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提建議了雜文隨筆
因為提了沒有用,所以就不愛提了。
自己心裡是想著為大家好,有時開始是為了自己好,發現了問題及時提出來,可某些人為了自己的顏面、為了自己的利益,說些敷衍、模稜兩可的話,久了誰都沒有心情再提了。如果建議提得不好,他們還可能雷霆大怒,惹得大家心情都不好。知道他們反正就這樣,改也改不了,不如由著他們去,自己專心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什麼時候他們開竅了,願意聽人說話了,再考慮該不該和他們講,怎麼和他們講。
前幾天看了連嶽的一篇文章,正好講到類似問題,他說溝通的`三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勿施於人;你主動說起,我再真誠表達。意思是,自己想的和不想的事情,都不要強加於人;你願意聽我說了,我再說。這樣,兩個人才能相安無事,不然就會紛爭不斷。
其實,就算你願意聽我說了,我也要掂量掂量你這個人,是不是真的願意聽我說?古代有的皇帝,為了表明自己是個好皇帝,叫下面的臣子廣開言路、暢所欲言。有的臣子不懂其中的套路,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真的什麼都說了。結果犯了龍顏,被貶低邊遠,大好前程斷送了。有時別人只是一句戲言,不要當真。就像好久未聯絡的兩個人偶爾碰面,別人隨口說了句有空到我家聚聚。如果你真去了,看到別人尷尬的神情就麻煩了。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賢明的人自然會保持開明、謙遜的心態,聽到不同的意見、看到不同的事,會在心裡思索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想改的地方就會馬上去改。就算不願意改,一般也不會讓人為難,更不會傲慢無比抗拒。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個規律從來都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