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晨光隨筆
白霧茫茫,何處是家鄉?夏雨似春花雨悄然起來,沒有風婆颳風,沒有雷公打雷,直到黎明的曙光相對低暗起來,守時的鬧鐘喚醒自己。
第一件事情就是推開窗戶,隔著玻璃的朦朧,瞥見地面溼漉漉的,就判斷昨夜又是一場雨水。依舊有花香氣息,合著那泥土氣息,一直裹挾到鼻息。昨日閱讀河南魯山縣同鄉、我國新文學運動的一員猛將、中原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之一的徐玉諾在"五四"時期寫的詩歌,內心充盈著豐沛的情感,就頗似這昨夜雨水,涵養雲霧一樣。《將來之花園》中"我細細心心的把我的心中更美麗,更新鮮,更適合於我們的華文組在上邊,預備著後來這就是小孩們的花園!"而我少年兒童時的花園,就在故鄉,露峰山的軍用雷達、牛郎織女、拉金豆的驢子等等,大沙河的`碧水藍天、兩岸密林、洄游魚群等等,大浪河的高崖跳水、淺灘游魚、浪花朵朵等等,將相河的深草蛙鳴、水蛇游龍、野鴨撲稜等等,都與相距十幾裡的徐營水土相連,只不過,徐營背靠黃草嶺,枕藉應河,氣脈齊聚。同行的張兄溯本求源,到徐營找尋這裡的文脈。聽徐營人說,在五八年鬧饑荒,家家戶戶不許生活點灶,不許冒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徐的妻子揹著他把厚厚的書當柴火燒飯,因為書不冒明火。這一燒,文字精神頓時化作煙霧瀰漫,至今,在我的眼前仍有可以想見。
伴著晨光,思緒萬千,不經意間,我想到,小鳥總是那樣的唱著,細風總是那樣的吹著,我總是一步一步的走著,沿著徐玉諾的《一步曲》,順著這道山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