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範文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範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必須根據語文的特點,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這裡,新課標對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瞭方向。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

  第一,語文課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從文章的內容出發,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加的。

  第二,學習課文,就得披文入情,不能脫離語言分析內容。

  第三,語文課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應貫徹“文道統一”的原則,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語文教學擔負著雙重任務,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就需要正確地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使其相輔相成,互為聯絡,既教書又育人。教學時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科學的。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在朗讀訓練中滲透

  朗讀,既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途徑,也是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讀,既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極語彙變成積極詞彙,把課文中規範化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又能激發情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文章抒情性很強,文字卻明白如話。教師如能適當地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表情朗讀訓練,必然能起到分析講解所起不到的作用。在學習“感悟親情”這個單元時,我都讓學生多讀課文,讓學生自己體會理解文中作者的那份感情。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又出示了一組圖片讓學生體會感悟那份情感,在講課時,我被作者父親對孩子的那份深深地愛所感動,父親對孩子的愛是此處無聲勝有聲,特別是父親為“我”買橘子的那段文字,我更是讓學生反覆朗讀,透過對父親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來體會父親那無言的,深沉的愛。此時教室裡靜悄悄的,每個學生都被感動了,一些女生還哭了,她們肯定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他們對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愛。

  後來,我又讓學生找來有關親情的文章來讀,其中一篇文章《娘,我的瘋子娘》讓班裡成了哭泣的海洋,每個學生不僅僅為文中的那位瘋子娘對孩子的愛所感動,而是更深刻的理解了自己的父母親。一瞬間,每個學生都長大了,變得懂事了,知道在家裡替父母做事了,看到此,我打心眼了為自己的學生而高興。可見,對作品進行朗讀,學生能從朗讀中瞭解作品的動人情節,領略人物的品格、風采,感受人物的.藝術形象,領悟文章的思想。

  另外我還透過移情入境的品析訓練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這種教學方法,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必須深入課文的境界,深刻感受、領會、理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與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運用語言藝術手段並配以必要的表情手勢,生動形象地把課文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把學生引入到課文的境界中去,使他們受到藝術的感染,獲得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教學《最後一課》,我先透過情緒飽滿並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動的講述,在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設身處地,發揮想象,感受、理解韓麥爾先生的崇高形象,深刻地體會他的愛國之情。學完這一課後,我班的學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愛國熱情油然而生。特別是我我班的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思想不夠進步的學生,也被老師的愛國情緒所感染,變成了一個想學習的學生。最後,我讓學生寫學後記,學生們在日記中用不同方式表達了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想,很多學生還由此明確了今後的學生目標和方向。學生們從本課中獲得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與教育,也許對他們一輩子都有好處。這比平時我們架空分析進行的說教好多了。“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在教學片段中教師透過語言描述,朗讀感悟,創設一種濃厚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讓生命去感動生命,點燃學生心靈親情的火焰。

  二、在閱讀欣賞中滲透

  這是一種以寫促讀的教學方法。河南省教研室的孟素琴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三件法寶是讀背寫。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我有意的不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學,邊看書邊做筆記,積累文中的優美句子並自己試作賞析要求在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旁邊做批註,重點是寫上自己的感悟。這樣學生帶著欣賞作品的心情來看書,帶著自己獨特的閱讀感覺來讀書,自由性和樂趣性很強,他們就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

  比如,我讓學生讀關於陶淵明的詩歌《飲酒》時,我讓學生課外讀他的其它詩歌,並做上批註。在潛移默化的閱讀欣賞中,學生對陶淵明這個人有了全面深刻的瞭解,然後,我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進行欣賞。比如用詞的妙處、句子的含義、表達的感情、描寫的方法、寫作的方法、表達方式等等角度進行細膩的品讀,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提高了閱讀欣賞水平,就可以更好的做到古為今用,讓古人的思想情操、人格靈魂陶冶影響學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在討論認識深化中滲透

  真理愈辯愈明。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我讓學生就課文中所涉及的思想道德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以求得認識的深化。討論不僅可以增長學識,培養與提高求異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教授《談骨氣》這篇課文時,在學生理解了課文之後,要求學生做過這樣一件事:文中所擺的三個事例都是相對於我們來說是前人,在現在社會高速發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是否還有骨氣的人或事蹟?或是沒有骨氣的人和事蹟?我要求學生去觀察、去發現,然後把大家所觀察到的人或事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明確:有骨氣的人在社會中到處都是,他們處處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讚美;沒有骨氣的`人也有不少,但他們最終的結局是受到人們的輕視、唾棄。討論過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寫了一篇短文《我怎樣才能做到有骨氣》。這樣,經過課堂分析、課後練習、討論、寫作等方法,使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甚至去規範自己的言行,“教其行文,使其明道”。

  四、在榜樣感召中滲透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愛國這個詞能夠讓兒童一聽到它就激動得心跳,那就必須---形象地說---悉心耕耘兒童意識的土壤,並且用美的種子來進行播種。”要在學生的心靈裡播下愛國的種子,就必須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數千年來的人類文明,同時也孕育了無數的愛國民族英雄,這些在語文教材中有著較多反映。木蘭女扮男裝“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棄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些民族英雄寧死不屈、氣呑山河的氣概蕩人心魄,可歌可泣。

  我們應透過課堂語文教學讓學生與這些民族愛國英雄的思想產生共鳴,使他們在對英雄人物的敬慕中產生愛國主義情操,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文中的英雄模範以及其他優秀人物的良好品德行為思想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積極進取,從而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綜上所述,把中學語文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堅持文道統一,這是一項永續性的工作。中學生靈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課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師生長期的共同努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並有機地加以滲透和結合,不露痕跡,達到隨風潛入的境界,這可以說是真正貫徹了文道統一的思想。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自覺地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實踐,真正實現葉聖陶所說的“千教萬教,教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文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