴厲"地教訓了我,說下次再犯決不輕饒。當然,鳥蛋只能獨歸我一人,爺爺幫我用灶火灰煨熟了,我拿著鳥蛋,當著那倆同夥剝蛋吃,這種美味絕對的好!

  期未考試過了,鈴光老師給班裡發獎,乖乖,我既然得了小獎狀:三好學生!膽小的秋生什麼也麼得,只能拿我的獎狀看看,這天放學,我回家花的時間是最少的。爺爺拿著小獎狀,笑了!他找來米團揉碎,用它們把小獎狀貼在廳中的保壁上,中午,爺爺加了一道臘肉獎勵我,我的小得意有點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