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班美術教案錦集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術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大班美術我的夢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幼兒在欣賞抽象畫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夢境可以不用將具體事物畫出來,知道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現不同的夢境,幼兒學會拓印畫的基本步驟,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我的夢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欣賞抽象畫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夢境可以不用將具體事物畫出來,知道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現不同的夢境。
2、幼兒學會拓印畫的基本步驟,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法國作家奧迪隆。雷東的作品抽象畫《紅色的斯芬蒂克》(若沒有原著,師可以自己用鮮豔的色彩畫一幅拓印畫)
2、幼兒人手一份材料(一張催塑紙和黑色或深藍色紙、小刷子若干支、顏料)、
3、錄音機、磁帶(內有睡覺、可怕的音樂、輕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小魔女。今天我將帶你們去夢的世界玩,高興嗎?
2、聽音樂,做動作(睡覺,做惡夢,美夢,重新睡覺)3、師:天亮了,該起床了。
二、基本部分
1、師:小朋友在夢的世界裡,你們玩的真起勁,夢見了什麼?(幼兒自由發言)小結:哦,小朋友做了各種各樣的夢,有可怕的夢,也有快樂的夢。
2、師(出示抽象畫):有一位法國的畫家也做了一個夢,而且把它畫了下來。你們猜猜他夢見了什麼?(幼兒自由發言)小結:我發現一件奇怪的事,畫家的夢裡沒有將具體的事物畫出來,而是讓我們來猜一猜,這種畫我們把它叫做抽象畫。
3、師:在這幅畫裡,畫家要告訴我們,他做了一個可怕的夢,還是快樂的夢,為什麼?(引導幼兒從色彩上去觀察,色彩較鮮豔,還是偏灰暗。)小結:哦,原來你們認為畫家做了一個快樂的夢,因為他的畫裡有許多鮮豔的色彩,灰暗的色彩比較少。
4、師:我剛才也做了一個夢,是個可怕的夢,那我應該用什麼顏色呢?(引導幼兒講出許多灰暗的色彩,當然也可用少量鮮豔的色彩來表現)好,接下來,朱老師也把我做的可怕的夢來畫一畫。
5、師示範畫拓印畫:
1)你們瞧,我帶來了一張卡,上面一層是滑滑的紙,下面一層是黑色的紙。
我用小刷子在灰色的顏料了蘸一蘸,然後在這張滑滑的紙上刷一刷,好我再來換一種顏色,請你幫我選一種顏色,你來幫我刷一刷。
2)全刷好了,我們就把卡片合起來,用力按一按。瞧,我的夢就在這裡呀。
6、師:《我的夢》終於畫好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你們先想好自己的夢是快樂的,還是可怕的,然後選用相應的色彩畫在催塑紙上,拿白紙壓一壓,完成作業的小朋友可以將自己的夢講給好朋友聽一聽。
遊戲:隨音樂講述自己的夢。
三、結束部分:
1、師讓幼兒將作品佈置在一塊板上2、師:夢的世界好玩嗎?想不想再去?我們再到那裡去找一找,除了可怕的夢、快樂的夢,還會有哪些夢?
活動反思:
《我的夢想》一課時,讓大家儘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著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這裡的大膽想象最為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上本課《我的夢》時,教師僅展示出一種正確的構圖範畫還不夠,必須再展示出有錯誤的幾種構圖,兩種構圖範畫相互比較,使學生透過對比,明確認識到畫面從構圖到顏色對比,有個明確的比較。這樣學習起來更方便。
面對特殊的學生,在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教師啟發學生展開聯想不夠深入,學生的運用線條的能力弱、對事物觀察得不仔細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反思、改進的地方。在教學時,不能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為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活動。
如果安排我上這節課我更有信心、有自信,透過這次的國培培訓增加我們在幼兒有的應變能力的提高。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造和快樂。”本教材的選擇,源於幼兒的生活,利用孩子們都很感興趣的“波哥和卷尾妞的婚禮”這樣一個故事,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活動中服飾設計的內容有助於幼兒學習間隔色、暖色調、漸變色等裝飾的方法。使其在活動中獲得美的感受、陶冶美的情操。
二、活動目標: 1、瞭解參加婚禮的穿著禮儀,掌握間隔色、暖色調、漸變色等裝飾方法。
2、嘗試用線條與色彩創造性地打扮豬寶寶,並能搭配相應的飾品。
3、感受裝飾的美感,體驗婚禮的喜慶及幫助別人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積極大膽的進行繪畫。
三、活動準備: 1、動畫片:“小豬的婚禮”,動畫截圖PPT音樂:杜鵑圓舞曲。
2、幼兒創作材料:各種小豬造型、水彩筆、油畫棒、水粉染料。
3、活動前欣賞各種服飾的圖片。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喜糖,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參加婚禮時的情景,知道受邀參加聚會要打扮,這是對主人的一種尊重。
教師提問:
(1)這是什麼?什麼時候吃喜糖?
(2)你參加過婚禮嗎?參加過誰的婚禮?婚禮上你都看到了什麼?
(3)新娘子穿什麼衣服?新郎呢?客人是怎麼打扮的?那你是怎麼打扮的?為什麼參加婚禮要打扮?
(教師要鼓勵幼兒回答問題,並及時的給予表揚)小結:參加婚禮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對主人的一種尊重。
2、出示動畫截圖PPT,討論服裝打扮的要素。
(1)出示主人公波哥和卷尾妞,提問:他們是誰?要幹什麼?誰會參加他們的婚禮?他們會忙些什麼?
(2)出示PPT動畫截圖,提問:他們是怎麼打扮的?邊看邊與幼兒一同討論小豬們服裝的款式、花紋、色彩和飾品,並與幼兒一同嘗試命名。
(3)出示一群光溜溜的豬,討論打扮他們的方法。
①透過提問“你想怎樣打扮小豬?”引導幼兒嘗試用線條與色彩創造性地打扮豬寶寶。
②提問“搭配什麼樣的飾品會更漂亮?”引導幼兒為豬寶寶搭配相應的飾品,如:帽子、靴子、手套、項鍊、耳環等。
3、介紹材料,引導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介紹材料,激發幼兒作畫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給小豬裝扮漂亮的衣服和飾品。
(2)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創造性地作畫。
①花紋的數量、佈局、色彩搭配。
②裝飾小豬的性別不同,裝飾方法也不同。
③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
(3)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4、交流分享,體驗快樂。
(1)欣賞幼兒的作品,互相講述自己和他人的優點。
重點講述:“你是怎樣裝扮小豬的?”“你最喜歡誰裝扮的小豬,為什麼?”引導幼兒從間隔色、暖色調、漸變色的裝飾方法及飾品搭配上來進行評價交流。
(2)結合動畫與幼兒作品進行比較,引導幼兒欣賞更多的裝飾方法,拓展經驗。
五、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繪畫的同時,感受到美術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繪畫創作的興趣。
六、活動延伸:一起隨音樂跳起來,感受小豬結婚的快樂。
七、活動反思: 《快樂的婚禮》是一個文學與美術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知道參加婚禮時打扮得漂亮不僅是為了好看,也是對主人的尊重,是一種有禮貌的表現,並嘗試為參加婚禮的豬朋友打扮,本次活動,結合有趣生動的課件,讓幼兒感受到參加婚禮的快樂。1、內容選擇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此活動可以在主題下進行,引導幼兒蒐集一些參加婚禮的照片、播放婚禮進行曲、瞭解婚禮習俗等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利於幼兒的創造。
2、從目標價值分析,包含了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的內容。教師注重在色彩、飾品搭配上進行經驗提升,如:畫上帽子、靴子、手套、項鍊、耳環、領帶等,拓展幼兒想象的空間。
3、充分利用課件欣賞、觀察討論、分析辯證的方法,調動的幼兒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對美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藉助圖片和老師動作的表演,學習用簡單的線條表現不同的人物動態。
2、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所喜愛的或參加過的運動專案。
3、體驗將美術作品編成小故事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油畫棒、繪畫紙、勾線筆。
2、老師示範動作以及與動作相符的簡筆人物畫1張。
3、網上收索運動場景片段。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影片段,引發討論:
1、裡面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在做哪些運動?
2、你們喜歡做哪些運動呢?你做過哪些運動呢?你來做做動作讓大家來猜一猜那是什麼運動吧。
二、觀察運動者的四肢動作,學習簡筆畫運動身姿的技能。
1、老師也喜歡運動,看,老師喜歡的是什麼運動?(老師示範跳繩的動作)
2、仔細觀察,老師的手臂和腿是怎樣的?彎的還是直的?
3、你會畫跳繩時的老師嗎?怎麼畫呢?
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後老師出示範圖,講解簡筆畫運動身姿的要領:一畫腦袋注意方向,二畫身體跟隨腦袋,三畫雙腿注意彎直,四畫手臂看運動。
三、老師再次示範動作,個別幼兒上前示範。
鞏固技能老師示範跑步的動作請幼兒上前示範,幼兒示範時老師用語言幫助提醒:側面的運動頭應該怎樣?腿呢?手臂是一個方向的嗎?以此幫助幼兒鞏固繪畫技能。
四、幼兒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運動或者參加過的專案,教師巡視指導。
1、你喜歡什麼運動呢?你參加過什麼運動呢?趕緊把它畫下來吧。
2、鼓勵能力強的畫幾個運動專案,注意能力弱的幼兒的個別指導。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對多幅圖畫的細緻觀察,討論和交流,感受漫畫中五官誇張的表現手法,嘗試用誇張的方法表現誇張的人。
2、自行表現面部的色彩,體驗作畫時的快樂。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現大笑時的樣子。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哈哈大笑的人的圖畫。
2、畫紙、各種水粉顏料。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回憶關於大笑時的相關表情,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瞧,這是誰,笑起來都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笑起來的時候嘴巴都張得大大的,眼睛都眯著的。
2、欣賞有趣的笑臉圖片,感受圖片中五官誇張的表現手法。
(1)整體欣賞:
師:小朋友們現在讓我們看一些漫畫,看看圖片裡的人開心時是什麼樣子的好麼?
小結:圖畫裡的人開心大笑時嘴巴都張得大大的,眼睛都眯著,都快看不見眼珠了。
(2)細緻觀察大笑時人物的嘴巴,瞭解這是誇張的表現手法。
師:那小朋友們,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笑起來的'時候嘴巴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我們能學一學麼?
小結:人們笑起來的時候嘴巴有的像?有的像?漫畫裡把大笑的人嘴巴畫的這麼大,這麼有趣,這是用到了一種表現方法,叫誇張。
師:有小朋友知道誇張是什麼意思麼?
小結:其實啊,誇張就是把大的畫的更大,小的畫的更小,這種方法就叫做誇張。
(3)觀察除嘴巴以外的其他部位,進一步瞭解誇張的表現手法。
師:這些人除了嘴巴畫的很誇張,還有什麼地方也很誇張的呢?
小結:漫畫裡的人啊除了嘴巴畫的很誇張外,他們的鼻子、眼睛、下吧、臉、頭髮等等也是很誇張的。
(4)小朋友們,你們高興時候都是怎麼笑的呢,是不是像他們一樣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和他們比一比,誰笑的更誇張好麼?
小結:在大笑時感受誇張得不同體會,更深刻的體會誇張的表現手法。
3、幼兒作畫,交代作畫要求,與幼兒共同討論哈哈大笑的人的表現方法。
(1)討論創作方法
師:現在讓我們也來用誇張的方法畫一幅畫好麼?我們先畫什麼,接下來畫什麼呢?
小結:教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各自的表現來畫自己的畫。
(2)幼兒作畫(播放背景音樂),教師巡迴指導,並引導幼兒用誇張的手法表現。
4、幼兒作品展示,教師給予評價。
【活動反思】
《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透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結合平時的活動,我發現大班幼兒的創作慾望非常強,有趣的材料和鮮豔的色彩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滿足。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操作表現各種形態的樹,感受樹的多樣性。
2.學習用折、撕、搓、揉、擰等方法制作報紙樹,並能透過樹幹、樹冠、樹枝等的造型變化,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樹。
3.探索與同伴合作的方法,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樹和樹林的圖片。
2.報紙、卡紙、漿糊、顏料、排筆、剪刀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觀察樹的造型以及樹林的佈局方式。
匯入語:小朋友,現在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看一看。
播放PPT(邊放音樂邊放PPT)(一個一個的放,最後定格在總圖)
(1)師:你看到了什麼?(一片美麗的樹林)你最喜歡哪一片樹林呢?為什麼?這些樹是什麼樣的?像什麼?(重點觀察,比較樹冠和樹幹的形,)
(2)師:這幾幅圖的樹林有什麼不同?(樹的品種不一樣,樹的排列方式不一樣)
(幼兒回答)
總結:樹林裡的樹可真多啊!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細;有的是直直的;有的是彎彎扭扭的;有的樹冠圓圓的;有的尖尖的;樹葉一片紅、一片綠,密密麻麻,茂盛極了。(這裡讓孩子和老師一起總結)
2.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樹和樹林。
(1)嘗試用身體的動作表現一棵棵樹,引導孩子觀察表現的樹的特徵。
師:樹林的樹各種各樣,如果讓你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一棵樹,你會表現什麼樣的樹呢,誰來試試看?
師:你來。(請一位幼兒)這棵樹真不錯:……的樹幹,……的樹枝。誰也來表現一顆不同樣子的樹,請一名幼兒來表現。
(2)小朋友一起表現樹林。
師:大家都想來學一學,那麼大家都來試試看,我說一二三,大家就變成一棵樹,
師(邊指邊說): 這棵樹的樹幹直直的;這棵樹有點彎;這棵樹的樹冠圓圓的;這棵樹的樹冠尖尖的;這棵樹的樹枝真漂亮,這顆樹的樹枝真特別。這兒是一棵小樹苗呢。這麼多棵美麗的樹在一起就變成了一片美麗的樹林了。
(如果孩子站的位置比較工整,可以再來一次。)
師:這片樹林的小樹站在一起比較整齊,我們這次要表現一片密密的和剛才不一樣的樹林,想想可以怎麼站?
(幼兒討論)
師:要變成密密的樹林,有的樹在前面,有的樹在後面,有的樹高一點,有的樹矮一點。
師:先現在我說一二三,大家可要站好喲!
(幼兒隨口令,評價:這片樹林和剛才不一樣了,樹都靠在一起了,有的樹在前,有的樹在後,姿勢也不一樣呢。)
3.幼兒創作報紙樹林。
(1)剛才大家用身體表現了樹和樹林,下面呢,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用報紙變出一片樹林來。
師:怎麼變呢?請小朋友試試看。
幼兒人手一張報紙,嘗試用報紙表現(變出樹幹——樹枝)。
指名幼兒演示,說說自己用什麼方法變出樹幹,教師引導總結搓、揉、擰的方法,並共同探討粗細、長短、彎曲表現的表現方法。
討論樹的造型及貼上過程,請幼兒來示範操作。
(2)交代操作要求
師:我知道小朋友們也想變一片小樹林,待會兒兩人一張黑色卡紙,一起合作完成一片小樹林,注意要一起商量,想想怎麼樣去設計你們的小樹林。
師:好現在找一個好朋友開始吧。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提供幫助)
4.展示並欣賞作品
師:把你們的小樹林送上來吧。哇,一片片的小樹林連在一起,就變成了一片大樹林! 你最喜歡上面的那片樹林呢?
(幼兒回答)教師的評價語要圍繞樹的造型及樹林的佈局來評價。
師:我們把這片樹林帶給班上其他小朋友去欣賞吧。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看圖書並會使用書籤。
2、初步感知書籤,鞏固製作書籤的技能。
3、嘗試圍繞同一主題合作製作書籤。
【活動準備】
1、書籤的故事smart課件一份,書櫃一組。
2、書籤紙人手一張、記號筆四隻、水彩筆四盒、打孔器一隻、絲帶人手一條,以上各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一本厚書,提問:
1、小朋友請你幫我找找,書讀到哪一頁了?你是怎麼找到的?
2、這是什麼呀?書籤有什麼作用呢?
小結:原來看很厚的書的時候,需要用到書籤,因為它可以幫助在讀過的地方做上標記,下次很快找到繼續讀。而且還可以保護我們的圖書避免折損。
二、欣賞組合書籤,引導幼兒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瞭解同一主題的書籤特點。
1、出示臉譜的書籤,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提問:
(1)這四張書籤給我們講述了誰的故事?
(2)故事裡的臉譜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臉譜中的顏色不一樣,圖案花紋也不一樣。但是他們說的都是臉譜的故事。
2、出示小花和花瓶的書籤,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提問:
(1)這四張書籤給我們講述了誰和誰的故事?
(2)故事裡的小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3)花瓶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它們整個書籤的造型都不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小花和各種各樣的花瓶。但是這四張書籤說的都是小花和花瓶的故事。
3、出示小熊的書籤,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提問:
(1)這四張書籤給我們講述了誰的故事?
(2)小熊都在做什麼?
(3)小熊還可以變成誰?
小結:每張書籤小熊都在做不用的事情,但是這四張書籤都是在講小熊的故事。除了小熊也可以變成小兔、小貓和小狗的故事。
三、出示白板課件,幼兒討論並嘗試製作。
1、幼兒分組討論書籤故事內容
2、一組幼兒講述討論內容並嘗試操作白板製作書籤。
3、教師小結
四、幼兒分組製作書籤。
1、分組繪畫書籤的故事。
2、打孔、穿線製作書籤。
五、展示、講述書籤的故事並使用書籤。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會畫自己的正面像。
2.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並嘗試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泡泡的形態。
3.體驗洗澡的快樂,喜愛洗澡。
活動準備:
範畫一張、畫有浴缸的紙每人一張、油畫棒、黑色筆
活動過程:
一、遊戲“我愛洗澡”,引出洗澡的話題。
師:夏天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洗個澡吧!
教師播放歌曲“我愛洗澡”,幼兒跟隨教師跳洗澡舞。
提問:你們昨天洗澡了嗎?怎麼洗的,請幾個幼兒說一說。
師:洗澡時,你們還抹什麼呀?引出肥皂
二、出示範畫,幼兒學畫泡泡。
1、示範畫泡泡。
師:這裡也有一位小朋友,他剛剛在身上抹了肥皂,搓一搓,咦,出現了一個大泡泡,又搓一搓,出現了一個小泡泡,搓一搓,出現了一個紅色的泡泡,出現了一個綠色的泡泡。(教師邊說邊示範)
提問:你們看,這些泡泡長什麼樣子的啊?
2、幼兒畫泡泡。
師:請你們也來幫這位小朋友畫泡泡,誰願意試一試?
教師提要求,一邊畫一邊要說搓一搓,搓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泡泡。
3、畫泡泡鏈。
師:看,搓除了好多泡泡,這些泡泡靠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條泡泡鏈了,泡泡鏈是怎麼編出來的呢?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師一起把泡泡鏈變出來。
引導幼兒邊畫邊說:一個泡泡,兩個泡泡,變變變,變成一條泡泡鏈。(學畫螺旋線)
請幼兒上來試一試。
師:老師已經把左邊的泡泡鏈變出來了,誰願意上來變出右邊的泡泡鏈。
小結:現在這位小朋友被很多泡泡鏈和泡泡圍著,變成了一個泡泡娃了。泡泡會把你身上的髒東西帶走,泡泡越多說明你洗得越乾淨,所以,小朋友要多畫一些泡泡哦。
三、幼兒作畫。
師:老師這裡還有許多浴缸的,請小朋友們也來幫自己洗澡。你先要用黑色的筆把自己畫在浴缸裡, 不過要把自己畫得大一點,這樣老師才能看清是誰在洗澡的,畫好以後,再用你喜歡的油畫棒的顏色畫出好多泡泡,讓自己也變成香香泡泡娃。
四、評價
師:你是在哪個浴缸裡洗澡的?哪個小朋友是你?
你搓出來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長什麼樣子呢?
你喜歡哪個小朋友搓出來的泡泡,為什麼?
總結:今天,小朋友們洗澡開心嗎?放學回家你也洗個澡,洗澡時再仔細觀察一下,搓出來的泡泡還會長什麼樣子?
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綱要》在藝術教育領域中,強調幼兒接觸周圍環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導幼兒感受到大環境中的美,加深幼兒對冬天的認識和了解,我們特組織開展了本次活動。畫面以幼兒暢想為主,教師透過引導,激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冬天》是大班第一學期結合季節特徵的一個繪畫活動,要求幼兒應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表現自己對冬天的感受。。
教學設計思路
1、在教學活動前,教師有意識地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園舍、佈局、日常活動等,加深幼兒對幼兒園的印象。
2、準備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發揮創作的熱情。
3、運用正面的評價,鼓勵幼兒進行充分的自我表現,增強自信心。
一、活動目標:
1、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冬天的認識。
2、能按意願獨自設計畫面,大膽作畫。
3、增強對冬季周圍事物關注。
二、活動重點:
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冬天的認識。
三、活動難點:
能畫出冬天裡景物、人物的特徵,色彩合適。
四、活動準備:
水彩筆、畫紙、範畫
五、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活動,引出主題。(指向目標1)
討論,教師簡單小結。
2、提出繪畫主題,引導幼兒思考。(指向目標2、3)
“今天我們要來畫一幅‘冬天’”,你會畫一些什麼呢?”幼兒個別說一說,互相說一說。
3、提出作畫要求,幼兒自主作畫教師觀察引導。(指向目標1、2、3)“請小朋友畫出景物、人物在冬天裡的樣子,要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冬天,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儘量不要和別人一樣。”
4、幼兒作畫,教師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豐富畫面內容,塗上適當的色彩,進一步表現冬天特徵。
5、活動結束:
(指向目標3)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歡的作品,說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