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論文

淺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論文

淺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透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文摘要: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在我國己經發展到重視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和社會公平的今天,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已成為目前我國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於深入研究和重視解決。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是我國教育改革程序中出現的一個大問題,城鄉教育差距的不斷拉大成了和諧社會程序中的不和諧音符。本文透過大量查閱文獻資料和細緻的調查研究,重點剖析了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的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

  1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認識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主要指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同一學校不同群體之間的教育平衡發展,是透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質量全面發展和均等發展的一種義務教育質量觀。

  義務教育均衡主要指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包括辦學條件的均衡,即學校的生均佔地面積、生均建築面積、生均圖書和儀器裝置值等的均衡;師資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師數量的均衡和教師素質的相對均衡;教育經費投入的均衡,政府應針對我國經濟地區發展不平衡及對教育經費投入的需求較高的現狀,運用各級政府的力量,從教育經費投入上確保均衡,確保每個適齡兒童都應獲得相同水平的義務教育服務。

  2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

  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狀,既有來自經濟、制度等方面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有來自人們心理的價值取向主觀因素的影響。

  2.1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礙。

  2.1.1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建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我國在經濟發展策略上採取的是以農補工,以農村支援城市的發展模式,導致了城市對農村的全面領導,國家的重要資源也相繼集中在城市,城市逐漸成為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轉移支付的力度,但相對於城市來講,農村教育的投入能力依然偏低,城市和農村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教育上,差距不斷拉大,為現階段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城鄉差異奠定了基礎。

  2.1.2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相對滯後。近幾年來,我國中小學在校生人數變化較大,由於核編機制不夠完善,核編不及時,確定的城鄉中小學編制標準不夠合理,造成了學校發展實際與教師人員編制的不相匹配的現象,導致有的學校嚴重缺編,但由於沒有新的核編政策,為了學校正常運轉只得聘用編外教師或擴大班額。在農村中由於歷史形成的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無法解決,不利於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2.1.3教育經費分擔主體重心偏低。現階段,我國實行的“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教育管理體制,地方政府是教育投資的主體,地方義務教育的發展幾乎完全取決於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地區間財力差異直接造成了教育資源優劣差異。我國目前農村教育的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於縣級政府,而城市教育主要由省市級政府負責,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分擔主體重心偏低。這種財政體制實際上等於承認了區域經濟不平衡所造成的教育不平衡現狀,必然會導致義務教育投入不均衡的格局。

  2.2社會教育觀念的偏差。

  2.2.1教育督導評估制度不完善。近幾年,我國教育督導評估主要停留在學校鑑定、分等級的問題上,這種分等級式的評估給家長和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誤導,使大家都紛紛湧向等級較高的學校,這種評估加大了學校之間的差距,導致學校發展的兩極分化。教育績效評估制度也出現偏差,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評估要求低於城市,拉大了城鄉義務教育之間的差距。

  2.2.2以城市為中心的教育價值取向。我國城鄉之間從物質到精神方面存在的巨大反差,長期以來就使人們形成了一種預設城鄉差別的以城市為中心的教育價值取向。在這種價值取向的指引下,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出現了先城市後農村、先示範學校後普通學校的現象。即使在招生考試製度中,實行的也是城鄉有別的差別政策,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生要進入城市學校就讀,也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如建校費),使城鄉受教育機會的差距越拉越大。

  2.2.3教育者的錯誤觀念。長期的應試教育之下,教育者一方面疲於應付、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卻己經習慣了這種簡單、機械的“唯分”的模式。教育先進區和示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在硬體配備和軟體管理、師資配置上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教育落後地區學校,尤其是廣大農村學校的教職工們多已在先天不足的環境中、無希望的心理屈從下喪失了職業理想和激情,出現了教師職業倦怠的心理現象,直接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和教育公平的實現。

  3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對策

  本文就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客觀實際,認為要使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3.1加強政策引導。

  3.1.1提高民眾的思想認識。政府要將義務教育發展當成一項公共事業來發展,要本著保障全體人民享有義務教育的權利宗旨,為全體人民著想。國家應站在戰略和全域性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這項工作作為義務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各地區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並引導各地區研究制定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政策措施。政府應大力宣傳教育公平,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尊重和保證每一個人受教育的權利;家長、教師、學校、社會都參與到維護教育公平事業中來,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實現全體人民的自由全面發展。

  3.1.2制定並嚴格執行辦學標準。辦學條件是否公平是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前提條件,能否充分享有該享有的辦學資源是判斷每個孩子接受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在這一點上,國家應該出臺政策,透過法律規定學校建設標準,科學合理地制定中小學基礎設施標準,設定標準辦學的`上線和下線,約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使每所中小學校都能按照法定標準,擁有大體均等的物質條件和師資隊伍,從而在義務教育領域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力改造農村薄弱學校,重視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這樣才能真正能夠體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同時,要完善學校管理機制,無論在人事、物事上都必須建立基本標準,並在經費上予以一定的扶持,來保證平等的義務教育環境。

  3.2實現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

  3.2.1完善高素質教師的補充機制。義務教育不均衡發展的現狀,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教師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的稀缺。國家要實施傾斜政策和專項計劃,建立高素質教師補充機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要有針對性地提高農村教師質量,在數量上保證農村學校對教師的需求。要實行待遇傾斜政策,透過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工資、待遇和補貼,吸引優秀教師和優秀畢業生前往任教。針對當前農村教師素質不高的狀況,有關部門應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可透過多種途徑促進農村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構建農村教師專業成長的支援體系。例如健全農村教師在職進修制度,將教師在職進修與提高學歷、職稱評定掛鉤,以促進農村教師自覺參加各種形式的進修學習;實行校本培訓,鼓勵和支援當地高校和教師培訓機構與中小學建立合作關係,組織各方面專家學者深入農村學校,幫助農村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3.2.2建立教師流動制度。雖然近年來經過不斷的發展,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總的來看還與城市教師在文化素質、職稱結構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還不能適應今後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一些農村優秀教師向城市的單向流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農村中小學師資的薄弱和義務教育水平的下降。因此要在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同時,可由教育主管部門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進行統一招聘和集中管理,在一定區域內對教師資源進行統籌管理和安排,形成教師在校際間和城鄉間的定期流動制度,並將其作為職稱評定中的重要因素。例如建立區域內骨幹教師巡迴授課、緊缺專業教師流動教學、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等制度,積極引導超編學校的富餘教師向農村缺編學校流動。

  3.3保障充足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

  3.3.1採用農村和城市不同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我國城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異,而經濟基礎和財政能力的差異使得我國城鄉兒童不僅在獲得義務教育的機會方面不平等,而且所獲得的義務教育服務質量也相差甚遠。繼續沿用城鄉一體的義務教育投入體制將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非常不利,應正視城鄉差異問題,在現階段對城市和農村實行不同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在城市,由於其教育經費相對充足,可由地方承擔大部分義務教育經費;在農村,由於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地方財政能力極其有限,可以考慮在這些地區義務教育的保障主體責任上移,省級政府和中央政府應該擔負更多的責任,給予更多的財力的支援,尤其是對薄弱地區和薄弱學校,更要加大力度加以扶持,以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

  3.3.2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增加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籌措的渠道,以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例如透過政策鼓勵私人資本進入義務教育領域,或者透過對投資各級教育的機構提供優惠條件,吸引資金投入到義務教育領域,而拓寬整個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也可以嘗試運用國債、彩票等金融手段,為發展義務教育籌集資金。在現有辦學條件的改善方面,應優先保障農村學校的達標工作,側重校際間資訊科技平臺的建設和完善,以此作為促進校際間教育資源共享與推進教育質量均衡的手段,提高不同學校的學生平等享受同等教育資源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於非等.公平視角下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1)

  2朱永新等.論基礎教育均衡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02(6)

  3李湘萍.義務教育階段擇校行為與教育機會分佈公平性研究——基於中國18個城市居民家庭教育選擇支出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08(3)

  4翟博.教育均衡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