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以大局為重隨筆散文

以大局為重隨筆散文

以大局為重隨筆散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以大局為重隨筆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大局為重隨筆散文 篇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教師的工作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的成長要經歷:學前班小學中學大學等學習過程,接受的教育不是那一位教師的教育,而是教師群體的教育,同時接受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養。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得益於學校教師群體等教育合力作用的充分發揮,得益於教師的辛勤勞動,也得益於教師們的無私‘奉獻’。

  一所學校就是一臺巨大的“育人機器”,它是教育工作者們,遵照教育規律而有機構成的教師群體。作為教師工作者,惟獨分工不同,沒有什麼貴賤之分,任何一位教師,都是這臺巨大的“育人機器”不可缺少的一個“部件”,惟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幹使這臺機器運轉正常,發揮強盛而有力的教育功效。

  基於以上的熟悉,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自覺投身於素養教育,勇挑重擔,同時也需要螺絲釘‘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就幹好一行,不計個人利益,大局為重,甘當平庸的螺絲釘。

  青年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惟獨‘熱愛’,才幹把工作做好;惟獨‘熱愛’,才幹無私‘奉獻’;惟獨‘熱愛’,真正的‘熱愛’,才幹在工作中積極主動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計較自己多做了多少工作,多做了多少貢獻;惟獨‘熱愛’,真正的‘熱愛’,才會在榮譽面前,不爭搶奪要,才會只求‘奉獻’,不求索取;惟獨‘熱愛’,真正的‘熱愛’,才幹承受失敗和挫折,才幹不斷奮發努力,‘奉獻’自己的時代青春年華!

  青年教師要投身於素養教育,為推動素養教育做貢獻。素養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不是幾位校領導的事情,也不是上級領導個人的事情,它是整個國家的大事,實施素養教育,青年教師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教師是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時刻與學生接觸,是實施素養教育的主力軍。要努力改變那種說在嘴上落實在紙上沒有行動的錯誤傾向。

  有人說:“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時兇險品。”可見素養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是多麼重要。青年教師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在素養教育中奮發努力,讓時代青春在事業中閃光。

  青年教師要幹一行,愛一行。根據學校的整體利益及工作上的需要,安排某位教師在某個崗位上工作,難免有的崗位無人願意幹,比如:髒亂差得罪人等等,但作為一名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幹一行,愛一行。即使自己的崗位,沒有那麼“顯亮”,也能任勞任怨,甘當平庸的螺絲釘。我們的目標是為將來的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將來的社會不但需要高素養的拔尖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一般勞動者。作為一名教師,他不屬於某一個人,他是屬於社會的,屬於國家的,屬於人民的。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顧全大局,認真落實素養教育的要求,堅持“兩全”方向,關愛每一位學生,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在平庸的教育工作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教師要注重學校的整體利益,要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的群體效應,要發揚螺絲釘‘精神’,為學校巨大的“育人機器”發揮效用而努力工作。惟獨這樣生命才有意義,惟獨這樣才幹讓時代青春在事業中閃光。因為他們看到的是事業,想到的是國家,顧全的是大局,而不是自己的私心雜念。想到的是先私後公,更多的是無私‘奉獻’。

  十幾年前,我來到學校,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十幾年來,自己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教書育人,以自己的良好的師德形象影響學生。在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美術特長,協助學校各部門的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求索取,無私‘奉獻’。我認為這都是一位青年教師應該做的。

  總之,人生美好,時代青春更美妙!青年教師要在平庸的工作中,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就幹好一行。向平庸的螺絲釘那樣,放在那裡就在那裡發光發亮。

  顧全大局,甘當平庸的'螺絲釘,讓時代青春在事業中閃光。謝謝大家。

  以大局為重隨筆散文 篇2

  大局,一詞語出明史可法《致給諫倪某書》。釋義為“全面的形勢”,即整個局面,非個別或區域性。大局意識就是指在對待問題時候,著眼長遠,著眼全域性,正確的把握大局勢的發展方向,考慮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計眼前得失,不計私利,即深明大義,也就是常說的“顧大局、識大體”。

  大局為重,是一名成熟的領導者決策必須遵守的原則。

  《三國演義》中,東吳兵馬大元帥周瑜受孫權重託,領導孫劉聯盟,以弱對強,“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名揚天下。但隨後,心高氣傲的周瑜先是在強攻荊州中,兵敗曹仁,身中毒箭留下內傷隱患。接著在計誘劉備招親中,“賠了夫了又折兵”。最終在與諸葛亮鬥智中,不堪接受自己“假途滅虢”之計被看穿,攻取荊州失敗,氣病交加英年早亡。仔細分析其悲劇的原因,除去諸葛亮計高一籌外,關鍵於周瑜違背了作為領導者應遵守的大局為重的前提。

  赤壁之戰後,儘管曹操臨時拼湊的八十三萬大軍付之一炬,但由於其統一的中原後方強力支撐,曹強孫弱的大局並未改變,所以孫劉集團聯合抗曹的方針就無法改變。然而此刻所處特殊領導崗位的周瑜,建功心切,擅自把矛頭指向與吳結盟的劉備集團,其屢屢背離大局的所作所為,隨時可給東吳帶來滅頂之災。此時,作為東吳集團最高領導人的吳國太、孫權,同其高參魯肅,雖然統兵打仗並不在行,但其不愧為政治家,始終頭腦清醒,對大局洞若觀火。儘管孫權從心底也對荊州夢寐以求,對一統天下雄心勃勃。但他們更清楚,決策要服從大局,從實際出發的道理。因此,儘管他們忌憚周瑜在東吳三軍中建立已久的威望,但為收服軍心,表面上任周瑜肆意妄為,但在暗中不著痕跡的支援劉備招親併成功返回荊州,防止周瑜破壞聯劉抗曹的大局。

  從這個意義說,周瑜之死,從表面上看對東吳最高決策集團是一大損失,實則消除了東吳軍事領導集團一大隱患。諸葛先生明知東吳將士對已恨之入骨,依然敢於隻身虎口弔孝,最終有驚無險成功返回,就在於其對東吳最高領導集團一貫堅持大局為重的正確判斷。

  周瑜去逝後,諸葛亮曾對劉備說“周瑜之智不下我,屢敗於我,因為性情所至”。可謂一語中的。

  後來的事實一再證明了背離大局為重的行動惡果。接替魯肅掌管兵馬的呂蒙,堪稱將才,政治眼光周瑜一樣短淺,儘管其利用關羽的驕狂和大意,設計為孫權奪回荊州,立下大功,卻不僅未得嘉獎,還迅疾蹊蹺的死去,何嘗不是東吳對其過激行為逼死關羽,破壞孫劉聯盟大局,危及東吳政權生存根本的懲罰。然而,呂蒙雖死,但其造成的一系列嚴重後果,無法挽回。一直遵從諸葛亮提出聯孫抗曹大政方針,成就王霸之業、三分天下的劉備,因關羽之死,怒火中燒,意氣用事,置大局不顧,不聽諸葛亮之勸,興六十萬兵馬復仇,被陸遜火燒連營,落了個大敗而歸的悲慘結局,吳國也戰爭中元氣大傷。劉備死後,儘管再次受命於危難之中的諸葛亮竭力修復吳蜀聯盟,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國力不濟,“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頹勢難以挽回,一代英才出師未捷身先死後,蜀國的滅亡接踵而來。唇亡齒寒,勢單力薄的孫氏政權亦難免亡國的悲劇。

  運籌帷幄,大局為重。歷史教訓,猶值警鑑。難怪清末才子陳澹然斷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