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通用12篇)

小班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通用12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育隨筆 篇1

  俊俊在班裡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孩子,入園後他總是不願與老師交流,不願意與小朋友在一起,寧願一個人縮在牆角,拒絕參加一些遊戲活動,總以審視的眼光來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有時還採取牴觸情緒,不願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而且自尊心很強!他每次小便總是害羞不願與老師講。我們對他採取了很多的辦法,但是效果不是很大,他還是很孤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又是孩子的領路人和心目中的權威。漸漸地蔓延、擴散,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出人際關係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病態心理如果不能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能會危害終身。

  幫助孩子們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師要注意不要輕率地隨意貶低他們的能力或品質,以免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給予褒揚和鼓勵。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種信念,恰到好處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種自信。

  小班教育隨筆 篇2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裡。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裡,我都隨時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裡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

  因此,偉偉終於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小班教育隨筆 篇3

  在班裡,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得老師的關愛。

  張子睿小朋友是我們班的淘氣大王、搗亂鬼。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也特別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一起玩。但在我的視察中,張子睿小朋友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很是願意與他們一起遊戲。每次運動,他都積極的加入,總希望獲得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但它與人交往的要領不太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平時有意識的與他進行接觸,有時摸一下他的頭,有時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有時與他攀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麼辦,勉勵他與小同伴要搞好團結,相互謙讓,有玩具各人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我也發現張子睿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很強,例如疊被子等,所以我準備在這一方面多多表彰他,讓他也感受自己有被老師喜歡的一面,然後再慢慢的和孩子接觸幫他改變欠好的習慣,我也刻意拿他好的一面,進行表彰,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希望張子睿小朋友可以多多和小朋友愉快的在一起玩。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讓我們給那些淘氣的孩子多一點體貼,多一些敬服,換種態度看他們的頑皮。

  小班教育隨筆 篇4

  外行看幼兒教育,總會不自覺地陷入一種誤解:教那麼小的孩子,只需要一點粗淺的日常生活經驗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深的學問,孩子也不理解。所以,當幼兒園老師很簡單。

  但近年來,隨著專業化水平的提升,不少人已從教育的專業性上維護著幼兒教師的尊嚴:教育本就是一種極深的學問,不僅有專業的理論,還有專業的技術,不學就不懂幼兒的想法,不學就不瞭解他們的發展規律。

  但是,僅僅強調教育專業知識和技巧是不夠的。幾乎所有的教育情境,都包含更廣泛的人類社會生活經驗和文化科學知識。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時常會暴露出教師在相關知識背景上的侷限。例如,幼兒在遊戲中自發合作,搭建了一座大橋,教師以談話的方式來參與,希望在此基礎上達到指導和提升的效果。但談話總是無法深入,最後導致意興闌珊地匆匆結束。教師提出的問題包括:“你們搭的是什麼?”“它在什麼地方?”“你們這個地方搭的是什麼?”“你們怎樣搭的?”孩子們面對這樣的問題,要麼一句話答完,要麼就不回答。原因在於,教師在面對孩子的作品時,不僅沒有針對橋樑包含哪些教育價值去分析和思考,而且自身也缺乏相應的人文和科學知識。也就是說,自己也不懂橋樑。

  關於橋樑的知識非常豐富:橋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包括哪些部分?橋樑的功能是如何透過這些結構實現的?古代的橋樑和現代的橋樑有什麼不同?橋樑對人類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有哪些美好的相關故事?……倒不是說要在這樣一個時刻,將這些知識經驗一股腦地傾倒給孩子;而是說,如果教師有著更好的知識儲備,就可以更好地回應孩子,在孩子回答“我發現橋的兩頭都有這個高高的東西”時,教師就可以及時地和他對話了:“我知道了,你說的是橋塔,你見過南京哪些橋有橋塔呢?你覺得它會有什麼作用呢?”

  和中小學不同,幼兒園教師幾乎都是“全科教師”,這意味著幾乎對任何領域都要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儲備,尤其是在綜合課程的背景下。從這個角度而言,不論是在職前教育還是職後成長,我們的學習都更應該具有“通識”的意識。這不僅涉及到是否能給予孩子合適的、正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否引導孩子朝向人類真善美價值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甚至可以說,不瞭解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我們就沒有辦法瞭解兒童的天性和能力,因為後者是需要前者來進行分辨和定位的。正如杜威所言:“我認為為了正確地說明兒童的能力,我們必須具有關於社會狀況和文明現狀的知識。兒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傾向,在我們能夠把這些本能和傾向轉變為它們的社會對應物之前,我們不知道它們所指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具有藝術文化方面的素養,就可以發現兒童作品中蘊藏著的可以媲美大師的美感和想象力;如果我們具有科學技術素養,就可以知曉孩子“為什麼拱橋要建得彎彎的'”問題背後的價值;如果我們懂得公平和正義的觀念,就能理解孩子“要讓每個人都有一大幢房子”觀念的寶貴……幾乎孩子的任何問題和觀念,我們都能在人類的文化知識和經驗裡找到它們的來龍去脈,並且將之化為孩子成長的重要資源。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們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永遠保持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生活中學習,從書本中學習,和孩子一起學習。用杜威的話來說,“要讓我們充分揭示在兒童頗為簡單的要求裡究竟包括著什麼,整個物理科學一點也不多……當兒童在作畫或者亂塗一通時,要使我們能衡量兒童心裡所激起的衝動的價值,拉斐爾和科羅的藝術一點也不多……”我們正需要練就這樣一雙“文化之眼”。

  小班教育隨筆 篇5

  又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香噴噴的幹炒雞塊,嫩嫩的小青菜,白白的米飯加上一碗番茄蛋湯就是孩子們今天的午餐了。小朋友看見了,有的拿著雞塊啃著,有的邊啃雞塊邊吃飯,也有的邊吃青菜邊吃飯……咦,佳佳今天怎麼了?我想起了早上佳佳的阿婆和我說:老師,佳佳不喜歡吃蔬菜,不吃就不吃了。看著現在佳佳對著自己的小碗皺著眉頭,我走近摸了摸他的頭:“佳佳今天是不是不舒服啊?”他搖了搖頭,繼續看著碗裡。“是不是今天的小青菜老師盛的太多了”他不說話,還是盯著自己的小碗。“小青菜是很有營養的,今天我們先吃一點,好不好?”佳佳看著我點點頭,開始著手吃飯了。中午他阿婆來接時,我當著佳佳的面跟她阿婆說:今天佳佳很棒的,開始吃青菜了,回去你們也可以給他吃一點。第二天早上,她阿婆高興的跟我說,佳佳從出生到長這麼大第一次吃青菜,我笑著說,慢慢來先讓他一點一點的來改變,不吃蔬菜肯定是對他的身體不好的。

  孩子中午吃飯的問題還很多,佳佳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罷了,其實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如換種方法試試,比如允許他少吃一點,比如讓他和旁邊的小朋友比賽,又比如糾正他吃飯時的姿勢…..這些方法都比我以往大喊大叫:“快點吃”要來的好。因為快點吃目的是不明確的,而讓孩子少吃一點是針對具體孩子的具體方法,是從孩子本身的利益,孩子的思維出發的,是一種孩子利於接受的思維方式。

  其實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有他自身的原因的,比如孩子不吃飯,對於孩子來說滿滿的一碗飯,還有那麼多的菜,特別是有他們不喜歡吃的菜,其實真的是一個負擔,而在這種時候如果作為教師用一種命令式的口吻,則更會加重孩子的這種心理負擔,此時,不如讓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想一想,也許這一碗飯就不那麼難解決了,使他的心理負擔得以減輕:認為老師是站在他的立場,吃飯是為了他好的一件事,也許他就能輕鬆而愉快地進餐了。

  這也讓我想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他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的,而有一些想法他們並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所以只好用他的行為來表現。作為我們成人,特別是我們老師,更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換個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也許我們的孩子會快樂許多,自信許多,勇敢許多,改變許多。

  小班教育隨筆 篇6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各種興趣班,希望能讓他學到各種本領。其實,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能力的培養源於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時,能力自然就培養起來了。但家長往往忽視這一點,不經意間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下面就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們班的真實故事。

  我們幼兒園每週一都會舉行遊戲大會,全園小朋友要到操場上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大班的小朋友則承擔了和老師一起擺放器械的任務。

  恰逢上週末颳了一場大風,操場上滿地的落葉妨礙了孩子們擺放器械。看到這麼多樹葉,欣欣說:“要不我們直接把器械放在樹葉上吧?”亮亮說:“不行,樹葉上都是土,大家的衣服該髒了。”欣欣說:“這裡葉子這麼多,沒法玩,讓弟弟妹妹去別的地方玩吧。”亮亮忙打斷他的話說:“那可不行,上週弟弟妹妹們在這裡玩得可好了,今天遊戲大會他們肯定還會來,我們一定要在這裡擺好玩具器械。”

  “這可怎麼辦呀?“

  儘管滿操場的葉子成了難題,但孩子們很清楚自己的任務是擺放器械,讓大家能順利地參與遊戲。看到大家這樣有責任感,我十分欣慰。

  這時,布魯指著遠處的老師大聲喊:“你們看!老師們在收葉子呢,咱們一起收吧,一會兒這裡就能幹淨了。”這一想法似乎說到了大家心裡,大家趕緊學著老師的做法,找來大黑塑膠袋裝葉子。

  孩子們按照以往的經驗,有的幾片幾片地撿;有的大把抓起葉子扔到垃圾袋中;有的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住幾片往袋子裡扔。

  正當大家幹勁十足地用自己的方法收著葉子時,保潔老師提醒道:“孩子們小心,別劃傷手。”小謙連忙說:“放心吧,我們的手沒事,不過要是能找到保護手的工具,不讓手直接觸碰到葉子就太好了。”

  此時,大家並沒有向老師求助,而是各自在嘗試解決問題。欣欣提出:“要不咱們在操場上找找,有沒有不讓手碰到這些葉子的工具?”大家表示同意。不一會兒,依依得意地舉起兩隻手說:“你看我用兩個泡沫板,兩手一張一合收集起葉子,不會散落多少,還不會傷著手。”有的孩子模仿她的動作,並改用兩個簸箕一張一合地收集葉子;有的找來了硬紙板、小鏟子模仿著;有的向傳達室的老師要了一些塑膠袋套在手上;有的把塑膠袋直接罩在葉子堆上,一下就能收起一袋子的葉子。

  幹著幹著,布魯著急地喊道:“咱們得快一點兒,要不遊戲大會開始之前就幹不完了!”欣欣說道:”哎,你們快看呀,我用球拍鏟一下,能鏟到好多葉子!”

  亮亮著急地說:“我試了,這樣是能收集很多,可葉子很輕,一走動葉子就都飛了!”聽了他的話,欣欣把垃圾袋拉到他身邊說:“你在垃圾袋子旁邊鏟.鏟完趕緊放進去,葉子就飛不了。”這時和他一起收葉子的小謙說:“你剷起來之後用手在上面壓著點兒,趕緊倒進垃圾袋裡,這樣速度還快。”亮亮把兩個人的方法都試了試,覺得還是在垃圾袋旁邊鏟更節省時間。

  亮亮自主地發現問題,並聽取同伴的建議,又親自嘗試,最終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快速收集樹葉的好方法。

  幹著幹著,大家又發現了新方法。鄺鄺拿起保潔老師的大笤帚,把分散的樹葉掃成了樹葉堆。

  見此情景,幾個孩子立馬向他跑去,把他掃來的葉子運到垃圾袋中。就這樣,孩子們的分工合作開始了。大家用笤帚、小鏟子、簸箕、紙板把葉子堆在一起,三三兩兩地一起幹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場地在遊戲大會前被順利地清掃乾淨了。

  看著大家想出了這麼多辦法收集樹葉,還能相互幫助,主動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給大家:同時又透過親身實踐,將同伴傳授的經驗不斷內化,最終轉化為自己的新經驗,我真替孩子們高興。

  回到班中,我繼續觀察著孩子們的發現。布魯說:“我的白羽絨服上有一層土,都是剛才鏟葉子時蹭髒的。”鄺鄺說:“我的手上都是黑泥湯.以後不能直接用手收樹葉了,那樣容易把手劃傷。”

  見孩子們討論得興致正高,我把剛才大家收葉子活動的記錄講給大家聽,還給他們展示了記錄的照片。

  孩子們邊欣賞照片,邊不斷提出新的建議:“下次不能再用玩具收葉子啦,玩具該壞了!”“塑膠袋套在手上也可以收葉子,這樣手就不冷了,還不會扎傷。”“用笤帚把葉子堆一起好收,但笤帚好長、好沉。用起來不方便。”“娃娃家的小笤帚、小簸箕就挺好的,長短挺合適的。”最後孩子們約定,每天晨間勞動時,承擔清掃班級平臺和外接樓梯的落葉的任務。

  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秋天的變化,分享探究發現的快樂。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想法,大家在一起不斷碰撞,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最終孩子們將掃落葉所需的工具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記錄了下來。

  大家發現,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方法,但並不是每種方法都好用。有的方法能夠完成任務,但費時費勁;有的方法既節省力氣又節省時間,並且有的事情大家合作的效果也非常好,能夠提高效率。在不斷討論中,孩子們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意見,也使自己的經驗更加的豐富、充實。小小的收落葉事件,能看到孩子們諸多的成長。

  由此看來.家庭生活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也應該儘量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日常的家務勞動,和孩子一起制訂家庭勞動公約,劃分自己的責任區以及任務。讓孩子用易懂的方式記錄,培養前書寫能力。同時培養他遵守承諾的規則意識以及認識時間、合理分工等統籌的能力。透過勞動,孩子不但可以認識各種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更能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問題。

  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孩子,讓他自己去實踐、去成長吧。

  小班教育隨筆 篇7

  這天,午飯時間,大家吃炒胡蘿蔔絲、肉末豆腐和排骨湯。鑫鑫看著碗裡的胡蘿蔔絲,在那裡撥來撥去,也不吃進嘴裡,也不挑出來,就是一個勁兒地在那撥。我感到很奇怪,走到他跟前說:“鑫鑫,你怎麼不往嘴裡吃呀?”峰峰看看我也不說話,我又對他說了一遍,他這才不急不慢地說:“這個菜沒味道,不好吃。”我說:“這個菜有營養,尤其是胡蘿蔔營養豐盛,經常吃會越來越聰明,身體會越來越強壯,不愛生病。而且你的眼睛會變得很亮的哦!”他還是不動手吃。

  於是,我又說:“那你少吃點兒,但是不能不吃。”我把他碗裡的菜撥出去點兒,他看到少了點兒很高興,笑著說:“這些我都能吃掉。”只見他挑起一口菜就往嘴裡送,邊吃邊對我說:“真香。”

  就是因為在家裡的嬌生慣養,導致鑫鑫有了壞毛病。他不愛吃的就不吃,愛吃的就給他多吃,養成了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形成了營養不均衡,飲食不得當的現象。可是他的家人卻沒有充分地認識到這個問題,還在遷就他,他不吃就不讓她吃。

  為了他吃飯的問題,我們想了好多方法激勵他,家長配合的也很積極。透過大家的不斷努力,鑫鑫現在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有時候能吃的快了,也不怎麼挑食了!但還需要繼續加油!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鑫鑫會越來越棒的!

  小班教育隨筆 篇8

  每個班裡都有活潑的、膽大的或者膽小的不同型別的孩子。這就是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尤其是小班更加明顯。我們班的點點和豆豆就屬於比較膽小的孩子,無論是什麼情況他們都不願意表現自己,平時說話聲音也很小。

  每次表演節目他們總是怯生生的,即使上臺了,也低著頭不願意表演,為此家長也很擔憂。作為老師我覺得有必要鍛鍊孩子的膽量。在《我是小雪花》的表演中,我請兩個小朋友扮演雪花其餘小朋友一起表演,可是點點和豆豆就是不肯上臺表演。我也沒有特別地要求他們,想著也需要給他們緩衝一下的時間。

  當其他小朋友在臺上表演的時候,我觀察到他們在自己的位置上笑得可開心了。說明他們很喜歡這個表演。於是我邀請他們上臺,可是他們還是不願意。我們的遊戲一直重複地在進行,當很多小朋友都扮演過小雪花了,我再次邀請他們說:你們也來當小雪花吧。他們不語,我繼續說:你們這兩朵雪花只需敲窗,我這朵大雪花會唱歌的哦。這時點點起立了,豆豆一看點點走了他也高興地跟上了。整個表演過程中他們只是敲了敲窗,始終沒開口唱歌。但是看得出他們已經跨出了第一步。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計策,但是他們倆還是有變化的。而且大家一起表演的時候他們也會在後面一起表演。相信我們更有耐心地關注他們,鼓勵他們一定會有進步的哦!

  小班教育隨筆 篇9

  還記得剛剛開學的時候,我們保育員是最忙的時候,要擦窗,擦桌子、又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及做一些開學的準備工作,雖然那幾天個性累,常常一天下來,兩隻手和腳都酸的抬不起,但是我在想:我們的汗水換來了乾淨、明亮的活動室,換來了孩子們一張張的笑臉,再忙我心裡也高興。個性是每次聽到一聲聲充滿稚氣的聲音:“阿姨早,阿姨新年好。”我不由得感慨萬千:小朋友過了年都長大了,懂事多了,我覺得再苦也心甘情願。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我有了新的計劃和目標:要認真對待工作;認真做好保育員的每一項事情;根據天氣的變化,我要多關心孩子們的冷暖,個性是戶外活動,指導孩子熱了要脫衣服,觀察孩子在活動中出汗了,要拿毛巾給她們擦擦汗,更要多關心那些身體不太好的小朋友;在新的學期裡多學習禮儀幫忙別人,關心別人。我要做到多和小朋友溝通,讓小朋友瞭解我,我瞭解小朋友是怎樣想的,我們互相溝通。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小班教育隨筆 篇10

  今天,我有幸去漕橋幼兒園觀摩了晨間戶外活動大聯動,並與漕橋幼兒園老師分享了在實施過程中的變化、收穫、困惑,我園的殷園長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點評:晨間戶外活動要關注隱性教育,特別安全意識、是規則意識的形成,要注意場地的劃分、器械的分工、資源的利用,教師在活動中角色等等。讓我對晨間戶外活動有了新的思考:

  晨間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保證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兩小時的重要途徑。合理的晨間活動安排,不僅使幼兒肢體得以舒展,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還能使幼兒精神愉快,促進幼兒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

  為充分體現晨間活動的開放性,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我們改變以往單一統一集體練習的形式,將集體、小組和個體活動分別靈活運用於晨間戶外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活動的優勢,創設獨自活動、平行活動和小群體活動的空間。幼兒可在場地中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和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玩耍(自行玩耍或自由結伴玩耍),鼓勵幼兒自己去嘗試探究,鼓勵自主遊戲,但前提必須是遵守一定的活動規則,如取放材料規則、音樂訊號規則等等。

  並結合《指南》中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適當穿插一些預設性遊戲,遊戲前提是必須要充分考慮班內幼兒的年齡和運動特點,設計有一定挑戰性、充滿情趣的遊戲場景,避免高控和統一要求。

  根據幼兒園場地及實際情況,在場地固定的基礎上劃分為相對穩定又能隨機調整的活動區域,提高場地的利用率。

  器械材料既是激發幼兒興趣的刺激物,又是開展鍛鍊的物質前提。活動材料的投放、使用應考慮到幼兒年齡、能力以及興趣的差異,能吸引不同特點的幼兒參與活動,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活動的需要,有助於幼兒體能的不斷髮展。

  提供分層材料:材料投放初期,教師要以遊戲者的身份進行“材料預操作”,制定出有遞進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年齡段幼兒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如:同一活動內容,提供難易不同的活動條件,如寬窄不同的獨木橋、高矮不同的小山洞等,供幼兒選擇和利用。

  增設情趣材料:晨間活動的材料並不侷限於體育器械,一些輔助小道具可增添活動的情趣,提高幼兒運動的興趣。如:場景一中,如果教師能增加幾隻報紙做的小老鼠,給幼兒一個任務驅動:貓捉老鼠,應該會比單純地練習爬更讓幼兒感興趣。

  改造已有材料:我們可根據幼兒的興趣對原有材料進行適度的改造,煥發材料的新魅力。如在投擲區,教師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投擲方式是投中目標,而不是重複投擲動作。於是,教師及時調整了活動材料的使用方式,將投擲靶子製作成怪獸的形象,讓幼兒玩投準,這樣的使用方式大大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小班教育隨筆 篇11

  杜雨嫣是一位膽小的孩子,平時的體育遊戲中她不敢大膽雙腳跳下,不敢走平衡木。騎三輪車她也不例外,不敢騎。每次拿到車子,她都跨著車子走,而不是騎。老師蹲下指導杜雨嫣,杜雨嫣抓住老師的手,要老師扶著龍頭,她才敢往前騎行,速度十分緩慢,害怕摔跤。當老師放手,她又站起來,繼續自己的跨著車走。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找了根繩子綁在車龍頭上,並告訴寶貝,不要害怕,我會牽著你的車,你大膽往前騎。

  杜雨嫣起初不信,但當老師用力拉下繩子,車子動了,杜雨嫣似乎找到了安全的依靠,坐回了車上,開始慢慢往前騎行。我立刻表揚,慢慢的,杜雨嫣的表情從害怕轉到了微笑。其他的孩子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也爭著要我綁繩子在他們的車上。我突發奇想,請幼兒來拉著杜雨嫣車上的繩子,讓拉繩子的孩子體驗遊戲的快樂,也讓騎車的杜雨嫣試著換一個小小的依靠。過了一會我把繩子解開,杜雨嫣敢自己騎車了,只是速度有些慢,這次的騎車故事不僅讓杜雨嫣小朋友體驗到了成功所帶來的樂趣。

  小班教育隨筆 篇12

  在幼兒園裡,幼兒體育遊戲活動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開展各種體育遊戲活動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身體的調節機能,增強幼兒的抵抗力。而晨間活動開展的好,可以使幼兒一天的生活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精力更加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如何根據晨練的特點,有讓孩子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達到鍛鍊的目的呢?

  一、提供合適的活動材料,是開展晨間鍛鍊的前提:

  活動材料是激發幼兒興趣的刺激物,又是開展鍛鍊的物質前提。一般來說,我們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有以下幾類:

  1、實用的自制活動材料。

  2、適合年齡特點的成品材料。提供活動材料時,應注意做到適時、適量。如夏季提供活動量小的飛碟、布飛碟、毽子等器具;冬季提供皮球、羊角球、圈等活動量大的器具;春秋季則可採用多種器具交替出現的形式提供器具,器具數量與人數相仿。如果器具不夠,可以讓幼兒自己動腦筋合理分配材料。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又不會過多的閒置材料,有利於提高鍛鍊效果。

  二、三化環境的創設是開展晨間鍛鍊的基礎

  所謂三化指的是美化、體育化和遊戲化。美化是指符合幼兒心理的審美特點,做到各種遊戲器具的油漆色彩鮮豔、圖案簡單有趣。我們的大型玩具有的是全塑進口的色彩繽紛的物品,投擲牆上的瓷磚畫也是色彩鮮豔的動物造型,使全園的每個角落處處顯示一種美感。體育化是指全園無處不可以進行體育活動,比如我們的樓梯可以練習一個跟一個走,大操場的地墊可以小烏龜爬以及走、跑等動作的練習,陽臺地上的圖形可以練習跳躍,利用木樁練平行,將拳擊袋作為投擲目標等等,使每個角落都成為體育角。遊戲化是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特徵,比如我們小班安排走小動物腳印,學小烏龜爬以及小孩小孩真愛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在遊戲環境中進行各種基本動作的練習。

  三、採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法是開展晨間鍛鍊的關鍵

  1、集體練習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為了有目的的發展幼兒的動作,我們採用集體練習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鍛鍊。在集體練習時,我們根據每月的鍛鍊重點,用遊戲化的迴圈練習與競賽性的活動方式引導幼兒進行練習,這樣既可以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又能使我們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得到鍛鍊。而分散活動則能使幼兒擁有活動自主權,有利於我們進行個別指導。我們一方面給能力強的幼兒展示才能的機會,另一方面儘量給能力弱的幼兒以鼓勵,不給他們施加壓力,幫助他們用力所能及的方法鍛鍊身體,讓他們在玩中互相學習。

  2、重點指導與全面指導相結合。幼兒只有擁有初步的技能,才能用好器具,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每次晨練時,我們兩位教師同時進班,採用分組重點指導與全面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的活動能力在不同層次上得到提高。方法是:一位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學習新的技能,或鼓勵幼兒發揮創造力,挖掘新玩法,讓幼兒相互學習;另一位教師則做全面細緻的觀察,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指導,如在觀察中我們發現有的幼兒不會調節活動量,於是我們就用一物多玩的方式加以調節。如玩圈時,我們引導幼兒用轉圈,“踩鋼絲”或幾個人玩的方式減少運動量;用跳圈、追圈等方式增加活動量。

  四、建立良好的常規是開展晨間鍛鍊的保證

  良好的常規可以改變生活中互相影響的現象,使鍛鍊有條不紊,活而不亂。首先,我們要求幼兒每天按時來園,以保證鍛鍊時間。穿的服裝應便於鍛鍊,要求穿旅遊鞋與運動鞋。其次,和幼兒共同指定一些規則,如有秩序地取放材料,鍛鍊時按指定地點分散活動,活動結束時聽訊號集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