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隨筆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隨筆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隨筆

  導語:認真的去設計教學過程,要更加熟悉教學的各個環節,才不至於出現因緊張而忘記用課件,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生活中的負數教學隨筆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隨筆1

  學生們透過課堂的學習初步認識了負數的意義,並把所學知識納入到了原有的認知結構。課堂上三維目標有明確的落腳點和實施方案,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參與,主動實踐,感受了數學的學習樂趣,並在實際練習和課後的調查中均表現出了較好的效果。

  1、重視學生對概念的建構過程

  對於“生活中的負數”這一課題而言,課題本身很新,學生的感知也很有限。但在備課的過程中,本人自始至終重視學生對概念的建構過程;概念引入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記錄具有相反意義的三組數量,並透過有序反饋,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使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而且產生了強烈的學習需求,自然地引出課題;直觀感知階段,教師藉助溫度情境,透過課件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溫度計上所表示的度數這一環節,學生的觀察能力強,能透過溫度計上讀寫出所表示的攝氏度,並說出各攝氏度所表示的意義,比較溫度的大小等,順利完成了對概念的初步建構。鞏固拓展階段,師生一起討論了“電梯中的正、負數”、“海拔高度中的正、負數”、“方向中的正負數”等實際情景中的問題,不僅瞭解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參與中明確感悟到正、負數的應用價值。

  2、重視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在這堂課中,我充分挖掘了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素材,每個情境的設計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併為教學目標服務。再加上多個實際參與的環節設計和教師平實、細緻的組織、引導,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不斷的嘗試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讓學生伴隨著學習過程,親身體悟了數學學習的價值、數學學習的魅力。

  3、教師語言的精練性以及指向性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語言的精練性以及指向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本節課我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指向性不強,造成學生不知所問;在課後聽課教師的反饋中知道,多數老師也都十分關注教師語言的表達。在課堂上,不論是從思維的實際價值上,還是從所提問題的指向性上都顯示出了教師語言在課堂上的重要地位。在尊重學生,瞭解學生,把握學生認知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教師的提問更具有啟發性,如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有充分的體驗,能有足夠的思維空間,這應該是每位教師在今後工作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4、把握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讓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

  同樣的一篇教學設計,為什麼名師、名家能上的有滋有味,而有的老師上的卻只能是一杯白開水?一方面的原因取決於教師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對教材的把握,而更重要的是名師、名家能在課堂上關注學生,能順應學生的思維並把學生生成性的問題作為課堂上的有效資源來對待。

  在本節課後的聽課教師問卷中得知,針對學生是否動手撥溫度計的問題或直觀認識溫度計以及學生對0的歸屬理解過程中的問題,有多位教師都不約而同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每個學生的認識水平不同,思維水平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教師課前預期的設計有既定的目標,這是必要的,也是要充分考慮的。但怎樣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順應學生的思維,把握學生生成的一些問題並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有賴於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良好的教學素養和機智的駕馭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自己,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的表情、關注學生的思維;敢於抓住新舊知識的結合點、矛盾衝突的碰撞點和學生認知的困惑點,及時的加以放大,努力使問題公開化、明確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

  課堂教學不是表演,讓數學課更加真實、自然,貼近生活,讓數學課更加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隨筆2

  《生活中的負數》是小學數學實驗課本第八冊的教學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產生學習負數的必要性,瞭解負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會讀寫溫度,會比較兩個溫度的大小。“生活中的負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我把握了數學概念的實質展開教學,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了“體驗——感悟——運用”的過程。

  一、親歷產生過程,在體驗中感悟

  負數在生活中是鮮活存在的,學生是生動的個體,在生活中對負數也有著這樣、那樣零碎的經驗積累,老師在這節課上與學生一起經歷、感受生活中的負數,透過這一節課學生對負數有了整體而系統的認識。這節課用玩“石頭、剪子、布”這樣的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匯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文法記錄輸和贏的次數,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記錄呈現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選出幾種有代表性的不同方法進行展示,學生1,用原來的數記錄;學生2,在前面添加了文字;學生3在前面添加了圖示;學生4則運用了正、負號。在出現了這麼多記錄方法之後,我讓大家評價一下這麼多記錄方法,學生馬上發現,原來的數記錄時不能清楚地表示意思,而運用新增文字和各種圖標表示時只有自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此時,教師進行了關鍵性的點播,“同學們想過沒有,你的記錄方法你明白,他的方法他明白,而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幫助人類進行交流的工具,怎樣的表示都能讓

  大家都能明白呢?”學生自然產生了一種需要??要找到一種大家都能看明白的數學符號的需要,正如一位學生所說的“統一”。此時。水到渠成,大家一致認為學生4用正負號的表示既清楚,又簡單,大家一目瞭然。這樣,讓學生在記錄資料這一活動中學生產生了認識的衝突,體驗了負數產生的需要,也感悟了負數的意義和價值。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經歷了一個不平常的知識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幾種記錄的強烈對比,從文字??笑臉哭臉、帶有方向的箭頭、鉤或者叉??正號負號不正是教師引導學生經歷了一個符號化的過程嗎?所以我認為讓學生親歷負數產生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負數的意義與價值是本課的一大特點。

  二、捕捉生活素材,在運用中深化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初步形成對數學整體性的認識。”負數的產生與發展是與解決實際問題密切聯絡的,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負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理解,精心捕捉了生活中的素材,如:天氣預報、上下電梯、海平面、確定位置、跑步中的風速等。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素材,這樣把認識負數的本質放到了具體的現實情境中,學生運用對負數的初步認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深化了對負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溫度計這個簡易而又樸實的教具讓同學和聽課的老師眼前一亮,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先讓學生撥一個5度,接著再撥一個負5度,學生又經歷了一次認知上的衝突,他馬上發現如果把最底下的刻度表示0度,負5度就無法撥了。這時教師因勢利導“為什麼撥不出來?要想撥出來必須先找到什麼溫度?”溫度計的有效利用,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和所學知識的密切相連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反思中逐步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感受到了數學的力量。同時,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感悟到“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也初步感悟到負數大小的比較,更進一步體驗到了正、負數表示的是方向相反的量。教師又創設了電梯上下的情境,黃山、吐魯番盆地與海平面的直觀圖,向東或向西相反方向的行進,讓學生表演劉翔跑步與風速的方向,在運用知識過程中,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掌握,學生也更深刻的體驗到正負數方向的相反性,這是概念的本質核心所在,深化了對概念的理解。

  這節課的思路是清晰的,各個環節聯絡的也十分緊密。大量的生活中的問題,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思考,解決問題,主動探究獲取了新知識。

  不足之處:一是我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瞭解不深,有些問題設計的過淺,沒有價值。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二是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非常有限,降低了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三是課件的製作還不夠精細。

  總的來說,這節課體現了新課標下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一些想法。進一步的探索將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